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atbear (胖胖熊), 信区: Green
标  题: 瞠目惊舌印度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Mar 13 20:08:55 2002) , 转信



瞠目惊舌印度行 
eeeee5   3月12日 21:40:29    

------------------------------------------------------------------------------
--

瞠目惊舌印度行
(转,原作者skc)

前往印度之前,代理签证的旅游公司给我们一份备忘录。其中很重要两条是: 
1、 在印度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反对。 
2、 印度的传统饮食是手抓饭,但他们的左右手分工极严。如左手是用来吃饭的,右手是
用来处理污秽之事的。(印度人上厕所不用卫生纸,边上放个小水杯,如厕完后用右手洗
干净。) 
关于这两项,我在出发前好好练习了一番。不过,事实证明,以上两项也只是中下阶层印
度人的传统习俗。对我们这些老外来说,基本无禁忌要求。但还是让我们对进入印度这个
古老的佛教国家有些忐忑不安。 
惊诧印度机场—— 
我们是从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坐飞机前往印度首都新德里,尼泊尔的飞机师水平极差,降落
时来了个战斗机式的后空翻,一片惊叫声中,“嘭嘭嘭”三声跳珠式落地滑行,全飞机的
乘客在飞机停稳后,不禁纷纷鼓掌,为我们终于惊魂着地,还能活着抵达印度。 
第一感觉是,进出印度实在太让人勉为其难了,进出印度的海关,我估计我们一共被搜了
六次身,下飞机一次,出海关一次,拿行李再一次,出境也是同样如此。而且,同其它国
家有所不同的是,不知是印度人信不过探测仪还是他们根本不懂用探测仪,他们搜身是用
手进行。Ladies左边,Gentlemen右边,手法也极粗鲁,特别是Ladies的官员,简直是用摸
的手法,而且一点不顾及女士隐蔽部位的珍惜性。同行的李林大叫:这种职位给我三百倍
的工资我也不干,一天要摸上百个同性身体,不吐才怪呢。 
过海关时,我还碰到一件咄咄怪事。我把护照递给检查官,他居然给我来了句:“give m

how much?”我没反应过来,“what?”他又说了一句,“give me how much?”我愣在
那里, 
半天出不了声,一是怀疑自己理解错了,二是不知给的话该给多少钱。刚好旁边有个他们
的工作人员踱步过来,那个要钱的检查官不便多说什么,只好愤然重声敲了一个印章给我
,让我出关了。 


[2]——无奈印度人民 


印度人真可谓是文明古国,感觉那里人民含蓄且深沉。我们刚从热情洋溢的尼泊尔而来,
感染了一身的谦和气息,吃饭时见到印度的侍者,赶紧迎上笑脸,双手合十地用上当地问
候语:“NAMASDIE(你好!)”。不想,侍者面无表情,毫无反应。再看对面桌上的一些
看似上层社会的印度人,也是一脸严肃,不拘一笑。于是我们估计,印度人大概都是非常
忧国忧民的,日夜思考着如何强国健民,所以一脸沉重。 
在印度,最无奈的是所到之处总有热情的印度人向我问好:“Hello,Japan!
”他们都认为我们是日本人。在德里的月台上,一群印度人不厌其烦地猜测我来自何方:
“日本?台湾?韩国?新加坡?”我忍无可忍朝他们大吼:“CHINA”他们都先惊讶地瞪大
了眼,然后缓缓摇头。印度人受政府的影响,都认为中国比印度落后,而且经常与他们有
边境之争。如我们在机场报摊就看过一本书,封面就是“MAND IN CHINA”,副标题就是“
CHINA is a paper tiger!——中国是只纸老虎”。于是,我们一般在表现良好时,就很
自豪地说:“I\\’m Chinese”。做点小坏事时,如不想买东西,零限度大杀其价,就说
“I\\’m Japanese。” 
在任何城市,都有很多要饭的人,多是儿童。我们的导游没到景点根本不敢放我们下车,
我发现我们在印度都成了“钞票”的代名词,一下车,成群的乞儿或小贩围上来: “HEL
LO Money,HELLO Money。”紧紧地跟着我们。堵车时也是,车窗外是一大群踮着脚尖问我
们要钱的小孩和老人,我们看到一个小女孩可怜,递了10个卢比出去,一群大一点的男孩
马上围上去把她的钱抢去。离开景点上车时,车子几乎会被挤上来兜售的小贩给掀翻。 
印度电影业很发达,所以我觉得很多的印度人大都很有上镜欲。我们在红堡外面看到一辆
很破旧的BUS,一个售票员模样的男人站在车门边“嘭嘭嘭”地拍着车身,一边用手往车里
塞乘客。我们觉得这个镜头蛮有意思,刚举起相机。那男人眼疾手快,立马回身倚着车摆
了一个很COOL的甫士,向我们热情地招手:“Hello,give me a photograph. ”吓得我们
赶紧收回相机。同伴给我拍照时,边上游荡的小孩会立马串上来跟你抢镜头。当然,拍完
后,你得给他们钱,10卢比是不可少得,少了他们会不停地跟着你,问你要“Hell
o,money。Hello,money。” 
印度的土地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但人口却有近10亿。吃饭问题仍是印度面临的的一个
重要问题,据称目前约有三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经济落后、工业基础差,失业人口
众多,使得在城市里,挤挤埃埃地到处是神情落寞,衣衫褴褛,无所事事而到处游荡的流
浪者在浮动。城市环境又脏又乱,蚊蝇成群地绕着路边摊上的小食,摊主往往脏手一伸,
拂一下食品上的苍蝇就递给了顾客,看得我们不禁连呼:“感谢共*产党,能把这么大的中
国,这么多的人口治理得这么好,真是不容易呀!” 
印度是个小费制很严重的国家。我在我们入住的五星级酒店,每每给帮我们送行李到房间
的侍者小费时,给10个卢比,他们只是象征性地接了,面无表情地走了。有一次,我没
零的卢比,就给了他one dollar,侍者脸上立马绽开花般笑脸,热情地跟你道晚安,帮你
开灯,检查床单有没有开好,一再躯躬着给你关上门才走。还有一次,我在大堂吧买了一
瓶水,侍应生告诉我是150卢比,我没零钱,给了他200卢比(相当于人民币的40
元)。他一手接过就忙乎别的去了,根本没意思要找我50卢比。为了保持中国人的大国
尊严,我,一脸大方地离开,就当给了他们50元小费。心里愤愤在想,这些贪污的人,
下回买东西我一定要留点零钱。 


