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我想天天打羽毛球), 信区: Green
标  题: 军史回眸:印巴历史上的三次战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Dec 30 21:32:05 2001) , 转信

  影响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的主要障碍是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为了该地区的归属问
题曾打过三次大仗。

  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年秋季,印度半岛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立了独立的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
个国家,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双方一直没有商定。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简称,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西北部,印巴分治前是英
属印度最大的土邦之一,面积约为2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00万,其中穆斯林占总人数的
77.11%,印度教徒占20.12%,余为锡克教徒和佛教徒。克什米尔地处亚洲心脏,周围分别
与俄罗斯、中国、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1947年10月,克什米尔土王哈里·辛格宣布,该地区将归属印度,并已经和印度签署
了正式合并协议。印度军队随后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同受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武装展开
激战。这场冲突愈演愈烈,终于在同年底发展为印巴双方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即第一次印
巴战争。

  战争最终没有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不得不把该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大会和安理
会。1948年8月13日和1949年1月5日,安理会两次决定克什米尔问题交由克什米尔人民自己
来决定。但是,印度认为,克什米尔问题已经由1947年10月26日该公国行政长官与印度签
署的协议解决,而反对由全民公决来决定其归属。

  1949年7月29日,印度与巴基斯坦签署协议,在克什米尔地区划定停火线。

  第二次印巴战争

  第二次印巴战争又称作“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印巴双方没有正式宣战就匆匆进入
了战争状态。1965年8月初,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度军队在印巴停火线附近发生激烈交火。
随后巴基斯坦正规部队在8月14日也卷入冲突。印巴两国军队在克什米尔停火线附近山地展
开交战,印度军队在猛烈炮火支援下攻占了巴方控制线一侧的多处山岭。

  进入九月份,巴基斯坦在停火线南部地区展开反击,并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
。巴基斯坦地面部队在坦克配合下,给印军以重创。双方在战斗中动用了空军支援地面战
斗并展开激烈空战。随后,印巴战争陷入僵局。

  9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一致要求印巴双方停火。印度方面于21日,巴基斯
坦方面于22日先后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决议。9月23日,印巴两国军队正式停火。

  1966年1月,印巴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巴基斯坦承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不使用
武力而是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互不干涉内政的义务”。

  第三次印巴战争

  1971年3月,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
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7月,印度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
”的战争计划。为了寻求国际支持,印度还于8月间同苏联签订了《和平友好合作条约》,
并从苏手中获得了坦克、装甲输送车和地空导弹等武器装备。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战
争备战,也进行了相应备战。

  到1971年11月为止,双方的兵力部署基本完毕。印度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个军部
、7个师,空军12个中队,作战飞机200架、海军舰艇26艘,约17万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
兵力共13个师8个旅,空军20个中队,作战飞机300架,海军舰艇20艘,约30万人。巴基斯
坦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4个步兵师,空军两个中队,作战飞机17架,约9万人;在西巴
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2个师6个旅,空军20个中队,作战飞机200架,海军舰艇20余艘,约25
万人。双方兵力对比,在东巴方向,印军占有明显优势,巴军处于劣势;在西巴方向,两
军旗鼓相当,印军略占优势。

  1971年11月21日,印军向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进攻,印巴战争爆发。23日,巴总统叶海
亚·汗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巴军全力抗击印军。战争在东巴和西巴两个战场展开。印
度的战略企图是,东攻西守,以夺占东巴为最终目标。巴基斯坦的战略指导方针则是全力
固守各战略要地,以此粉碎印军的突击行动。

  在东巴战场,印陆军在海、空军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从东、西、北3个方向,对东
巴实施“多路向心突击”。在东部方向,印军以3个师及8个营加强部队的兵力,分3路发动
攻势行动,至12月9日攻占了阿舒甘杰、道德坎迪和昌德普尔3个重镇,打开了通往达卡的
门户。在西部方向,印军沿西南和西北两条轴线展开进攻,一路遇到巴军顽强抵抗,但由
于印军占有兵力优势,至12月14日,西南一路印军攻陷重镇法里德普尔,对达卡构成威胁
;西北一路印军则几度破坏巴军防御阵线,并经反复争夺占领了重要城镇波格拉,但未能
向北发展进攻,因而没有完全实现作战企图。在北部方向,双方在贾马尔普尔、米门辛格
与坦盖尔进行攻防作战,结果,巴军未能守住阵地,丢失贾马尔普尔,退守坦盖尔地区,
建立新的防御。

  在三个作战方向的印军先后完成对达卡合围攻击的作战准备后,印军开始向达卡发起
总攻。印军第50伞兵旅首先在距达卡70公里的西北部重镇坦盖尔和距达卡30公里的东北要
点纳西格迪实施空降作战,一举切断了巴军退路,向南直逼达卡。12月15日,印军完成从
东、西、北三个方向对达卡的合围,海、空军则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完全切断了
东巴与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东巴守军于12月16日向印军投降,东巴
战场的攻防作战遂告结束。

  在西巴战场,双方进行了以空战为主的交战。印军凭藉其空军力量的优势,力图重创
巴空军于基地,破坏巴交通运输线,孤立巴军各战场的相互联系,阻止巴地面部队机动和
集结,达到削弱与钳制西巴地面部队的目的。巴军则努力加强要地防空,钳制与削弱印空
军作战力量,阻止或限制印空军的空袭行动,保障地面作战的进行。交战结果,双方均未
取得决定性战果。在空中较量的同时,双方也进行了有限的地面作战行动。两军各有攻势
行动,其中印军以多路发动进攻,先后占领了西巴信德省和萨克加尔地区3600平方公里的
领土。此时,印军已在东巴战场取得胜利,因此印度于12月17日宣布,在西巴地区实行“
单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议,西巴战场的作战行动至此结束。

  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后,东巴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共和国。此外印度还占领
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320平方公里的土地。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
方同意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坤坤炎之羽)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9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