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MY (Chrysalis), 信区: Green
标  题: 日本曾向东三省搞移民入侵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7月31日14:28:05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日本曾向东三省搞移民入侵(1)
2003-07-31 09:17:19 环球时报
  
  谭发
  日本上层官僚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移民侵略
  大魏家屯是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县西郊的一个普通村庄,1912年春,魏家屯的村民们
惊奇地发现,村外的一片荒地上有了新动静:一些日本人来到了这里,开始修建房屋、
开挖水井。零零星星的施工进行了两年多,村庄的设施初具规模,但无人前来居住,只
有一个日本军官经常前来巡视。
  1915年3月,这名日本军官把40多名日本农民带到了新建成的村庄,他们占据了附近
的一万多亩土地之后,马上给这片中国土地取了一个日本名字叫“爱川村”。据记载,
被招募的移民来自日本山口县的爱宕村和川下村,从两个村庄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就合
成了“爱川村”。驻守在那里的日本警察不允许中国人踏入爱川村内一步。
  几个月后,村民们渐渐得知,组建爱川村的那个日本军官叫福岛安正。从1912年到
1931年“九一八”事变期间,一批处心积虑的日本上层官僚尝试着用各种方法向中国东
北进行移民侵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几次移民阴谋均告失败。福岛安正的爱川村第一
次把日本长久以来的殖民梦想变成了现实。
  不巧的是,爱川村在建立的第一年就碰上了旱灾,对前途失去信心的日本移民大部
分转向经商,有的漂洋回国,爱川村里只剩下3户移民。此时福岛安正已经退休,当得知
“爱川村移民计划”即将失败时,他立即回到家乡长野县,为了他的所谓“事业”,又
招募13户农民补充到了爱川村。
  从1912年到“九一八”之前是日本向中国东北试探性移民时期,其结果均以失败告
终,官方组织的农业移民继续留在中国东北的不超过1000人。
  1918年到1928年10年间,试探性移民时期的殖民者们或年老退休或调任他处,向中
国东北移民的嘈杂喧嚣之声沉寂了下来。
  1932年1月,在沈阳召开的移民会议结束之后,关东军采纳了加藤完治集团的建议,
确定了以“农业移民”为主要内容的移民方案,移民侵略的区域确定为铁路沿线地区。

