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干活,校稿), 信区: Green
标  题: 台海关系中的新加坡因素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ue Jul 20 10:39:46 2004)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王建民 

李显龙访台冲击中新关系 

  日前,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访台引起各方关注,更引起大陆方面强烈抗议。李显龙访
台究竟传达了何种信息?新加坡是处于何种利益考虑在此两岸关系敏感时刻不顾大陆警告
访台?这一事件是否会引起类似事件的不断上演?值得观察。 

新加坡在两岸角色特殊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华人社会,特别是过去长期执政的李光耀与两岸领导人均有密切
关系,也确实在两岸之间扮演某种特殊角色,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往来于海峡两岸,而且经
常发表有关两岸关系的言论。前不久,李光耀还表示新加坡关心台湾问题,并警告“‘台
独’将付出高昂代价”。 

  1993年的“汪辜会谈”,李光耀就扮演了重要角色。“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开
创了两岸在第三地正式接触与签署相关协议的一种新模式,也更加突显新加坡在两岸的特
殊角色与地位。目前李光耀年事已高,未来穿梭两岸的机会不多,因此希望即将出任总理
的儿子李显龙未来能在两岸关系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日前,李显龙访台就表示高度关切台
海安全,表示新加坡愿意促成两岸会谈,举办类似“汪辜会谈”的会议。 

  然而,两岸关系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陈水扁坚持“台独”路线、大陆对陈水扁
已不抱任何期望的情况下,李显龙希望促成两岸的会谈显然是选错了时机,未能了解中国
的核心利益与台湾问题的敏感性。 

台新实质关系不断突破 

  台湾与新加坡虽然没有外交关系,但双方关系一向密切。新加坡领导人长期与台湾高
层关系友好,互有往来。在李登辉主政时期,台新关系就不断有新的突破。1990年,时任
台湾“行政院院长”的郝柏村就以“度假”方式访问新加坡,首开台湾高层赴东南亚“度
假外交”的先例。同年,台湾“驻新加坡商务代表团”改名为“驻新加坡台北代表处”;
新加坡“驻台商务代表办事处”改名为新加坡驻“台商务代表处”。 

  1993年台湾当局首次提出“南向政策”后,包括“行政院长”连战在内的台高层官员
多次访问新加坡。1997年,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也“过境”台湾。陈水扁在担任台北市长时
,就与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建立了“深厚友谊”。陈水扁于2000年上台后,李光耀先后二次
访台。今年5月,台湾“总统府秘书长”苏贞昌以台北县长身份访问新加坡,与日前苏贞昌
秘访菲律宾及策划陈水扁访菲情况十分相似。 

  长期以来,台新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2003年,台新贸易总额为88.4亿美元,新加坡
是台湾第4大出口市场与第8大进口市场。新加坡是台湾海外主要投资者之一,到2003年累
计投资金额为42亿美元;台湾对新加坡也有较多投资,同期累计投资金额为18亿美元。特
别是台湾两大半导体公司联电公司与台积电公司在新加坡均有重要投资。 

  另外,台湾与新加坡在军事领域也有长期合作。1976年起,台湾就为新加坡训练“星
光部队”。这次随李显龙访台的重要成员就包括了国防部部长张志贤,是否意味着双方继
续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尚不得而知,却显示台新之间的特殊关系。 

经济因素与突显新加坡区域角色是关键 

  外界对李显龙访台的原因有多种猜测,李显龙在访问大陆不到两个月后访台,于是有
人便认为李显龙可能是扮演两岸之间的密使角色,大陆对新加坡的抗议只是“演双簧”。
然而,从中国政府的强烈表态抗议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取消新加坡之行,显然“演
双簧”之说站不住脚。至于说李显龙是在正式接任总理前访台以建立关系,也不是重点。
 

  李显龙为何敢冒犯与大陆长期友好关系及密切的经济利益而访问台湾?必有更深层的
原因。新加坡希望在中国与东盟“10+1”多边合作框架之外,加强与东亚地区有关国家或
地区的双边合作,积极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目前已于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签署或正
在商谈FTA。新加坡与台湾均有签署FTA的强烈愿望,台湾更是积极推动,使台新双方有了
共同的经济利益目标。李显龙专门与台企业界领袖会面,也是有意争取台商到新加坡投资
及加强双方经济合作。可以说,经济因素应是李显龙访台的关键之一。 

  新加坡与香港是一对竞争对手,近年来的竞争与对抗更趋明显,特别是香港在内地支
持下有进一步超越新加坡之势,香港已连续数年超过新加坡稳居世全球集装箱运输第一大
港口地位。香港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经济关系更加密切,对新加坡的竞争压力也进一步增
大。从目前情况看,新加坡与台湾在经济上有联手抗港之意。 

  除经济因素之外,新加坡不怕中新关系受到损害而访台,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以此
突显新加坡在地区事务中的发言权与独立自主角色,提高新加坡在东亚特别是东盟中的地
位与影响力,从中得到的利益可能远大于中国政府的一时抗议,况且中新关系还可事后修
补。这是新加坡“小国外交”的一大特点。另一方面,台湾则希望借新加坡加强与东盟的
关系,推进“南向政策”。 

后续发展值得观察 

  陈水扁在“5·20”之后开始调整两岸斗争策略,有意将两岸斗争的主战场转向国际社
会,现在看来形势正在向着这一方向发展。李显龙访台,显然是台当局策划的重要行动之
一,被认为是台“外交工作”的一大突破,也引发中国与新加坡的矛盾,这正是台湾当局
所期待的。 

  在台当局日前重提“南向政策”及主张与东南亚国家建立“策略联盟”口号下,台湾
与新加坡的关系出现突破,台湾与菲律宾的关系也出现某种变动迹象,未来台湾与包括新
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关系会有何种变化与互动?未来会不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可以肯
定地讲,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与国际社会的地位大幅提高,未来还不至于出现骨牌效应,
台湾要突破国际社会的“一个中国”政策框架不那么容易。但国际形势变化多端,两岸形
势复杂,不能完全排除类似事件的发生,台湾在国际社会的此类小动作可能会给大陆增添
更多新的麻烦,两岸在国际社会的较量与斗争可能将愈演愈烈。

--
    中国人民不怕鬼、不信邪。在中国人民面前,没有任何事情比捍卫自己国家的
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重要、更加神圣。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祖
国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是,如果台湾当权者铤而走险,胆敢制造“台独”重大事变,
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9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