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北方联盟领袖马苏德遇刺身亡内幕大揭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un 16 20:36:04 2002) , 转信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发生前48小时,阿富汗北方联盟领袖马苏德不幸遇刺身亡
。长期以来,刺客是如何精心策划暗杀计划的?又是如何骗取马苏德信任接近他的?暗杀
计划为何一推再推?一直都是未解之谜。《洛杉矶时报》在经过长达四个月的调查后,于
近日将此中内情公布天下。

    作战多年誉为雄狮

    北方联盟之所以一直挺到“9·11”没有被实力远胜于自己的塔利班消灭,首先要归
功于马苏德的强有力领导。

    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1953年生于阿富汗潘杰希尔的塔吉克名门望族,曾在喀布
尔法国中学就读,1973年在喀布尔大学工学院学习,并开始从事反对达乌德政府的活动,
遭镇压后流亡巴基斯坦。 

    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后,他重返家乡潘杰希尔组织反政府游击队,进行武装抗苏斗
争。到1982年,马苏德领导的游击队已由30人发展到3000多人,多次击败苏军的围剿,因
此赢得了“潘杰希尔雄狮”的称号。成为阿富汗著名的游击队领导人。  2000年的时候
,马苏德在塔洛坎的部队被塔利班击溃,反塔利班势力岌岌可危,他单枪匹马游说各方军
阀、部族首领团结起来建立统一战线,先后与非普什图部落首领、地方政要和地方武装头
目建立联系,扩大了他在阿北部和西部的政治影响。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游说俄美和伊朗
向北方联盟提供更多的物力和财力援助。

    正是由于马苏德巨大的人格魅力,2001年春的时候,原本在国外的阿富汗几大军阀—
———乌兹别克族首领杜斯塔姆、哈扎拉族头领卡里姆·哈利利以及塔吉克族将军伊斯梅
尔·克汗在马苏德的召唤之下,纷纷于当年回国投入反塔武装运动。

    暗杀阴谋酝酿已久

    2001年春天,马苏德接受了到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访问的邀请,首次出访欧洲。
马苏德希望借此机会吸引西方更多的资助。马苏德在欧洲议会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这样对
记者说:“如果布什不帮助我们,恐怖分子最终会袭击美国和欧洲,到那时后悔晚矣。”
暗杀马苏德的刺客达赫曼纳的妻子后来向欧洲警方坦白,马苏德的这番发言让塔利班和拉
丹不寒而栗,因此“不得不制止他”。

    一个暗杀马苏德的阴谋开始酝酿。

    早在1999年,“基地”组织便开始大量招募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外国学员。到了2000年
秋季,偷渡到比利时的39岁突尼斯人达赫曼纳“有幸”被布鲁塞尔和伦敦的恐怖组织“突
尼斯战斗团”选中送往阿富汗“基地”恐怖训练营“深造”,与他一同前往的还有他的妻
子。

    2001年春末或夏初,达赫曼纳被选中执行自杀任务。他曾在突尼斯和比利时修过新闻
学课程,所以扮个电视“记者”不成问题。与达赫曼纳相比,与他搭档扮演随行摄影“记
者”的艾尔瓦尔则有些捉襟见肘。这也难怪,此公也是一名非法移民比利时的突尼斯人,
靠在建筑工地打零工谋生,整个一粗人。

    其实,刺杀马苏德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恐怖组织之间的交易。“基地”组织之所以下
此狠心除掉马苏德,是为了向“东家”塔利班献上一份大礼,毕竟长期“赖”在人家的地
盘上,拉丹不能不有所表示。“突尼斯战斗团”希望自己招募的士兵能够到阿富汗得到“
基地”的正规培训,而消灭马苏德正好可以抵掉部分“学费”。

    早在达赫曼纳之前一年多,拉丹和塔利班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刺杀马苏德的计划,他们
曾数次阴谋策划炸毁前者乘坐的直升机,皆被挫败。此外,塔利班还曾对马苏德发动过一
次空袭也被其侥幸躲过。2000年,北方联盟安全官员曾成功抓获了3名身携C—4塑料炸弹的
“基地”组织渗入者。另据马苏德安全长官称,“基地”组织还曾不惜重金收买马苏德身
边工作人员,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也未能得手。

