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onjovi (扫雷英雄), 信区: Green
标  题: 《南方周末》:23年视野中的江泽民主席访美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0月18日13:51:56 星期五), 站内信件

1979年邓小平访问德克萨斯州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2002年江泽民前往德州,
中国改革开放大业已成蔚然之势……
  会晤内容并非意义重点
  应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的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将于本月22日开始他的第三次美

之行。
  据外界透露,江泽民主席访美的第一站是芝加哥,他将在那里会见波音公司领导人
,接着他要访问德克萨斯州最大的城市休斯敦,并在德州大学发表演讲,然后到布什总
统在德州的农场做客。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金灿荣分析说,此次会晤,双方都会有自己的议题
清单,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贸易逆差、要求中国兑现入世承诺、人权问
题,美国方面要谈;台湾问题、打击疆独、敦促美国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等则是中
国关注的重点。
  这次会谈,美国会试图说服中国支持第二步反恐,而所谓第二步,按美国人的理解
,重点是打击伊拉克。
  中国方面会把重点放在台湾问题上:一方面台岛内部渐进式“台独”在加速,另一
方面,美国“一个中国政策”正在空洞化。中国会严肃指出两种趋势的危险性。
  不过,“指望首脑会晤发挥里程碑式作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今天中美关系实
在是太丰富了”。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美国研究室主任傅梦孜认为:“首脑会晤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但不要再对首脑会晤寄予太多的期待,因为双方的矛盾有很多是结构性的,该有的争论
还是要继续。”
  正因为如此,江泽民的此次访美,单纯的会晤内容已非意义的重点。虽然在当前反
恐的国际大背景下,双方的接近有助于彼此关系的未来发展,但作为江泽民主席此次造
访的主要地点,德克萨斯州让我们对这次访问有了一个看向过去23年的视角。
  也许是一个巧合,23年前的1979年,邓小平访美也和德克萨斯州有关联。在德州,
邓小平从骑士手中接过牛仔帽带在头上,时至今日,休斯敦人仍记忆犹新。
  而对邓小平来说,轻松背后则是美式现代化对他的深深触动。
  值得一提的是,23年前,正是由于老布什的运作,才有邓小平的德州之行;23年后
,在布什总统的邀请下,江泽民也将造访德州。
  主人从老布什换成布什,客人从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换成第三代领导核心。
  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23年前邓离开德州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而23年后,江泽
民前往德州,中国改革开放大业已成蔚然之势。可以说,23年的苦心经营,中国的对外
开放与经济改革已经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
  第二代领导核心访美
  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但由于他不愿放弃对台湾国民党政府的承认,
使中美建交拖到1979年元旦。而中美刚刚建立外交关系,卡特总统便迫不及待地邀请邓
小平访美。
  邓小平应邀前往。在美停留期间,邓小平感受到了美国人民的友好,而在波音公司
生产车间的参观却令他难以释怀,几十年的“老对手”居然有如此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
,工厂、城市和乡村也都是那么美好。
  回国途中邓小平顺访另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新干线上,车子是那么快,
那么稳。
  傅梦孜至今还记得邓小平乘坐新干线时的表情,“那种思考所流露的表情可以触动
任何人。”
  以邓小平的性格,他当然不会把这种感慨和触动告诉身边的人,而回国后,邓小平
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藉此,中国进入了1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为什么邓小平在那个时候下决心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陶文钊分析说,除了共同对付苏联扩张的考虑,一个
更重要的原因是出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
需要一个稳定、良好的国际环境。这就需要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需要投资和市
场,也需要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正常关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叶自成教授也认为邓访美更深层原因,是他意识到中美关系
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而这次访问使他看到了对中国改革开放有启示意义的东西。
  邓小平访美后,两国关系虽有起伏但还算平稳,直到1982年,双方签订“8.17公报
”,售台武器问题得以初步解决。有评论说,中美之间几乎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就连
军事技术转让也写进了贸易清单。
  在美国人看来,中国不仅是对付“苏联帝国”的准盟友,而且1979年后的中国在开
放中悄悄地变化,和苏联相比,中国几乎是一个天使:允许私人雇工、开小饭馆;允许
年轻人蹦迪,穿喇叭裤;允许妇女留披肩发、穿高跟鞋和超短裙。
  不曾料到的是,共同的战略对手在1991年轰然解体,柏林墙也被推倒,中国的抗衡
作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此时,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导权也由第二代转移到第三代,中美关系也一度降到了建
交以来的最冰点。
  第三代领导核心访美
  大洋彼岸,国会一次次地提出不再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而老布什总统也一次次否
决,但在售台武器方面,老布什出于竞选连任需要,批准了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

  1993年,年轻气盛的克林顿上台,其处理对华关系的几板斧之一便是将人权问题与
最惠国待遇挂钩,同年7月爆发“银河号事件”,9月,中国申奥由于美国阻挠而未果。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3年11月,江泽民主席出席在西雅图召开的亚太经合会议
,也开始了他任期中的第一次美国之行。这是1989年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面对面。

