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阳光下的针叶林), 信区: Green
标  题: 重磅推荐:中印巴三角关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1月22日14:28:59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按:好文章,提示了所谓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究竟是怎么回
事。

  读这篇文章又一次引起我对我们国家的忧虑,911后,是中
国自49年一来在国际上最失分的一年,传统上的盟友一一背叛,
我不知道国内的一片盲目幸福是从何而来?我看了一下,所谓的
三好是指:1、申办奥运成功;2、国足出线;3、加入世贸。但
与国际形势的恶化相比,这些所谓的好是多么微不足道(何况是
不是真好还要看下去才知道),难道还要继续趾高气扬下去吗?

  在国内下岗职工一天天增多,国际形势一天天恶化的时候,
我是多么希望我们的核心给我们一个满意的说法啊,但我们最终
能得到的,大概只有欺骗,或者失望。


  没有盟约的战略伙伴
---试论中印巴三角关系下的中巴关系
    作者: 干预

  中印巴叁角关系是国际关系中中美苏(俄)叁角关系之外又
一个对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战略起重大影响的叁角关系。在国
际政治的演变过程中,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叁国之间形成了中
印、中巴以及印巴叁对双边关系,其中存在着中印、印巴两对矛
盾和中巴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由于领土争端等其它利益冲突,
中印两国的双边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改善,特别是印度一直把中国
看成是其称霸南亚的障碍和潜在的战略对手;印巴两国由于克什
米尔冲突和宗教冲突,长期处于敌对和准敌对状态;而中巴两国
在总体战略利益、特别是对印战略一致的基础上建立了良好的双
边关系,成为彼此重要的战略伙伴。尽管两国之间并没有签定结
盟的正式条约,然而两国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已达到了盟友的关
系。

  中巴的战略伙伴关系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我国的国家之一。
1951年1月5日,巴基斯坦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5月21
日,巴基斯坦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继印度、印度尼西
亚、缅甸、瑞典和瑞士之后,世界上同中国建交的第六个非社会
主义国家。此后,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了重大发展。1953年
5月22日,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发表声明,主张恢复中
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1954年7月15日,穆罕默德·阿里表
示,巴基斯坦将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与巴总理穆罕默德·阿里
举行了两次友好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
流与合作。两国总理的会谈对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好合作关
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万隆会议后,两国高层往来逐渐增
多。1956年10月,巴总理苏拉瓦底应邀正式访华。12月,周恩来
总理访巴。一年内两国总理的成功互访,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友好
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由于巴是西方阵营的盟国,中巴两国关系的发
展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两大阵营国际大环境的制约。受制于英美压
力,从1957至1960年,巴基斯坦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以
及台湾、西藏等问题上追随西方,两国政治关系受挫,但是这种
情况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两国战略利益上的一致、特别是两国
与印度的利益冲突使两国逐渐重新走到了一起。

  独立初期,印度就开始谋求其在南亚次大陆的地区霸权,和
巴基斯坦在宗教和领土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面对印度
这个昔日的兄弟、今日的对手,巴基斯坦希望通过寻求与若干外
界国家的军事联盟和援助关系来遏制印度的力量。为此,1953年
穆罕默德·阿理接任总理后,积极策划与美国结盟。1954年巴基
斯坦和美国签定《共同防御援助协定》,同年9月加入马尼拉条
约,次年加入巴格达条约组织。巴基斯坦由此放弃了不结盟政
策,成为“美国在亚洲最亲密的盟国”。但是双方结盟的动机是
截然不同的,“巴基斯坦希望一旦印巴开战,西方盟国会站在自
己的一边,而英美援巴的初衷在于希望巴基斯坦站出来反对共产
主义,这种同床异梦的结合,注定了一旦危机来临,两者会分道
扬镳”。

  为抑制中国和前苏联在南亚的影响,美国在不同时期分别推
行支持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战略。肯尼迪上台后,没有满足巴基斯
坦第二个五年计划所需援助的要求,也没有采取有利措施说服印
度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却出于反华目的提供大量援助给印度,这
引起巴基斯坦的强烈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开始思考与
反省自己的结盟政策,迈出了同中国改善关系的步伐。如“中印
冲突巴基斯坦认为印度应该为冲突负责、不同意西方宣布的中国
对次大陆构成威胁的观点和强烈反对向印度提供军援”。当中印
关系更加紧张时,1961年7月,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宣布,
巴基斯坦将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63年,巴基斯
坦向中国提出解决两国边界问题。

  1965年的印巴战争中,美国对印巴实行武器禁运,这表面上
是在两国之间持中立态度,实际上是在 挥《 ,因为战争爆发
前,美国已经向印度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援助。战争结
束后,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参议院外委会上列举能依靠的
盟友时,没有提及巴基斯坦,这说明美国军方已不把巴基斯坦当
盟友看待。西方盟友立场的不坚定使得巴基斯坦更加注重看重与
中国的关系。

