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大舰巨炮主义”最后的白日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7月18日09:28:34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大舰巨炮主义”最后的白日梦
兵器
背时的方案
众所周知,日本曾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级,而知道日本还曾计
划建造它的后续舰“超大和”级战列舰的人恐怕就不多了。现在就介绍一下“超大和”
级建造计划的前前后后。
二战以前的传统海战,基本是靠火力论胜负的,谁的火炮射程远、威力大,谁便在
海战中占尽先机、胜券在手。“超大和”级计划的出笼正是这种“大炮制胜”理论的直
接产物,该舰强调火力威猛,其主炮口径高达500毫米!这种口径在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事实上,日本建造的“大和”号及其姊妹舰“武藏”号的460毫米口径火炮已是当年世
界舰炮口径之最了。
在中途岛海战前——也就是日本人还没吃到航母的苦头前,这种“大炮制胜”理论
一直在日本人头脑中作祟。由于“超大和”级是“大和”型的后续舰,为使读者一目了
然,先列出一张简表,比较一下两者。
比较项目 “大和”级 “超大和”级
排水量 67000吨 67000吨
发动机功率 15万马力 19万马力
最大航速 27节 29节
舰炮 460毫米三联装3座 500毫米双联装3座
155毫米三联装4座 长身管100毫米双联装16座
127毫米双联装6座
主装甲防御 可防御460毫米炮弹 可防御406毫米炮弹
应该说,战列舰作为一代海上霸主,一向追求舰炮射程远、威力大,并以此作为克
敌制胜的法宝。曾几何时它恃强傲物,出足了风头。然而,空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海战,
航母当仁不让地成了海洋的新主宰,战列舰被航母的舰载机轰下了宝座。战前长期争论
不休的问题,战端一开,结论立见。这好比弓箭手(航母)与蛮牛(战列舰)的对决,弓箭
手早已严阵以待,瞅准机会便弯弓搭箭(舰载机),先敌出手(空袭),而蛮牛空有一身蛮
力,但还没等它发威,便已是乱箭穿心呜呼哀哉了,道理就这么简单。可日本人在偷袭
珍珠港得手后,并没有立即醒悟自己取胜的原因,反而是中途岛的惨败令其明白了这个
道理——失败总是更加刻骨铭心。
于是,在“超大和”级战列舰何去何从的问题上,日本海军分成两派:一派姑且称
为“战列舰派”,这一干人喜旧厌新,对已形同恐龙的战列舰死守不放,试图通过对“
超大和”级进行改进,以期适应当时的海战环境,但思来想去也拿不出起死回生的高招
;另一派就是“航母派”,他们设想将“超大和”级改造成航母,这等于另起炉灶。鉴
于日本战时人力和物力已极度匮乏,且改造技术难度过大,最后这个方案也归于空想。
总之,直到1944年,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始终也没能拿出足以服众的方案。而随
着战事吃紧,令日本人头疼的事越来越多,再也没人为这种毫无结果的争论去耗费精力
了,“超大和”级计划流产了,这种“终极战列舰”成为图纸上的梦幻。
明白与糊涂
“超大和”级命运的风云突变,说到底还是缘于对战列舰在海战中的地位与作用的
重新认识的结果。
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这个道理现在大家都明白。战列舰火力再猛、装甲再厚
也不是航母的对手,只能是舰载机的靶子。用大炮对射的海战方式过时了,“超大和”
级也就过时了。
美国对战列舰的作战使用无疑是聪明的。在战争期间,美国海军一直把战列舰当作
航母的盾牌——一个环侍航母左右的“巨型护卫舰”,而日本人在头脑深处仍把战列舰
视为舰队的灵魂。中途岛海战,日本人派出的航母编队居然充当诱饵的角色!其作用是把
美国舰队诱至以战列舰为首的日本主力舰队的火力范围之内,以便万炮齐轰,把美国舰
队砸个稀巴烂,从而一举取得海战胜利(这种设想当然很过瘾,但是用300千米作战半径
的舰载机去轰炸对方不是同样过瘾吗?为什么非要采用射程不超过40千米的舰炮呢?还是
舰队指挥官总希望能够在视距内亲眼看着对手覆灭,这也许是争斗中的人类的一种无法
克服的欲望。)美、日两国在战列舰的地位与使用上的认识如此不同确实引人深思。
有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不论是偷袭珍珠港,还是快速击沉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日本人不自觉地给世界上了一课—
