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anderer (海王星的小鱼^为情所捆), 信区: Green
标  题: 撩开TMD的神秘面纱(上)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Mar  2 19:13:32 2000), 转信

撩开TMD的神秘面纱(上)
    熊伟(以下简称熊):TMD被各种新闻媒体频频曝光主要是在克林顿的《国情咨文》
提出以后,而且都提到了朝鲜发射卫星一事。
    郑剑(以下简称郑):1998年8月31日朝鲜发射卫星后,美、日等国迅速沟通,很快
达成了发展TMD的共识。但这只是一个直接导火索。
    赵德喜(以上简称赵):实际上,日本早在1995年就曾投资2000万日元,参与了美
国“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的研究工作。1996年,日本与美国合作发展“战
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拨款达4.5亿日元。1996年年底,两国又达成协议:美国允许日本获
得美国最先进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方面的资料,允许日本研制和生产“爱国者”PAC-3导
弹系统。1998年9月20日,在日美安保协商会议上,双方同意日本从1999年开始和美国一
起对战区导弹防御进行“共同技术研究”。1998年12月25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1999
年度开始同美国合作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并在1999年财政年度预算中为此拨款9.6亿
日元。这就标志着日本正式全面加入了TMD。在此以前,韩国已经正式加入了美国的战区
导弹防御系统,而台湾目前正在论证加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事实上,韩国、日本和台湾都已经部署了陆基的“爱国者”导弹系统,日本已经部
署了海基的“宙斯盾”防御系统。
    郑:获得美国的反导系统一直是台湾当局对美军事采购的主要目标之一。以前,台
湾当局感趣的是TMD计划中的部分分系统,比如“爱国者”导弹,对于全面参加TMD还是
比较保守的,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对该系统是否会成功、作战效能到底有多
大,没有把握;二是参与进去将耗资巨大,台湾不一定能负担得起。台湾当局前任“国
防部长”蒋仲龄曾说过,TMD是个“钱坑”。在朝鲜发射卫星、美国开始对TMD进行新一
轮鼓噪之后,台湾当局在这个问题上也积极起来。在得到了美国TMD子系统之一的“爱国
者”PAC-2后(3套,180枚地空导弹),近一个时期以来,台湾当局又加快了购买美制海
上反导平台的步伐。直到1998年上半年,台湾当局的设想还一直是购买美国的关键设备
,如简易“宙斯盾”相控阵雷达系统和“标准”SM-2舰空导弹,整舰则自己造,即采用
“成功”级导弹护卫舰的模式。但到了1998年11月,台湾当局转而放风说要购买美国的
整舰。台军当时的“参谋总长”唐飞声称,台湾正与美国讨论购买“神盾”级导弹驱逐
舰。而这个所谓的“神盾”舰,就是指“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与购买“伯克”级的鼓噪相呼应,台湾当局同时开始鼓噪加入美国的TMD计划。199
9年1月11日,台“国防部副部长”王文燮在回答“立委”关于台是否加入TMD的问题时,
称“不排除加入此一计划的可能性”。当天,台军方人士透露,“已正式成立‘TMD专案
研究小组’”。
    对于台湾当局试图加入TMD的消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虽然拒绝给予正面证实,但也
没有否认。而美国的国会则早就迫不及待地通过决议,敦促政府尽早批准台湾加入TMD。
1999年2月,美国国防部在向国会提交的“台湾海峡安全形势报告”中,大谈中国大陆对
台湾的导弹威胁,其用意是十分明显的。
    从美国对台军售的历史看,这样的态势实际上已经表明,美、台在TMD上的合作已是
箭在弦上。
    熊:那么,TMD到底是什么东西?
    秦华卫(以下简称秦):TMD是“战区导弹防御”(Theatre Missile Defence)的
英文缩写,1993年5月由美国发起,在本质上是缩小的NMD。美国认为世界上任何地方都
有美利坚的利益,因此,需要在海外一些对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建立类似于NMD的区
域导弹防御系统,从而达到分担经费和保护其“海外利益”的双重目的,所以TMD便应运
而生。TMD起初是用于防御射程在3500千米以内、飞行速度不大于5千米/秒的所谓“战区
弹道导弹”(TBM)的。
    赵:要防御弹道导弹,一般从其飞行的三个阶段着手考虑。在助推段,虽然导弹速
度慢,预警也容易,但摧毁手段还跟不上;在大气层外的自由飞行段,拦截也不容易,
美国SDI计划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在再入段进行拦截是各国目前考虑
的重点。
    郑:对美国来说,弹道导弹的现实威胁比巡航导弹大。现在只有美、俄装备了能实
战的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第三世界国家基本上还没有。对付巡航导弹和对付弹道导
弹,在技术、战术各方面也有区别。
    秦:但现在,美国希望TMD也能够防御巡航导弹(CM),而且力争反TBM与反CM实现
有机制统一,因为美国已认识到海外战区目前与将来所面临的巡航导弹威胁并不亚于TB
M的威胁。从长远看,美国的TMD是反巡航导弹、反弹道导弹一体化的。
    TMD通常包括探测预警、指挥控制、打击拦截这三大系统。除了拦截兵器上差别较大
外,反巡航导弹与反弹道导弹在另外两部分上可以共用。巡航导弹拦截的难点在探测预
警,弹道导弹拦截的难点在于对付其突防措施。
    熊:那么TMD能否对付战略导弹呢?
    秦:对于战略导弹,TMD系统具有打击拦截的潜力,但它主要还是针对战区弹道导弹
,因为战区弹道导弹已经实战化和更具现实威胁。
    熊:您刚才说TMD由探测预警、指挥控制、打击拦截三个子系统组成,那它们的具体
组成又怎样呢?
    秦:TMD在东亚的组成很可能是一种陆海联合的综合防御系统。陆上拦截时,负责低
层拦截(20-40千米高度)的可能是美国的“爱国者”PAC-2、PAC-3、THAAD或美以联合
研制的“箭”2,日本的Chu-SAM,台湾的“天弓”3号。高层拦截(40-150千米高度)可
能都采用美国的TH-AAD,也有可能购买“箭”2,因为THAAD计划一直被推迟。海上拦截
由“标准2”4A(SM-2Block4A)负责低层拦截,“标准2”4A-LEAP负责高层拦截。
    这些采用破片杀伤型或动能拦截弹型战斗部的地空导弹、舰空导弹将是应急拦截兵
器,2008年以后有可能采用一些新概念武器,比如激光武器、电磁炮、微波武器,特别
是美国正在加紧研制的机载激光武器、车载激光武器有可能最先被采用。
    在探测预警方面,日、美双方早在1996年2月就签署了备忘录。从1996年4月起,日
本已在抄收美军提供的通过静止卫星捕捉到的弹道导弹发射的情报。此外,日本已经从
美国引进了E-2C、E-767预警机。日本还掌握了卫星发射技术,并宣布将从2002年开始发
射4颗侦察卫星,可分辨1米见方的物体。
    台湾不具备卫星发射能力,但美国已在今年1月27日帮助它发射了“中华卫星号”。

