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印关系为何这样难相处?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Sep 11 09:46:46 2002) , 转信


中国和印度山水相依,互为近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两国的关系始终不尽人意,进
一步发展中印关系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障碍。

    1、边界问题

    中印两国拥有漫长的共同边界,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国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因此

,中印之间存在较大面积的的领土争端,并在1962年发生过极不愉快的边界战争。这

是影响双边关系的一个重大因素。边界问题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又直接涉及国民的民族

感情。中印两国现在都很难指望边界问题在中近期内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它从根本上制

约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2、西藏问题

    现在,流亡在印度的西藏人超过12万,达赖集团的流亡政府设在印度的达兰萨拉。

流亡西藏人在印度所进行的分裂活动,直接威胁到到西藏的稳定,影响到我国西南方向的

安全。印度政府在西藏问题上采取了两面性的做法,它一方面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

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分裂中国的政治活动,但另一

方面它又暗中支持达赖集团分裂中国的行径,企图使这个问题成为向中国施加压力和影响

的筹码。

    3、三角关系

    中国与巴基斯坦有着十分友好的传统关系,在政治、经济和国际问题上进行过长期有

效的合作。中国高度重视巴基斯坦这个值得信赖的朋友。每当巴基斯坦遇到困难的时侯,

中国总是给予有力的支持,而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巴基斯坦对中国的立场总是表示

支持。中巴关系对我保持在南亚的政治影响力,防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蔓延意义重大。

但是,印度对中巴友好关系耿耿于怀,抱怨中国对印度的“安全关切”缺乏“足够的敏感

”。尽管中国真诚希望中印巴三角关系呈现良性循环地同步发展,真诚希望印巴之间通过

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改变在克什米尔地区紧张态势,但印度对

中巴关系仍心存戒备。

    4、安全观念

    尽管近年来中印关系得到不少改善,双方在边界实际控制线地区也采取了建立信任措

施的行动,但印度对中国仍存在不少疑虑。印度的决策层认为,中国的强大和崛起可能影

响印度的国家利益,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严重威胁了印度的战略安全。印度的核试验就

是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尽管一个时期以来这种论调有所缓和,其总统和外长也都在公

开场合申明“中国不是印度的威胁”,希望“寻求同中国建立友好、合作、睦邻和互惠的

外交关系”,但其内心深处把中国视为“最大潜在威胁”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这种看法

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使印度国内改善对华关系的努力大为减弱,对进一步改善和发

展双边关系带来消极影响。

    5、贸易问题

    近年来,中印贸易增长迅速,年贸易额已经达到20亿美元的水平,边境贸易也有很

大发展。但是,同中印两国的经济规模相比,特别是同中印两国的贸易规模相比,中印双

边贸易额在各自外贸总额中的比重仍显过小。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关系的进展缺乏足够的

物质基础,安全关系的改善缺乏足够的经济动力。

    在看到中印关系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同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两国之间改善关系的有利条件也有很多。

    1、对国际战略格局的看法具有相似性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俄罗斯的衰落,美国成为唯一

的超级大国。印度作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大国,不愿意看到美国“一超独

霸”的国际战略格局,坚持主张建立一个多极化的、“多中心”的世界,争取使自己也成

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因此,印度在国际政治领域明确谴责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反对由一个或少数国家主宰世界并对其它国家发号施令,反对超级大国充当“世界警察”

。在科索沃危机中,印度反对超级大国无视民族国家主权肆意发动战争的行径,谴责以美

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暴行。印度的上述观点,与我对国际战略

格局的看法不谋而合,与我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上的主张基本相似。

    2、对国际行为准则的主张具有共同性

    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如何处理彼此间存在的利害冲突,采取何种方式解决彼此间的

权益纠纷,以保证国际秩序的合理性,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这方面,中印两国

都认为,由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各种国

际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最主要的原则,是国与

国之间保持正常关系的基础,也是国际大家庭进行协调合作的前提。其中“互不干涉内政

”就是反对把一国的利益和意志强加于他国,反对以施压的手段强迫一国接受他国的政治

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在人权问题上,两国都认为发展权是人权的一个重要方

面,人权在法律上来说属于一国主权之内的事情;双方都抵制少数西方国家以人权为借口

干涉他国内政的行径,不赞成某些西方国家以经济制裁为手段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的作

法。

    3、对经济贸易合作的要求具有互补性

    中国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就把国家战略的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印度自

80年代末以来,也把国家战略的中心放在振兴经济上。改变各自的贫困面貌是两个国家

的共同心愿,加强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是两国人民的普遍要求。中印两国的经济规模都十

分庞大,经济贸易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中印之间扩大贸易的潜力很大,有待进一步发掘。

近年来,中印贸易迅速增长,已从1991年的2亿多美元猛增的1999年的20亿美

元,边境贸易也有很大发展。目前,双方正在努力开发对方市场,争取贸易大幅增长。从

科技合作来看,印度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技术、农业技术、遗传工程、计算机特别是在软件

开发方面的技术,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中国的小高炉、小水电、家电、空间开发等技术

也引起了印度方面的兴趣。双方在这些方面取长补短,互相合作,可以加速各自的经济发

展,减少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有助于促进两国关系趋向成熟。目前,两国在农业、生

物工程、冶金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几个投资数额较大的合资企业也已开始投

入运营,两国政府和工商界之间正在进一步探讨加强这方面合作的途径和方法。

    印度是颇有声望的发展中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有很大影响力。世界银行根据购买力

平价法计算,将其经济排在世界第五位。在南亚,它更处于“龙头老大”的显赫地位。


    对于这样一个既是我国邻国又是崛起中大国的印度,我们的方针应该是:(一)登高

望远,从总体外交战略战略的高度着眼,在推动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与其加

强磋商合作。(二)增信释疑,积极稳妥地处理双边关系,缩小“中国威胁”论的市场。

(三)求同存异,某些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可留待以后解决,但要积极创造条件,保持边

界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四)取长补短,不断加强在经济、技术和贸易领域的合作,积极

推动与两国均有关联的“中印缅孟次区域经济合作”。

    总之,中印之间应该努力建立睦邻、合作和互惠的良好关系,为亚洲的持久和平与发

展做出地区大国应有的贡献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6.16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6.33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