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oxin (披着狼皮的狐狸), 信区: Green
标  题: 日本的战争赔款 zt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Sep 17 08:15:43 2002) , 转信



日本的战争赔款
  
    二次大战后,根据国际法有资格向日本索取战争赔款的战胜国是:中国、美国、英
国、苏联、荷兰、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
其中中国、美国、英国、苏联、荷兰、澳大利亚、印度都放弃了战争赔款,而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则得到了战争赔款。具体数额是:(均为当时价格)印度
尼西亚-8亿美元,菲律宾-8亿美元,缅甸-2亿美元,越南-3900万美元,老挝
-278万美元,柬埔寨-417万美元。

  此外,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这四个在法律上本来没有资格获得战争赔款的
国家,通过对日“斗争”也得到了赔款。具体数额是:韩国-3亿美元,新加坡-250
0万新加坡元,马来西亚-2500万马来西亚元,泰国-150亿日元。

  后来,瑞士、西班牙、瑞典、丹麦这四个二次大战时的“中立国”,也向日本提出赔
偿战争时所毁坏的他们在中国和东南亚的财产,日本也对此作了赔偿。具体数额是:瑞士
-11亿日元,西班牙-20亿日元,瑞典-5亿日元,丹麦-7亿日元。

  比较复杂的是蒙古,因为战前日本不承认蒙古是独立于中国的国家,所以日本认为中
国放弃赔款就等于蒙古也放弃了赔款。但后来经过交涉,日本同意向蒙古提供50亿日元
的无偿经济援助,作为变相的赔偿。

  战后日本支付的战争赔款共计22. 3亿美元,相当于中国1901年庚子赔款的1
2. 6倍(庚子赔款为4亿5千万两白银)。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日本对各国的战争赔款
情况。

旧金山对日讲和会议及其背景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以美国为首的盟军进驻日本。在怎样处置日本方面盟军制定
了三大基本方针:1、日本非军事化;2、在保证日本国民最低生活标准的范围内进行战
争赔款;3、日本在外国的资产交联合国处理。

  第1项和第3项的处置都顺利进行,但在日本赔款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难题。按照传统
的战争赔款方法,有现金赔款和实物赔款两种。由于日本的国库早在战争中掏空了,所以
向日本索要现金根本不现实。然而日本又是自然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既没有石油煤炭等
能源,也没有铁矿金矿等矿藏,以矿产等自然资源进行赔偿的方式也行不通。剩下的只有
用机器设备等实物进行赔偿,可是日本工厂的机器大部分都在美军的战略轰炸中被炸毁,
船舶也大部分被美军击沉,可以用于赔偿的实物也少得可怜。

  从1947年4月开始,盟军陆续从日本拆撤出40000余台机器,作为“中间赔
偿”分给中国(54. 1%),美国(菲律宾的宗主国,1946年菲律宾独立后转交菲
律宾,19%),英国(缅甸、马来亚、香港的宗主国,15. 4%),荷兰(印度尼西
亚的宗主国,11. 5%)。苏联则自行将“满洲国”的一些机器设备拆运回苏联。不过
这些机器的价值总共才值400余万美元(当时价格),作为战争赔偿也太少了一些。然
而当时的日本就象输得只剩下最后一条裤衩的赌徒,再敲也敲不出钱来。1949年5月
,盟军最高司令部决定停止这种从日本拆撤机器的中间赔偿。

  由于日本没有自然资源,粮食也不能自给,必须向国外购买粮食和燃料等生活必需品
。加之当时盟军的抑制日本政策,使日本的经济极度萧条,没有钱向国外购买粮食等生活
必需品,迫使美国不得不每年拨出数亿美元的经费来为日本购买粮食和燃料等生活必需品
,因为作为日本占领国的美国有义务保证日本国民维持最低水准的生活。由于日本人口多
(当时近一亿人,大约为美国人口的一半),特别是缺乏自然资源,什么都要靠进口,所
以维持日本国民的最低水准生活也要很大的开支,到1950年,美国已为日本补贴了2
0余亿美元,已成为美国财政的一大负担。

