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解构2006年日本海自新护卫队群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n 20 09:16:18 2006), 转信


来源:《现代兵器》

    【前言】“八?八舰队”的提法最早出现于1907年,当时日本的海军理论家秋山真之中将根据日俄战争经验,强调保持日本主力舰队内部力量平衡,倡导建设由8艘战列舰和8艘装甲巡洋舰构成日本海上舰艇编队,与当时刚刚崛起的海军强国美国争霸。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防卫厅重提“八?八舰队”构想并付诸实施,还根据反潜护航的作战使命.突出了反潜作战兵力的配置,由8艘驱逐舰和8架舰载直升机构成,从1985-1992年,陆续建成了四支“八?八舰队”,而目前这四支护卫队群正由传统意义上反潜为主渐向综合能力更强的新编队形式迈进,其中第一、二队群担纲1000海里“远征保交”,第三、四队群负责周边“主动防御”。 

  日本海上自卫队现有的“八?八舰队”再编入新建造的“爱宕”级改进型“宙斯盾”防空导弹驱逐舰和“高波”级新型通用导弹驱逐舰各1艘,未来可能再编入16DDH舰取代目前的直升机驱逐舰,将是各国海军中最为典型的、以非航母水面舰艇为主的海上舰艇编队,具有相对固定而平衡的编成:1艘“白根”级驱逐舰或万吨级16DDH舰,可搭载3架或4架直升机,装备了11号和14号数据链,担任编队指挥舰,并实施反潜作战;“金刚”级防空导弹驱逐舰以及“旗风”级各1艘,今后3~5年内将再编入“金刚”级改进型防空导弹驱逐舰1艘,主要用于区域防空作战;“村雨”级、“高波”级、“朝雾”级通用驱逐舰5艘作编队反潜、反舰作战的主要兵力。同时,舰载直升机将由性能更先进的SH-60K代替目前的SH-60J型反潜直升机,该机除反潜功能外还有为反舰导弹中继制导等多种功能。该编队由于能及时在舰舰、舰机、舰岸之间传递实时情报,故已构成了一个作战整体。 


新队群构成特点

  舰体大型化 新型护卫舰队全部由4000吨以上的驱逐舰组成,最大的“爱宕”级“宙斯盾”驱逐舰标准排水量接近8000吨,未来两万吨直升机驱逐舰16DDH最大排水量2万吨,最小的“朝雾”级标准排水量也近4000吨,且很快将被“村雨”和“高波”级取代。新型护卫舰队每艘舰的平均排水量直逼6000吨线。 

  武备导弹化 所有驱逐舰均以导弹为主战兵器,实现了武器装备的导弹化。除直升机驱逐舰未载舰舰导弹外,其他所有各舰均装备舰空、舰舰、舰潜导弹,形成完备的攻防体系。 

  动力燃气化 新型护卫舰队装备的驱逐舰都将会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服役的新舰,平均舰龄仅十几年左右,全部采用新型的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或燃气轮机加柴油机联合动力装置,与过去的蒸气轮机动力装置相比,具有航速快(最高34节),启动快(启动速度快3~4 倍)和航程远等特点,明显增强了舰艇的作战机动性和适航性。 

  指挥自动化 各舰均设有C3I自动化作战指挥系统,设有防空战指挥中心、反潜战指挥中心、反舰战指挥中心和电子战控制中心等,其中,“金刚”级和其改进型“爱宕”级导弹驱逐舰,是目前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水面作战舰艇之一,配备最先进的“宙斯盾”作战系统,该系统是一种集情报搜集、武器控制和战斗攻击为一体,能够自动跟踪、识别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各种目标,自动进行威胁程度判断、武器选择,并可同时对付多个不同性质、不同方位目标的综合作战系统。 

  舰载直升机化 每个新型护卫舰队配备的舰载反潜直升机将可能超过9架,除“金刚”级、“旗风”级防空型导弹驱逐舰无机库(但均设有起降平台)外,其余均配备SH-60K反潜直升机,特别是“白根”级和“榛名”级各搭载3架直升机,是目前世界上装备舰载直升机最多的驱逐舰。如果未来万吨直升机驱逐舰服役,可载直升机数量超过3架,那么整个新型护卫舰队的直升机数量将达到12架左右。 


