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硝烟之前探访经历10余年制裁下的伊拉克(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Nov 12 19:20:58 2002) , 转信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1-12/js1112008.jpg">
古老的历史
在美国可能军事打击伊拉克的警报频频拉响之时,伊拉克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这片曾经孕育出光辉灿烂的两河流域文明的土地上,2200万伊拉克人已经经历了10余年
的经济制裁,他们的生活是否像外界所披露的那样,贫穷落后而又充满危险?
在那遥远的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年代,在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即今天
伊拉克所处的位置,孕育了一个光辉灿烂的人类古代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在两河流域
文 明星光耀眼之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的人们仍处于茹毛饮血的蛮荒阶段。
流光溢彩的古代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发源于土耳其亚美尼亚的崇山峻岭,蜿蜒注入波斯湾,已不
知奔流了多少岁月。这两条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有半弧形群山环抱,且因其形似星
月而被称为“星月平原”。
两河流域文明强盛的代表——古巴比伦在法律、科技、宗教观念、语言文字等多方面
对后世人类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多年来,人们谈起巴比伦必会想到,传说中美丽的花园和这个花园的主人——塞米拉
米斯王后。传说这位王后最后化为鸽子成仙而去。塞米拉米斯是尼布甲尼撒从米太国娶回
来的皇后,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她在平秃的巴比伦日夜思念故国的山林,于是便有了一
座巧夺天工的花园。这个花园在公元前6世纪建成,公元前3世纪已经毁坏。
据记载,空中花园呈方形,每边长120米,是层层加高的阳台式建筑。每一层内都有坚
固的砖砌弯拱,上面铺着用沥青浇铸起来的石板,再铺两层熟砖,熟砖上又覆盖一层铅板
,这样是为了防止水分渗漏。在这样的底衬上,铺着一列列芦草,上面是一层很厚的土,
足以使大树扎根生长。空中花园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古代园林设计师的才智。每一层的支柱
互不遮挡,安插合理,使每一层的植被都能得到充足的光照。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古巴比
伦人在2500年前就成功地采用了高层建筑防渗漏技术。
我们今天仍然能见到镌刻着《汉谟拉比法典》的那根庄严石柱。这根石柱是古巴比伦
文明的又一佐证。与以往的法律不同,《汉谟拉比法典》的条文并不是刻在易碎的泥版上
,而是齐整地镌刻在坚硬的玄武岩上。《汉谟拉比法典》如此庞大的规模与完整的体系是
当时其它法律所不能比拟的。高达2.25米的石柱上刻满了282条法律,不厌其烦地规定了司
法行政、保护私产、土地房屋、商业债务、婚姻家庭、伤害、职业、农牧、租赁和奴隶买
卖及处罚等诸项事宜。
正如一位酋长对考古学家奥斯汀?雷雅德所说的那样:“这些东西从我们出生就在我们
脚下,而我们却一无所知!”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的变迁,特别是频繁的战乱,曾经辉煌
一时的两河流域文明渐渐变得星光暗淡。
伊拉克的历史变迁
伊拉克坐落在三大洲的交接区,位于亚洲西面部,东邻伊朗,北部与土耳其相连,西
部与叙利亚和约旦接壤,南与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交界,东南濒波斯湾,是自古以来几大
洲的侵略者和迁徙者的必由之路。由于异邦人的路经和定居,使得这里的居民种族变得混
杂。直至今天,这些特点对伊拉克居民的结构依然有着明显的影响。历代闪族人和非闪族
人的迁徙促进了各种族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最古老的文化,进而又影响了附近各
国的文化。
伊拉克经历了居鲁士、亚历山大的进军,塞琉古人、帕提亚(安息)人和萨珊人的统治
,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征服,以及蒙古人、奥斯曼土耳其人和英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
略。波斯人曾把巴比伦定为陪都。塞琉古人把位于巴格达南边、底格里斯河边上的靠近巴
比伦的塞琉古定为首都。帕提亚人又把塞琉古对岸的泰西封定为首都。可以说,在历史的
各个时代,伊拉克经历过各种文化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伊拉克遭英军入侵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21年成立伊拉
克王国,立费萨尔为国王。1958年2月"自由军官组织"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
。1968年7月以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为首的复兴党军官集团掌握大权,由贝克尔任总统
。1979年7月,前总理萨达姆接替贝克尔任总统和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
伊拉克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商队时代时获益匪浅。当时,伊拉克是亚洲通往欧洲
的必由之路。诸如丝绸之路和其它从印度、伊朗、高加索到地中海沿岸的通道都横贯这里
,满载香料、象牙、糖、香、丝绸、宝石的商队莫不往返于此。当时,巴格达是这些货物
的集散地。在阿拔斯王朝时代,巴格达是一个庞大帝国的首都。这些商路促进了伊拉克的
贸易。伊拉克商人与外国商人之间的信贷汇兑业务在这时就已经开始。
不过,随着好望角的发现,特别是苏伊士运河的开凿,伊拉克的地理位置优势开始动
摇。这之后,伊拉克反而开始长期孤立于文明世界。它不仅离经红海去东南亚的主要海上
交通要道较远,而且离地中海也有1000多公里的距离。中间又有沙漠和高山,它的邻国比
较贫瘠,出产又几乎相似,再加上这些邻国都有自己的通商口岸,无需再经过伊拉克。
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但这个行业过去在伊拉克一直是个空白点,前来伊拉
克或过境伊拉克的游客极少。随着石油的出现,经济迅速发展,游客有了某种程度的增加
。但是在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以后,西方国家对伊拉克的制裁进一步加剧,伊拉克的旅游
业已经近乎跌入低谷。
亲历制裁下的伊拉克
在世人眼中,伊拉克是与古代的“两河文明”和现代的“海湾战争”联系在一起的。
古老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肥沃土地,孕育出了古巴比伦王国,其灿烂的文明
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1991年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导致的那场海湾战
争,更是深刻定义了现代战争的内涵。
自海湾战争以后,伊拉克遭受了联合国有史以来对单个国家实施的最全面、最严厉的
经济制裁。如今10余年过去了,制裁仍未解除,这个昔日令人艳羡的中东石油富国、如今
已是"国际弃儿"的国度里生活着2200万普通民众,他们的生活是否像外界所披露的那样,
贫穷落后而又充满危险?1997至2000年,作为新华社常驻巴格达记者,我在伊拉克工作、
生活了3年,亲历了伊拉克同联合国之间的3次武器核查危机,以及1998年底美英对伊拉克
实施的代号"沙漠之狐"的大规模军事打击。在伊期间,我强烈感受到,在严厉经济制裁下
伊拉克普通老百姓和整个社会无可奈何的压抑心情和氛围。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作为
外国人的我也与伊拉克老百姓一起在遭受着"制裁"。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