[3]——爆笑印度行车 


人多、车多,这是德里最深印象。而且路上都是一些类似我们奥托的车型,极少看到有好
车。奇怪的是,大部份车都是没有后视镜的,细看之下,发现大多数是出厂时就根本没有
安装过。导游对我们这个问题抱以“I don’t know”,我们估计,印度大概是交通太混乱
了,后车贴前车地开,有后视境也会一天之内就被刮掉。再后来呢,所有的印度人就根本
不倒车,不管不顾直着开,反正没交警管。(一路上我们确实极少见到交警,红绿灯更是
稀罕之物。)在晚上的公路,所有的行车都不亮转向灯,也不开车尾灯,被撞了双方下来
检查一下还能不能开,还能开也就一声不吭继续走了,这种大度心态,难怪用不上交警了
。 
因为挤,印度人也很聪明。本地的一些小车子非常好玩,我发现他们在车里大都随身带了
一根长竹棒,遇到被堵得过不去时,后座的人就把竹棒伸出车窗,拨拉一下边上的人群,
划出一些空隙,再往前开一点。一辆吉普车里,两边车窗高高地翘着两个大屁股,我们数
了数,车里居然塞了十四个人,真是高负荷运输。大部份的BUS都是开着门前进的,车窗上
、车门上扒满了人。火车也是如此,敞着所有的门,塞满了黑压压的人,高速前进。难怪
我们在国内总能听到这样的国际新闻:“印度今天又发生一起火车事故,。。。。。。。
。。。” 
在快进阿格拉的城市时,我们碰上了盛大的选举大会。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大串
联时情景估计也就是这样。不同的是,在车上挥舞红绿旗,疯狂喊叫的是一些面目凶悍,
貌似盲流的人。还有很多衣着凌乱的人立在大卡车上,端着冲峰枪,右手扣着扳机,一脸
谨慎地注视四方。我们吓得不敢开车窗,在车里讨论避险方案:万一他们的冲峰枪走火了
射过来,我们是该全部趴下还是全部冲出车去。而且估计印度警察也根本保护不了我们。
印度的普通警察持的是长管“鸟”枪,而很多流氓般地民众倒是手持冲峰枪,装备悬殊很
大。不过要真发生这类险境,我们也可以上国际纠纷类新闻头条了吧:如中国十三名游客
在印度遇难。。。。。。。 
我们的车被堵得动弹不得,足足有一个小时,似乎根本无人组织交通秩序。导游“街上”
一脸愤怒地说:“这些都是流氓,就是这些人把印度弄得这么落后。 

逃离印度———— 

印度的工作秩序是混乱的,我们离开印度时,在机场好不容易把行李办好托运,过了安检
。却见追上来一个印度人,叫着:“CHINE S E,CHINE S E。”一回头,就发现
行李输送带边横七竖八地躺着一大堆行李,我们一行十三人只好每个人过来,认回自己的
行李重新放上输送带。一直到走也没搞清楚行李到底怎么回事。忐忐忑忑地上飞机,早听
说印度的机场是最混乱的,现在只有求神保佑我们行李不要再被搞错,不要被运到什么国
度去独自旅行。 
记得在印度时,一个印度人很是担扰地对我们说:“中国发展很快,过十年都快超过印度
了。”我们当时真是哭笑不得:“我们倒是觉得印度落后中国起码十年。” 
尽管印度认为他们的IT业发展速度走在世界前沿,尽管他们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拥有一艘
航空母舰。。。。。但他们治理着一个毫无秩序,一片混乱,民不聊生的国家。也许正因
为如此,印度虽然有很多美丽而伟大的风光和故迹,但一直不是自助旅行者的爱好地。走
的时候,我们几乎是热切地盼望回到中国,清爽的街景、可口的中国菜、干净体面的中国
人………… 


生活就好象被人强奸一样,如果你无力反抗,就只能闭上眼睛去享受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7.43.25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