新“八?八舰队” 

使命及基本作战样式

  日本海上自卫队为了达成1000海里海上护航的基本目标,实现“封锁护航”战略,以潜艇为主要作战对象,根据舰艇编队对潜搜索和攻击的战术设想,应用运筹学解析法,通过建模计算,得出的较为优化的反潜舰艇编队编成方案。根据2005年《日本防卫大纲》对日本军事战略及战略对手的调整,护卫舰队将以“远洋进攻”和“主动歼敌”为其主导战略思想成为日本迈向军事大国的先锋部队。新型护卫舰队典型的战术队形可能与目前“八?八舰队”相类似,具体为“金刚”级防空导弹驱逐舰居前,直升机驱逐舰任指挥舰居中,5艘通用驱逐舰呈扇形配置在左右两侧,另外1艘防空导弹驱逐舰殿后,舰与舰之间的距离多为20链,以保证舰载声纳能可靠地发现敌潜艇。这样的队形既可以满足护航时反潜作战的需要,有效地发现和打击敌潜艇,又可以充分发挥防空火力的优势,形成远、中、近三层防空体系。如果再编入航母的话,其作战形式也基本如此。 

  新型护卫舰队在有一定空中保障的条件下,能有效地担负对一个大型船队(超过50艘运输舰船)的护航任务,有1~2个新型护卫舰队就能对整个东南航线或西南航线实施有效护航。其主要作战任务将可能是:执行东南和西南两条航线上的反潜护航任务(通往中东、欧洲的“西南航线”和通往关岛至美洲、澳洲的“东南航线”);参与对对马海峡、津轻海峡、宗谷海峡的封锁作战;以日美共同防卫为基础,实施海上联合作战;向国外派兵,完成“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义务”。 

  伴随护航 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资源条件限制,决定了海上交通线是支撑日本国计民生的生命线。战时确保东南、西南两条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的安全畅通,是关系到日本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战后日本海军的基本任务。这其中,主要的作战样式是对两条1000海里远洋国际航线的反潜护航作战。在作伴随护航时,以防空导弹驱逐舰为主的新型护卫舰队防空兵力要始终保持严密的对空警戒。当编队发现空情时,请求空军支援;同时护航舰艇立即进入“直接防空配备”,在船队周围组成圆形防空阵形,将船队置于各舰防空火力的严密保护下。 

  区域护航 还有一种方式则为区域护航,毕竟伴随护航终究是被动的防御性的护航,且需要庞大的兵力。因此,在大量装备反潜巡逻机和载机驱逐舰,尤其是“金刚”级驱逐舰的服役基本上解决了舰队海上防空的问题之后,日本海军更加重视新型护卫舰队的区域护航作战,并由反潜巡逻机与潜艇配合新型护卫舰队联合实施。与伴随护航相比,区域护航主动性强,控制范围大,节省兵力,容易实施。但也容易出现疏漏,难保不给敌破交兵力(主要是潜艇)以可乘之机。 

http://www.cngc.com.cn/upload/现代兵器06.01/直面1.jpg

    海上防空 日本海军新型护卫舰队的海上防空作战主要包括保交护航中的编队防空战、区域防空战和未来战争中主要由“金刚”级和“爱宕”级“宙斯盾”驱逐舰担负实施的TMD(战区导弹防御)中的海上预警和战略防空作战。在执行防空作战时,一般依据对空雷达的搜索距离设立防空战监视区,距离150~200 海里(个别时为250海里)。通过四层对空防御网依次进行拦截,确保舰队及其护航编队的安全。其“宙斯盾”型舰不仅要在保交护航作战中担负护航编队的防空预警和主要对空拦截任务,而且还要在BMD中,与航空自卫队的空中预警机、超视距雷达、地空导弹部队一起,组成担负日本本土战略防空任务的导弹防御系统。 