  在另一方面,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日
益严峻,不但被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封锁,又遭到社会主
义阵营的孤立,除了越南、朝鲜、阿尔巴尼亚等少数盟国还保持
着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外,其它的东欧盟国基本上站到了苏联的一
边。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印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1959年
西藏武装叛乱、达赖喇嘛逃到印度后,中印关系发生了裂痕。随
后两国关系不断恶化。印度蚕食中国领土的“前进政策”导致了
1962年两国的武装冲突,尽管中国赢得了对印反击战的胜利,但
此后印度又强占了麦克马洪线以南原属中国的大片领土,两国的
领土争端一直悬而未解,给西南边疆的稳定构成极大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东边和东南边来自驻日、驻韩美军以及
美国拼凑的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封锁,来自北边苏联的压力以及东
南印度的威胁,为了牵制印度,也为了在新仇旧敌的封锁线上打
开一环,争取巴基斯坦的意义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对巴基斯坦60年代初改善两国关系的努力,中国给予了积极
的回应。1963年,中国与巴基斯坦签定了《关于标定中国新疆和
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协定》,妥
善解决了两国的边界问题。此后两国关系得到了持续发展,不管
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两国国内发生什么变革,两国之间的友好关
系一直持续到现在;中巴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
等各个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在政治上,尽管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存在着一些分歧,但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两国的政治交往有增无减。60年代
以后两国高层保持了良好的交流和接触,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
巴基斯坦历任总统和总理上台后的一件大事就是访问中国并取得
中国的支持。1964年年12月,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访华,
1970年11月,叶海亚·汗总统应邀访华,齐亚·哈克总统执政后
于1977年12月访华,并于1980年5月和1982年10月再度访华,
1990年9月,伊沙克·汗总统访华,莱加里总统执政后在1994年
12月和1997年4月两度访华。佐·阿·布托总理当政期间于1972
年、1974年、1976年叁次访华,居内久总理在1985年11月和1988
年5月两度访华,谢里夫总理在1991年2月、1992年10月、1998年
2月,1998年6月四次访华。贝·布托总理在1989年2月、1993年
12月、1995年9月叁次访华。穆拉沙夫将军1999年发动军事政变
上台后访问的第一个国家也是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也频繁的访问巴基斯坦。1966年3
月,刘少奇主席访巴;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巴。1981
年6月,赵紫阳总理访巴;1984年3月,李先念主席访巴;1988年
5月,李鹏总理访巴。进入90年代以来,万里、杨尚昆、李瑞
环、乔石、江泽民、李鹏、朱容基等多次访巴。1996年12月,江
泽民主席应邀对巴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是中巴关系中的一件大
事,两国领导人确定了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巴全面合作伙伴关
系。江泽民主席还在"巴发表了题为"世代睦邻友好,共创美好未
来"的重要演讲,首次全面阐述中国的南亚政策。2001年5月12日
是中巴建交50周年,江泽民主席与拉菲克·塔拉尔总统互致贺
电,正在巴基斯坦访问的朱□基在出席了拉菲克·塔拉尔总统为
庆祝巴中建交50周年举行的盛大宴会,并发表题为“风雨同舟五
十年携手共创新纪元”的重要演讲,就进一步加强中巴友好合作
关系提出了四点主张。

  中巴两国的友谊不仅仅表现在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扩张主
义,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地区和平、世界
和平,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困难时中巴两国彼此能相互支持和帮
助。巴基斯坦前总统开亚·哈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巴基斯
坦的每一个危急时期,中国都是站在巴基斯坦一边的。中国在政
治、经济、军事上一直给予巴基斯坦援助。”

  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后,中国一方面公开谴责美国和苏联在
印巴战争中 挥《 ;另一方面,明确、坚定地支持巴基斯坦反
对印度侵略,1965年4月,印巴在库奇·兰恩地区发生冲突后,
中国政府立即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印度的侵略行径。9月7日,印度
军队越过印巴两国边界进入巴基斯坦后,中国更是予以严厉谴
责,坚决支持巴基斯坦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斗争,并严正指出印度
政府对它任何一个邻国的侵略都会引起所有邻国的关注,它应承
担侵略行径的后果。9月16日、19日,中国政府先后两次向印度
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并对印军“攻击拉合尔是印度的防备措施”
的说法予以义正词严的反驳。

  除了这种道义上的支持外,中国还给巴基斯坦提供了相当数
量的军事援助。据统计,1966年月,中国给巴基斯坦1.2亿美元
的军事援助。到1970年,巴基斯坦坦克的45%、飞机的33%、截
击机的65%和90%的最现代化的战斗机都是由中国提供的。除此
之外,中国作出决定要在中印巴叁国最接近处采取行动支援巴军
的抵抗,并调动一部分军队到中锡边界以南为中印及东巴最近交
接处牵制印军的力量。第叁次印巴战争中,中国也向巴基斯坦提
供了大量的武器。

