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台媒披露日前美第七舰队和我海军过招电子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ul 11 13:06:04 2002) , 转信

  7月7日,台湾多家主流媒体披露了一条颇令人感兴趣的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美国第
七舰队,日前刚刚进行过一场特殊的交手——电子战攻守交锋。这是7年内解放军与美军二
度在电子战中直接交手。 

再度交战,美军有点吃惊 

  解放军和美军之间这场不见硝烟但却同样激烈的交战,发生在数天前。交战的一方,是
正在日本冲绳西北外海执行“例行演习训练”的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航母战斗群,另一方
则是在东海执行例行巡逻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事发时,美“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的雷达搜索到了解放军海军的军舰,并且发现航母战
斗群遭到解放军军舰的“电子干扰”。本来就处于演习状态的“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立即
进入战斗状态。航母战群司令一方面下令“小鹰号”上的舰载电子战飞机——— EA-6B“
徘徊者”电子战飞机、 E-2C“海上鹰眼”预警机和 S-3“海盗”反潜电子战飞机紧急升空
,在航母战群上空的空域盘旋,另一方面赶紧向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紧急请示处置机宜。太
平洋舰队令其以电子战来“反制”,并且下令驻日本加手纳空军基地的 EP-3电子战机紧急
飞往事发地点进行增援。 

  得令后的“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立即对中国海军舰只和东南沿海的解放军军用通讯线
路发动电子攻击。与7年前的那次相比,这次电子攻击的效果让美军多多少少有点吃惊:解
放军除了防守严密外,还频频施手还击。尽管这次电子战攻击行动最终还是让美国人占了
点上风,但用台湾军方透露的话说,美国人觉得解放军的电子战能力已经今非夕比了。 

  这是美军与解放军第二次进行电子战交锋。1995年7月,李登辉前往美国,从而引起了
第一次台海危机。危机发生之后,包括济南军区在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把几个战略预备
队全部调往南京军区。为了摸清解放军的意图,美军的4架 EA-6B电子战飞机从“小鹰号”
上起飞,对中国东南沿海进行电子侦察。在美国空中间谍进行电子情报搜集的过程中,解
放军战机与地面电子战反制单位试图进行全程干扰,而美军电子战战机则在获得太平洋舰
队司令部的许可后,施以强烈的电子干扰,使大陆沿海省份的通迅受到严重影响。这起事
件令解放军感触颇深。解放军总参谋部于是下定决心,加速电子战能力的发展,并于1998
年成功研发了新型的反辐射导弹。 

  在第二度交手之前,美军对解放军的电子战能力提高多少,并不知晓。至于第二次交手
的结果,美军也是三缄其口。尽管台湾媒体宣称美军又达到了与1995年那次相似的效果,
但美国太平洋舰队官员透露说,解放军电子战能力的进步“令人吃惊”,美军在这次电子
战中出动战机的规模不逊于1995年所出动的兵力,而造成的效果却比当年差了许多。

  尝过甜头,美军屡试电子战 

  在美军参加的历次战争中,电子战让美国人尝到了不少的甜头。既然太平洋是美国新世
纪战略的重中之重,美军当然没少在太平洋地区部署电子战利器。 

  1964年,美国悍然出兵轰炸越南北方,越战爆发。战争初期,美国就不遗余力地进行电
子技术的研究,采购并装备了大量的电子对抗设备,试图利用电子技术的优势对越南推行
“饱和轰炸”和“焦土政策”。然而好景不长,1965年7月24日,美军一架 F—4“鬼怪”
式飞机被苏联研制的装有“扇歌”雷达系统的“萨姆”-2导弹击落,美军电子战优势暂时
被画上了句号。到1965年底,美军在越南共损失飞机160余架,惨重的损失使美国更加专注
于电子战的发展。 

  随着高技术的发展,美国的电子战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电子战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也
越来越重要,并且频频在局部战争中亮相。 

