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sxdm (猫王), 信区: Green
标  题: 北京不要对日本单相思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2月13日17:34:08 星期三), 站内信件

北京不要对日本单相思
出处:亚洲周刊   时间:2000-11-6 7:26:05
    【方舟时讯】以「增信释疑」和「开拓互利合作」为座右铭的朱镕基日本之行已告
结束。继九八年十一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日之后﹐中国总理的日本之旅是否有助改
善中日关系?中日两个亚洲大国的死结究竟在哪里?显然是各方的关心所在。
    九十年代﹑特别是九六年四月美日两国发表《美日安保联合宣言》﹐为安保重新定
义﹐实际上将中国视为「假想敌」之后﹐中日关系就一直处在不稳定状态。尽管双方表
面上高唱友好合作﹐或者刻意强调光明面﹐都无法改变两国关系每况愈下的事实。在江
泽民访日之后﹐两国关系不但没有进展反而倒退﹐也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严酷事实。
    中日关系为甚么越搞越僵﹖这是一个有待各方深入探讨的大课题。不过﹐仔细观察
两国关系的变化﹐不难发现到如下特征﹕一﹑在日本的日中关系的圈子里﹐特别是反映
在日本的媒体和中国通的言论中﹐一开始就把责任全部推给江泽民﹐怪他抓住历史问题
不放﹑大打「历史牌」﹐引起日本人的逆反心理和「嫌中国」﹙即讨厌中国﹚情绪。二
﹑也许是由于日本方面﹙包括一部分在过去还坚持日中友好的人士﹚反应过于强烈﹐不
少与日本有较多接触的中国专家学者也在纷纷质疑﹕北京对日政策是否过于僵硬?江泽
民在历史问题上是否讲得太多或者在表态时缺乏技巧?中国是否有必要重新调整历史问
题在对日政策上的比重?
    北京对日政策是否过于僵硬﹑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技巧是否有待提高……这些都大有
争论的余地。不过﹐如果是由于日本方面对「历史问题」有逆反心理而因此断定中国领
导人重视历史问题是错误的决定﹐则显然是本末倒置。
    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包括一部分在过去对历史问题持平衡态度者﹚一听到历史就有
逆反心理﹐这既与日本国内「总﹙整体﹚保守化」的潮流﹑为历史翻案者影响力逐渐扩
大有关﹐也与日本媒体口径一致﹐将亚洲人谈历史定位为「历史牌」的宣传效果不无关
联。在日本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将大是大非的历史问题矮化为对方揪住自己的小辫子不
放﹐作为经济乃至政治敲诈的外交手段或棋子的背景下﹐别说是对历史一无所知的年青
人反感﹐即使是对历史真相比较清楚的人士也感到厌倦。至于一般小市民﹐在接受「历
史牌」的宣传后﹐更担心自己辛辛苦苦缴纳的税金成为邻国敲诈的对象。在不少日本人
心目中﹐「日本到底该道歉至何时」早已和「日本到底该被敲诈至何时」划上了等号。

    将历史问题矮化为对日本进行敲诈的「历史牌」并取得预期效果后﹐两年来日本媒
体和不少「中国通」公开主张动用「经济援助牌」。不少专家表示﹐中国正在大力发展
经济﹐准备开发西部地区﹐急待大量外资与技术的引入﹐有利于日本打对华提供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援助的「ODA﹙官方发展援助﹚牌」。在他们看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改善和起
飞﹐「经济牌」的效果也将递减﹐「ODA牌」之所以对北京越打越猛﹐显然与上述焦虑心
态密切相关。至于「中国威胁论牌」﹑「台湾牌」乃至「北京怕乱牌」﹙指北京为求稳
定﹐不愿全面发动舆论与东京抗衡的心理﹚﹐也是东京经常不断轮流或同时打出的牌。

    与此同时﹐出于国内外种种因素的考虑﹐两年来北京对日政策确有调整的征兆。日
本媒体大事渲染朱镕基答应不在历史问题上「刺激日本国民」﹙日方媒体一致解释为答
应不打「历史牌」﹚及中国官方为中日经济合作二十周年举行纪念仪式﹐感谢日本的经
济援助等的「柔软姿态」﹐一方面固然是为了炫耀「ODA牌」的威力﹐另一方面也塑造了
邻国领导人低声下气的形象。除此之外﹐一部分日本报人更将朱镕基的日本之行命名为
「感谢外交」和「微笑外交」﹐极尽讥讽之能事。多谈历史问题被认为是采取「高压手
段」或大打「历史牌」﹐少谈或不主动谈历史则被认为是有求于日本﹐北京确有为难之
处。
    怎样有力驳斥和化解东京将历史是非问题与「历史牌」划等号的宣传攻势﹐是北京
面对的课题之一。如何清楚表明哪怕中国再怎么需要日本的经援与技术﹐在历史等问题
上仍然坚持不卑不亢的外交姿态和原则﹙正如朱镕基在日本民营电视台上与市民对话时
的表现﹚﹐是北京的另一当务之急。必须将「增信释疑﹐开拓互利合作」提升为中日两
国的共同口号和共识﹐而不是北京的单相思﹐更是今后中日能否真正合作﹐朝着「友好
是主流」的方向迈进的试金石。

--


           浮云白日,山川端庄温柔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xb238.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