  当时有人开玩笑说:日本才赔了美国几百万美元,美国反倒贴了日本几十亿美元,美
国是战胜国向战败国“赔款”。此时,美国人意识到抑制日本的政策对于美国来说是得不
偿失,有必要扶持日本在经济上独立来减轻美国的财政负担。另外东亚的国际形势也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中共建国并与苏联建立了同盟关系,1950年北朝鲜发
起了朝鲜战争,日本的三面已都被共产主义阵营所包围,使日本在地理位置上成为反共的
桥头堡。因此美国感到在政治上也有必要扶持日本来遏制东亚的共产主义势力。

  在此情况下,美国转变了抑制日本的政策,开始积极扶持日本。扶持日本的第一步就
是要使日本重新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1951年9月,在美国的主持下,在旧金山召开
了由52国参加的对日讲和会议。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由于抗议美国不让中华人民
共和国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会议,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另外旧金山对日和会也邀请印度、南
斯拉夫等国参加,但这些国家没有派代表参加。

  中国和韩国也要求出席旧金山对日和会,但没有被邀请。韩国被拒绝参加的理由是:
韩国在二次大战时是日本的殖民地,韩国人在二次大战时是日本侵略的协力者或“帮凶”
,因此韩国不是战胜国无权参加旧金山对日和会,也无权得到战争赔款。

  由于当时中国有两个政府,北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所以
邀请哪个政府代表中国参加对日讲和会议成为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苏联和英国主张由受
战争损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派代表参加旧金山和会,苏联和英国反对邀请台湾政府的
理由和韩国一样:台湾在二次大战时也是日本侵略的协力者,因此台湾不是战争被害国,
台湾人也无权得到战争赔款。然而美国却坚持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才是可以代表中国人民
的合法政府,主张邀请台湾政府。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只好达成既不邀请北京政府,也不
邀请台湾政府的妥协案,所以北京政府和台湾政府都没有参加旧金山对日和会。

  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中明确规定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但日本在旧金山和会上只是宣布放
弃对台湾的主权,并没有像英国归还香港那样把台湾的主权交还中国,因为北京政府和台
湾政府都声称自己是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所以无法确认交还主权的对象。但由于日本已
宣布放弃对台湾的主权,在国际法上台湾就成为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土地,这就意味著台湾
在法律上是独立的国家。中国大陆在法律上并不拥有对台湾主权的“台湾地位未定论”说
法也起源于此。

  在旧金山和会上,美国代表说:参加会议的各战胜国都有权向日本索取战争赔款。但
由于日本的资源和经济现状,我们不得不面对日本无力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一事实。如果
对日本要求过分的战争赔款,将会导致日本经济无法自立。这不但不利于整个世界经济,
也要增加美国的经济负担。因此美国建议各国对日本的战争赔款予以宽大的处理。在美国
的说服下,英国、苏联、荷兰、澳大利亚都宣布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但东南亚几个新独
立的国家则强烈要求日本对他们进行战争赔款。这几个国家是印度尼西亚(1949年从
荷兰独立)、菲律宾(1946年从美国独立)、缅甸(1948年从英国独立)、越南
、老挝、柬埔寨(三国均在1950年从法国独立)。

  菲律宾代表开价最高,声称菲律宾是太平洋战争的主战场之一,菲律宾受到了巨大损
失,要求日本赔偿100亿美元。但缅甸代表却持同情日本的立场,反对菲律宾的巨额赔
款要求。缅甸代表说:缅甸在二战时的损失比菲律宾还大,然而缅甸却反对向日本索要超
过日本支付能力的战争赔款,缅甸只提出2亿美元的赔款要求。由于东南亚各国在赔款问
题上不能达成一致,旧金山和会最后规定日本有向这些国家赔偿的义务,但具体的赔偿额
由日本在会后分别与各个国家进行单独交涉。旧金山和会还特别规定日本在进行战争赔偿
时,原则上不支付现金,而是用生产物和劳役的方式支付。这对于日本是非常有利的。

