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lot (〓〓★〓〓), 信区: Green
标 题: 关于中俄军事合作的一点感想(转贴)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Mar 10 21:18:47 2000), 转信
标 题: 转:关于中俄军事合作的一点感想 共1篇 讨论区: military[ 军事天地]
回复 返回
----------------------------------------------------------------------------
----
作 者: 潜水艇 [ 2000-03-08 下午 04:26:52]
★联合研制的大方针是洋为中用,以我为主;刚改革开放时大家还是很天真的,
结果吃了不少亏(和平典范.MPC75.AE100.MD90等等),走了弯路,化了冤枉钱。
现在的俄罗斯比较肯给一些“新”东西,但限制依然很多;92年引进Su27,2部
通过空军的院校邀请其总师来华讲课,总师本人很想来(咱们给他好吃好住好玩
,一切费用全免)结果申请出境时俄安全部门不批,这一禁就是4年;你能说俄
罗斯人不敏感吗?后来咱们通过私人关系邀请俄方一些专家来华(俄方下岗的工
程师甚多),收效反比通过官方邀请的要好。其实高技术人才各国都很注意。再举
一例:我国曾邀请美研制F100核心机技术专家访华学术交流,礼堂里一屋子军方
和研究所的同志都期望能得到些东西。结果这老兄来了个中国特色的学术讲座,
历数研制该发动机时的艰难险阻,如何克服困难,失败了N次终于成功,要感谢
公司同仁支持...总之一通空话;负责情报的同志好生失望。就是这样,这老兄
回美国刚下飞机就被FBI请去喝咖啡,接受测验,结果吊销接触机密的签证,
提前退休。
★真正的联合研制,应该是可以取长补短,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如果双方
技术差距悬殊,则不可能有效地合作,而只能以一方为主导,另一方必受制于人
;若是如此还不如买成套技术。如果双方彼此实力互有长短,那还要看双方的具
体情况。从大处说,要看合作双方的国家战略.安全政策;从小处讲,要看双方
的装备体系对合作产品的要求,也就是合作产品在整个装备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
是否相接近或填补了空白。还有就是双方的研发.生产体系是否因此得以提升竞
争能力而不是增加了竞争对手。至于经费.研制进度等等一系列细节问题如处理
不当更是可以断送整个型号研制。
★可能俄罗斯现时经济困难,面对美方 咄逼人的?势,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要
拉中国一把,无非是提高自己与美国交易的筹码;目的是什么?还是为了和美国
做交易。所以俄美关系始终高于中俄关系,同样中美关系也高于中俄关系,不要
对俄罗斯抱太大希望。这个国家的上层统治精英现在整个被西方金融寡头渗透,
一网打尽了;充其量只是代理人。当然出于国内外政治斗争的需要,他们会适时
作秀,大家可以看看去年科索沃冲突时俄方的骑墙表现。(俄罗斯的这种状况会
持续到新一代代表俄罗斯本土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人物上台)
至于俄罗斯的工业界则是想赚钱,什么用俄罗斯的技术加上中国的金钱可以造就
新一代产品。这些是地地道道的商业炒作:一方面是向俄当局军方施加压力,要
求增拨经费(没办法,大家刚从计划经济转道市场经济,不习惯啊!);另一方
面,也想提高在中国市场上的的占有率,将中国的国产研发计划消解。你把中国
当成什么?冤大头吗。(居然咱们这边也有人为之摇旗呐喊)就这种心态,两国
还搞什么联合研制的型号;联盟虽有,不过是露水姻缘;当朝霞万里,风云变换
之际,大家就该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桥了。很无情的现实,无他:高科技的竞
争是你死我活,这一点上,美.俄.欧洲日本(这些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有
着惊人的默契。
★还是那句话“你不相信中国人能做出来,那你就一定做不出来”。俄罗斯的技
术虽好,也有薄弱之点。咱们的航空工业相对薄弱却也有可取之处,虽然因为这
样那样的原因,没搞出惊人之作,实力还是有的。所以引进技术.合作研发是可
取的,但一定要把握住主导权,坚持双赢以我为主,否则捷径成了迷途.合作演
变成分手,欲速则不达。
★是非常规机动还是隐身+超音速巡航。
90年代的国际航展几乎成了俄罗斯Su27/30/35/37眼花缭乱表演的舞台。大家艳
羡不已,苏系列战机将俄罗斯的优秀空气动力学基础表现的淋漓尽致。于是号称
东风压倒西风的媒体对此欣喜有加(一个原因是咱们买了27,仿佛物有所值;这
心态和中国的足球队难登世界杯赛场,中国球迷只好寄情于巴西人同出一辙)。
而F22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偶尔惊鸿一瞥,也难有苏系列的风头。无外乎苏系列
以亚.跨音速机动见长,可以在机场观众面前尽情展示;而以隐身+超音速巡航的
F22在航展的演出效果自是不及,隐身+超音速巡航对于观众而言太抽象,既看不
见也不让摸(法国航展时,法国防部长在美国防部长陪同下参观F117,当法国防
部长伸手欲摸F117机体时,美军保安人员将其推开,说“Don’t touch!”)
