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以军搜捕巴勒斯坦“人体炸弹”纪实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l  9 20:25:59 2002) , 转信


    在以色列人的眼里,以军的“帕尔耐特(Palnat)”特警连队无疑是位于“反恐”的最
前沿。虽然仅仅在上个月这些士兵才被召集起来,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正式职业(有的是
海法市的面包师,有的是特拉维夫的软件工程师),可是他们全都是训练有素的预备役军人
,早在两年之前就曾在黎巴嫩执行过军事任务。

    上周,《新闻周刊》记者花了整整三天三夜的时间对该特警连队的营地里进行了探访
,与这些以军士兵同吃同住,随他们一起在那些巴勒斯坦地区的大街上巡逻,甚至亲身经
历他们深夜猎捕巴武装分子和“人体炸弹”的全过程。7月最新一期的《新闻周刊》对“猎
鲨”进行了独家报道。

    蒙眼睛上铐子

    一直以来,以色列人都风传离以色列只有10英里、位于图尔凯姆附近的西岸中部村庄
贝特·里德是“恐怖分子”辈出的一个据点,让以色列人闻风丧胆的“人体炸弹”许多就
是从西岸的纳布卢斯市出发,经由这里横穿“绿线”(1967年前的以色列边界)进入以色列
境内的。

    黎明前的黑暗死一般的沉寂。偶尔传过来的几声狗吠似乎在向熟睡中的村民们报信—
———一支以军预备役军人小分队正悄悄潜入这个村庄。来者显然不善,个个手持M—16冲
锋枪,随时准备破门而入。

    领头的考亨·图配尔中士是名28岁的结实汉子,今夜他受命率领部下清剿巴“恐怖分
子”。虽然久经沙场,可是也掩饰不住自己的紧张,他悄悄告诉随行记者,“大半夜的估
计不会遇到什么反抗,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敢掉以轻心。”考亨·图配尔的手上攥上一份
黑名单,7名巴武装分子的大名赫然其上,他的手上还拿着一份地图,上面清楚地标明这些
人的居住地点。

    离打更人提醒村民们去清真寺早上祈祷还有好几个小时,9名以军士兵悄悄潜到了一户
灰砖砌成的小屋前,厉声叫门。20秒钟过去了,里面没有动静,士兵们开始砸门。一名士
兵大声叫道:“Yehud!”这是一句阿拉伯语,在西岸这里是“以色列人”的意思。

    这时,屋内方才有人磨磨蹭蹭地打开了灯,几秒钟过后,一名目光呆滞的巴年轻女子
出现在门口。昏暗的灯光照亮了里面破旧不堪的陈设:粗糙的墙壁上胡乱地涂着一些反以
口号,已经褪色的粉红色窗帘也快成了碎片。以军士兵命令那名女子将屋里所有的男人赶
出来。过了一会儿,3名20多岁的巴小伙鱼贯而出,无语凝视着警戒线外的以军士兵。这时
,几名以军士兵走上前去给他们挨个上了铐子,接着用床单撕成的碎布条将他们的眼睛蒙
上,随后又拖他们上了守候多时的大卡车,只留下那名女人孤独地在门口哭泣。

    考亨·图配尔这时重新爬进了他的那辆装甲车,看着眼前的这些“猎物”他多少有些
得意,毕竟没废一枪一弹便让他们一一落了网。也不知是“猫哭老鼠”还是真情告白,他
与记者唠起了闲磕,“大半夜的吵醒这帮哥们,把他们从妻儿身边拽走,实在是不得已而
为之。我们也于心不忍呀。”

    没有赢家的战争

    这是西岸地区北部一个炎热的下午,气温超过了华氏100度。考亨·图配尔和他的部下
开着辆装甲车,在艾尔·阿贝德一条满是垃圾的街道上巡逻警戒。六月天坐在不透风的装
甲车里,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就好像是呆在烘干机里似的。

    从路边的垃圾堆里袭来阵阵死羊的恶臭,与此同时,电台里正传来警告说艾尔·阿贝
德一带可能将会出现一名“人体炸弹”。考亨·图配尔冲着队员们大吼,“这家伙已经拍
好了‘临终录像’,正准备出发!注意戒严!”

    这辆装甲车就是一个流动的检查站。时不时地他们会拦住汽车,检查车上人的身份证
,并打电话到“辛贝特”核实身份证号码。“如果我们运气好的话,没准能逮条大鱼呢!
”考亨·图配尔忙里偷闲,对记者说道。几个小时之后,一群可疑的“大鱼”还真的出现
了。

    一辆黑色三菱卡车随着车流缓缓地驶了过来,车上坐着4名男子。突然,可能是司机看
到有士兵们正在对车辆进行盘查,三菱大卡车发出一声刺耳的尖叫,来了个180度急转弯掉
头就跑!“停车!”一名以军士兵大吼,并向空中开枪示警。可惜由于三菱车车速太快,
而装甲车行动太迟缓,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它向着艾尔·阿贝德的集市区开去。由于当地居
民对以色列大兵敌意甚重,想要展开徒步地面搜索,只怕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傍晚6点钟,逼人的暑热终于开始逐步散去。以军小分队的装甲车重新驶回了艾尔·阿
贝德,朝着风中的一个山头开去,从那儿看整个山村的风景一览无遗。这是每天驶回夜间
大本营之前的一个例行任务。

    这时考亨·图配尔下令他的部队用点50口径的冲锋枪在一道灌木丛覆盖的斜坡上扫射
出一条道路来,主要是防止巴武装分子暗设地雷或陷阱。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从
灌木丛后面闪现出一道冲天的火光。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火苗顺着山坡迅速向前推进。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本已疲惫不堪的士兵们由反恐士兵变成了消防队员。

    在一个个被熏得黑口黑脸之后,大火终于被控制住了。直到此时,他们才露出了一丝
笑容。在这块被占领的土地上,这是一场付出极大代价之后的胜利。而纵观整个巴以局势
,尽管双方已经付出的代价比这要沉重得多,可是胜利又在哪里呢?(袁海)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