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gemouse (爱谁是谁), 信区: Green
标  题: 日本的洲际导弹要叫板中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27日15:01:1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去年底,日本科技厅宣布调整H-2火箭发展计划,将投资160亿日元、已完工
90%的7号火箭解体销毁,其改进型H-2A火箭的首次发射则推迟约1年。这不仅是
对日本航天业的一次重大打击,也直接影响到日本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展。尽管日
本还没有装备弹道导弹,并对邻国朝鲜发展弹道导弹如鲠在喉、说三道四,但它
自己也从来没闲着,一直在走军民兼容的日本式道路,偷偷发展弹道导弹相关技
术,积蓄了相当强的实力,甚至有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拥有自己的洲际导弹。颇具
大国实力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把发展航天技术列为“科技立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不
遗余力地加以重点发展,目标是跻身航天大国行列。日本从50年代开始研制运载
火箭,于1970年2月11日用L-4S三级固体火箭把24千克的大隅号卫星送入太空,
成为世界上第4个解决上天关的国家。其后,日本又引进了美国的德尔它火箭技术,
至今已成功研制出L、J、M、N、H等5个系列11种运载火箭,发射了50余颗卫星,
已经成为一个颇具实力的航天大国。
  日本运载火箭的发展后来居上,技术水平较高。如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1988
年开始研制M-5火箭,1997年2月14日首次发射将缪斯-B卫星成功送入太空。M-
5火箭发射总重130吨,超过美国的MX导弹(87吨)和俄罗斯的SS-24导弹(104.
5吨),是世界上最大的三级固体火箭,其第三级采用了与MX导弹水平相当的延伸
喷管技术。
  近年来,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一直在重点发展两级大型火箭H-2,耗资达27
00亿日元。H-2火箭全长50米,发射总重260吨,可将10吨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
或将2吨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自1994年以来曾连续5次发射成功,但1998年
2月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时因火箭主机故障而失败。日本原指望通过发射8号火
箭挽回声誉,但因故障,发射日期从9月推迟到11月15日。而意想不到的是,这枚
火箭从种子岛航天中心升空3分59秒后,一级火箭提前2分钟关机,7分35秒一级火
箭分离后,其位置和速度等一切数据又突然间全部消失,地面控制中心不得不于
7分41秒下达指令引爆了二级火箭。显然,H-2火箭的失败将会对日本航天技术的
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捅破薄窗纸
  自V-2弹道导弹问世以来,以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弹道导弹(特别是核
导弹)已成为当代杀伤破坏威力最大和威慑力最强的武器系统,除了联合国5个常
任理事国外,不少国家也都想拥有它,而其中最具实力的就是日本。日本已掌握
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固体火箭技术,而固体火箭与弹道导弹在技术上只隔着—层纸,
日本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固体火箭改装成短程、中程、远程及洲际导弹。
  航天技术发展要解决四大关键技术,即推进技术、控制技术、返回技术和载
人航天技术,其中前三项技术是与洲际导弹技术完全相同的。日本仅在返回技术
上还有点难关,一旦闯过返回关,研制洲际导弹就不在话下了。1992年,日本与
德国联合进行太空返回舱实验并获得成功。1996年2月12日,日本又用J-1火箭成
功发射希望号航天飞机的高超音速飞行试验舱,其以14.4马赫、49度大倾角重返
大气层,落点踞发射点1300千米。这表明,日本已经攻克3000千米的中程导弹技
术。1996年4月,日本防卫厅提出了研制返回式照相侦察卫星的要求,获得内阁的
批准,现已全面展开。日本计划在2002年发射照相侦察卫星和电子侦察卫星各2颗,
这一计划将有助于日本完全掌握洲际导弹的研制能力,并可解决洲际导弹必需的
情报保障难题,从而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堪与美国叫板
  人们可能还有印象: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曾制造了一个现代版的“爱国
者”神话,而日本对此根本不屑一顾。战争刚刚结束,日本国内就有人公开声称,
“爱国者”的制导系统采用了不少日本的技术和元器件。那么,日本的弹道导弹
技术水平又到底怎样呢?
  首先,种类齐全。日本可以开发种类齐全的弹道导弹,其能力远远超过印、
巴、朝,甚至领先于英、法,与中国不相上下。日本打着“和平利用宇宙”的旗
号,开发的火箭其射程短、中、远齐全,像短程的TR-1和TR-1A、远程的M-5和
H-2火箭。这些火箭积极与军用接轨,只要加装必要的制导系统和弹头,就是不
折不扣的地地弹道导弹。如TR-1A火箭全重10.3吨,装7吨HTPB推进剂,稍加改进
即可变成750千米射程、700千克弹头的机动发射式战术弹道导弹,不仅能攻击韩
国和朝鲜,而且可覆盖中国东北地区的大部分目标。而H-2的一个助推器若改作
单级固体导弹,就足以把2吨重的弹头发射到5500千米以外。
  其次,技术先进。日本的固体火箭技术在世界上位居前列。美国一般是将过
时的液体洲际导弹转用于发射商业卫星,而日本的第一枚火箭就采用了固体火箭。
日本的M-5火箭可将2吨重卫星送入250千米近地轨道,这相当于可把2.5吨至3吨
弹头投送到10000公里以上的洲际射程;如果其第一、二级壳体材料由合金钢换成
碳纤维复合材料,弹头重量则可增至4吨。其技术水平不仅超过了中、法,就连美
国的MX导弹也被远远抛在后面。
  在重返大气层、末端制导、控制方面,日本火箭的研制水准早已超越商用范
畴,完全达到了军用标准。日本东丽公司1969年就研制出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
至今仍在其生产领域稳坐全球头把交椅。这种材料可以解决洲际导弹弹头重返大
气层的防热问题,而不单纯是用于卫星发射,因为卫星根本不存在以高超音速重
返大气层的问题。美国直到80年代以后才在其MX洲际导弹上应用类似材料。在制
导技术上,日本的创新有时也超过美国,如M-5火箭制导系统就最先采用高精度
的激光陀螺,并保持着100%的发射成功率,可见其制导系统的精确性。而在高速
砷化镓电路、图像识别、亚微米光刻技术等领域,日本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对
美国的优势。美国去年与日本达成4项TMD合作项目,就全是美国多年研究也未能
攻克的技术难题,不得不求助于日本的技术优势。
--
我是一只大老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6.20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7.7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