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美苏三代领导努力付东流  世界重归核竞争时代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Dec 13 20:10:36 2001) , 转信

美苏三代领导人的努力付诸东流 世界重归危险的核竞争时代
美国执意退出反导条约内幕

  一个条约,一个美苏几代领导人付诸努力的条约,一个美苏两国政府当年签字画押“
无限期有效”的条约,将在今后几天内因美国政府单方面退出而化为一纸空文!美国的潜
在竞争伙伴痛心,美国的欧洲盟友伤心,国际社会寒心,因为这意味着世界将可能退回到
无序而危险的核武器竞争时代!

    布什退出条约成竹在胸

    数十小时后,布什总统将宣布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北京时间12月12日,翻看美国当天
所有的主流媒体,能盖过正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的一条新闻是:美国即将退出反导条约,
布什总统很快就要宣布这一决定!

    布什政府的高级官员透露了美国即将退出反导条约的内幕:美国政府退出反导条约将
分两步走。第一步——布什总统已经正式决定照会俄罗斯政府,美国政府将退出美苏两国
政府1972年签署的《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白宫打算于星期四(12月13日
)正式向全世界宣布这一决定!不过,出于谨慎考虑,布什政府的高级官员随后又表示,
是否于12月13日正式宣布还没有最后敲定,但布什总统肯定在“今后数天内”亲自宣布这
一决定,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第二步——竭尽全力游说美国国会、美国民众和美国
的盟友全力支持美国发展并且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说服的理由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将
为美国、美国的盟友,包括俄罗斯撑起一把真正的“保护伞”,使其免遭“灰色国家”导
弹的袭击。

    布什政府的高级官员还透露说,布什总统之所以敢不顾美国盟国和俄罗斯对美国退出
反导条约后有可能引发新一轮世界核竞争的担心,不顾反导条约中“要退出反导条约须提
前6个月照会对方”的条款规定,不顾美国国内“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否有效”的疑问,强
行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完全是因为布什总统早已是成竹在胸!今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
京和布什总统在华盛顿白宫和得克萨斯州布什家农场会晤期间,普京总统给布什吃了一颗
“定心丸”:就算布什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俄美关系不会因此重创!布什总统如此急切
要宣布退出反导条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军方急着要在未来六个月之内进行与反导
条约相抵触的反导实验,布什总统想给美军的实验抢时间!

    布什总统在本周的国家安全会议上为退出反导条约亲口进行了辩护:“上个星期,我
们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导弹防御技术的实验。为了和平,我们将继续进行实验计划,以确定
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为了能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跨过1972年的反导条约,
因为那个条约是在一个不同时代,为对付不同的敌人而签署的。美国和我们的盟国不应该
拘泥于历史,我们要能够建立我们需要的防御系统,以对付21世纪的敌人!”

    美苏前领导人倍感痛心

    历经三代领导人的努力,反导条约保证了世界30年的和平。布什政府单方面退出反导
条约的决定让当年参加条约签署和推进的美苏两国前政治家、军事家们痛心、寒心。

    反导条约是美苏两国政治家领导人费尽千辛万苦达成的一项维护世界和平的协议。回
顾这一条约签署30年的历史,世人必将生出许多感慨:1969年至1979年,冷战时期两个最
大的敌手美国和苏联分两个阶段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第一阶段是1969年11月17日至19
72年5月26日,两国代表团在赫尔幸基和维也纳先后举行了7轮总共123次会谈,中心议题就
是实现对双方防御性和进攻性战略导弹现状的冻结。

    1972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签署了最重要
的条约——《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前苏联外交官奥列格·格里涅夫斯基
回忆当年历史性一幕时老泪纵横:“1972年5月26日,苏美代表团带着3年的工作成果——
反导条约,乘坐一架美国飞机飞往莫斯科。这天晚上,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应在克里姆林
宫签署这份文件。飞机上一片喜庆气氛。我和美方执行秘书加特霍夫不能置身其中——我
们得继续核对文本。我们发现了英文文本中若干不准确的地方。虽不是原则性分歧,但作
为即将签署的文件却欠妥当。在赫尔辛基我们就估计到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随身带了英
文打字机。飞机降落在伏努科沃机场,我和加特霍夫乘坐的轿车径直来到外交部,很容易
就通过警岗,来到十层楼‘1003’——我的办公室。这时,时间已过下午6点,克里姆林宫
的签字仪式晚9点就要开始。我们心急如焚。还没从机场出来的时候,加特霍夫就打电话给
美国驻莫斯科使馆,请使馆派一名打字员到苏联外交部来。可不知为什么打字员迟迟未到
。没时间等她了,我们只好自己动手。可是,这台英文打字机的花线插头与苏联产的插座
不匹配,手边又没有转接器。我找到几个金属别针做了一个类似插头的东西,还真管用。
谁知打字机出现了啪啪的响声。一看,原来电压不同,欧洲用的是110伏,我国用的是220
伏。早已过了下班时间,无论外交部,还是美国驻苏使馆都找不到人了。幸好签字仪式推
迟到了11点。我想了想,对加特霍夫说,签字仪式不得有误,就让领导人在现在这个文本
上签字吧。修改涉及的只是英文文本,明天早上你向你们总统解释一下,文本中有不太准
确的地方,让他在已经修改好的另一份文本上再签个字。然后你把文件给我,我让我们总
书记也签个字。当晚11点,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郑重地在反导条约上签了字,并在闪光灯
下举着香槟酒杯露出了会意的笑容。当时,除了我和加特霍夫之外,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
以及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想到,两位领导人还得在文件上再签一回字。第二天,加特霍夫向
尼克松作了解释,据说尼克松埋怨了几句,还是签了字,勃列日涅夫这边更没问题,他挥
笔就签上了自己的大名——总书记对会谈结果非常满意……”当这位前苏联外交官回忆这
些历历在目的情景,又谈到美国即将单方面撤出条约时,不禁泪如雨下。

