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红军败将的中国生涯 旧上海白俄势力揭秘(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Dec 19 18:35:32 2002) , 转信

http://mil.21dnn.com/5051/2002-12-19/179@589245.htm

白俄大逃亡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2-19/GB-1917-RNAS-Russias.jpg">
十月革命期间的白俄军队

  俄国“十月革命”后曾有过几年内战,到1922年10月,红军已取得全面胜利。俄国资
产阶级滨海地区临时政府最后一任首脑季捷里赫斯将军下令,所属军队向中朝边境附近撤
退,并宣布让所有自愿离境者随同出国。 

  在人潮滚滚的白俄流亡者中,首批是博罗金将军率领的第一团和莫尔恰诺夫将军的第
三团,夹杂着没钱的男女平民逃到了中国境内的珲春附近,总共约有七千人左右。其后,
跟随而至的白俄辗转到哈尔滨和东北各地,人数多达二十万。 

  比较有钱的两千多名白俄则争相投奔斯塔尔克海军少将,买票坐船从海路逃亡。当时
斯塔尔克麾下有大小军用船只三十多艘,其中战舰、炮艇、军用运输船、客轮、货轮、破
冰船、军用驳船、军用通信船、扫雷舰、海关缉私舰、快艇等,应有尽有。这些船只早已
装满了原有的沙俄海军官兵和军需品,还有与军队挂边的士官武备学校的学员。在这种满
员待航的情况下,从彼得格勒、莫斯科、波罗的海沿岸逃亡到滨海地区的白俄难民,又手
举卢布潮水般地涌上了船。 

  为逃避苏俄红军的追赶,这三十多条战船满载九千多难民,驶往朝鲜元山港。但这些
逃难船队刚进永兴湾,便受到日本警察的阻拦。斯塔尔克一面向日本当局提出抗议,一面
派人与驻元山的各国领事馆交涉,呼吁救助白俄难民。在西方外交和舆论的压力下,日本
当局允许老弱病残5300人上岸,暂居在元山海关的空屋中。 

战舰纷纷抵申城

  在三十多人相继病死后,斯塔尔克万般无奈,只得带领15艘最为坚固的舰船,载着三
千多人向中国的上海驶去。白俄难民船队开到距上海100海里时,突然遭到强台风袭击,“
德德莫夫中尉”号炮艇被巨浪打翻,37人葬身海底。1922年12月5日,斯塔尔克率领14艘舰
船终于驰抵吴淞口。这使中国官方和上海租界当局慌乱不堪。北洋政府立即下令,除有特
殊情况者外,白俄难民一律不准上陆。 

  斯塔尔克决定实施小股登陆,但都被中国官兵发现并送回。偷渡不成,白俄难民中有
朋友和亲戚在上海的便提出投亲靠友。上海当局觉得这个理由不太好拒绝,于是,沪上军
政要人和中国红十字会理事长庄得之、美国驻沪红十字会会长白汕脱与俄国难民领袖斯塔
尔克、上海俄侨通商事务局会办格罗谢等,共同协商解决的方案。斯塔尔克说明舰船上的
粮食所剩无几,燃煤已到山穷水尽地步,恳请中国当局允许难民上岸脱离苦海。上海当局
根据北京政府指示,同意筹款赈济,并当场认捐二万元,供给燃煤2000吨、面粉1500袋,
但仍要求难民尽早离沪。斯塔尔克回到旗舰“贝加尔”号,传达中国当局的处置方策,决
定力争使中国政府接受700名少年孤儿士官生。几经交涉,中国政府终于同意白俄士官生和
在沪有亲戚朋友的一千二百多人在上海登陆,其余的人随斯塔尔克分乘12艘较好的舰船前
往马尼拉。 

  哪知到了1923年3月14日,第二批白俄难民180人又到达上海。他们在朝鲜元山将乘用
的俄舰卖掉,然后到日本转乘“长崎丸”抵沪。1923年6月28日,第三批七百名白俄难民乘
俄舰“埃利多拉多号”又到了吴淞口并滞留不走。9月14日,由远东哥萨克军团首领格列博
夫率领的两艘战舰又驶进上海长江口,与前艘战舰汇合。中国海军派“永绩”号军舰上前
阻拦,并上船检查,发现所载军火颇多,遂限格列博夫48小时内率部离开上海。 

  格列博夫素以性格倔强著称,他拒不降下俄罗斯帝国的三色国旗,更不交出船上的武
器。为达到离船登岸的目的,他派人分散乘小船自己设法混上岸去。真有一百余人偷登成
功,他们拿出银两买通上海租界当局,在法租界租到一幢房屋,以登岸养病为名,让哥萨
克官兵24人一组,轮流上岸休养。格列博夫发现吴淞口浦东沿江有两处房子,被称作验疫
所闲置未用,就与江苏特派交涉员许秋帆联系,将两所房子借给白俄难民轮流居住。 

