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天网漏洞多多——点击NMD的死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ul 26 12:28:22 2002) , 转信

  2002年6月14日,美国正式退出1972年美苏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拟在4年内(即
布什总统任期结束前)初步建成一个对付弹道导弹袭击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英文缩写
NMD)。整套NMD主要由天基探测系统、陆基探测系统和拦截器系统组成,共包括部署在阿
拉斯加州和北达科他州的两处发射基地、3个指挥中心、5个通讯中继站、15部雷达、29颗
卫星、250个地下发射井和250枚拦截导弹。美国要织一个庞大的“天网”,然而,这个“
天网”并非天衣无缝,NMD存在着许多技术上的漏洞和容易被打击的死穴。

死穴之一:无法对付落后导弹

    这是最令美国尴尬的。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何等“厉害”,它能够对付世界上最先
进的进攻导弹,跟踪并将其摧毁,但却存在着致命的弱点:NMD在技术比较原始、落后的导
弹面前根本发挥不了作用。更严重、更可怕的是,拥有这些落后武器的正是美国人所认定
的那几个最危险的“不友好国家”。

    据美国国防部一位反弹道导弹专家透露,敌对国家在攻击美国的时候,可能会发射简
易的“翻滚导弹”(Tumbling Missle),这种飞行摇摆不定的导弹让美国专家们头痛不已,
要想击毁它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建导弹防御系统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然而要想对
付简易导弹比拦截先进导弹不知要难上多少倍。因为,受到橄榄球和陀螺飞行方式的启发
,科学家们发现旋转可以保持飞行物体的运动方向,他们将这种旋转稳定技术运用到导弹
领域,大大提高了导弹打击目标的准确性。但用落后装置发射的简易导弹却不大遵循什么
旋转稳定原理,它们在飞行中也会呈现旋转状态,不过那完全是不规则的运动,甚至是翻
着跟头地向前飞,导弹防御系统根本就无从跟踪这些简易导弹并判断它们的飞行轨迹,当
然,拦截也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死穴之二:无法对付多弹头导弹的攻击

    目前世界上多弹头技术可分为两种:一是集束式弹头,即一枚导弹携带装有数个子弹
头的母舱,打击目标时,各子弹头沿着大致相同的弹道攻击同一个目标;二是分导式多弹
头,即一枚导弹发射多个分别沿不同轨道瞄准不同目标的子弹头,每个子弹头就是一枚可
以产生巨大杀伤效果的炸弹,即使这些弹头被击毁,也可以大大消耗拦截导弹的数量,从
而使后续导弹得以突防。据美国有关研究部门透露,当进攻导弹的子弹头为4~15枚时,拦
截导弹基本上就无法应付了。 

    目前,在世界核大国中俄罗斯的多弹头技术较为先进。今年6月25日,俄罗斯战略部队
发言人宣布,新一代“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将于2004年装备部队。新一代“白杨-M”导
弹性能大大超过“白杨家族”的其他导弹,具有机动性强、命中率高、飞行速度快、不易
被监测等特点,而且可携带更多枚的分导弹头,被视为美国将要部署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的“克星”。目前,俄军方计划将第一批新一代“白杨-M”导弹装备位于特维尔州博洛戈
耶的导弹团。俄罗斯“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是1994年12月首次试射成功的。俄至今已为
3个导弹团配备了26枚“白杨-M”导弹。俄罗斯有关专家称,俄将在“白杨-M”导弹上装备
3个弹头,从而“可攻破任何防御系统”;俄还计划将SS-H-23型潜射弹道导弹上的多弹头
从4个增加到10个;同时还恢复图-22远程轰炸机的战略演习,以显示“有能力战胜任何现
存的或可能出现的反导弹系统”。

死穴之三:无法对付进攻导弹的伪装技术

    目前,NMD的反导拦截技术存在着严重缺陷。反导拦截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拦截弹,
二是使用光电武器。第一种拦截弹的导引头要求有很高的灵敏度、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目
标识别能力。但是,目前美国NMD的目标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都不过关。第二种光电武器
包括激光武器和高能微波武器。美国研制的机载激光器(ABL)目前正在波音747客机上进行
改装试验,即使顺利,也要等到2003年以后才能出现。至于高功率微波武器则仍处于探索
之中,专家预测,微波武器要用于实战,至少需要20年时间。