  1986年3月24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令以“萨姆-5”导弹攻击正在锡德拉湾进行挑
衅性军事演习的美军舰队,美国精心策划的“草原烈火”计划被如愿以偿地点燃,惊心动
魄的美利战争拉开了帷幕。当时,美军感受到的最大威胁是利比亚的撒手锏———“萨姆
”导弹系统。为此,预谋战争已久的美军在战前就详细研究过该导弹的优缺点,并生产了
能够有效对付它的多种电子战装备,并装备在了专用侦察、干扰飞机和多型战斗轰炸机上
。例如,装备于 F—15战斗机的有 A N /ALR—56机载雷达告警接收机和 A N /ALQ—135双
模雷达干扰机;装备于 F—16战斗机的有 A N /ALQ—131干扰吊舱、“猎波”干扰系统和
 A N /ALE—43箔条切割投放吊舱等。 E—2C“鹰眼”预警机、 E A—6B“徘徊者”电子战
飞机、“宙斯盾”作战系统等先进武器也应运而生。当利比亚的“萨姆”导弹带着火舌飞
向美军战机的时候,美军预警机能迅速捕捉到信号,并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受攻击的战斗
机,机载电子战装备立即对其实施连续的电磁干扰,一枚枚“萨姆”导弹在天空中画出一
道道美丽的弧线后扎入锡德拉湾。美军的电子“软杀伤”发挥了巨大威力,为制胜奠定了
基础。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战前、战中对伊拉克实施了一场“全空域、全领
域、全时域、全频域”的电子战,上演了一幕史无前例的电子“大屠杀”。兵马未动,侦
察先行。在“沙漠盾牌”行动阶段,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了以侦察为主的电子战。在“
沙漠风暴”空袭行动开始前5个小时,多国部队开始对伊军实施代号为“白雪”的电子战行
动,对伊军雷达、侦察和通信系统发起猛烈的“电子轰炸”,使伊军处于雷达迷盲、通信
中断、制导失灵、无法指挥的混乱之中。这些,为夺取整个海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正因为电子战如此之重要,所以美军在太平洋战区所属每一支部队都配备有电子战单位
,其中最重要的电子战飞机、作战舰只分驻在日本和韩国,常驻日本横须贺港的“小鹰号
”航母战群也具备电子战能力。

  试探虚实 美军想摸解放军底细 

  日本军事分析家称,美军在这个时候与解放军进行电子战交手,还有另一层用意,那就
是在中俄联合军事大演习开始前,探探解放军的虚实。 

  美国驻华大使馆官员透露说,中俄将在8月份举行大军演,这次演习可能只限于双方指
挥所作战信息交换,投入的兵力尚不清楚,作战意图可能是针对中亚地区。 

  对即将举行的中俄大演习,一些军事专家认为,中俄锁定中亚地区进行军事演习,应与
打击恐怖主义有关。近一个阶段,中亚地区恐怖组织活动猖獗,拉登恐怖组织至今未彻底
瓦解,在毗邻我国新疆的一些地区,“疆独”组织多次策划恐怖活动,中亚恐怖活动已经
成为周围国家的公害。但中俄这次联合军事演习的协同程度有限。军事专家说,根据目前
两国关系、两军交流情况和演习准备过程分析,这次联合演习,双方军队不会在同一地区
混成作战,也不会由某个军事指挥机构统一指挥。这些专家说,先前境外媒体报道说中俄
将各自出动数十万人,在某一特定地区进行以美国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这种报道臆想成
分居多。 

  从目前中国的外交政策看,中国断不可能联合一些国家去对抗某些国家,更不可能联合
俄罗斯以军事对抗美国。持这种观点的军事分析家的理由是,几十年来,中国从未针对某
一国家与外国联合举行过军事演习。军事专家说,即使中国和俄罗斯联合演习,也决不会
针对第三国,演习的目的只能是针对恐怖组织。中国不会与任何国家搞军事上的结盟。至
于中国将与外国举行军事演习反恐怖,这也是有迹可寻的。今年5月,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
曾赴莫斯科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消息人士说,在这个会议上,5个与会
成员国的国防部长商定成立专家小组,磋商举行联合反恐怖演习。这5个国家除了中国、俄
罗斯之外,还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而后面三个国家都地处中亚。
 

  不过,中俄战略协作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一年前的2001年7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江
泽民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签署了在中俄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俄睦邻友
好条约》。 

  一年来,由于“9·11”事件的发生,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
俄美关系明显改善,突出了如何看待当前的中俄关系这样一个敏感的问题。在2002年5月俄
美签署的新的核裁军条约和新战略关系的宣言中,虽然没有提到俄罗斯反对美国的 N MD计
划,但俄罗斯政府显然没有放弃这一原则立场。可以肯定,俄罗斯方面反对美国在实施 N
 MD计划时在太空部署激光拦截武器的立场是明确的。这表明,中俄在全球问题和核安全问
题领域进行战略协作的机制和潜力依然存在。正因为如此,美国始终对中俄合作持狐疑的
态度,对中俄军事大演习更是心存疑忌。这就不难理解美军为何用电子战等方式频频对中
国人民解放军进行试探了。(邱永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