  1925年春,格列博夫因食物中毒到岸上休养,白俄难民发生冲突,三艘战舰相互开枪
开炮,死伤三人。中国当局担心他们闹出更大的事情,就与苏联方面联系。这时白俄难民
另一首领阿尼西莫夫将军带74人也向苏联驻上海领事提出请求,被准予回国。另一艘战舰
“扎希特尼”号则开往东北,卖给了奉系军阀张作霖。剩下的“鄂霍次克”号年久失修接
近报废。格列博夫手下已有40人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剩下的120人最后被中国当局收容。 


乘势站稳脚跟

  时至1923年底,有3236名白俄难民进入了上海。其中西伯利亚和哈巴罗夫斯克两所士
官武备学校的700名孤儿士官生,经一年多学习,已有530人前往塞尔维亚深造,后来成为
南斯拉夫王国军队的军官,其中170人自愿留在上海。上海当局刚松了一口气,不料又有大
批白俄难民自哈尔滨南下,这些难民大多一贫如洗,沦入社会底层。 

  正当白俄难民苦不堪言时,中国轰轰烈烈的第一次革命战争给他们提供了在上海站稳
脚跟的机会。1925年2月,上海日本内外棉纱厂工人在邓中夏领导下举行了大罢工。5月14
日,日本资本家竟开枪打死工人顾正红。在共产党领导下,5月30日上海举行大规模罢工,
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五卅惨案”。这时北伐军已攻占汉口、九江等地,迫近上海。上海租
界当局急得火烧眉毛。格列博夫敏锐地发现,面对中国人民的反帝浪潮,帝国主义在上海
的兵力极其微弱。于是他大力宣传他指挥的远东哥萨克仍是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可供
列强保卫上海公共租界。格列博夫还带领上海租界头目实地察看,列强大员也大吃一惊,
这些剽悍的哥萨克到上海三年有余,但尚武之风依然未减,天天进行军事训练。留在上海
的原士官武备学校的学员也都每天黎明集合操练。 

  当时,上海租界当局正紧急从外籍雇员里选拔青壮年,组织“万国义勇队”,于是拨
出专款,正式授命格列博夫筹组“俄国义勇队”。大笔金钱一下使流亡上海的数千白俄从
死亡线上挣扎了出来,成为“万国义勇队”的主力。这些原哥萨克官兵住在营区被免费供
给膳宿,还能支付薪金,收入接近租界工部局雇员,生活一下子变得相当优裕。不久后,
上海万国商团的俄国分队被扩大为俄国联队。其他白俄侨民发现这是个机会,也纷纷向格
列博夫和前俄国驻上海总领事格罗谢求援。此时上海许多工厂、企业停工,急需召募人员
。格罗博夫便提出可用白俄难民代替罢工的工人和职员,以此破坏和抵制罢工斗争。这正
中外国资本家的下怀,于是由俄国联合会出面,向上海各大工厂和外国人开办的企事业单
位派去所需的俄国难民。大多数白俄难民找到了工作,得到了较为优厚的报酬。大批滞留
在哈尔滨的白俄得此消息,也纷纷南下到上海谋生,致使上海的白俄达一万三千五百多人
。 

  在随后的“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中,“白俄义勇队”又追随帝国主义势力,帮助
蒋介石搜捕和屠杀工人及革命者。为奖赏白俄在上海万国商团的“卓著表现”,蒋介石政
府和租界当局准许他们成为上海的合法市民;还把没收的俄国三色国旗作为一种荣誉交还
他们,作为万国商团俄国联队的队旗。格列博夫也成为上海俄侨界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从此白俄难民在上海站稳了脚跟。1929年,中国和苏联在东北边境发生武装冲突,在哈尔
滨的白俄又有一千三百多人南下进入上海。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白俄难民参加了抵御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其中最著名的是莫洛
契科夫斯基。他1926年来到中国,先任军阀张宗昌属下的白俄铁甲车队指挥,后任北伐军
总司令蒋介石的军事顾问。1937年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莫洛契科夫斯基积极参加“八
·一三”上海保卫战,他率领白俄勇士组成的一列铁甲车,向盘踞上海北站与闸北的日本
侵略者猛烈炮击。后为掩护中国部队撤出上海出了大力,堪称淞沪抗日英雄。其后为重庆
特务机关在上海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559号处架设秘密电台,遭日本宪兵队逮捕,莫氏
开枪自戕,年仅45岁。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 修改:·ersy 於 12月19日18:35:56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