    故友引见“记者”现身

    2001年8月下旬,北方联盟高级将领沙亚夫接到来自埃及的一个故友的电话,电话中他
得知有两名摩洛哥“记者”要想采访他们。打电话的人名叫哈尼,早年与沙亚夫并肩参加
过抗击苏军入侵的战斗,二人因此结下了深厚友谊。既然有故友的推荐,沙亚夫也就不再
设防,爽快地答应将亲自带着两名“记者”四处参观,还专门安排他们到前线采访。几个
月之后,当调查人员核查那个引见电话的出处时,意外发现那个“来自埃及”的电话实际
上是来自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再说那两名所谓的“记者”不仅伪造了证件,而且还在一台IBM桌上型电脑上打印了一
封假介绍信(后来在美国反恐部队在喀布尔发现了这台电脑)。这两名持摩洛哥男子年纪都
在30来岁,介绍信中说他们是来自伦敦伊斯兰观察中心的电视“记者”,该中心研究的课
题是“全世界穆斯林的人权问题”。其中那名年龄稍长、自称克里木·图扎尼的“记者”
,身材肥胖,为人和气不拘小节。陪同的那名摄影师自称克塞姆·巴克里,少言寡语。

  在征得马苏德本人的同意之后,马苏德最信任的将领之一比斯米拉·可汗带着这两名
“记者”到前线参观。他急于向他们证明,为北方联盟作战的士兵中有没有外国雇佣兵,
只有纯粹的阿富汗人。

  令人奇怪的是,两名“记者”对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似乎并不太感兴趣。他们不像其他
的“记者”问个不停,相反有些沉默寡言。但是没有人因此对他们起疑心,毕竟他们是“
沙亚夫将军的客人”。旅途上,因为道路崎岖汽车颠簸得很厉害,一直少言寡语的巴克里
一再要求司机放慢速度,他说否则他的摄像机将会散架(其实是怕引爆暗藏的炸药)。

    在参观完前线之后,两名摩洛哥“记者”被护送到位于潘杰希尔山谷的另一个北方联
盟的据点。

    这时北方联盟的首领们正在开会,入口处荷枪实弹的哨兵将这两名“记者”拒之门外
。会场内坐着包括马苏德在内的几乎所有北方联盟最高首领。

    会议结束后,马苏德乘坐一架苏制直升机先期返回了克霍地亚·巴哈丁———马苏德
在塔吉克边境的司令部。而那两名“记者”则搭乘坐第二架直升机也随后到达。作为“沙
亚夫将军的客人”,他们被安排在穆罕穆德·阿里夫将军旁边的一个房间入住,成了这名
北方联盟内务安全长官的邻居。

    麻痹大意接受采访

    其实,马苏德本人平素很喜欢在自己的营地接受“记者”采访,尤其是来自穆斯林世
界的“记者”。只是他的部下出于安全考虑才一再阻止。

    这回听说两名摩洛哥“记者”请求采访,马苏德表示欣然接受。虽然一个“巴基斯坦
的线人”曾警告过马苏德的弟弟阿哈迈德·瓦里说,“基地”组织已派出了杀手并伪装成
“记者”,但阿哈迈德·瓦里当时耸了耸肩膀说:“这样的小道消息实在太多了,谁知道
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可是身为北方联盟内务安全长官的阿里夫不敢吊以轻心,还是奉劝马苏德取消这次采
访。马苏德沉吟半晌说:“算了,他们只是“记者”罢了。”随后便定下了接受采访的时
间和地点。

    但是,预定的采访却因故延迟,因为塔利班突然发起了进攻,马苏德必须集中全部精
力应战。两名“记者”只得在克霍地亚·巴哈丁的山谷间徘徊,消磨时间,等着马苏德的
接见。

    9月8日晚上,塔利班发动了新一轮猛烈进攻,让北盟军队着实吃惊不小。前线的比斯
米拉·可汗将军担心眼瞅着自己的部队几近崩溃的边缘,可能熬不到天亮的时候,比斯米
拉·可汗将军异常沮丧地给马苏德打了一个卫星电话,说自己就快要撑不住了。

    在电话里,马苏德鼓励可汗将军振作起来,并提出了一些作战部署的建议。直到凌晨
4点,马苏德才躺下睡觉。这时他的私人秘书又向他报告,前线的比斯米拉赫·可汗还在顽
强抵抗。心情沉重的马苏德默默地做了晨祈,然后睡下,直到天色大白。

    他不知道,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酣睡。

    面对镜头炸弹爆炸

    9月9日一大早,两名“记者”得知他们可以在当天对马苏德进行采访,早早做好了准
备。艾尔瓦尔把电池包牢牢地系在腰上,因为里面压根不是什么电池,而是炸弹。采访被
安排在北方联盟安全主管阿里夫房间的隔壁进行。

    除了这两名摩洛哥的“记者”外,现场还有第三名记者法希姆·达什蒂,他是潘杰希
尔人,正在制作一部关于游击队英雄的纪录片,他把摄像机和录音设备放在房间的后面。


    马苏德先是为他迟迟没能接受采访表示道歉。达赫曼纳和艾尔瓦尔连忙说,“哪里哪
里,能够见到您这位传奇领袖实在是莫大荣幸。”一边说着,一边恭敬地递上“伦敦伊斯
兰观察中心”为他们开出的介绍信,在信的末尾写着:“愿安拉保佑您”。

    马苏德坐在一张大椅子里,面带微笑问“记者”:“在塔利班的领地,你们有何收获
?”

