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oken (毕业生), 信区: Green
标  题: 一名中国学者,一名日本军官---哈佛校园的中日舌战(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4月23日11:46:48 星期二),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n 讨论区 】
【 原文由 foxin 所发表 】



 
                 一名中国学者,一名日本军官---哈佛校园的中日舌战


在世界最高学府,一名中国学者,一名日本军官,两人平时似若朋友﹐然而在所谓“日本
导弹防御”问题上却展开了毫不相让的交锋……

哈佛校园的中日舌战

康兴平(中国)

初见纳富中

初见时我以为他是中国人,拋开举止言谈文化修养等因素,中国人和日本人在长相上有多
少不同我现在也说不清。我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报到后,国际安全研究所主任助理克里
斯蒂娜小姐领我去一处称为“工作平面”的办公领地,给我钥匙后就离开了。所谓工作平
面,是指办公空间和桌椅文件柜计算机等物。我给国内的几个朋友发了一些电子邮件,草
草熟悉了一下环境就离开了。第二次去办公室时见到纳富中,一开口讲话,我就明白他是
日本人,因为日本人讲英语有一种我说不清楚但能分辨清楚的语音和语调。

当时9月上旬天气,纳富中身穿一件白色短袖衬衫,留着短发,浓眉方脸,非常精神。一
看到我,马上迎上来打招呼,告诉我他的英文名字,然后补充说,他的名字翻译成中文是
“纳富中”三个字。

我初到哈佛,除了克里斯蒂娜小姐以外,谁也不认识,纳富中给我的印象是相当热情。他
首先简单介绍了自己,然后才问我的情况,我作了简短的介绍,就此相识了。第二天,贝
尔法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举行午餐会,从主任阿里森开始,包括负责研究的主任约翰·雷
帕特将军以及下属各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员,济济一堂。大家按照座位次序依次作简短的
自我介绍。我和纳富中互相招呼着坐到一起,以致从普林斯顿大学刚到哈佛的张会也以为
纳富中是中国人。

纳富中是日本军官,军衔是陆上自卫队即陆军中佐,已在日本前线部队和东京日军总部共
服役十四年,在肯尼迪学院学习一年,1999年夏天毕业获得公共事务管理硕士学位,
留下来从事国际安全研究,这样便成了我的同事。纳富中的简历显示他越来越走红运,我
们认识时(1999秋)他三十七岁,早年他在日本国防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日本学
完陆上自卫队指挥和参谋课程,被选送到日本外交部从事欧洲安全问题研究,并被派往布
鲁塞尔任欧洲安全分析专家,他在欧洲密切注视欧洲多边安全框架的发展,两年后返回东
京日军总参谋部军备控制处。他参与军备控制项目,负责同周边国家包括中国的军事交流
。此外,他还作为双边工作组的核心成员之一全力参与“日美防务合作大纲”的修订。1
999-2000年在肯尼迪学院作研究员期间,他主要研究东北亚特别是日-美-中三
边安全关系的前景。

研究针对中国

在办公地点,纳富中的桌子和我的桌子相距只有十几步远,同其它研究员同事相比,我们
两人交道要多一些,都有去找对方的习惯。纳富中懂得一点中文,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
而我则不懂日文,大学时期学了若干平假名片假名之类,都已还给老师了。好在日文里有
很多汉字,所以书名大致还是看得懂的。我注意到他的书架上的日文书有《中国的安全战
略》、《日本史》、《最终战争时代论》、《日中关系》、《世界史》、《预防外交》、
《国际条约集》、《日本国宪法资料集》、《战后日中、美中关系》、《亚洲安全》、《
中国的军事力量》、《战争论》和《日本防卫》等,还有若干关于朝鲜半岛的日文书和一
些英文专业书及工具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务实的、忠实于自己使命的职业军人。同时
,他研究的重心所在可以明显显示,日本实际上仍然将中国当作对手。联想到日本猖獗的
反华右翼势力的活动,如鼓吹再度“征服”中国,参拜靖国神社,强占中国领土钓鱼岛,
积极扩军备战,呼应美国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心头不免沉重。还有,日本的许多战略
研究和作战演习,矛头都针对中国,这对在二战中饱受日军蹂躏、丧生三千八百万之多的
中国来说,无疑是一把高高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我和纳富中的分歧