—舰载航空兵已经成为海战的主宰,可美国人在中途岛海战中反过头来给昨天的“老师
”恶补了一课,应该说没有人比日本人更了解个中滋味了。这种认识上的明白与糊涂往
往决定一块战役、甚至一场战争的结局,比如中途岛海战,比如太平洋战争。
正确的认识不单需要智慧,还需要克服自身欲望的勇气。
闲言少叙,还是回过头来仔细看看“超大和”级战列舰吧。
“超大和”级的火力
主炮 “超大和”级计划装备的双联装主炮口径空前,高达500毫米!这是日本的“
战列舰派”对其青睐有加的最重要原因。但是火炮射速通常又与口径成反比,日本人当
年颇为此挠头。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日本的“大和”级主炮射速为1.5发/分,美国的“
依阿华”级(406毫米主炮)是2发/分,日本大炮的射速居下风。
我们知道,单枚炮弹的威力大小固然重要,但火炮在单位时间内射出弹丸重量的总
和更为重要。为此日本人对“超大和”级主炮的供弹系统进行了彻底的改进设计,务求
射速达到美国“依阿华”级主炮的水平。这样一来,在炮战时便能压美国战列舰一头。
副炮 我们还是先看看“大和”级。该舰的副炮共有两种规格:155毫米和127毫米
。其中155毫米三联装舰炮4座,127毫米双联装舰炮6座,总计10座副炮。而“超大和”
级共装备双联装长身管100毫米副炮16座,不论是副炮座数还是炮管数皆比前都多出50%
,因而其防空与对次要海上目标接战能力大大加强。
在防空作战时,长身管100毫米副炮依仗数量多、射速高(19发/分),火力远较“大
和”级的副炮们炽烈凶猛;在与海上次要目标(如驱逐舰)交战时,长身管100毫米副炮以
其19千米的射程(远高于当时驱逐舰鱼雷的航程),足以先敌开火把对手湮灭在一片弹雨
火海中。而且副炮口径统一还带来训练、使用、补给与维修上的好处。因而,日本人在
“超大和”级的前后左右见缝插针般地安置了16座总计32管副炮,舰上炮管林立,看上
去活象个大刺猬——造条大舰不容易,不这样心里不踏实啊!
“超大和”级的装甲
日本人曾一度恪守这样一条设计准则:“战列舰装甲一定要能承受与自身主炮同等
口径火炮的攻击”。从前表可知,“大和”级主炮口径为460毫米,其主装甲的抗弹能力
也基本可以承受住460毫米炮弹的攻击。“超大和”级在初始设计时也秉承了这一准则,
抗弹能力达到惊人的500毫米!
可后来日本人发现,其对手——美国的“北卡罗莱纳”级与“依阿华”级战列舰所
装主炮口径只有406毫米,因此日本人修改了装甲厚度,实用化地将抗弹能力降到能抵御
406毫米炮弹攻击即可,比原设计的500毫米大大“偷工减料”了。
看到这里,读者一定很关心这样一个问题:以美国的技术及国力水平,其战列舰舰
炮口径为何不造大些呢?原因如下:美国身处两洋——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东方列强和
西方列强(甚至包括英国!)都被美国一一列为假想敌,可又不知道哪边先打,故两个方向
都部署了强大的舰队,但这样一来力量就被分散了,一旦战事在某一方向爆发,另一方
向的舰队需要迅速驰援。所以美国军舰在设计上要求能通过巴拿马运河(美国人表面上大
大咧咧,其实他们心机极深!)。这样,战列舰的吨位和吃水必然要受限于巴拿马运河的
通航条件,因而其结构重量受到严格控制——炮塔也得相应减磅,当时美国战列舰舰炮
口径的上限定为406毫米,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战列舰比同期日本战列舰吨位和主炮口径都
小的原因。顺便说一下,有时我们看到用公制单位标识的舰炮口径为:76毫米、127毫米
、203毫米和406毫米等等,不零不整的,总觉得蹊跷,但若换算成英制单位,则分别是
3、5、8和16英寸,都是很“规矩”的数字。
好了,我们把话头拽回来,接着说装甲,对军舰而言,鱼雷则是另一个噩梦。日本
人把降低抗弹标准减下来的部分重量用来加强“超大和”级的水线以下部分防御能力,
该舰吃水线以下原来只有不足40%的长度可抗鱼雷攻击,改进后达到70%。这样经过一通
加加减减,最终“超大和”级用于防御的重量从“大和”级的23000吨减至20000吨,减
轻3000吨,有点“薄皮大馅”的味道。
总之,日本人把对该舰的威胁因素重新排了排队,加强了抗击飞机与潜艇攻击的能
力,而降低了抗炮击标准。当时日本人自忖:一旦交战,美国人讨不到什么便宜。
“超大和”级的其它配置
加装雷达 战争大大地刺激了新技术的发展,日本的设计人员当时预计雷达必将取代
传统的观测设备,因而在“超大和”级设计时,在上层建筑的前后端各设雷达樯桅一座