  水面打击 主要是保交护航作战中对威胁航运船队的敌水面舰艇的打击、封锁海峡作战中对试图通过的敌水面舰艇的阻击和抗登陆作战中对敌两栖登陆作战部队的海上截击。无论新型护卫舰队独自海上作战还是护航美航母遂行日美联合作战,都要建立水面监视区。独自作战时,水面监视区一般半径50~130海里,在一定威胁扇面上扩大到100~170海里。护航美航母编队时,水面监视区一般为220海里左右,威胁轴长达350海里以上。 


新护卫队群战力分析

  反潜能力突出 鉴于二战期间主要败于美军潜艇破交的教训,战后重建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特别重视反潜战力建设,目前反潜作战能力已高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海军。其主要特点是: 

  ?反潜密度大、武备性能优 新型护卫舰队的驱逐舰均装有球鼻首声纳(作用距离可达30链)以及“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和MK-46反潜鱼雷(反潜导弹总数达109枚、反潜鱼雷总数为60枚)。而且,除了2艘防空型驱逐舰外,其余6艘舰上还装有新型的拖曳式线列阵声纳系统。舰壳声纳主要是OQS-3型以及更新型的OQS-5型,是日本以美国SQS-23型为基础研制的改进型,采用的工作方法是海底反射法和会聚区法,能探测搜索较远距离和深水层的潜艇。拖曳声纳主要是SQR-18型和OQR-1改进型可变深度甚低频拖曳阵列声纳,由水下听音器组成48×8个阵列,通过捕捉潜艇发出的超声波,即可测定目标的方位和距离。就数量而言,日本新型护卫舰队的这些反潜兵器仅次于美国航母舰队,居世界第2位,质量也属世界一流水平。但日本海军所担负的反潜作战海区只是西北太平洋的“三峡两线一海域”(指三大海峡、两条远洋航线和近海海域),所以其反潜舰机和反潜兵器的部署密度则远远超过了美国。 

  ?构建了多层反潜警戒网 第一层为舰载直升机,12架SH-60K舰载直升机均可担负搜潜、攻潜任务。最大速度250公里/时,最大航程1110公里,续航时间约4小时,可携带两枚MK-46反潜鱼雷或深水炸弹;第二层为“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共可带109枚“阿斯洛克”反潜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战斗部为MK-46型鱼雷,飞行速度约0.8M,八联装箱式发射型射程1.6~10公里,垂直发射型射程15~20公里);第三层为MK-46 型鱼雷。各舰都装有2具三联装鱼雷发射装置(MK-46 mod5型反潜鱼雷射程根据航速和深度不同在600~1000米左右),共可携带反潜鱼雷约60枚。 

  ?反潜作战支援系统完善 日本海军已建成了一整套组织严密、设备先进,称得上世界一流的反潜作战支援系统。除在三大海峡和许多重要港湾、水道设有水底声纳、海底磁探仪、对海雷达、观察哨所等固定反潜预警网络外,日本海军参谋部下还设有反潜资料队、海洋观测所等,配备了4艘海洋观测舰和2艘“响滩”级专用侦潜的音响测定舰,专门从事海洋水文、气象、地质、潜艇音响等调查,搜集反潜作战所必须的各种海洋资料和数据。此外,在联合舰队下设有情报业务群;航空集团配有5架EP-3型电子侦察机,各航空群基地内设有反潜作战指挥中心,这些机构与设施通过数据通信网络联为一体,并能通过数据链与护卫舰队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和情报交换。极大地提高了新护卫队群的综合反潜战能力。 

  但从总体而言,由于没有航母和战斗航空兵,日本海军新型护卫舰队的反潜作战能力基本上还局限在日本空军的作战半径以内和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的范围内。而且随着核潜艇和导弹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本海军的这种缺陷亦将日渐明显。这必将影响到整个反潜护航的作战效能。 

  防空尤强的双重火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防空能力弱一直是制约日本海上自卫队远洋综合作战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自八十年代中期日军提出“洋上歼敌”的战略设想后,随着“金刚”级宙斯盾防空导弹驱逐舰和“村雨”级以及“高波”级新型多用途驱逐舰的服役,新型护卫舰队的防空能力已跻身世界海军前三甲。其主要特点如下: 