  中国在巴基斯坦最困难的时期给予巴基斯坦坚定的、无私的
支持,也得到了巴基斯坦的回报。1965至1971年,巴在历届联大
都作为提案国,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在中美关系
恢复上,巴基斯坦利用自己与中美两国都保持着密切关系的特殊
条件,更是起了重要作用。1971年7月9日,当时美国的总统国家
安全事务助理享利·基辛格秘密访华,就是由巴基斯坦总统叶海
亚·汗从中安排,在伊斯兰堡转机来中国的。可以说,中美关系
的恢复是巴基斯坦传递的信息,架设的桥梁,其功不可没。另
外,在人权、台湾、西藏等涉及中国主权利益的问题上,巴基斯
坦一贯给予中国宝贵的支持。

  中巴两国政治上的交往推动了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
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经济领域,为了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
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低息、无息贷款甚至赠款。例如,
1968年4月,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1亿人民币的无息贷款;巴基斯
坦第叁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中国向巴提供了1.75亿美元的贷款,
后改为赠款;巴基斯坦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中国又提供了2
亿美元的贷款。1956年到1979年间,中国的对外经济援助总额为
49.6亿美元,其中援助巴基斯坦为6.2亿美元,占总额的13%。
此外,中国援建了巴基斯坦许多大型项目,包括60年代建成的巴
基斯坦重型电机厂、80年代投产的木扎法戈电站、不久前落成的
 ∠B旰 电站等,都已成为两国友好合作的生动象征。

  另一方面,两国在交通方面开展了陆海空立体合作:在航空
方面,1963年8月29日,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巴航空运输协
定》。1970年,中国从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购买了4架叁叉戟
飞机及配件。中国还向巴基斯坦改建和扩大卡拉奇机场提供了设
备;海运方面,1965年4月,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巴双方建立海运
联系的协议。1960年10月又签订了补充协议,允许双方轮船在对
方的任何港口停泊和运送货物;陆路方面,修建了着名的“今日
丝绸之路”─一通过红其拉甫山口连结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和
中国新疆的喀喇昆仑公路,不仅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也改变
了中亚和南亚的战略态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与此同时,两国的贸易关系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1963年1
月,两国签订第一个贸易协定。1982年10月,成立了中巴经济、
贸易和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特别自90年代以来中巴进出口额增
长较快,1997年达到10.67亿美元,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在文化领域,中国和巴基斯坦建交后,两国即互派文化团组
访问和举办展览。1965年3月,中巴两国政府代表在拉瓦尔品第
签订了文化协定,并于该年第一次签署了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
划。迄今共签署了9个执行计划。

  在科技领域,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科技交往始于60年代。多年
来,中巴科技合作顺利并富有成效。随着两国友好关系的持续发
展,中巴科技合作也不断走向深入。从较为分散的单项交流发展
到科技联委会等规模性的政府间科技合作。自1976年中巴科技合
作协定签订以来,两国政府已举行了14次会议,双方共签订了
372个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在军事领域,两国军方一直保持着
良好的接触与合作。一方面,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售和免费提供了
大量的武器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很多装备,包括陆军的59式
坦克、空军的歼6、歼7战斗机、强5强击机等都成为巴基斯坦军
队的主力装备。另一方面,中国也从巴基斯坦获得了一些从西方
无法获得的军事技术。

  中国巴基斯坦的友谊历来为巴基斯坦人民所珍视。1976年5
月26日,在中巴建交25周年时,佐·阿·布托总理再度应邀来中
国进行正式访问,成为毛泽东主席生前会见的最后一位外国领导
人。对佐·阿·布托总理的这次访华,巴基斯坦的英文报纸《晨
报》5月26日发表社论说:“巴中两国的友谊是根据崇高的原则
和彼此深厚的诚意建立和培育起来的。中巴两国领导人一再指
出,这种友谊比喀喇昆仑山还高,比阿拉伯海还深。”“我们深
信,这次访问定将再一次加强两国之间的纽带,打开合作的新途
径。象这样生机勃勃和持久的友谊一定要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表达
出来,看到两国领导人正在顺利地这样做,的确是令人从心眼里
感到高兴。”中国领导人历次访巴,也受到了巴基斯坦全国上下
的热烈欢迎。


---
推荐文章:中印巴三角关系(下)

