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硝烟之前探访经历10余年制裁下的伊拉克(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Nov 12 19:21:48 2002) , 转信

最害怕生病

    早在入侵科威特之前的1980至1988年,伊拉克就同临国伊朗断断续续交战了8年。两伊
战争前,伊拉克人均年收入达到5500美元,两伊战争结束后仍有4000美元。但是,经过长
达12年的国际封锁和经济制裁,伊拉克现在的失业率估计已经超过60%,普通老百姓收入锐
减,为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人均年收入现在已下降到不足100美元,其他人的境况也就可
想而知了。或许看一看货币贬值的程度会更有助于了解糟糕的经济形势:海湾战争前,1个
伊拉克第纳尔可以兑换3美元多,现在1美元可以兑换2000第纳尔。每当美英威胁要对伊拉
克进行军事打击时,汇率会进一步下跌。事实上,为缓解严厉制裁给伊拉克造成的人道主
义危机,联合国于1996年底开始执行"石油换食品"计划,对缓解伊拉克普通百姓的生活困
境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该计划作用毕竟有限。据联合国驻伊拉克人道主义协调员办公室估
计,仅伊拉克电力供应一项,要想恢复到海湾战争前的水平就需要100亿美元。而伊拉克每
年出售石油所得加起来也仅几十亿美元。

    由于制裁,伊拉克在海湾战争前实行的全民医疗福利制度已经名存实亡。现在,每个
家庭最担心的就是家里有人生病,因为即使最普通的疾病也可能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导致
不可挽回的损失。一次,我给生病的一个伊拉克邻居送一些药,其他邻居听说后纷纷前来
讨药,结果自己从国内带去的药很快就送光了,等到自己生病时却要向中国使馆的朋友求
救了。由于美英等国在海湾战争中向伊拉克投掷了700~800吨贫铀弹,当时的主战场--伊南
部地区的空气、土壤和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老百姓出现了大量疑难病症。在
一家商店里,我曾亲眼看到一个伊拉克中年男子脸上长了一个硕大的瘤子,将一只眼睛完
全盖住了。据说眼睛已经烂掉了,样子很恐怖。他父亲是这家商店的老板,去过多家医院
为儿子看病,但都说没见过这种病,不知如何救治,全家人都束手无策。

“残酷夏日”与“快乐足球”

    妇女和儿童往往是最易受到伤害的人群。处于制裁下的伊拉克儿童的处境也是各年龄
段人群中最糟的。

    在伊拉克,由于药品和医疗器械严重短缺,加上卫生条件差和引用水受污染等因素,
一些在正常条件下本可治愈的疾病,如小儿腹泻、肺炎等,在这里却成为儿童的“死亡杀
手”。据伊拉克卫生部公布的数字,由于联合国的制裁,伊拉克100多万人死于本可治愈的
各种疾病,其中近半数是儿童,5岁以下的儿童比例最高。

    每年进入4月份以后,伊拉克的气温就已高达40多度,这种炎热的天气将一直持续到1
1月,其中最热时可达50度,持续近两个月。普通成年人在中午太阳下走5分钟就会中暑。
遭受制裁后,伊拉克的夏天对于成年人来说是最难捱的,对儿童来说简直就是折磨。

    常驻巴格达的外交官和记者对频繁停电都有深刻的体验。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的
绝大多数发电站都被炸毁。战争结束后虽然修复了部分发电站,但由于发电设备及零部件
短缺,到夏季用电高峰时不得不经常拉闸断电。巴格达市每天固定停电两次,每次3小时。
有时甚至连续停电一两天。由于用电严重超负荷,居民区经常突然断电,居民区的变电站
也经常发生爆炸。我所住的楼停电时室内温度高达42度,干坐着都不停流汗,有时甚至达
到虚脱的程度。首都尚且如此,其它地区的供电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人们不得不忍受着伊拉克炎热夏天的煎熬,身心疲惫的结果就是身体抵抗力的严重下
降。在伊拉克,有将近一半人喝不上自来水,饮用水的卫生得不到保障。冰箱里的食物经
常因停电时间过长而变质,吃后很容易闹肚子。由于经常发生腹泻现象,我带到巴格达的
一大包治疗腹泻的药物不到一个夏天就用光了。我曾因采访或看病去过巴格达几家医院,
见到的都是愁容满面的母亲、无可奈何的医生和号啕痛哭的亲人,场面撕肝裂肺,令人唏
嘘不已。或许出于争取世界舆论同情的目的,巴格达不定期举行多次集体葬礼,那一队队
送葬的人群和几十上百个棺材,让观者久久难忘,成为心头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