  若不是美国替日本挡住,日本这样的无条件投降战败国将不得不赔偿上百年也还不完
的天文数字战争赔款。由于美国的尽力帮助,日本在旧金山讲和会议上得到了异常宽大的
处理,这是日本能够实现经济起飞的基本前提。后来日本在国际政治上紧跟美国,某种程
度上也是表示对当年美国宽大的感谢。

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赔偿问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当即发表了中国对日本“以德
报怨”的著名讲话。蒋介石虽然没有提到战争赔款一事,但确定了中国对日本宽大处理的
方针。1949年菲律宾派特使访问蒋介石,商讨共同对日索取赔款之事。蒋介石却说:
“要对这次战争负责任的是日本军阀,而不是日本人民。要求日本人民负担战争赔偿的作
法是不公平的。”这初步表明蒋介石有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的意思。1946年国民政府发
表的抗战期间的损失是:军人死伤321万,财产损失133亿美元。

  日本在旧金山讲和会议以后,在究竟与哪个中国政府打交道问题上踌躇不定。北京和
台北也私下活动,劝说日本和自己谈判将可以获得更宽大的处理。但美国却要求日本和台
湾的国府谈判,在美国的督促下,日本和台湾国府在1952年2月开始谈判,4月28
日结束,签订了《华日和平条约》。在华日和平条约中表明中华民国政府放弃要求日本进
行战争赔款的权力。

  台湾的国府之所以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其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蒋介石的“以德
报怨”对日政策;第二是国府退居台湾后国际地位大大降低,希望以放弃战争赔款为代价
换取日本对台湾在政治经济上的支持;第三是大中华思想的影响,别的大国都放弃了日本
的战争赔款,中国人也应该有个大国的样子,不应该象小国那样斤斤计较战争赔款。

  现在有一些文章说台湾的国府是在美国的压力下放弃战争赔款,这是不符合历史情况
的。当然向日本索取几百亿美元的天文数字战争赔款美国当然不会同意,不过向印尼、菲
律宾那样索取10亿美元左右的战争赔款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不过日本人还是比较感激蒋
介石的“以德报怨”政策,不时有人撰文对蒋介石表示感谢。在附录中付上1999年7
月日本一份大报上登载的一个日本人写的感谢蒋介石的文章以及另一个日本人的读后感。


  在1958年以前,日本政府基本上对大陆和台湾政府保持等距离关系。1958年
大陆炮击金门以后,日本政府开始转向反共,当时的岸信介首相公开声称支持台湾反攻大
陆,并表明日美安全条约的防御范围包括金门、马祖在内。不过当时日本政府对中国大陆
实行“政经分离”的政策,与大陆的经济和民间交流仍然比较活跃。1963年10月7
日,大陆的机械工程学会翻译周鸿庆在访问东京期间,提出要前往中华民国大使馆政治避
难。台湾要求日本允许周鸿庆前往台湾,但日本政府在北京的压力下,1964年1月将
周鸿庆送还大陆。这一行为激怒了台湾,蒋介石当即召回驻日大使,并声称要与日本断交
。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派出前首相吉田茂为特使访问台湾,特别说明日本将在道义上支
持台湾反攻大陆,并对与大陆的经济交往持慎重的态度,补救了紧张的台日关系。

  《华日和平条约》签订后,日本和台湾保持了比较密切的经济关系,特别是日本企业
对台湾的直接投资,是对台湾投资最多的国家。1965年美国停止对台湾的经济援助后
,日本开始向台湾提供日元贷款,对台湾的经济有一定的帮助。但1972年日本和中国
大陆建交后,台湾谴责日本“背信弃义”,宣布同日本断交,并掀起了抵制日货的反日活
动。在一段时间内,日本与台湾的贸易曾大幅度下降。

  在台日断交后,日本与台湾的交往只限于民间的经济交往。由于台湾和日本具有领土
小、人口多、资源缺乏的共同特征,所以台湾采取了从日本进口机器设备,利用台湾的廉
价劳动力制成工业品向美国出口的经济战略,取得了成功。同时日本对台湾进行了比较积
极的技术转让,特别是在电子和精密机械领域,将一些一般不对外转让的先进技术转让给
台湾的企业,对台湾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不小的作用。台湾和日本的大企业领导人之间的
私人关系比较密切,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间的非正式交往也十分频繁。