在一次国际安全研究例会前的交谈中,我向纳富中提出了一个许多中国人都关心的问题:
日本的经济实力已经十分雄厚,高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军国主义是否会籍此再度崛起侵略
中国,重蹈二战覆辙?纳富中沉吟了一下,说:“不会。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日本的民
主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高了许多,新一代军人有觉悟,对过去的惨痛
教训多有反思;二是战后虽然保留了天皇,但天皇权力不大,日本执政党派系多,构成互
相制约机制,不利于极端主义政客操纵全国政局;三是中国现在的实力也与第二次世界大
战之前有很大不同。”我又举出日本常有极端右翼分子、有时甚至是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
社的事例,说明右翼分子仍然图谋复活军国主义,如果这类人得势执掌国柄,形势堪忧。
纳富中说,靖国神社中供奉的虽有战犯,但更多的是一般军人,他们上战场只是执行命令
,是无辜的。他还说,如果可能,最好把两者分开祭祀,祭祀一般军人,这样中国就不会
反对了。

说实在话,我对纳富中所说不敢苟同。第一,我认为一个国家是否要侵略别国,与年轻人
接受的教育水平高低无关,而与国民价值观和国家利益息息相关。日本的制度,天皇只是
一个象征,策划战争的是内阁、军部。至于日本执政党派系多也不是始于战后,战前也是
如此,而且派系争斗还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化的进程。中国军事实力同二战之前有很大不
同倒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这从另一方面也招致日本嫉恨,日本右翼势力总想搞垮中国。


从我们参加名目繁多的学术研讨会的情况看,纳富中对中美、中俄、俄美、中日、朝鲜半
岛局势等主题极其感兴趣,总是尽量参加,对非洲、拉美、中亚、中东问题研讨则不感兴
趣,几乎从不参加这类活动。有一次,中国驻联合国副代表沈国放到麻省理工学院演讲,
他也去参加,回来后还简单地告诉我会场上的情形。

纳富中对中餐很有兴趣,多次对我说中餐既便宜又好吃,他和他的太太每周都要找一个中
餐馆大快朵颐一两次。有时还问我波士顿哪些中餐馆做的菜比较道地,我告诉他,我去中
餐馆次数不多,就我的经验而言,美国的中餐菜肴风味同中国相差较大,我认为这倒不是
移居海外的中国厨师厨技欠佳,而是因为要适合当地老美的口味而不得已“改良”所致。
中餐不止是在美国变了味,在我去过的中东非洲一些国家以及西欧的比利时、荷兰等国,
中餐的味道也与中国内地有明显差别,这是当地的市场决定的。

身着戎装陪上司

纳富中平常身着便服,只有一次例外,是我们所在的哈佛大学贝尔法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
邀请日本驻美国大使馆武官山口登少将来作题为“日本的导弹防御”的演讲。演讲那天中
午他特地对我说,希望我去参加这次活动。(我早就从计算机中看到中心发出的通知,原
本就准备参加),他本人则要早走一会到旅馆去接山口登少将。那天的演讲从下午2:3
0开始,当我进入演讲地点贝尔法中心图书馆时,马上就看到身着戎装的纳富中坐在椭圆
型桌子一端的侧面,一声不响地看着他的长官。我在山口登的对面坐定,当天参加研讨会
的人不少,图书馆内坐满了人。