     “少年不识愁之味”,当很多为人父母者在忧愁如何养活一家老小时,孩子们却在
寻找着自己的快乐。在巴格达的一些小巷里,经常可以见到一群群穿着破旧、光着脚丫的
孩子们,他们在兴奋地叫喊着、喧闹着,汗流满面地踢着自己的“快乐足球”。看着孩子
们欢快地踢球,人们压抑的心情会得到短暂的放松。

巴格达街头独特的“风景线”

    最近几年去过伊拉克的人都曾领略过巴格达街头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大街上行驶
的汽车的挡风玻璃几乎都是碎的,或者是网状的,或者有几道裂纹,或者有几个枪眼。只
有为数很少的汽车挡风玻璃完整,这些大都是各国驻伊使馆、公司或者联合国驻伊有关机
构的,当然也有少数伊拉克富人的。巴格达主要街道上跑的车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
代进口、现已破旧的日本车和巴西车,也有少量走私进来的新车。

    巴格达有一条很有名的修车街,这儿的生意出奇的好。原因其实很简单:那些“伤痕
累累”的汽车经常出故障。其中最破旧的汽车恐怕要算那些出租车了,但你可千万不要小
看那些开出租车的年轻人,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大学毕业生,由于没有其他好的就业机会,
迫于生计,只能先开出租车了。

    巴格达街道上很惹人注意的另一景象是十字路口兜售日常用品的人特别多,这些人中
大多是孩子和妇女。每当汽车遇到红灯停下来时,他们就跑到汽车旁,向车主兜售牙膏、
牙刷、火柴、塑料袋、各种糖果等小东西,有时也有衣服、羊皮等物品。等绿灯亮时,他
们又快速地从汽车旁跑开。

    兜售小商品的孩子们往往都是学龄儿童,为了生活却辍学当起小商贩。在巴格达的各
个加油站附近经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在一座军营旁,有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叫杰巴尔,才
11岁的小小年纪已经擦了两年多的皮鞋。由于家里孩子多,父亲又有病,他9岁时就不得不
帮助妈妈养家糊口。他说他做梦都想回学校上学,但懂事的他却从来不在妈妈面前提上学
的事儿。就在这座军营旁,我见到十多个擦皮鞋的男孩子。

    伊拉克教育部长萨格拉告诉记者,海湾战争前伊拉克一直实行的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
已经名存实亡。自遭受联合国严厉的经济制裁以来,伊拉克用于教育的经费少得可怜,学
校的教学设备和学生用的文具都严重缺乏。中小学教师的月工资相当于人民币不到50元,
被迫改行的教师以每年大约10%的比例递增。伊拉克在海湾战争前曾因消灭了文盲而自豪,
而现在新文盲却以5%的速度激增。大量适龄儿童无法入学,在校学生辍学现象很普遍。阿
拉伯世界广为流传一句话:"书编写在开罗,印刷在黎巴嫩,阅读在巴格达",意即伊拉克
人受教育程度高,国民素质高,喜欢读书。但现在恐怕已经名不副实了。伊拉克的教育家
们对该国的教育现状忧心忡忡。萨格拉部长尤其悲哀。他说,经济制裁即便得以解除,但
它对伊拉克教育的危害要延续到几代人身上。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