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综述:经历过战争的阿富汗历史文物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Aug  4 21:38:17 2002) , 转信

  新华网喀布尔8月4日电在千疮百孔的喀布尔国家博物馆大门上,高悬着一条横幅,上
面写着:“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千百年来,阿富汗一直
处在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来自希腊、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汇集,
形成了最为缤纷的文化百花园。然而,二十多年的战火几乎摧毁了阿富汗所有灿烂的文化
,无数历史珍宝散落他乡。如今,恢复和平的阿富汗人认识到:重建国家必须重塑灵魂。

  
  始建于1931年的喀布尔博物馆曾经保存了中亚地区最为完整的历史,许多文物可以追
溯到史前时代。令人痛惜的是,大量文物已在阿富汗内战的炮火中毁于一旦。1994年联合
国曾试图修复博物馆,并禁止人们劫掠文物。但是,这些努力失败了,文物强盗洗劫了博
物馆中绝大部分的收藏,这些文物已在私人收藏家和文物商的手里漂流至世界各地。2001
年3月,塔利班下令摧毁阿富汗所有伊斯兰教前的历史遗迹,这使喀布尔博物馆又一次遭到
毁灭性打击,许多在战火中幸免于难的雕像被无情地砸碎。

  塔利班破坏的重点是雕像,博物馆中除雕像外还有为数不多的文物,由于太重,偷窃
者无法搬动,因而在历次劫难中得以保存。目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开始整理和修复一
些文物。在博物馆一层的走廊一端,三个妇女正蹲在地上清洗陶器碎片,洗好的碎片被分
成小堆摆放在地上。一间库房里的木架上,放着已经清理过的陶器,工作人员忙着在木架
上钉上说明。

  博物馆历史部主任穆罕默德介绍说,在战争前,博物馆收藏有3.6万多件文物,现只有
大约30%保存下来,大都封藏在新闻与文化部。目前,博物馆虽然也对外开放,但由于文物
所剩无几,参观者很少。现在博物馆有60多名工作人员,每人每月工资只有30美元,但已
经有3个月没有发工资了。因为博物馆所在的地区被炸毁,很少有公共汽车到这里,工作人
员上班都非常困难。

  与千疮百孔的国家博物馆相反的是,阿富汗的古董市场呈现的却是一派繁荣的景象。
在喀布尔要想看到更多的文物不是去博物馆,而要去市中心的鸡街。50 0米长的街道两旁
,出售古董、民族服装、地毯等商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是外国人经常光顾的地方。随
便走进一家店铺,都能看到琳琅满目的古董。除了伊斯兰教古董外,来自斯里兰卡的跪佛
像和来自欧洲的耶稣受难像等文物都能见到,世界几大宗教的文物就在这条街上汇集、转
手。

  然而,进入鸡街的古董也只占阿富汗流失珍宝的一小部分。许多文物贩子在阿富汗的
乡村从农民手中以极为低廉的价格收购文物,然后走私到巴基斯坦,再转卖到世界各地。


  喀布尔北部古城卡皮萨的历史遗迹众多。但在20多年的内战中,许多古遗址屡遭劫掠
。卡皮萨的一些居民通常在古遗址上先盖房子,然后在房子下面偷偷挖掘古物,还有人通
过地道潜入到更远的地方挖掘文物。

  阿富汗新闻与文化部部长萨伊德谈起阿富汗的文物盗掘、走私情况时十分痛惜地说:
“我们的文物正处在危险中,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我们将失去所有历史的珍贵遗产。
如果阿富汗没有这些遗产,我们又如何证明阿富汗的悠久历史呢?”目前,阿富汗已经求
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帮助他们打击文物走私。法国等一些国家也相继作出承诺,待到喀布
尔博物馆重建后,将返还原来属于阿富汗的文物。

  萨伊德考察了卡皮萨后对我们说:“自从法国考古学家对这里进行发掘后,发生了很
多事情。连年的战争使许多历史遗迹遭到洗劫,文物盗掘泛滥。但由于这里历史悠久,仍
有众多古迹保存下来。我们期待中国考古队来这里帮助我们一同发掘、研究。阿富汗与中
国有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历史,中国人在这里会受到欢迎。”他还说,现在新闻与文化部
保存了上千件在战争中遭到损坏的文物,是可以修复的。中国有丰富的文物保护经验,他
期待着中国专家帮助他们修复破损的文物。(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