  难以协调的印巴矛盾

  在中印巴叁角关系内部,中巴关系受到中印关系和印巴关系
的影响。中巴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两国对印度
矛盾的基础上的。印巴矛盾主要体现在克什米尔领土争端和宗教
冲突上,即使双方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能得到缓和,两国之间的
冲突在短期内也不会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已
发生了叁次战争,并且都以战败而告终,这极大的挫伤了巴基斯
坦的民族尊严,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和反印情绪高涨,两国之间边
界冲突不断。虽然两国为结束敌对状态不断做出了一些努力,但
一方面,两国之间的相互不信任积重难返,另一方面印度凭借占
优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始终没有放弃对巴基斯坦的强权政
策,这使两国之间的矛盾一直处在激化─缓和─再激化─再缓和
─再激化的怪圈,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
后的1966年1月2日,印度总理夏斯特里与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
汗在苏联的塔什干举行了和平会谈,双方表示愿意“用和平手段
解决争端”,但五年后的1971年,印度就借巴基斯坦动荡的国内
局势发动了第叁次印巴战争,催生了孟加拉国,肢解了巴基斯
坦。战后的1972年7月2日至3日,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与巴基
斯坦总理阿里·布托在印度西姆拉举行会谈。3日夜晚,眼见两
天的会谈即将无果而终,英迪拉·甘地与阿里·布托在最后时刻
达成共识,并签署了《西姆拉协议》。根据协议,印巴双方同意
避免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同意通过双边谈判或其它和平方
式解决分歧,尊重1971年12月17日停火时的控制线,并将停火线
改名为实际控制线。《西姆拉协议》签署后,印巴关系再次出现
较为平稳的发展时期。1976年7月,印巴宣布恢复外交关系。但
两国的官方谈判在1984年停止,两国关系又趋向恶化。拉·甘地
1984年上台后,“恢复了同年早些时候停止的印巴官方谈判,亲
自与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会晤,并互相保证不攻击对方的核
设施,从而使印巴关系一度得到很大改善,双方的交往与合作也
因此而明显增加”。1991年4月6日为缓和双方边界紧张局势和解
决双方的分歧,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新德里签署了有关互不侵犯领
空和预先通报军事行动两项协议。1992年9月4日参加第10次不结
盟国家首脑会议的印度总理拉奥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雅加达
会晤后表示,决心改善两国的紧张关系,并决定就包括克什米尔
问题在内的问题在不同级别继续对话,以求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
端。 但仅仅叁个月之后的12月8日,在印度驻巴基斯坦卡拉奇总
领事官邸遭到暴力袭击后,印度决定召回卡拉奇总领馆的外交官
和其他人员。此后两国关系又趋向恶化。1993年10月17日:巴基
斯坦以从事不正当活动为由驱逐了4名印度驻巴外交官。18日,
印度政府以同样理由驱逐了4名巴基斯坦驻印外交官。1994年7月
印度和巴基斯坦互相指责对方外交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在驻在国从
事间谍活动,并予以驱逐。1992年以来,印巴两国以同样的理由
相互驱逐外交官和工作人员各9名。12月26日巴外交部在一份声
明中说,由于印度卷入了卡拉奇的恐怖和暴力活动,并从事威胁
巴团结、领土完整和主权的宣传,巴政府要求印度10天之内撤走
其驻卡拉奇总领馆的所有外交官和工作人员。1995年1月4日:印
度关闭其驻卡拉奇的总领事馆。1996年后两国关系又趋向缓和。
1月1日:根据1988年印巴两国签订的有关互不攻击对方核设施的
协定(协定于1992年正式生效),两国交换了国内的核设施清单。
根据上述协定,两国应在每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交换核设施清单,
作为双方建立信任措施的一部分。1997年5月12日:印度总理古
杰拉尔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马尔代夫的旅游胜地库伦巴岛举
行会谈。两位领导人同意建立个人热线联系,以便加强两国的对
话和合作。会谈中,两国总理同意释放关押在各自国家内的对方
平民,就不同问题设立联合工作小组磋商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
问题。6月23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外交秘书在伊斯兰堡结束了新
一轮会谈。双方同意将影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最大障碍──克什
米尔问题列入今后双边会谈的议事日程,并决定建立处理两国现
存问题的机制。1998年7月29日正在科伦坡出席第十届南亚区域
合作联盟首脑会议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举
行会晤。这是两国首脑自1998年5月进行核试验,并导致地区和
双边关系紧张以来举行的首次会晤。1999年2月21日:巴基斯坦
总理谢里夫和印度总理   芘烈猎诎突固骨┦稹独隙?
言》,双方表示将继续共同努力,解决两国间存在的包括查谟和
克什米尔问题在内的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但这种缓和的气氛不
是纯粹的。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进行了5次地下核试验。
28日和30日,巴基斯坦在俾路支省的查盖地区进行了6次核试
验。1999年5月初以来,印巴两国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多次
激烈的武装冲突。虽然双方外长和军方代表也进行了一些谈判,
但由于分歧太大,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1999年2月,印度总理 呓芘烈练 起了着名的“巴士外
交”,乘公共汽车前往巴基斯坦拉合尔同巴前总理谢里夫进行和
谈,双方发表了《拉合尔宣言》,启动了印巴和平进程。然而好
景不长,当年5月,印巴两国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卡吉尔地区爆
发了冲突,双方共有上千人死亡。当年10月,巴基斯坦又发生政
权更迭。这一系列事件使印巴和解进程深陷危机。穆沙拉夫将军
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后,两国关系仍处于僵持状态。2000年8月26
日为报复印度驱逐巴驻印度高级专员署一名工作人员,要求印度
政府在9月2日前召回印驻巴高级专员署工作人员戴伊,理由是他
从事了“与其官方身份不符的活动”。