    达赫曼纳尽量让自己显得很放松,他回答道,这里的百姓好像很不快乐,喀布尔到处
都是阿拉伯人(“基地”分子)。他还谎称在塔利班那边奥马尔拒绝了他们的采访要求,因
为在穆斯林法律里,电视是非法的。

    听到这话,马苏德脸上露出微笑。这是他最后的微笑。

    摄像“记者”艾尔瓦尔在房间中央摆弄着他的摄像设备,先是调低了三脚架,随即又
移走了摄像机和马苏德之间的小桌。

  马苏德要求先看一下采访问题清单,北方联盟驻印度大使克哈里里,坐在马苏德右边
的一张长椅上充当翻译。克哈里里将问题翻译成波斯语。之后,这位“潘杰希尔雄狮”把
脸对准摄像机,说:“你可以开始录像了。”

    达赫曼纳开始提第一个问题,艾尔瓦尔则打开了他的摄像机……

    一切都在刹那间发生

    克哈里里只见一道粗大的蓝色火舌向他袭来,耳畔是“轰”的一声巨响,内心有个声
音在告诉他,这已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开始大叫:“真主伟大!”随即便失去了知觉


    蓝光闪现的时候,在房间后部摆弄摄像机的达什蒂惊得跳了起来,他还以为是自己的
摄像机出了什么故障。片刻过后,他发现自己的全身都烧着了,手、脚、脸上到处都是火
苗,他随即从房间里冲了出来。

    秘书加姆西德闻声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进来,眼睛里充满了惊恐。马苏德司令出了事
?他不敢再想下去了。

    电池包里的炸弹把摄像“记者”艾尔瓦尔的身体炸成了两半。达赫曼纳受伤相对较轻
,被炸得晕头转向的他还想从现场溜掉,嘴里嘟哝着他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是警卫立即
把他锁了起来。后来他试图从窗户逃走的时候,被警卫当场击毙。

    为马苏德当了12年保镖的哈吉奋不顾身冲进了火海,找到了身受重伤浑身是血的马苏
德。马苏德无力地低语:“扶我起来……”

    从爆炸地点到直升机停放地约有4分钟的车程。警卫哈吉抱着马苏德坐在车子的后坐,
马苏德的头搁在他的大腿上。汽车开足了马力,向直升机飞驰而去,马苏德还在呼吸,但
是呼吸越来越弱,血如泉涌。

    直升机起飞了。但警卫哈吉知道一切都太晚了,“他已经停止了呼吸。”此时,身负
重任的大使克哈里里时而清醒,时而昏迷。事后他回忆说:“每个人都很安静。”惟一的
声音是飞机螺旋桨的轰鸣声。

    10分钟之后,他们被送往塔吉克斯坦一家医院。马苏德此时已经不需要治疗了。两块
炸弹碎片已经刺穿了他的心脏。这时医生走过来对秘书加姆西德说:“太晚了,我们无能
为力。”加姆西德听了这话,立刻就晕了过去,醒来之后他号啕大哭。

    最后,马苏德的7名助手全部赶到了医院,简短讨论一番之后,他们约定不把马苏德的
死讯对外宣布。因为消息一经传出,必然会造成处于劣势的北方联盟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一旦人心涣散,塔利班的部队很快就可以把他们击垮。

    夜幕降临,马苏德的尸体被偷偷运到了附近的一个小镇,藏在当地停尸房的地下冷库
里。他们放出风声,马苏德没有死,只是受了些轻伤而已。就这样,马苏德遇刺好几天,
他的死讯也没有走漏半点风声。不光是战场上的北方联盟司令官们,就连马苏德的家人也
被蒙在鼓里。

    “9·11”事件发生后,马苏德的尸体依然冰冻着,他的死讯仍未泄露出去,北方联
盟的士兵也还在拼死抵抗————但是,世界此时已经发生了变化。

    没几天,一架从北方飞来的暗绿色直升机出现在潘杰希尔山谷上空,飞机上坐着的是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官员。

    多年来美国对马苏德提出的干掉拉丹,向北方联盟提供武器和物资的请求都不置可否
。可是这回,美国却主动把这些东西送上了门,并要求得到北方联盟的协助。中央情报局
不得不承认此前他们错失了太多干掉拉丹的机会。

    不久,马苏德的尸体从秘密冰库中搬出,被埋葬在阿富汗一座高山的山顶之上,那天
是2001年9月15日。(麦吉尔)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