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uilding (龙五), 信区: Green
标  题: 扼住新加坡的咽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y 24 18:57:06 2003) , 转信

泰国运河2005年开始兴建——世界航运界将抛弃马六甲海峡,抛弃新加坡! 

泰国运河论证方案完成 

---------------------------------------------- 

泰国开凿克拉地峡运河的研究方案最近有新的论证,认为开凿工程应在2005年正式开始,
整个工程需耗资200亿美元,可提供3万人就业,用10年时间完工。 

泰国官方研究机构最新研究指出,克拉地峡运河一开始定位是要成为“巴拿马运河第二”
,全长100公里,宽400米,水深25米,双向航道,适合远洋大船进出。船舶今后毋须经新
加坡海峡,由南中国海经暹逻湾经运河穿过阿达曼海,直出印度洋,可缩短1000公里航程
,节省时间和燃油等开支,每航次可省12万美元。 

研究机构认为该工程对国际航运、泰国经济发展都有好处。 


中国交通报 
2002-05-17 

———————————————————————————————————————
 
港厂商获授权研究开发泰南克拉克运河 

2003年01月22日 11:03 


凤凰卫视一月二十二日消息:据报道,泰国政府授权一家香港公司负责进行可行性研究,
是否可能开挖一条横跨泰国南部东西海岸、打通暹逻湾和安达曼海的克拉克运河,以缩短
东亚至欧洲之间海运线的距离和时间。 


泰国交通部政务次长皮齐透露,副总理昭华利日前主持泰国全国主管这项研究的委员会和
香港的PHUKETPASS PROJECT LIMITED公司签约时,这家厂商付出一百万美元支票作为预付
款。预估兴建横跨泰南的克拉克运河工程费用,将高达二百五十亿美元。 


英文曼谷邮报报导,泰国政府授权这家香港厂商是因为只有这家提出申请,同时这家公司
董事长艾迪沙与这个全国委员会主席查隆私交良好,所以才获标。 


泰国政府于二00一年十月间组成一个全国委员会来研究克拉克运河开发的可能性。克拉
克运河工程包括一条横跨春蓬省境内的克拉地峡运河,以及东部港口和西部港口、炼油厂
、储油库、供水管理和电力系统等工程。 

—————————————————————————————————————

中国与泰国 

合作修建完成克拉地峡运河工程,这再技术上、财政上并无多大困难,一旦实现 
必将摆脱对危险的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也可减少受制于人的风险,经济上对中国 
泰国都有益无弊,但必将对新加坡的航运业大大不利。中国始终对这个工程犹豫 
不决,不能不说主要顾虑之一新加坡的反应。 

现在新加坡自己主动跟中国翻脸,从此中国考虑这些经济建设项目时再也不必替 
新加坡着想了,完完全全干干脆脆只替中国自己的利益着想,谁也休想再对此说 
叁道四。这对中国实际是一大解脱,这难道不是好事? 

另外,如果中国完成克拉地峡运河工程或缅甸陆路运输工程,美国利 
用新加坡为基地封锁中国的可行性就会大打折扣,美国使用新加坡基地的重要性 
也相应减少。这样一来,新加坡想卖炕也卖不出好价钱了。如果卖出去了,那主 
要用途与其说是对付中国,不如说是对付周围的穆斯林国家。那些国家自然不会 
不明白这点。那样一来,想收拾新加坡的国家自有其人,用不着中国说什么做什 
么了。 

————————————————————————————————

按照美国的全球战略,马六甲海峡是必须要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美国已经取
得了新加坡海、空军基地的部分使用权,并在援建马六甲沿岸的一些军事设施。 

  南亚大国印度通过在孟加拉湾所拥有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在马六甲海峡的西部入口
处修建了海军基地,并部署重兵扼守海峡西口,从而达到掌控整个印度洋的目的。 

  与此同时,印尼海军也宣布说,印尼决定在马六甲海峡部署军舰和战机执行巡逻任务
。 

  据专家说,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给予了新的战略关注。2002年
6月,中国海军环球航行舰艇编队出访的第一站,就是新加坡樟宜军港。据中国高层人士
透露,中国制定的石油战略,首先要围绕着马六甲海峡进行布局, “撇开”马六甲海峡。
 

来自中国国家计委的消息称,中国石油系统对在泰国南部克拉地峡开凿运河的计划,表现
出极大的兴趣。

中国的研究机构认为,该工程对国际航运和亚洲相关国家经济发展都有好处。据悉,中国
可能选择参股的方式进入这一新的战略通道的建设。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159.226.42.20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