  2001年2月2日,巴基斯坦首席执行官穆沙拉夫2日晚上打电
话给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1月26日发生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
的强烈地震给当地造成的巨大损失表示同情。瓦杰帕伊感谢巴基
斯坦向印度地震灾区提供援助。这是穆沙拉夫自1999年10月执政
以来,印巴两国领导人首次通电话,为两国间的对话创造了良好
的氛围。应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的邀请,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于
7月14日至16日访问印度,但双方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协议。这次
印巴首脑会晤失败的原因有叁:首先,两国是在内外压力下,草
草进行首脑会晤,相互间缺乏必要的互信基础和政策沟通。其
次,双方虽然事前都宣称以“坦诚开放的心态”,展开不预设前
提的会谈,但在争执的焦点克什米尔问题上仍各持己见、互不相
让。巴方坚持将“克什米尔是印巴问题的症结所在”写进宣言,
并要求今后寻求妥善措施解决此问题;印方则强调在宣言中必须
明确巴应首先解决克什米尔地区的“越界恐怖主义”问题。第
叁,印度政府中强硬派的影响,是使《阿格拉宣言》流产的另一
重要原因。

   印巴首脑会晤的失败,再度使紧张的两国关系和复杂的克什
米尔问题处于不明朗状态。事实上在穆沙拉夫上台后,印度一直
谋求在国际上对巴实现叁个目标:一是要求国际社会不插手克什
米尔问题,防止该问题“国际化”;二是以巴支持恐怖主义活动
为借口,要求美国将巴列为“恐怖主义国家”,破坏巴的国际形
象;叁是以巴军人执政为由,要求各国不与巴政府交往,孤立巴
基斯坦。2001年5月,印度一改往常对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反
对,宣布支持美国立场,此后美印关系开始升温,这引起了巴基
斯坦的不安。911事件发生后,为取得美国的支持、摆脱国际社
会的孤立地位并防止印美关系进一步发展,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
夫不顾国内伊斯兰强硬分子的反对,对美军提供军事基地,美国
又决定对巴基斯坦提供大量援助,这又引起了印度的不安。

  纵观印巴两国之间的冲突,由于两国之间利益在很大程度上
的不可调和,导致了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得不到根本改善。克什
米尔问题是两国矛盾的核心问题,穆沙拉夫曾表示“克什米尔归
属纠纷不解决,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双边关系将不会得到改
善”。而印度置克什米尔大部分地区的居民都信仰伊斯兰教的事
实于不顾,拒绝巴方“由克什米尔当地民众投票决定其归属”的
建议。另一方面,为结束印度对克什米尔的统治,印度控制地区
的穆斯林分子不断发动叛乱,并不断引发印巴之间武装冲突。在
这样的前提下,印巴的关系 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难以协调的中印矛盾

  50年代前期,中国和印度之间保持了相对友好的关系。但自
从50年代末两国关系出现裂痕后,两国的关系走入了低谷,一直
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中印关系的发展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边界
问题、西藏问题、中印巴叁角关系、安全理念等几个方面。

  首先,边界问题是中印矛盾的关键所在。中印两国拥有漫长
的共同边界,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国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尼
赫鲁担任印度总理后,认为,印度拥有雄厚的潜在资源,除美、
苏、中以外,“第四个大国非印度莫属”,由此, 岷章车 出了
这样的结论“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
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
不能引动我”。他野心勃勃的试图在南亚和印度洋建立印度的地
区霸权,作为印度跻身世界大国的基础。因而,尼赫鲁自印度独
立后,便全盘继承了英国在印度北方各小国的特权,将这些小国
置于印度的控制之下。对于中国的西藏,独立后的印度也继承了
英国在这里的特权。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解放西藏时,印
度政府先后发出七份照会和备忘录,对我进军西藏横加干涉。虽
然后来尼赫鲁从战略全局考虑,推进对华友好,放弃了印度从英
国那里继承下来的在西藏的特权,但他觊觎我国西藏,侵吞中国
领土的图谋始终没有放弃。当印度阻挠解放军进军西藏的阴谋不
能得逞时,就在中印边界各段、首先是东段向两国边的界传统习
惯线推进,占领了大片原属中国的领土。1954年中印协定签定
后,协定墨痕未干,印度就公然违反无项原则,占领了两国中段
边界处大片原属中国的领土。1959年西藏农奴主叛乱后,印度政
府得寸进尺的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它不仅要求中国承认已
经被它占领的中印东段边界的中国西藏领土是合法的,而且要求
中国政府承认从来没有被印度占领过的中印边界中段,包括阿克
赛钦在内的地区也是印度的。这样印度向中国提出的领土要求总
计有125000平方公里。印度的蛮横无理,“不仅在于它提出了大
片领土要求,更加令人不可容忍的是它竟然使用武力片面改变业
已形成的边界现状,来实现它的要求。他派出军队向西段、东段
的中国实际控制领土进行军事占领”。印度武装部队于1959年8
月29日侵入塔马顿东侧郎久,向中国哨所开枪,挑起了郎久事件
;接着在10月份又制造了叁起侵入中国领土的事件,引发了武装
冲突。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于12月17日提出了关于防止中印边
境发生武装冲突和两国总理举行会谈的由周恩来总理给印度总理
 岷章车男偶 。经过一段外交照会的交涉后,周恩来总理于1960
年4月去印度与尼赫鲁会谈,但尼赫鲁完全没有诚意,使会谈没
有取得实质性成果。