  中国大陆由于一建国就宣布向苏联“一边倒”,所以和作为美国保护国的日本之间没
有什么政治上的联系。1951年1月,北京政府新公布的抗战期间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数
目为:人员损失1000万人,经济损失500亿美元,比以前国民党政府公布的损失数
字大大前进了一步(现在这个数字已达到:人员损失3500万人,经济损失6000亿
美元)。旧金山讲和会议和台日间的《华日和平条约》鉴定后,北京政府声明中国保留要
求日本赔款的权力,当时北京政府要求的赔款额是500亿美元,相当于中日甲午战争时
中国对日本战争赔款的470倍(甲午战争的赔款为2亿3千万两白银)。

  1960年10月周恩来会见日本自民党顾问时,仍然强调中国保留对日本索取战争
赔款的权力。但是中国和苏联恶交后,大陆在国际上处于十分孤立的地位,大陆的周边苏
联,台湾,印度,日本都是北京政府的敌人。在此情况下,北京政府感到有必要缓和与日
本的关系,团结更多的力量来对付最大的敌人苏联。1965年5月,廖承志在会见日本
客人时说:“中国不准备靠他国的战争赔款来建设国家,而且要求没有战争责任的一代人
为前人支付战争赔款是不合理的。”这暗示著北京政府准备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197
1年美国越过日本直接和北京接触,使日本人大吃一惊。1972年,中日两国开始商讨
国交正常化的问题。

  在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谈判中,日本的战争赔款问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但由于
北京已准备放弃战争赔款,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的谈判比较顺利。唯一引起争执的是中方在
共同声明中说:“中国放弃要求日本进行战争赔款的权力”,但日方提出异议:“在日本
和台湾中华民国政府鉴定的日华和平条约中,中华民国政府已代表中国放弃了要求日本赔
款的权力,所以在法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能再次放弃已经被放弃的权力”。后来在
共同声明中,中方把放弃战争赔款的“权力”改为放弃战争赔款的“要求”,这暗示著北
京政府承认台湾国府鉴定的《华日和平条约》具有法律效力。

  1972年中日恢复国交后,开始商讨签订《中日和平条约》。但由于中方坚持写入
针对苏联的“反对霸权主义”的条款,使《中日和平条约》的签订拖延了不少时间,最后
终于在1978年8月正式签订了《中日和平条约》。由于日本和美国的特殊关系,中国
不可能要求日本在政治上支持中国的立场,于是中国对日关系的重点放在了经济上。19
78年,华国锋提出了建设十大钢铁基地、十大石油基地、九大有色金属基地的激进重工
业发展计划。由于中国缺乏资金,开始向日本大规模借款,因为当时其它国家都无意向中
国提供巨额借款。

  1978年中国向日本提出55亿美元的巨额借款要求,日本政府最后同意向中国借
款3900亿日元(折合18亿美元)。后来日本政府又在1984年、1988年和1
998年,三次向中国提供了巨额政府贷款,共计20000亿日元。到1997年底,
已交付中国14000亿日元,而中国到1997年底的偿还额仅为200亿日元。日元
贷款的特点是:数额大,利息低(年息3%左右),偿还期限长(偿还期限30年),是
一种少有的优惠借贷,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日本人把这种以特别优
惠的条件向中国提供巨额借款,看作是对中国放弃战争赔款的报答和对过去侵略行为的赎
罪。

