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yy球拍—我喜欢), 信区: Green
标  题: 为防前苏联核袭击而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Feb  2 14:37:56 2002) , 转信

---美庞大地下国会揭秘

  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绿蔷薇郡的山谷中,最出名的是有2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
—“绿蔷薇度假中心”。它占地2600多公顷,主要建筑通体白色,周围绿树鲜花环抱,十
分明快、雅洁。这个度假中心自建成以来,一直是各国上流社会人士的休闲乐土。但是,
谁也不会想到,就在这一片乐土的地下,竟藏着一个设施齐全的庞大地下王国,而且一藏
就是30多年。这就是冷战时期美国为防止前苏联袭击而预备的地下国会。 

  几代总统的心仪之地

  “绿蔷薇度假中心”始建于1780年,起初只是一家规模很小的假日饭店。西弗吉尼亚
州一直是美国最穷的州之一,之所以选在这里建饭店,是因为当时绿蔷薇郡发现了温泉。
假日饭店因温泉而日益兴隆,10年后,一座座小别墅开始拔地而起。到1858年,一个现代
模式的饭店建筑完成,直到今天还是度假中心的主楼。后来,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它的
周围又不断盖起一些附属楼群,终于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度假中心。火车站、机场、州际
公路也陆续建成。整个绿蔷薇郡的居民几乎都是这座“豪宅”的员工,靠着它也逐渐过上
了好日子。

  “绿蔷薇度假中心”提供739套客房,大型会议中心,娱乐项目包括温泉浴、骑马、狩
猎、按摩等共50余种,18洞的高尔夫球场举行过多次全美高尔夫球争霸赛。多年来,各国
的王室成员、名流政客等纷纷到此小住。

  历任美国总统中,有23位先后在这里住过。其中肯尼迪总统的父母在此度过蜜月。艾
森豪威尔更是对它青睐有加,将他的结婚纪念日安排在此庆祝。二战期间,度假中心改做
战时医院,艾森豪威尔也两度前往探视伤员。1956年,加拿大和墨西哥总统访美时,两次
元首会晤也都在“绿蔷薇”举行。据传,在艾森豪威尔任总统期间,“绿蔷薇”的电话总
台通常会这样说,“你好!‘绿蔷薇’白宫”。

  艾森豪威尔拍板“钦点”

  艾森豪威尔执政的8年,正是美苏冷战最酣之时。有很多美国人都相信第三次世界大战
很快就会爆发。为此,美政府制订了一整套所谓“政府延续性计划”,即在首都华盛顿周
围各地修筑庞大的地下工事,将白宫及各政府部门全盘在地下“复制”。如果美遭受苏联
袭击,特别是核袭击,总统及政府要员不仅可以安然无恙,而且美政府的运作还可以照常
进行。原则上这些地下工事都在方圆500公里之内。

  计划出台后,所有的地下工事都开始抓紧建设。只有国会迟迟没有动工。因为国会机
构庞大,参众两院共有535名议员,且事关重要,一点马虎不得。虽然美陆军工程队建议了
数个地方,但在地下国会的选址问题上,艾森豪威尔左思右想,迟迟没有下结论。

  艾森豪威尔最后还是下决心选了“绿蔷薇”。这不光是个人感情的因素,更多是因为
“绿蔷薇”具有多项优越条件。第一是它的地理位置。“绿蔷薇”距首都华盛顿400余公里
。以当时苏联的核能力,如果华盛顿受到攻击,还不至于殃及“绿蔷薇”。“绿蔷薇”充
分体现了西弗吉尼亚地广人稀的特点。它位于山谷的谷底,与峰顶相距近500米,周围的山
峰是绝佳的天然屏障,如荫绿树又可有效防止核辐射的粉尘散落。第二是它的规模和服务
。“绿蔷薇”占地广,适合在地下修筑庞大工事。当时“绿蔷薇”已有100年历史,拥有上
千名员工,经营有方,服务周到,一旦国会议员们进驻,可以完全保证后勤保障。第三是
交通便利。“绿蔷薇”正门对面就是火车站,该郡有飞机场和形成网络的州际公路,为人
员、物资的来往提供了基本保障。所以,艾森豪威尔亲自与“绿蔷薇”当时的老板谈好了
协议。这个协议最后被称为“希腊岛计划”。