  事实上,从50年代后期开始,印度就推行了要用军事力量来
“堵住”中国人进一步前进、并由印军占领阿克赛钦,再由外交
干涉把中国人赶出的“前进政策”。对印度来说,中国要是不撤
出它所侵占的土地,他就实行“前进政策”,仅1961年开始,尤
其是从1962年起,印度在中印边界中段中国境内,先后设立了43
个军事据点。面对中国政府的警告,尼赫鲁错误的估计了形势,
认为中国当时经济困难,西南防务空虚,正是它在中印边界全线
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好机会。从1962年10月17日起,印军在中印边
界东段和西段向中国军队开始了猛烈的炮火袭击,10月20日,印
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全面武装进攻,中国军队忍无可忍,展开了自
卫还击,击溃和歼灭了大量印军,并趁此清除了印度的43个哨
所,乘胜追击到传统习惯线附近后即停止追击。

  中印边界发生冲突后,中国政府提出了解决和平中印边界的
叁项建议,但为印度政府断然拒绝。中国政府为表示诚意,单方
面在中印边界东段主动将边防部队撤退到原来的实际控制线,在
中、西段撤退到传统习惯线内的二十公里,并停止了巡逻,同时
警告印度政府,如再挑衅,中国保留自卫反击的权利。此后,中
国西藏地方与印度之间的边界保持了相对的平静,但自中国军队
撤退后不久,印度军队就逐渐的继续向麦克马洪线推进,直到全
部占领后在1987年宣布为印度的一个邦(阿鲁纳恰尔邦),实际
上将“麦线”以南全部占领。中国至今也未进行自卫反击,只是
在外交上表示抗议而已。

  从1979年起,中印两国副外长级开始就两国边界问题进行磋
商,双方都同意和平解决原则,但“印方不同意中方提出的互谅
互让的原则,暗示印方没有什么可让的,需要让步的只是中国方
面”中国曾提出“一揽子”的解决办法,就是不在中印边界西、
东、中叁段各自分别解决,而是将叁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解决,事
实上中国是准备作出一些让步的,但是印度对解决边界问题毫无
诚意,曾多次暗示,不但东段“麦线”要保持它已占领的中国领
土仍然归它,而且还要把西段中国领土并已实际控制的阿克赛钦
划一部分归印度。事实上,在中印62年的边界冲突中,中国并
没有得到战争的实惠,由于中国主动后撤和交还  虏印度的人员
和武器,印度实际上达到了冲突的目的,至今印度并不领情,反
而视为软弱,在八十年代当中国伸出和平之手的时候,印度也只
是礼貌性的回应了一下,到了九十年代中印边界还偶尔能听到零
星的枪声。由于有争议的领土大都被印度所实际控制,中国又只
采取和平方式和外交措施,两国边界问题的主动权掌握在印度受
里,而印度作为既得利益者,是不会主动放弃侵占的中国领土
的。在这种情况下,边界问题一拖再拖,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实
质性问题。

  其次,西藏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的又一核心问题。印度独立
后,继承了英国在西藏的特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进军
西藏,印度竟然干预中国内政,照会中国外交部,反对解放西
藏,于是中印之间展开了一场干预与反干预的斗争。1950年8
月,印度驻华大使 四徨 向中国政府提出所谓西藏问题,声称印
度同西藏之间有宗教、文化上的极亲密的关系,劝中国不要进军
西藏,要同西藏的地方代表和平解决。印度一方面在北京交涉要
干预中国内政,另一方面又设法阻挠西藏的地方代表来北京,企
图拖延时日,策划国际干预。面对印度政府的无理干预,中国政
府态度十分明确,一方面指出西藏代表只能到北京谈判,并限定
他们到京的最后期限,另一方面,命令人民解放军开始向西康进
军。印度政府又于1950年10月21日、28日、11月1日连续向中国
政府发出叁个照会,干涉中国解放西藏。除用外交手段"干涉中
国解放西藏外,印度政府还采取了其他手段,如支援藏军军火,
派人收集情报,还煽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对中国不安。同时,印
度还指使亲印分子将达赖十四世移位至昌都,准备逃往印度。