  1990年开始,日本的对外援助金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外经济援助国。
1997年日本的人均对外援助额为74. 4美元,比美国(23. 2美元)、英国(5
7. 3美元)、德国(72. 2美元)都要多。此外美国经济援助的重点是以色列、埃及
、土尔其、南非等战略国家,英国经济援助的重点是英联邦国家,德国经济援助的重点是
东欧国家,而日本经济援助的重点则是中国。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最大的援助
国一直是中国,每年向中国提供5亿多美元的经济援助(包括有偿和无偿的援助)。日本
人非常不满中国政府有意识地控制日本对中国经济援助和政府借款的报道,不让中国人民
知道日本对中国进行的经济援助的真相。比如北京的地铁二期工程是由日本援助修建的,
日本大使馆采访了1000多名乘坐地铁的北京市民,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此事。

  因此不少日本的政治家对日本政府的援助中国政策提出了激烈批评,指出现在日本是
花巨款来买回中国人的敌意,要求今后用让中国老百姓知道的形式来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
。还有人声称象中国这样自尊心非常强烈的民族,在接受别人经济援助时并不感到高兴,
甚至有可能反而感到耻辱。因此建议日本政府改变对中国的经济援助政策。

  总而言之,中国的台湾政府和北京政府都自愿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对此日本人是
比较感激的。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和政府贷款,也是希望以此来表示对以前侵略行为的
“赎罪”。当然中国人对日本的历史仇恨不可能简单地用金钱来买回,中日间的关系还会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走出历史的阴影。

附录:

拯救战败日本的中国人

□ 甲斐一政

  1945年日本战败向盟国无条件投降。在这关键时刻只要走错一步,国家就会被分
割占领,天皇就可能会因为要负战争责任而被处刑,今天的经济大国日本也就不可能存在


  大部分的日本人都认为拯救日本的是美国、是麦肯阿瑟。虽然表面上的史实的确如此
,但劝说美国不要分割日本、建议保留天皇制的人,实际上是对日本非常了解的元中国政
府领袖蒋介石。对于这些内情,很多日本人恐怕就不清楚了。

  1945年盟国向日本政府提出的波茨坦宣言,可以追溯到1943年的开罗会谈(
美英中关于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的会议)。据美国外交文书记载,美国最初占领日本的构图
是:苏联占领北海道、中国占领九州、美英占领本州,对日本进行分割统治。而蒋介石改
变了美国的这个占领政策。

  罗斯福总统事先征求对日本十分了解的蒋介石的意见,两人曾数次交换文书。蒋介石
对罗斯福建议:“挑起战争的主犯,实际上是日本的军阀。对于日本的国家体制问题,我
认为应该在战后让日本国民自己解决。”罗斯福建议中国在对日本军事占领中扮演主要角
色,蒋介石却表明中国不打算进驻日本(九州),这成为后来阻止苏联进驻北海道的重要
原因。

  不仅如此,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在中国本土有120万日本军人和8
0万日本平民,当时对这200万日本人进行报复迫害是不足为奇的。蒋介石对中国国民
发出“以德报怨”的布告,劝告中国国民不要对日本人进行报复,使解除武装的日本军人
和平民安全踏上返还日本的道路。当初估计返还这些日本人需要几年时间,但实际上只用
了十个多月就返还完毕。

  纪念终战纪念日(8月15日)时,日本人绝对不应忘记蒋介石的大恩。蒋介石认为
大国中国和强国日本的携手合作,对亚洲和平是不可缺少的。

(原载于日本《中日新闻》1999年7月26日版)

为蒋介石总统的伟大所感动

□ 高木道男

  读了《拯救战败日本的中国人》一文后,被蒋介石总统的伟大人格深深感动。日本无
条件向盟国投降,不得不完全服从盟国的一切主张。如果没有当时中国领导人蒋介石总统
反对分割日本,劝说美国让天皇制得以存续,就没有今天的日本。

  蒋介石反对苏联对北海道、中国对九州、美英对本州进行分割统治的占领政策,对中
国国民发出《以德报怨》的布告,劝说中国国民不要因为仇恨进行报复,使解除武装的2
00万日本军民在10个多月里安全返回日本。蒋介石虽然是日本的敌人却是一位真正伟
大的人物。我们在即将迎来终战日的时候,深感绝对不能忘记蒋介石总统的大恩。

(原载于日本《中日新闻》1999年7月28日版)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1.0.8.3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2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