    熊:从您刚才的介绍来看,由于弹道导弹飞行时间很短,TMD对于信息传递的速度要
求非常高。那么参加TMD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指挥控制方面的联系恐怕就得很紧密了。
    秦:我预计会在美国协调下,建立一个各自为主并兼顾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一个比
较松散的防御体系。拦截系统,各国和地区会各自建立一套;指挥控制的主动权还是各
国和地区掌握,但美国会介入;探测预警系统主要依赖美国。
    郑:我倒是认为参加TMD计划的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会非常紧密。TMD是一个
大的整体系统,不会是大家各自买一套。秦先生已经说过,他们在研制阶段会进行一些
合作、技术转让。但我认为试验阶段的合作可能更多,比如说系统联网试验,肯定不会
是一家单独进行。还有部署后的联合演习,这是保持战斗力所必需的。战时的联系就更
紧密,可能会出现参战国、准参战国。
    熊:这样看来,现在的这个TMD在研制、部署、使用上将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多种
武器装备。这么庞大的一个系统工程,其效果到底如何?能否防住战术弹道导弹?
    郑:武器的发展是一个矛盾的过程。比如飞机用于战争后,防空随之发展起来。但
直到现在,防空系统仍不能完全消除飞机的威胁。TMD也不可能是天衣无缝的“盾”。
    秦:虽然在几次局部战争中防空系统表现不尽人意,但即使在美国空袭伊拉克这样
力量对比悬殊的战斗中,美国也必须先从防区外发射巡航导弹打击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后
,作战飞机才敢进入伊拉克防空圈内实施临空轰炸,足见现代防空系统对飞机的威胁还
是不小的,已经能有效地限制飞机发挥作用。
    现在TMD中比较成熟的拦截兵器,比如PAC-2,主要是逆着来袭目标的轨迹飞行,在
与目标的相遇点附近爆炸,靠破片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用它拦截具有末段机动能力的
战区弹道导弹则比较困难。正在发展的PAC-3、THAAD、“标准2”4A-LEAP则不同,它们
具有末段自动跟踪目标的制导能力,可以对抗末段机动、抛洒诱饵的弹道导弹,其效果
会比较好。另外美国正在发展的机载激光武器可以在助推段拦截弹道导弹,海上发射的
“标准2”4A-LEAP也可以实施TBM的助推段/上升段拦截,它们在2010年前后投入使用的
问题不大。
    单独利用一种武器拦截的效果确实不够理想,但TMD是利用一个武器系统体系拦截,
既有高空也有低空,既有导弹也有机载激光武器,还利用飞机、导弹直接打击弹道导弹
发射架。它在探测预警上也是天基、空基、陆基、海基多层配置。
    郑:您说的这些武器系统现在大都还处于研制发展阶段,没经过实战检验,所以我
们现在很难说它们的效果究竟有多大。
    海湾战争中,“爱国者”对“飞毛腿”的拦截率究竟是多少,到现在仍是众说纷纭
。就算拦截率很高,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到其它一些因素,比如说导弹的战术运用。如果
伊拉克当时不是一发发地打,而是多方向的同时发射多枚“飞毛腿”,多利用一些天候
、地形条件,恐怕“爱国者”的拦截效率会大大降低。
    我认为越是系统化的武器越容易出问题。TMD是一个庞大的武器系统,各组成单元分
布非常广,是大立体(上至太空)、跨国(地区)化,甚至洲际化的。如果其中一个关
键部件出了问题,受到攻击,就可能降低整个系统的作用,甚至使整个系统失效。
    所以我认为TMD的效果值得怀疑,至少不会像研制者宣传得那样好。历史上的这种例
子很多。

--
我想解释。为什么要解释?不解释不行。 解释什么?解释有什么用呢?
我必须解释。向谁解释?怎么现在才解释?我不要听你的解释。怎样
解释?解释也没用。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