    许多伪装隐形技术在进攻的洲际导弹上应用后,将会使NMD无法招架。例如,在导弹弹
头上安装能干扰敌方雷达探测的装置,比如安装干扰机,释放金属箔条、涂有金属层的玻
璃纤维等,扰乱、迷惑雷达,或使雷达产生虚假的信号,NMD将很难对付。如在导弹上安装
干扰装置,干扰敌方对导弹尾焰的探测;在发动机燃料中加入添加剂改变红外辐射频谱;
采用锥形弹头以减少雷达反射面,使雷达有效探测距离降低40%~70%。还有的专家提出,
如果把弹头装在一个由液态氮冷却的铝屏蔽器里,或通过使用整流罩使核弹头降温,就可
以骗过拦截导弹上的寻热传感器。

死穴之四:难以对付低空高速远程巡航导弹

    如果将装备远程巡航导弹的潜艇和舰艇事先秘密部署在某些非焦点地区,让通讯和指
挥系统处于战备静默待命状态,一朝有令,就能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对目标实施突然袭击。
而巡航导弹弹道低,采用地形匹配系统可在地表20~250米高度上飞行,NMD系统的雷达很
难探测到。而且,这种远程巡航导弹还可以部署在民用船舶、目标国邻近的公路和铁路运
输系统上,待机发射,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打击效果。目前,俄罗斯“鲨鱼”级核潜艇上
所携带的巡航导弹具备强大的突防和核生化打击能力。近日刚刚下水的一艘第四代“鲨鱼
”级核潜艇携带有28枚带有核弹头的“石榴石”(SS-N-21)潜射巡航导弹,该导弹射程达
3000至5000公里,每枚巡航导弹的强度为100千吨,它若突然对美国大陆或其盟友实施打击
,估计NMD将防不胜防。

死穴之五:无法对付近距离打击

    自从有了矛,便有了盾。自从美国准备实施NMD计划,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破解之策。早
就有人预言,对付NMD不需要发展洲际导弹,可以更容易、更快地在舰艇上部署现有短程导
弹,而NMD根本不可能拦截这种短程导弹。特别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后,许多人又重
新审视NMD。美国民主党议员们认为,恐怖袭击中使用了飞机而不是导弹这一事实,就完全
可以说明美国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非导弹问题以及恐怖主义袭击问题上。此外,俄罗
斯副总理克列巴诺夫也表示,美国遭到袭击证明了导弹防御体系对于反对恐怖主义来说“
完全无效”,“也许,导弹防御体系可以拦截住所谓的‘野蛮国家’发出的导弹,但是,
对于最近距离内发生的事就无能为力”。

死穴之六:预警探测技术不过硬

    可以说,预警系统是NMD系统的灵魂。NMD要拦截的导弹飞行速度很快,最大飞行马赫
数均在10以上,如果发现得太晚,导弹已经打到眼前,谁也没有起死回生之术。目前,美
国NMD的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国防支援计划卫星(DPS)、“天基红外系统”导弹预警卫星、地
基雷达以及改进的预警雷达。现役的DPS卫星上装有红外望远镜,可监视地球上1/3的区域
,3颗DPS卫星即可构成全球导弹预警卫星网,卫星上的红外望远镜每8~12秒对地球某个特
定区域扫描一次,预警时间在25分钟左右,这一反应时间已远远达不到未来实战的需要。
而“天基红外系统”由高轨道的4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两颗大椭圆轨道卫星和低轨道的2
4颗近地轨道小卫星组成高、低两个层次的全球覆盖,可在导弹发射后10~20秒内将警报信
息传给防御部队,反应速度很快。但该系统预计最快也要等到2006年才开始部署。

死穴之七:“绣花枕头”无法应付实战

    目前,美国的导弹拦截技术只是在试验阶段得到验证,到目前为止,美国所进行的每
一次NMD实验,拦截方事先知道导弹将于何时、从何地发射升空,目标是美国境内的哪个地
方,可一旦哪个敌对国家要向美国本土发射导弹,绝对不会笨到连这些信息都透露给对方
,好让对方来从容不迫地实施拦截;实验时的天气状况都十分适宜,没有恶劣天气给探测
和锁定来袭导弹的工作添麻烦,大大降低了拦截难度;拦截方事先知道对方将发射的导弹
的型号,从中可以获知对方的射程、速度、弹道等关键信息,从而为成功拦截大开方便之
门。而且,根据历史经验来说,即便试验成功了,到战时也未必好用。例如,海湾战争前
,PAC—2型“爱国者”拦截导弹进行了17次试验,都获得了成功,但在海湾战争中,效果
却很不理想。

    综上所述,美国的NMD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严重缺陷,即使今后试验成功,即使NMD完全
能起作用,也不可能对付别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多层次的NMD在技术上更加复杂
,只要有一个单元失败,就会使整个系统前功尽弃。(金武)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