  ?对空警戒设备先进 新型护卫舰队编成内的“旗风”装备了OPS-11C型两坐标雷达及440公里的SPS-52C型三坐标对空警戒雷达,“太刀风”装备了OPS-11C型两坐标雷达,“白根”装备了探测距离119公里的OPS-12型三坐标雷达,“村雨”和“高波”级装备了OPS-24/24B型三坐标相控阵,“榛名”装备了OPS-11C型两坐标雷达、“朝雾”装备了OPS-14C型雷达。这些防空雷达绝大部分是日本利用本国先进的电子技术自行研制的,均代表了当今世界先进水平;而“金刚”和“爱宕”级驱逐舰“宙斯盾”系统的相控阵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可达460公里,该系统可对154个空中目标进行自动搜索和跟踪,在无干扰状态下可以同时拦截12个空中来袭目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作战系统。另外从战斗装备看,除电子干扰设施、箔条发射器外,在火力硬抗击方面,“标准”2导弹射程75~100公里,“标准”1射程46公里,“海麻雀”射程25公里。另外,每艘舰均有2座“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 

http://www.cngc.com.cn/upload/现代兵器06.01/直面2.jpg

    多层次的对空防御体系 新型护卫舰队将来的对空防御是由最大半径约100公里的四层防空火力网组成。第一层由“标准”2舰空导弹负责为编队提供较大范围的区域防空;第二层由“标准”1舰空导弹负责中距离上的防空任务;第三层由“海麻雀”舰空导弹担任点防御任务;第四层末端防御则由10艘驱逐舰携带的127毫米火炮、76毫米火炮、“密集阵”近防炮系统和电子对抗等软抗击武器构成。“金刚”级以及“爱宕”级防空导弹驱逐舰装有先进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其主要防空武器是各舰所载的74枚垂直发射、射程为75~100公里的“标准”2型舰空导弹(发射率可达每秒1发,总数为148枚),通过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对154个空中目标进行自动搜索和跟踪,在无干扰状态下可以同时拦截12个空中来袭目标,是“旗风”级抗击能力的6倍。而且,相控阵雷达的跟踪火控系统还能引导“标准”舰空导弹从非“宙斯盾”舰上发射。这样,新型护卫舰队就将在75-100公里以上的距离处,构成能同时抗击24个以上空中来袭目标的第一层防御。 

  防空与对舰并举的双重火力 日军认为通过与美军航母战斗群的配合,对方的水面舰艇很难突击进护卫舰队的作战区域,因此除了在直升机驱逐舰外的每艘舰上装备8枚“鱼叉”(以后可能全部换成国产SSM-1B)舰舰导弹外(共计72枚),并无其他远程对海打击的武器。“鱼叉”反舰导弹飞行速度0.9 马赫,巡航高度15米,射程约为110公里,日本国产的SSM-1B型舰舰导弹最大射程可达150公里,破坏力与“鱼叉”基本相当,但据称其飞行性能和抗干扰能力等都优于“鱼叉”。另外,各舰装备的127毫米舰炮或76毫米舰炮也具有相当的对海作战能力。所以新型护卫舰队可以对付一支有6~8艘驱逐舰、护卫舰构成的舰艇编队。随着日美之间军事合作的不断深入,未来美国有可能出口可用于远程对海作战的“战斧”巡航导弹,装备在“金刚”级、“爱宕”级、“村雨”级以及“高波”级舰上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中。届时新型护卫舰队的对海打击能力将成倍提高,打击范围也将延伸至数千海里外的区域。 

http://www.cngc.com.cn/upload/现代兵器06.01/直面3.jpg

    综上所述,日本新型护卫舰队具有较强的海上防空、反潜、反舰的打击力量,并将随着“海上歼敌”战略的确定和日本海军远洋综合作战能力的迅速提高,未来海战中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主动性、进攻性将迅速增强。日本未来将可能最终建造2~4艘中型航母配备护卫舰队,组成2个航母战斗群,成为亚洲乃至整个西太平洋最强大的水面作战力量,届时整个护卫舰队的作战样式将发生质的变化,这不得不引起爱好和平的亚洲及世界人民的深切关注。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