  面对印度的无理干预,中国严加驳斥并表示要一定进军西藏
保卫国防,此后又驳斥了印度企图保留其在西藏的特权的无理要
求。周恩来总理又向 四徨 表态,申明中国的立场。在干涉中国
内政失败的情况下,尼赫鲁不得不重新考虑中印关系,出于全局
考虑,暂时放弃了干涉政策。但其对西藏的野心并未消减多少。
1956年底,达赖、班禅应邀赴印度参加释  牟尼两千五百周年纪
念,印度支持康藏分裂分子企图挟持达赖搞独立阴谋,在这种情
况下,周恩来总理两次访印,迫使印度表示达赖、班禅将原路返
回西藏,并注意关于特务分子在  伦堡的活动。印度的此次图谋
以失败而告终。

  1959年3月,在印度的支持与鼓吹下,西藏分裂分子发动了
武装叛乱。印度总领事馆公开接近叛乱代表,收下“独立”声明
并表示要转告政府,并且藏匿叛乱分子、私藏他们的武器等。尼
赫鲁在4月24日会见了被叛乱分子劫持到印度的达赖喇嘛,污蔑
中国采取武力镇压的政策,同时印度政府在国内大肆煽动反华情
绪。自1959年西藏平叛、达赖喇嘛等人逃亡印度以来,印度一方
面对西藏采取封锁政策,企图困死西藏,另一方面允许达赖等人
留居印度,从事各种反对祖国的活动。逃亡在印度的西藏人超过
12万,达赖集团的流亡政府设在印度的达兰萨拉。流亡西藏人在
印度所进行的分裂活动,直接威胁到到西藏的稳定,影响到我国
西南方向的安全。印度政府在西藏问题上采取了两面性的做法,
它一方面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分裂中国的政治活动,但另一方
面它又暗中支持达赖集团分裂中国的行径,企图使这个问题成为
向中国施加压力和影响的筹码。

  可见,中印西藏问题的责任完全在于印方,尽管后来印度在
公开场合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收留达赖在印度避难是
基于人道主义考虑,不允许其在印度的领土上进行政治活动,印
度不干涉中国内政等,但背地里印度对达赖分裂中国的图谋一天
也没有放弃支持,这成为影响中印关系的一个核心因素。

  再次,印度顽固的坚持以中国为战略对手的政策,极大的限
制了中印双边关系的发展。印度在蚕食中国领土引发的边境冲突
战败之后,国内反华情绪“高涨”,一直希望有朝一日打败中国
以“雪耻”。在这种思维下,印度一直坚持采取以中国为战略对
手的政策,并花费大量财富从国外引进大量先进武器。印度的决
策层认为,中国的强大和崛起可能影响印度的国家利益,中国军
队的现代化建设严重威胁了印度的战略安全。其政府高层经常在
公开场合宣扬反华论调,1998年5月,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
在多次讲话中称“中国是比巴基斯坦更大的威胁”,并诬蔑“中
国在西藏部署了核弹头导弹对准印度”,“中国侵犯印度边境,
要攫取印度的领土”,“中国强化在西藏的军事存在”,“中国
支持印度东北部的叛乱活动”,“中国和巴基斯坦组成‘轴心’
对付印度”,“中国海军在包括缅甸的一些岛上修建军用码头”
等等,为印度后来的核试验寻找借口。1998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
借口连续进行了5次核试验,此后尽管双方为改善双边关系做出
了一些努力,双方高层进行了一些互访,包括两国元首的互访,
印度其总统和外长也都在公开场合申明“中国不是印度的威
胁”,希望“寻求同中国建立友好、合作、睦邻和互惠的外交关
系”,但其内心深处把中国视为“最大潜在威胁”的阴影一直挥
之不去。这种看法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使印度国内改善对
华关系的努力大为减弱,对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带来消极
影。

  最后,中巴关系也影响着中印关系的发展。中国与巴基斯坦
发展了十分友好的传统关系,在政治、经济和国际问题上进行过
长期有效的合作。中国高度重视巴基斯坦这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每当巴基斯坦遇到困难的时侯,中国总是给予有力的支持,而在
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巴基斯坦对中国的立场总是表示支持。
中巴关系对我保持在南亚的政治影响力,防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的蔓延意义重大。但是,印度对中巴友好关系耿耿于怀,抱怨中
国对印度的“安全关切”缺乏“足够的敏感”。事实上,中国对
巴基斯坦的支持,从很大程度来说是由印度自己造成的。印度坚
持以中国为敌的立场,支持西藏分裂分子裂中国的活动,中国只
是迫不得已才支持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利用巴基斯坦来牵制印
度。

   由于中印双方的经济联系不大,尽管近年来,中印贸易增
长迅速,年贸易额已经达到20亿美元的水平,边境贸易也有很大
发展。但是,同中印两国的经济规模相比,特别是同中印两国的
贸易规模相比,中印双边贸易额在各自外贸总额中的比重仍显过
小。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关系的进展缺乏足够的物质基础,安全
关系的改善缺乏足够的经济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中印两国
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例如两国对国际战略格局的看法具有相
似性,对国际行为准则的主张具有共同性,对经济贸易合作的要
求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是由于双方在边界问题、西藏问题等方
面的利益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调和的。在缓和中印关系方
面,中国向来不缺乏诚意,倒是印度推行地区霸权主义政策,又
是既得利益者,对解决双边争端缺乏诚意,印度政府又缺乏明确
而连贯的对华政策,这一切使得中印矛盾在短期内得不到根本解
决。