贝尔法中心国际安全研究主任米勒主持了这次研讨会,山口登首先讲到日本建立弹道导弹
防御系统的情况。1993年9月,美国和日本就建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工作小组达成一
致,95年1月双方开始进行建立该系统的协商工作,是年5月展开全面研究。到98年
12月,日本政府决定同美国进行海军战区导弹系统方面的合作。山口登深知中国和东亚
其它国家对日本扩充军备的担忧和反对,所以用不少时间对日美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进
行辩护。他说,弹道导弹防御对日本至关重要,因为弹道导弹正在不断扩散,而日本则没
有有效的措施防防御弹道导弹的袭击,由于日本“对中国的行动感到担忧”,所以在96
年和99年两次大幅度增加军费。山口登辩解说,日本的防卫政策“纯粹是防御性质”的
,日本建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有助于日本国防,同时也是反扩散的一种应对措施。他说,
朝鲜发射“劳动1号”和“劳动2号”导弹成功,是对日本的威胁,日本要做好反威胁的
准备,同美国结盟起到威慑的作用。他还说,尽管东亚地区的“复杂性”干扰日本,但日
本今后将继续寻求参与本地区之外的包括维和行动的多边国际活动。总之,他讲的内容除
了介绍日本的导弹计划之外,大抵都是为其增加军费扩充军备辩护的。山口登英文不算好
,讲话速度也慢,他的陈述用去预定的大部分时间,留给随后的问答时间不多了。

抨击日本将军

主持人米勒提问和评论之后,我开始向山口登提问:“一、你说的东亚地区的‘复杂性’
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指中国?二、日本的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国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造
成千百万中国人死亡,而日本对此毫无反省的表示,还明目张胆在教科书中篡改侵略历史
,右翼分子年年参拜靖国神社战犯亡灵,这不仅伤害中国人民感情,也引起了中国人民对
日本未来政策走向的忧虑,给未来的中日关系蒙上阴影。鉴于日本过去的侵华罪行,中国
人有理由对日本扩军备战的一切行动表示反对并保持警惕。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三、
你说日本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目的是针对北朝鲜,但北朝鲜军事力量比日本弱得多,而且
朝鲜半岛上还有朝鲜南北关系国家统一的大事,北朝鲜自顾不暇,哪还能对日本构成什为
威胁?”

山口登在回答我的问题时避开了“东亚地区复杂性”的问题,含含糊糊说了一句不着边际
的话就算过去了。对二战中日本侵略中国的问题,他说重要的是向前看,不要老提历史旧
账,对国家发展的地区和平才有好处。对右翼势力猖獗和日本内阁中有的阁员参拜靖国身
社的问题,他说日本是民主国家,有表达政治观点和政治倾向的自由,且右翼分子数量很
少,中国不必过虑。至于北朝鲜,他承认北朝鲜的国力和军事力量都弱于日本,但这并不
能说明北朝鲜不会袭击日本,北朝鲜是“无赖国家”,其100多枚导弹对日本构成威胁
,日本要保护自己的领土和人民,就必须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我提问之后,另一中国学者
张会从导弹技术角度发表评论,说明日本建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付
中国。由于我们两个中国人先后提出问题对他的观点进行质疑,主持会议的米勒赶忙限制
我们问答的时间,说“不要把学术讨论变成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对话”,要留些时间给别人
提问。

那此研讨会上,纳富中坐在我的左侧,始终没说话。大约东方人有这个习惯,上司在座时
不宜下属置喙,下属当作谦卑状,以木讷寡言为上策,以博得上司好感。在我看来,他那
天就象山口登的侍卫副官。不知是否因为我那天提问过于尖锐,使少将难于应对,纳富中
在以后一段时期跟我的谈话明显减少了。

过了2000年寒假,纳富中不断向我诉苦,说作为研究员必须作一次讲座。“这是个问
题,”他说,“你知道我的英语多糟糕。”我明白他说的这一点是实情。他的英语特别是
口语不好,所以一般来说他在研讨会上很少提问,包括我们这个专业每周一次的“面饼圈
会议”(Doughnut Meeting)。