  后来的结果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因是关东军收到了一份新的移民方案。
  1932年6月7日,一个叫东宫铁男的日军少佐来到关东军司令部。此人于1928年6月4
日在沈阳皇姑屯埋设炸药炸死张作霖。他的身份是伪满吉林省依兰地区警备顾问,此次
专程来提交一份移民计划书。
  1932年4月前后,东宫铁男来到了松花江下游的三江平原,当他看到日本军队无法应
付这里风起云涌的抗日武装时,这个讲究谋略的中国通产生了在这一带进行武装移民的
念头。他从军事方面着眼,写下了用退伍军人编成屯垦军部队的长篇计划书。
东宫铁男和加藤完治发现各自的殖民思路刚好能够互补,从此实现了东宫、加藤的联合
。他们最后达成以下共识:先进行武装移民镇压抗日武装,以此弥补关东军在兵力上的
不足。
  1932年9月,492名日本退役军人被重新召集起来,他们接受了加藤完治为期10天的
短期训练,在出发之前来到明治神宫进行参拜,在仪式上,加藤完治鼓励他们前往中国
为天皇建立“皇村”。
  10月13日,这些武装移民坐船顺松花江而下到达佳木斯,当天他们遭到中国抗日武
装的袭击没敢下船,远处不断的枪声宣告了这片土地对闯入者的态度。
  他们的名称是“佳木斯第一屯垦大队”,但是这些屯垦者却没有马上去种田,而是
在佳木斯城里承担了军事警戒任务,并出城镇压东北抗日武装。
  日本武装移民用火烧、殴打等暴行驱赶中国农民1933年2月,这个屯垦大队进入吉林
省依兰县永丰镇,他们组建的第一个定居点叫“弥荣村”,“弥荣”一词是神道教仪式
用语,意思是“繁荣昌盛”。
  关东军规定,武装移民在两年之后方可接来家属亲友,未婚者到那时才能组成家庭
。它把每一个退伍兵当作了未来的种子,分小队居住,给以后的人口增长预留了充分的
土地资源。两年之后,每一个人都构成了一个家庭。
  在弥荣村,日本武装移民抢夺良田,他们用火烧、殴打等暴行驱赶中国农民迁往别
处。他们的名义是屯垦队,而依兰县的中国农民把他们称作“屯匪”。
  5个月之后,第二批武装移民来到依兰县,他们在“弥荣村”南15公里外的七虎力设
立移民村,取名“千振村”,团长是以前公主岭农事实习所所长宗光彦。据他在战后的
文章记载,千振村的武装移民在东宫铁男带领下以十亩地一元钱的价格强行收购中国人
的土地,并且以“治安肃正”为借口,挨家挨户翻箱倒柜,甚至捣毁墙壁,掀开地窖,
搜寻农民的土地凭证。
  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之间的三江平原沃野千里、物产富饶,这里有12个县20
0多万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在此生活。现在山河沦陷,家园不再,自己安身立命的土地转眼
间要属于日本移民了!
  失去家园、没有了一切的中国农民不甘心随时到来的屠杀、殴打等欺凌,他们秘密
集结,成立民众义勇军。据《弥荣村要览》记载,弥荣村建立后仅仅两年,这个日本移
民村遭到中国人民的武装打击多达24次,死伤60多人。
  在“千振村”,1933年7月出现了集体骚动,一半以上的移民要求退团撤回日本。7
月21日,闻知此事的加藤完治急速从日本赶来,与东宫铁男一起安抚躁动不安的日本移
民。
为稳定移民,日本拓务省专门组织一批妇女前来与移民成家,东宫铁男兴奋地为她们写
下了《花嫁之歌》。东宫铁男还经常出入两个移民村,鼓舞移民的士气。
  日本政府也一直在关注武装移民的实验情况,当移民来源日益枯竭,移民活动已经
陷入僵局之时,政府采取的策略是
  放手一搏,在全国进行战争动员的同时进行全国移民动员。1936年广田内阁发表“
二十年百万户移民”方案,此方案被列入日本政府的七大国策之一,计划向中国东北移
民100万户共计500万人。
  1936年,日本的人口是6800万,它计划将500万人迁移到中国,日本政府的这个赌博
足以改变亚洲地区的民族分布。1937年11月,日本近卫内阁的反应速度创造了50年来行
政方面的新纪录,在短短两个月之内,不仅完成了政府拨款,实际的招募工作也同时开
始了。
  就这样,近10万日本青少年被命名为义勇队移民。它和分村移民构成日本政府最主
要的两种移民方式。
  4个月后,在内原日本国民高等学校的一片农场里,内原青少年义勇队训练所已经初
具规模,所长还是这位加藤完治。经过3个月的训练之后,这一批3000多人的少年移民离
开了内原,他们先是回到家乡接受盛大的送别仪式,之后立刻向中国东北进发了。
  1939年以后,日本政府把移民更名为“开拓民”,移民村更名为“开拓团”。从此
,日本用“开发满洲”的名义掩盖它的侵略行径,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有800多个开拓
团侵入中国东北。
  据统计,从1914年到1945年,日本向中国东北总共移民达30万人。
  大批移民最后被关东军抛弃,倒毙和自杀者不计其数
  1941年,原籍鹿儿岛和冲绳县的800多个日本开拓团来到这里建立伊汉通开拓团,他
们把炮台山脚下的正郊屯改名为吉兴村,并在此建起开拓团本部。中国百姓根据日本语
发音称之为“红部”。
  开拓团本部周围土地非常辽阔,是方正县最好的耕地,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中国农民
被驱赶到西边的山地中。那里自古人烟稀少,是虎狼出没之地。被驱赶而来的两千多个
中国农民在这里搭起窝棚。
  这是1940年春,雪还未化,史载最低气温零下37摄氏度。这个冬天这条山沟里的死
亡率在50%以上,一天死亡的人数最多达30余人,全家挑灶者(全家死亡)20余户,140
多户人家中只有两户没有死人。
  到1945年初,日本向中国派遣开拓团的总数达到了860多个,它们密布东北各地,被
用来稀释中国的人口结构。关东军给每个开拓团都配备了武器,并要求经常军训,这些
半军事化的日本人村落成为散布在中国人中的日本根据地。
随着征兵力度的加大,日本国内,所有宣传机器全面开动,学校和青年组织深入每个家
庭进行劝诱和胁迫,直到1945年4月,还有1056户农民被送往中国东北。此时距日本战败
不到5个月,日本开拓团悲剧的大幕即将拉开。
  1945年8月9日,苏联军队从四面八方攻入伪满洲国境内,其主攻方向正是开拓团密
布的所谓国防第一线地带,日本的战略预案恰好可以启动了。然而在第二天早晨,“义
勇队开拓团”发现关东军的兵营中空无一人,拥有24个师团、78万兵员的关东军已沿铁
路的内侧向南撤退了。
  接下来的几天内,由青少年“义勇队”构成的防线顷刻间被苏军瓦解,1/3青少年“
义勇队”员的生命徒然消失了。
  日本的全面失败愈来愈近,但消息封锁得很严密,架有电话的各开拓团均没有得到
提前撤离的通知。这些经过费尽心机召唤而来的移民们如今被抛弃在日本政府和关东军
身后,抛弃给了苏联红军。
  1945年秋,由于形势不明、处处受阻,亡命途中的日本开拓民在山林里狼奔豕突,
无路可走。饥饿、疾病交加,一路上倒毙和自杀的不计其数。在得知日本投降的最初一
段时间里,一些人觉得回国无望、前途渺茫,集体自杀现象频频发生。
  10月过后,中国东北的严寒如期而至,在伊汉通开拓团本部吉利村,一万多名日本
开拓团员默默地熬着日子,期待被遣返的那一天早早来到。在这个阶段由于寒冷、饥饿
等原因出现了大量死亡的现象。在炮台山上,5000多具日本人的遗骸被埋在这里,它是
东北地区最大的日本移民公墓。
  炮台山上的第二座公墓是中国养父母之墓,它由日本遗孤发起建成,代表着方正县
上千名日本遗孤对中国父母的感激之情。
  中国长春市有一栋中国养父母楼,1945年许多善良的中国妇女收养了年幼的日本遗
孤,20世纪70年代之后这些遗孤返回了日本,楼里只剩下了这些孤单的老人,多年的亲
情如今化为无奈的思念。
  还是那个在寒冷的冬天,共有4000多名日本妇女和儿童被中国农民收留和抚养。后
来许多日本妇女嫁给中国农民,被日本官方称为“残留夫人”。“残留夫人”们非常意
外地发现中国丈夫是那样的善良和气,这让她们非常感激。
  1946年5月到11月间,大批被遣返的日本人从葫芦岛登船回国。到此时为止,日本向
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的阴谋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战争中,全部33万移民中有8万多人死亡;在战后,“遗孤”、“残留夫人”等名词
也被日本人所熟知,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鲜血、苦难和死亡,在战后的日本,既没有
人试图寻找原因,也没有人宣布对此事负责。▲(文字、图片由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
现栏目提供)


--
Something for you ,I have made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21.220.12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