  中印巴叁角关系下的中巴友好

  尽管“国际政治舞台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
益”,但纵观历史,中巴两国建交以来、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
以来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不存
在根本的战略利益冲突,与之相反,两国之间共同利益是广泛存
在的,也是长期存在的。因而,发展两国之间的全面合作关系对
中巴双方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两国对印度战略利益的一致性
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石:对巴基斯坦来说,中国是它对抗印度的
坚定盟友和强大后援,这是为什么巴基斯坦国内历次军事政变后
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都没有改变、巴基斯坦国内各派力量掌权后
都珍视中国的支持的根本原因;对中国来说,巴基斯坦作为中国
国际战略布局上一颗重要的棋子,在牵制印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因而,即使在中国所处国际环境得到缓和、特别是中美关
系改善的情况下,中国始终没有放弃对巴基斯坦的支持。

  中巴关系是一个能动变化的关系。在叁角关系内部,中巴关
系受到中印关系和印巴关系的影响。因为中巴友好在很大程度上
是建立在对印战略一致性的基础上,当中印关系略有改善的时
候,多少也会引起巴基斯坦的不安,尽管这种猜疑是没有道理
的,中国是不会轻易放弃多年经营的中巴友好的;另一方面,印
巴关系有所改善的时候,巴基斯坦对中国的依靠也会有所减轻,
而印巴矛盾激化的时候,巴基斯坦就更需要中国的依靠和支持。
但这种影响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由于中国与巴基斯坦长期形成
的全面合作关系,并且这种合作对双方都是举足轻重的,因而中
巴友好一直持续着。

  9·11事件后中巴关系的展望

  中巴关系的发展在一程度上也受到巴美关系的影响,巴美关
系的发展就会多少增加中国对巴基斯坦的不信任。中巴50年代后
期关系的冷淡就是由于巴基斯坦在国际上追随美国的立场造成
的。在911事件发生后,为了摆脱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也为了
防止美国对印度的支持与合作,穆沙拉夫总统决定向美国提供军
事基地,这就损害了中国的战略利益。因而,尽管穆沙拉夫总统
提出到中国访问,借以向中国解释巴基斯坦不会以损害巴中友好
的代价来获取美国的支持,但是中国方面还是委婉的拒绝了穆沙
拉夫总统访华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中国也不好拒绝巴基斯坦的
友好,转而提出邀请穆沙拉夫总统在今年12月访华。

  近年来,随着中国穆斯林分裂分子的猖獗活动,中国十分需
要巴基斯坦的帮助来肃清疆独分子。而随着当前塔利班的节节败
退,阿富汗的形势日趋复杂化,中国的国防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
战。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巴基斯坦来抵消或减少美国在阿富汗的
影响对中国的战略利益极为重要。而美国为了拉拢巴基斯坦,许
诺向巴基斯坦提供大量的援助,仅在11月15日和巴基斯坦达成的
谅解备忘录就决定向巴基斯坦提供6亿美元的援助,以便鼓励巴
基斯坦能够更加坚定地支持美国打击恐怖主义。在这样的背景
下,巴基斯坦的何去何从令人瞩目。

  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合作能走多远、美国势力在中亚和阿富汗
的渗透能达到什么程度,这是影响中国国际战略和国防战略的大
事。如果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关系在短期内得到重大发展,肯定会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中巴之间的友好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巴
关系发展的前景不甚明朗。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巴美关系得到改善,巴基斯坦
也不会以出卖中国为代价来获取美国的支持,因为巴基斯坦不会
忘记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政策一直是从属与本国战略需要的,是摇
摆不定的,缺乏连续性。当巴基斯坦在美国的战略利益中具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时,美国就向巴基斯坦提供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
改善和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象苏军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就把
巴基斯坦武装变成对抗苏联的前沿;然而一旦国际形势发生改
变,巴基斯坦的地位不那么重要时,美国就会马上调整对巴政
策,两国关系就会降温。特别是今年5月,印度宣布支持美国的
导弹防御系统后,美国马上向印度提供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
这引起了巴基斯坦的严重不满。而中国一直是巴基斯坦对抗印度
的忠实盟友和坚强的后盾,在这一立场上,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
是不会改变的。一边是摇摆不定的美国,一边是立场坚定的中
国,巴基斯坦不会为了美国一时的支持而得罪长期以来一直它的
中国;即使巴美关系得到改善,也是暂时的,也很难达到中巴之
间的关系水平。

  总之,只要中巴双方存在着共同的战略利益,中巴之间全面
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就不会在根本上转变,中巴之间几十年的友
谊就不会荡然无存,即使在一定条件下中巴关系的发展受到一定
的阻碍,甚至倒退。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伊曼努尔·康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1.7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