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时空连线: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索赔直击(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ug 30 12:45:59 2002) , 转信
王:我觉得这个判决首先就是对原告方面来说,他对于我们在诉讼中提出的侵华日军
细菌战,就中国实施的细菌战的事实做了非常详尽的全面地认定,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
这点就是说,因为任何在法律上的,关于权力和责任,还有义务的争执都必须是以事实为
基础。而且从今往后都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如果说具有常识的人,既然是向法官所定义
的那样在判决中,细菌战是违反国际法的,是严重违反人道的,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是
极其惨重的。为什么按照法律,日本政府就不需要谢罪,也不需要赔偿,那不是很荒唐吗
?所以,只要了解这个判决内容,他自然地就会得出那么一个结论。因为他对事实认定的
话,同时也就说明日本的政府的责任的存在,至于赔偿,我们提出的请求是不是在现在这
个阶段得到了满足,或者得到承认,我觉得这是一时的问题。将来中国的受害者,细菌战
的受害者,根据这些事实,对自己的权力提出主张的话,我们的立场就有说服力。
主持人:你们在审判之前说的,这次审判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赔偿,更多的是通过审
判让公众来了解这个日本在细菌战当中所犯下的罪行的这个事实。你觉得这点达到了吗?
王:因为细菌战这个问题,它是一个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战争犯罪之一,然后这么一
个严重的战争犯罪被掩盖了50年,在日本历史事实一直是遭到否定的,直到最近为止,日
本的历史叫做新教科书编纂会的一个学者还说,细菌战他说现在没有资料,没有资料,证
明是有细菌战的,上次我们到外务省去了一个请愿书,当时外务省接到的时候,根据战乱
的研究,没有细菌战的资料。这个事实认定,他会使许多日本人能够,有助于使许多日本
人相信,确实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主持人:就是说虽然我们在这次诉讼当中是败诉了,但是我们仍然朝我们的目标迈进
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王:对,不仅仅是中国的原告在这方面迈出重要一步,还有一个就是日本的和平运动
,他们也取得了一个重大的成果。日本的许多学者,包括科学家,很有学术地位的科学家
、历史学家,他们都是在这个受害的事实上,加害的行为上,对这个给我们做出了证词、
鉴定,这个也使得今天法官能够在对这个事实认定问题上,最后对事实进行全面的认定,
我觉得日本的研究者,还有日本的市民的支持,还有战后一直以来,日本有一大批人一直
在不断地揭露细菌战的犯罪,一直不断地在寻找证据,一直不断地在做研究,所积累的成
果,我觉得他们做的这个成果,在这个判决中确实体现出他们的意义来了。
主持人:谢谢。
主持人:日本法庭以国家无答责为理由,驳回了原告的赔偿请求,在法理上这点是否
可能被突破呢?我们接下来连线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团的团长土屋公献先生,您好
。
主持人:土屋先生,我们现在看到法庭的判决当中,它是用了国家无答责这个理由来
判中方败诉,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过程无答责?
土屋:就是作为国家权力这么一个行为,在过去战前的理论,法学理论来说,国家是
不负责任的。就具体裁判上,还有学术上,这种理论是比较盛行的。但是具体的法律条文
上并不是有这么一个具体的规定。
主持人:既然依据的是二战以前的理论,那现在为什么到几十年以后的判决还要根据
战前的理论来做?
土屋:因此,我们也觉得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当然,如果有具体的法律条文的话,我
们也没有话可说,但是没有这个具体的法律,也只不过是一个法学理论上的一种解释而已
,为什么要套到现在这些事例呢?
主持人:所以您觉得这个判决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土屋::我们觉得在理论上,他们那种做法是错误的。
主持人:您觉得的法庭做出这样一个判决,是否也受到了来自于政府的某些压力?
土屋:我觉得日本的法庭都是力争跟着政府的想法走。
主持人:为什么在日本这样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司法不能够有自己的一个有勇气的
想法呢?
土屋:这确实是一个悲剧,我们这些人也是不断地提出这个问题,或者揭露这个问题
。既然是三权分立的话,那么政府应该是按照这么一个原则处理问题。可是,很多判决来
说,都是迎合了政府的一种想法,这种情况比较多。因为这个高法跟其它下级的法庭都有
上下级的关系。所以,像所谓的三权分立完全是一种一纸空文,实际上完全从属于政府。
主持人:如果事情是这样的话,我们寻求在审判的过程当中来讨回公道是否是不可能
的了?
土屋:当然,我们本来希望现在的法庭能做出像样的判决,可是很多情况下,往往是
事与愿违。
主持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个状子告到海牙法庭,或者是其它的国
际法庭上呢?
土屋:当然,这条道路是有的,这条道路是存在的。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7.4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