。事实上,日本研制的舰载雷达已如期在1943年投入使用,分别是21号对空雷达和22号
对海雷达。
由于早期的雷达既大又重,占用空间也大,其它的传统观测设备就显得碍手碍脚了
,因而除非必要,一概为雷达腾地方。比如:“大和”级曾装有8座直径1.5米的探照灯
用于夜战,并设有夜战专用舰桥,到了“超大和”级则统统取消。
经过以上改进,“超大和”级有望成为日本联合舰队强有力的海上堡垒。但是,由
于日本与美国技术差距很大,该舰的不足之处还是显而易见的。当时美国军舰普遍装备
了火控雷达和配有无线电近炸引信的40毫米高射炮,因而美方防空火力的效能高出日本
一大截。反观日本,由于没有配置上述装备,因而“超大和”级对空防御能力必将大打
折扣。
舰载机 然“超大和”级伴随航母作战时能得到舰载机的配合,但鉴于500毫米舰炮
的最大射程为45千米,为提高作战效能,配备专用的校射观测机是必要的,这样飞机与
舰上雷达相互配合,在远程炮战时可明显提高主炮命中精度。
再有一点是早期雷达性能不稳定,故障频繁,人员的操作水平也差点儿意思(在当时
是新技术嘛!),所以“超大和”级预计搭载2~3架水上飞机(日本人称之为“水侦”),
比“大和”级的6架少了点,不过也够用了。
“超大和”级的航速
日本人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航速。在伴随航母编队作战时,“大和”级27节
航速显得低了点。现在我们先看看该舰主机的两项关键的技术数据:主机汽缸的蒸汽进
气压力25千克/厘米2,蒸汽温度为325℃,按当时标准看,这两数值一般般。美国同类主
机分别是40.6千克/厘米2和454℃,因而美国军舰主机单位功率大、结构紧凑,比日本舰
用主机节省了25%的占用空间。由此,日本人决定为“超大和”级研制新主机,使上述两
项数值分别达到40千克/厘米2和400℃,这样一来,主机功率就可提高到19万马力,航速
则相应提高到29节。
“超大和”级的建造周期
“超大和”级原计划于1939年开工,1943年入役,但由于一系列变故,使得设计方
案多次改动。我们假设经过七改八改,日本人铁了心就是要造这条舰,到底需要多少时
间才能把它造出来呢?美国的“依阿华”级用了3年,“大和”号用了4年,日本有人由此
推断“超大和”级要用5年才能造出来。
之所以比美国人慢,日本人认为一是日美两国的工业水平差距不小,二是开战后日
本没有及时转入战时生产体制,因而拖了“超大和”级的后腿。美国在1940年就转入战
时生产体制,因而其军工生产突飞猛进。反观日本,直到1943年,其造船业仍受和平时
期的“工厂法”掣肘,致使日本造舰速度更加不敌美国。
其实这是日本式的逻辑。日本是最早开战的国家,从1931年侵占我国东三省开始,
历经1937年爆发的中日全面战争、1939年苏-日诺门坎战争(是役日本人被苏联打惨了!号
称“皇军精锐”的关东军被打得尸横遍野、溃不成军、颜面尽失!),再到1941年日本为
偷袭珍珠港所进行的紧锣密鼓的备战,都说明日本是进行战争准备时间最长和最充分的
国家。所以日本方面关于“超大和”级建造周期的推断也是不客观的。
虚拟的海战
假设“超大和”级能造出来并投入实战,情况会怎样呢?
日本曾有人虚拟了一场海战:“超大和”级将与装甲厚实的“大凤”号航母及“秋
月”级防空驱逐舰群组成一个攻防兼备的特混编队。它在与美国由“埃塞克斯”级航母
领军和“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或后续型号战列舰组成的编队进行海战时,日本人就可
与美国人玩个“上驷”对“下驷”的“局”。
按日本人后来的臆想,如此一来,1944年爆发的马里亚纳海战就会是另一番结局了
。他们设想:先派出以“超大和”级和“大凤”号航母担纲的先遣编队作为主力舰队的
前锋,对敌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若遇敌机反应,两舰凭借其厚重的装甲和整个编队强
大的对空火力粉碎美国人的空袭。击退敌人后,主力舰队的飞机以“大凤号”航母为中
继基地对敌发起反复突击。万一敌战列舰编队接近,“超大和”级的500毫米大炮将一通
猛轰,凭借其火力优势将敌编队击垮,一举取得海战的胜利。
真是一个“好梦”!,但只靠做梦是打不赢战争的。当年日本人可没少做梦,到头来
却都是白日梦。“超大和”级战列舰无疑是“大舰巨炮主义”的最后一场白日梦!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bs.ndc.neu.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3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