    更艰难的是在条约签署之后两国几代领导人对条约的推进:从1972年11月起,美苏两
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举行了近300次会谈,终于于1973年6月22日尼克松与勃列日涅夫在华盛
顿签署了《美苏防止核战争的协定》,将双方各自可拥有的反弹道导弹系统由两个减为一
个。同年11月24日,美国总统福特同勃列日涅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签署了《第二阶段限制
战略武器条约》。

    1982年,美苏在日内瓦开始举行削减战略武器会谈,其间由于美国在欧洲部署中程导
弹而中断,但1985年3月开始恢复会谈,到1991年7月30日共举行了15轮会谈。7月31日,苏
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美国总统老布什在莫斯科签署了《美苏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这份
条约长达700页,是迄今为止最为繁杂、规定最详细的裁军条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儿子
的决定可能会彻底毁掉父亲当年的一切努力)。

    尼克松研究中心的一位知名美国防御专家痛心地说,怎么能说这份历经美苏三代领导
人30余年的条约过时,没有作用呢?实际上,条约签署30年间让世界免除了核战之剑落在
地球上的危险,销毁了数千件的核武器,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成果吗?

    美国此举招来各方反对

    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得到这一消息时正在与到访莫斯科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就削减两
国核武器问题举行谈判,甚至还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同意将削减两国核武器问题列入明年
春天美俄两国首脑峰会的重要议题。然而,美国即将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的消息却让双方
达成协议的喜悦之情大打折扣。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俄美两国联合记者招待会上,伊万诺
夫外长态度坚决地表示:“俄罗斯反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计划的立场丝毫没变!”

    国际社会反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计划的立场也没有松动:今年11月2日,第56届联大以
80票赞成、3票反对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题为《维护和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决议。
该决议重申了《反导条约》的有关规定,呼吁条约的缔约国全面和严格地遵守这一条约,
不部署、不转让反导武器系统,维护《反导条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该决议再次确认了
《反导条约》作为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基石的重要作用,支持国际社会为维护《反导条约》
作出进一步努力。

    舆论指出,冷战虽然已经结束,当前的国际形势与冷战时期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但
《反导条约》构成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基石这一点并没有改变。在其基础上达成的一系
列削减核武器条约,以及迄今建立起来的国际裁军与军控法律体系也并没有过时。抛弃《
反导条约》,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将破坏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不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
不利于增进各国间的互相信任,对全球裁军与军控进程将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

    就连美国国会一些官员也对布什总统退出《反导条约》的决定给予了严厉抨击。参议
院外交常设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拜登说:“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将是个严重的错误。
政府没有提供任何可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明为什么进行导弹防御体系试验就必须超越一
个30年来维持世界和平的条约。”

    小资料

    《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是美国和苏联于1972年5月26日在莫斯科签订的
。它于同年10月3日生效,无限期有效,是美苏限制和削减战略武器会谈的主要成果之一。


    条约包括序言和16条正文,主要内容有:反弹道导弹系统指用以拦截在飞行轨道上的
战略性弹道导弹或其组成部分的系统,主要包括反弹道导弹、反弹道导弹发射架、反弹道
导弹雷达;每方只能部署两个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分别保卫首都和洲际导弹发射场。每
个反弹道导弹发射场半径不得超过150公里,可部署不超过100部反弹道导弹发射架和100枚
反弹道导弹;双方保证不研制、试验或者部署以海洋、空中、空间为基地以及以陆地机动
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及其组成部分;不使普通的防空系统拥有截击战略弹道导弹或其组成部
分的能力,也不进行这种实验;双方应以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的方式,使用自己拥有的
国家技术手段核查对方的履约情况。每方保证不干扰和采取隐瞒的措施来妨碍另一方的正
常核查。按本条约的规定,苏联保留了莫斯科的发射场,美国保留了北达科它州的发射场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