  陶文钊说,这次会晤,双方领导人表示重视中美关系,表达了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
。1993年中美关系中有许多麻烦,江泽民的这次美国之行对于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起了
重要作用。
  当时有评论认为,江克会晤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标志着中美关系低水平徘徊的结
束。
  峰会的直接效果是,第二年,美方决定将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脱钩,一个横亘在
两国间的问题初步得以解决。
  江克峰会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将近两年,中共14大也已经过了一年,中国也有了
一个新的建设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国改革开放思路的进一步解放,使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中国全
面对外开放,各种规模的私营经济不但被允许而且受到政府的鼓励,“私营经济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中国宪法。
  无疑,中国经济发展的进步,有利于中美关系向着好的方面推进,但中美关系中的
负面因素也委实不少,而且双方在这些问题上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态度。
  1995年夏天,李登辉以“校友叙旧”的名义进行所谓的私人访问,打破了中美建交
16年来一直禁忌的规约。中方以牙还牙,1996年早春,解放军在沿海进行导弹发射演习
,此举招来了美国的两艘航空母舰,与解放军形成对峙。
  中美关系又到了需要领导人接触来摆脱危机的时候,江泽民和克林顿在亚太经合会
议期间会晤,1997年成了美国国会议员访华人数最多的一年。
  1997年深秋时节,江泽民夫妇开始了一次非常郑重的美国之行,而此时距另一位中
国元首李先念访美已过去12年。1997年这次访问,对中国领导人来说,需要将两国关系
纳入稳定的轨道,不能稍有风吹草动便成危机。
  作为对中国领导人意愿的回应,在江泽民到访前夕,克林顿意味深长地将他的一次
讲话安排到美国之音发表。
  陶文钊回忆,克林顿专门论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列举了六个方面:维护
全球和平发展繁荣和稳定;在亚太地区的建设性合作;经济和贸易关系;防止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扩散;打击贩毒和有组织的国际犯罪;环保和能源。
  “这是美国领导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陶文钊说。
  正是有了双方领导人的共识,使江泽民和克林顿达成了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
关系的共识,标志着中美关系的重大改善。中美关系终于有了一个稳定的基础。
  中美关系的内在逻辑
  中国两代领导人处理对美政策是明确的,那就是要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前提下,坚定
地处理好对美关系,中国将对美外交置于外交政策的核心,一个基本态度是韬光养晦。

  有人对中国政府处理1999年的炸馆事件和2001年的撞机事件有些不解,认为中国政
府过于软弱,实际上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
  几十年前中国的著名外交家顾维钧曾这样告诉他的同事,一个人可以宁为玉碎,不
为瓦全,而国家不一样,国家一玉碎就完了。
  一方面,现实实力决定了政策取向,另一方面正是由于1997年两国领导人所确定的
那些共同基础得以不断发展和加强,才使双方在一次次危机后重新走到一起。
  陶文钊认为,中国目前的对美政策是正确的,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有一个大的
变化,各个国家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要纠集力量遏制一个大国是不可能的,而组成一
个“反美阵线”也是不可能的。
  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是,不能让民间情绪影响政府的正确决策。
  事实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同美国的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有人概括百多年
来的中美关系:自1899年海约翰国务卿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来,美国在中国追求的
目标可以简单概括为:人员、资本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也有人称之为“中国大市场之梦
”,与此同时,中国人也在做另一个梦:中国现代化之梦。
  “可惜的是,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不论是美国人的市场梦,还是中国人的现代化
梦,统统在中国不间断的内忧外患、混乱动荡和革命战争中破灭了。”
  而只有到了1979年,两个梦才真正结合在一起,两个梦想一旦找到了结合点便被其
内在的逻辑所左右。
  23年来,美国大市场之梦和中国现代化之梦互相促进,中国获得了建国以来最长的
承平时期。中国两代领导人所倡导和推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则使中国走上了“现实和有效
的现代化之路”。
  中美关系与中国经济改革
  23年前,中美交往之门刚刚开启,23年后,中美关系的密切程度已超过了百多年来
的任何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得以有一契机,借助于后者,中国改革
开放得以有无限深度和广度。
  这23年的交往从宏观上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微观上对中国的影响则体现在中
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陶文钊分析,中美交往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直接的好处,包括市场
、投资和企业管理经验。中国获得的外来投资很多是华人资本,但美国才是在中国的第
一大投资国,美国投资技术含量比较高,而且美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比较高。
  不仅如此,美国企业的进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进步,当初可口可乐进入
中国时,中国一些人呼吁:“中国软饮料市场被别人占领了。”但现在中国有多少软饮
料,谁也说不清。
  叶自成教授分析,美国人带来的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管理经验,极大地刺激
了中国经济增长,在文化方面,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深刻。
  23年前,我们尚不知道知识产权为何物,这一市场经济的基石在很长时间里被我们
骂得体无完肤,而现在保护知识产权成为中国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方面,中国也开始正面谈人权,越来越多的普通中国人坚定地
认为,维护自己的权利就是对这个社会作出贡献。
  大量经济贸易往来也推动了体制上的变化,中国越来越多地接受了国家机关工作透
明化的概念,而很多领域的变革都是先从和外资相关的领域开始,再慢慢扩展到其他领
域的。
  叶自成教授分析说,目前中国越来越多地强调“接轨”的概念,而在先前我们谈的
更多的是独立自主,现在强调的是纳入国际体系。
  所谓国际体系,在傅梦孜看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主导的体系,在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里的影响,美国是最大的。要想融入这个体系,就必须发
展与美国的关系。这是必然选择。
  江泽民美国之行后的中美关系是什么样子?一个趋势已经开启就很难被逆转。
  作者:林楚方

--
He's a real nowhere man
sitting in his nowhere land
making all his nowhere plan for nobody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3.20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