  整个地下国会的建设开始于1958年。为了使工程保密,当时还在地面上装模作样地扩
建了80套客房。地下则先挖了2000米深的壕沟,再逐一修建各种设施。工程历时3年,于1
961年完工。耗资1500万美元,折合今天的1亿多美元。单是为修地下壕沟挖出来的土,就
将“绿蔷薇”原本9洞的高尔夫球场扩成了18洞,还附带填平了对面的洼地,修成个大型停
车场。美国政府决定,从修成之日起,每年支付“绿蔷薇”2.5万美元租金。

  从此,“绿蔷薇”就与弗吉尼亚气象山的“地下白宫”、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交
界处的“地下国防部”遥相呼应,在冷战期间成为美国高层的“定心丸”。

  地下国会藏乾坤

  建成后的地下国会占地共一万多平方米,一旦启用,可以同时供应有1000余人避难。
有4个出入口藏在绿树丛中。四处皆由内部灌注水泥的钢门把守,可以抵挡25 50公里外的
中级核爆炸的冲击。其中东西两门最大,东门重30吨,西门重25吨。有的门上写有“高压
危险”标志,以做障眼法。

  入口处外有辐射探测器。一旦发现有辐射粉尘,4个入口即紧急关闭,地下的8个空气
过滤器紧急启动,过滤射线及生物、化学武器的有害物质。此时进入地下的所有人员均须
通过消毒区,先沐浴、更衣。地下另有焚化炉,所有换下的旧衣服将全部烧毁。据说,焚
化炉的另一主要用处是在紧急情况下处理尸体。地下国会内还备有一些武器、防弹衣及防
毒面具等。

  地下国会为国会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运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在153个大小不等的房
间中,有一大一小两个会议厅,分别供给众院和参院议员开会用。另有巨大的档案库,19
62年古巴危机时曾存放过大量档案。地下国会的通讯设备极为先进,传真机在上市前早已
成为此地的必备品。

  地下国会的后勤也是一流的。有18个大房间作为议员宿舍,每间安排30张上下铺,可
睡60人。每个国会议员都根据资历深浅分得一个床位。这些床位在每次议员改选后都要重
新安排。议员配偶则另安排在地下国会以外的度假中心地下室中。地下餐厅极为宽敞,可
同时容纳400人同时就餐。地下有自己的发电厂、水井、贮水及贮油设备、医院等设施,备
有维持1000人生活60天所需的所有生活必需品。

  艾森豪威尔和“绿蔷薇”老板之间的协议规定,一旦美国面临战争或战争威胁,政府
将立即接管“绿蔷薇”。只有3个人可以作出上述决定,那就是总统、国防部长和陆军参谋
长。

  这座地下王国存在了30多年,一直不为人知,连“绿蔷薇”的员工中,也只有非到地
下去服务不可的六七十人知道。直到1992年,才被《时代》周刊一个好事的记者曝出内幕
。其时美国正沉浸在对前苏联“不战而胜”的巨大喜悦之中,“绿蔷薇”的曝光无非是多
了一个话题和景点而已。“绿蔷薇”的新老板也乐得顺水推舟,在广告小册子上醒目地印
着“昔日希腊岛计划的诞生地”,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住客。

  直到“9·11”后,美国的本土安全问题再度提上日程,美国人对“绿蔷薇”的看法才
有了新的转变。人们又开始思考这样的一个所在是不是美国安全的必需。据说“9·11”当
天,就有16家媒体打电话到“绿蔷薇”,寻问副总统切尼的下落。因此,地下国会的主人
哀叹,如果不是那个讨厌的记者,他相信直到今天,这个地方还可以照常发挥作用。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