在70年代后美国为ATF作了大量的新技术验证工作,涉及高机动性能的就有
YF16CCV.HIMAT遥控研究机.X29A前掠翼验证机.X31等等。可以说美国对高机动
包括非常规机动的研究不比俄罗斯晚,水平可说不分高低。可是在第4代战机的
F22和JSF的身上,除了采用推力矢量技术外,更多强调的是隐身+超音速巡航性
能。某种程度上,非常规机动.隐身和超音速巡航对飞机的而言是一种鱼和熊掌
的关系。强调非常规机动的苏系列和强调隐身+超音速巡航性能的F22代表了俄
罗斯和美国各自擅长的领域。如果我来评判谁代表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我会投美
国人一票。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Su37好比翻着筋斗的功夫小子,而F22则是披着
伪装的狙击手;筋斗固然翻的好看,可惜挨不着敌人的身,也是枉然。有点象挥
舞着大刀的敢死队员面对装备了马克沁机枪的鬼子。
★不是俄罗斯人不明白,只因这世界变化快。本来Su27系列的研发成功可说是苏
俄航空工业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苏俄立足于应付美军战机的策略转为
立足于赶超美军战机。但是军事工业的成功不能挽救国家的破产,苏联解体。
皮之不存,爪牙焉能锐利?Su27的接班人S37和MFI1.44刚刚首飞,F22已将列
装,真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其实,我很怀疑俄罗斯的宣传,
虽然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理论上可以成立,俄罗斯现实却也未必能够将其实用化。至于Su
27的渐改直到37都是无奈之举,颇有些俄罗斯歼8的感觉
★我们要向谁学习?这许多年来,我们听到最多的词大概就是“以劣胜优”;说
的是实情,可惜多年来关于“以劣胜优”的研究变成了向失败者学习,看到军科
的论文会让大伙倒胃口(军科的老先生们,在下得罪了)。海湾战争伊拉克打败
了,我们向他们学习伪装.躲藏(不过萨达姆太蠢,实在找不到其他了)。塞尔
维亚打败了,我们学的比较多一点,反空袭和隐真示假。官方媒体表现出极大热
情,替南联盟军队撤退时数坦克,仿佛南联盟不是撤出科索沃而是进驻。NATO
击毁了13辆坦克还是130辆,有区别吗?没有,南联盟还是从自己国土上退却了。
人民解放军是仁义之师,但我们不是打堂堂之阵的宋襄公。我们向胜利一方学习
,不因为向北约学习战法.战术.战略理论就会改变性质。人民解放军更应该是一
只准备打胜仗的军队。中国人感情上同情弱者,既如此那就更加要自强。
至于航空工业不要迷信俄罗斯,5.60年代学苏联,7.80年代学美欧,90年代号
称集众家之长(还是有点象足球)。空军传统上信任苏俄飞机,现在的中高级干
部,大都对年轻时飞过的米格15.15比斯.17.19,有美好的回忆。不过感情不能
代替理智,不能再学俄罗斯了。一个传统的战斗机飞行员对翻飞自如的Su37绝对
是有好感的,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的心态也是在所难免。
★翻看众多网友的帖子,谈到中国的航空工业失望居多;一方面航空工业在国家
大的政策调整下步履维艰.受制于整个国家制造业的落后,在军方再三变化的要
求中难以适从;另一方面面对的是自身沉重的负担,人才的流失。我的帖子里也
骂过歼8,可是我愿意理解他们,毕竟我的长辈建设过3线.我亲历过裁军百万和
大规模军转民,要说下岗,军工企业在80年代就开始了,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
虽然目前没有惊世之作,但已非当年吴下阿蒙。保密的限定使得绝大多数爱好者
只能从3大知识的只言片语中揣测最新的进展,或是看看Jane’S等等的片面报
道,如同盲人摸象这般的艰难。而台海的紧张.南沙的争端.日本的狂妄更加重了
大家的危机感。有些朋友热讽变成了冷嘲,忧虑变成了笑骂,虽有种种憧憬,
却因无法明了真相而变为不安的频频叹息,更有人因此丧失了信心。
★既然生而为中国人,我们就要为她忧虑.为统一焦急;不要说和自己无关,虽
然中国在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的心里,是拥挤的火车.是拖欠职工福利的国企.
是要求减负的中小学生.是东海的日出.西山的红叶,我们更多的时候在关心自己
的收入.网络的速度.领导的指示;但我们不能不关心国家统一,因为我们可以在
每晚的新闻中看到流离失所的塞尔维亚人,阿族人,黑山族人;如果台湾分裂,
那会不会是你我的明天或是后天?我们不能不关心国家统一,那是“四万万人齐
下泪,去年今日割台湾”的台湾,仅仅几十年前,中国还是东北有日.俄,山东
有德国,华东有英美,华南有英法的四分五裂的中国,那是你我的昨天。有人问
日本政客为何不向中国道歉,他说被打的人已经忘记了,打人者还会记得吗?
常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观点(这种观点一些官员也不同程度的认可):我们的装
备落后,打台湾美国插手会让我们倒退XX年,国家经济建设毁于一旦。将美国二
字换成日本,60余年前汪精卫就是这么说的。我们忘记了吗?
※ 来源:冷暖空间(文章ID:4026) http://166.111.57.115 [FROM: * ]
回复 返回
--
〓〓★〓〓
比别人飞的更高,更快,更强!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dns.mtlab.hit.ed]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