纳富中再论“日本导弹防御”

所谓“面饼圈会议”,是指除寒暑假外每星期三上午10-11时在教堂街50号会议室
举行的聚会,该聚会是哈佛国际安全研究专业的内部的松散型会议,可参加也可不参加,
大家一边谈一边喝咖啡吃面饼圈和点心,“面饼圈会议”由此得名。会议的内容很杂,有
时有主题,由本专业的某个研究员讲一通,然后别人提问,大家讨论。有时没有主题,大
家就闲聊一阵。有几次还从别的地方请个学者或教授讲点国际安全范围之外的题目。总之
,没有一定之规。我记得开始时,因为不太清楚这种聚会的性质,我和纳富中都不大吭声
,而别的人总在那里高谈阔论。随着时间推移,我讲话逐渐增多,好象张狂起来,不时发
一番宏论;而纳富中则大体上继续作恭听状。

2000年春季学期一开始,主任助理克里斯蒂娜小姐用电子邮件发出通知,征集本学期
每周一次的演讲人,让报名作讲座的人各自报上自己的演讲题目,她要在哈佛大学的网络
系统上发布学术活动预告。我当即报上自己准备的题目,被定于2月中旬讲座,开始紧张
的研究准备。纳富中问我讲什么题目,我说是“中国人的角度:中东和平进程的困境和前
景”。我问他讲什么题目,他说还是日本的导弹防御,但他的文章刚刚开了个头,所以短
期内不能作讲座。后来,他的讲座定到了3月中旬,题目是“日本的弹道导弹防御”,讲
的还是他的上司山口登少将讲过的题目,只不过加了“弹道”一词。

少将和中佐都在哈佛大学讲同一个题目,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日本军方对弹道导弹的重视以
及为建立“弹道导弹防御体系”而排除阻力的努力。我认为这个意义大于学术讨论价值本
身。

有一段时间,纳富中在家里准备这篇文章,很少到办公室。为了文章的事,他还去了一次
华盛顿,访问了一些专家,大概还包括他的那位作日本驻美大使馆武官的上司。3月初的
一天,他告诉我说文章已经基本完成了,还需要修改。他说,讲座是个头痛的事,不知谁
会提出什么刁钻的问题,而且美国人讲话速度快,对他的英文听力构成一个“挑战”。

纳富中开讲座的那天上午去了办公室一趟,对我说已经准备就绪,作了几次“彩排”,结
果表明用52分钟方能讲完。他希望我能去参加,我说一定去捧场,实际上我早就决定要
去听他怎么讲,同他的上司有无不同。

纳富中用Power Point在屏幕上打出他的文章题目和要点,然后宣读有关章节。我很快发现
他讲的内容较其上司大为充实,要点包括:

── 弹道导弹的运用;

── 冷战期间日本的安全政策;

── 冷战后日本的安全政策;

── 弹道导弹防御的需要(存在现实而日益严峻的弹道导弹威胁);

── 选择方面的考虑(对军备控制的冲击、东北亚安全的困境、北朝鲜导弹威胁、日中关
系下滑的可能、迫使中国加强核力量的前景);

── 可能产生的冲击;

── 经济成本(近期内每年将花费100亿美元购买主要设备)。

在随后的问答中,我从中国对安全关注的角度对山口登的讲座作了一番评论。

再度抨击日本扩充军备

我说,首先,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罪行乃有人类历史以来最残暴者,中国八年抗战,军
民伤亡3800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全部人口。因此,中国对日本扩军备战的关
切和担忧无论如何都有充足的理由;中国不只是有理由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东山再起,而且
根据国际法有权提出战争索赔。中国有句俗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更何况日
本至今不仅拒不认错道歉,而且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表明日本有重新
走上军国主义扩张老路的危险。第二,整军备战必定有所针对,必定有假想敌。从地缘政
治角度看,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力量大大高于日本,而且美国是日本的盟国和保
护伞,所以日本针对美国没有可能,美国首先可以排除在外。其次是俄罗斯。俄罗斯虽然
比不上原苏联,但其武库比日本仍然大得多、强得多,俄罗斯幅员日本更不可比,因此日
本北向异动的可能性也可排除。剩下的是中国和北朝鲜。北朝鲜力量与日本相比太弱,且
其有限武力均在统一朝鲜半岛,北朝鲜不是日本的对手,不可能以卵击石主动进攻日本,
所以纳富中所说日本针对北朝鲜发展弹道防御乃妄言也。

我的国际安全研究的同事吉姆·瓦尔什(其专业为原子武器管理)等人在发言提问中支持
我的观点,说我的分析很有道理,日本的导弹系统明显是针对中国。从力量大小看,朝鲜
只有100多个常规弹头,而中国有核武器。 纳富中在回答我的问题时强调,虽然朝鲜弱
,但无人敢保证朝鲜不会用导弹袭击日本。至于其它问题,他仍旧照原来的框架作了一点
解释,说“中国朋友过于敏感了,二次世界大战已过去50多年,已经成为历史了。”但
他对日本不认罪、否认南京大屠杀等未置一言。

另一中国学者张会对纳富中的陈述评论说,日本面临的威胁并不象所说的那样严重,日本
方面提出北朝鲜的导弹威胁,但北朝鲜的军事力量要比日本弱得多,日本的军费世界第二
,常规武器处于领先地位,并有美国的核保护伞;而北朝鲜不仅武器装备不如日本,经济
状况更是不佳,说北朝鲜对日本构成威胁不能令人信服。此外,1994年美国和北朝鲜
达成协议,冻结了北朝鲜的核武器计划,限制北朝鲜的导弹计划,因此北朝鲜构不成威胁
。1998年日本发表新的安保战略指针,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国。日本说它部署战区导弹
防御系统是用于防御,但这样的导弹系统很容易变成进攻性系统。日本拥有大量的民用钋
,很容易制成核武器,日本还有先进的火箭技术,有了核材料,又有运载工具,具备了进
攻手段,再建立战区导弹防御体系,使中国的核威慑失去作用,战略失去平衡会带来严重
后果。中国人民在二战中备受日本蹂躏,吃尽苦头,面对日本如此扩大军事力量,非常担
心是很有道理的。日本说它的防务包括日本和周边地区,但“周边地区”范围不明,没有
说是否包括台湾;如果美国和日本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把台湾也包括进去,就会给中国统
一造成困难。还有,纳富中认为日本发展战区导弹防御体系不影响美俄于1972年达成
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并认为美俄条约不影响中国。但实际上不然,日本发展战区导弹防御
系统影响全球核裁军进程,中国担心日本军国主义复苏,全球失去战略平衡,美俄两国不
再继续裁军。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刘易斯提出质疑,从技术角度看,如果日本真的认为北朝鲜的导弹威胁
迫在眉睫,那么日本应该发展萨德系统(即“高层陆基拦截系统”),而不应该搞海上战
区防御体系。刘易斯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核武器专家,他的提问戳穿了日本关于建立导弹系
统只是针对朝鲜的烟幕。研讨会开始之前纳富中就跟我讲过,刘易斯提出的问题很可能很
难解答,结果不出所料。

别人发言评论时,纳富中将问题要点记下来;他还要求提问者讲话速度慢,以便他听清楚
。此后,他集中作答,对一些问题作了解释,对另外一些问题则回避了,也许他不是没有
自己的观点,而是不便说明。结束的时间很快到了,纳富中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

出了图书馆,走到肯尼迪学院的院子里时,我还在想,纵观历史,人们往往发现有许多惊
人的相似之处。发表这一篇短文能或多或少唤起我国国民的安全忧患意识,但愿历史悲剧
不会重演。

作者简介:

康兴平,战略研究学者﹐资深媒体人士。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1.0.8.34]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pe6.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3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