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五角大楼揭秘:部署装甲车 里面画满逃生线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l 29 12:12:55 2002) , 转信

  最近一个时期,“五角大楼”这个词经常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媒体上。

  “9·11”恐怖袭击中,五角大楼和世贸中心一起受到了攻击;美国攻打阿富汗时,五
角大楼作为美国的国防部,是战场的“总导演”;现在,美国正在酝酿打击伊拉克,调兵
遣将的还是五角大楼;十多天前,五角大楼编造出一个《中国军事力量年度评估报告》,
使“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再度甚嚣尘上……有人说,随着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
五角大楼在媒体上占据的空间将越来越大。但实际上,多数人对它并不了解。五角大楼到
底是什么样子呢?特别是经历过“9·11”恐怖袭击之后,五角大楼有些什么变化呢?

  就在五角大楼胡乱猜疑中国的时候,记者恰好在美国采访。五角大楼官员说,记者是
“9·11”后第一个进入五角大楼进行实地采访的中国人。

与前线一样紧张

  记者乘地铁前往五角大楼。地铁经过那里有一站,就叫“五角大楼站”,旁边还有一
站叫“五角大楼城”,可见五角大楼规模不小。从地铁里往地面上走,就可以感觉到自己
身处军事重地了,因为人流中夹杂着很多美国军人:穿米色军服的是海军,青色的是陆军
,蓝色的是空军,像是在提醒你,五角大楼不仅是美国国防部的总部,而且也是美军各军
种的司令部。这些军人一个个都不苟言笑,行色匆匆,从你身旁走过,往往会带过一阵风
。莫非这就是战争的气息?

  一走上地面,就看见了那幢闻名世界的五角巨型建筑,这也是美国正在进行的反恐战
争的总指挥所。第一个感觉是这里并不是战争的后方,而是跟阿富汗前线一样,有一种让
人透不过气来的紧张气息。很多施工机械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来来往往地继续着五角大楼
的修缮工作。记者一路上不时遇到三三两两的装甲车,有的停在街头,有的在大街上横冲
直撞。这些装甲车看着都似乎有点破旧,但仔细看,轮胎都是崭新的,上面还架着机关枪
。天空也不寂寞,记者耳边不时传来巨大的“嗡嗡”声,一抬头,就可以看到一架架正在
巡逻的直升机。虽说布什早已宣布美国处于“战争状态”,但在美国几天参观下来,只有
到了这里,记者才头一次体会到“战争状态”的真正含义。记者问一辆装甲车上的士兵,
“9·11”以前五角大楼前是否也这样。他回答说:“当然不是。”

  陪同记者采访的五角大楼官员带记者参观的第一个地方是“9·11”袭击中被撞毁的地
方。它是大楼五条边中朝西的那条边,从外面看似乎已经修复得差不多了。陪同官员告诉
记者,现在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五角大楼负责工程的官员把我领到飞机直冲进来的那个部
位。他提起当时的恐怖情形时还心有余悸:“当时不少尸体被炸得稀烂。我有一个同事,
前一天晚上还在和我一起吃饭,可第二天就变成了碎片,这真是太可怕了!”他还说,当
时他就在几十米外,那一刹那根本没想到是飞机,还以为是来袭的导弹。由于恐怖袭击发
生时正值上班时间,所以五角大楼中的绝大部分人员都亲身经历了那一场可怕的灾难,许
多人亲眼目睹了大楼一角的被毁和同事的遇难。

  对这座建造于1943年的美国武装力量指挥中心来说,这是第一次连自身的安全也没能
保护好。大概是由于这个原因,五角大楼至今还未走出恐怖袭击的阴影。

走廊里都画上了“逃生线”

  美方官员向记者介绍说,五角大楼里除国防部机关外,还包括下属的参谋长联席会议
及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空军总部。五角大楼曾有部分公共空间向社会开放,但“9·
11”之后停止了。经允许,记者在美方人员的陪同下进入四层的办公区,从朝西的一边向
南参观。美方官员告诉记者,这一带从来不对公众开放,言外之意是,记者作为中国《环
球时报》的特派记者是受到了特殊关照的。记者看到差不多所有房间的门口都有三道锁:
一道是插钥匙的,一道是按键的密码锁,还有一道是旋转的密码锁。记者被允许进入一个
挂着“秘书室”牌子的房间,里面有很多铁皮的文件箱,还有看上去很普通的电脑。

  我们转到大致朝南的一条边,一路上发现墙壁靠近地面的地方,涂了一条绿的色带,
上面还有一个个小箭头,指向通道的出口方向。陪同的官员告诉记者,这是荧光粉带,是
“9·11”袭击以后新增加的。五角大楼在“9·11”袭击后的修缮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
总长达28公里的大楼内部走廊里涂上了这种色带,为的是在紧急情况下,趴在地上躲避烟
火的人可以在它的指引下逃生。记者不禁对五角大楼这种周到的想法表示赞赏,哪知陪同
的官员却苦笑着摇了摇头。是啊,对于这个世界上号称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的指挥枢纽来说
,首先要做的竟是考虑在保护不了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怎样逃生!

始终笼罩在阴影之下

  我们沿着大楼的两条边走了几百米,最后来到大楼内侧的阳台,俯看五角形大楼内部
的大花园。沿途畅通无阻,没见到一个岗哨,只见军人、非军人在走廊里步履匆匆,神情
严肃,相互熟悉的也只是轻轻地点一下头,谁也顾不上理谁,更没有人在闲谈聊天。在五
角大楼中间的空旷地带,有一个黑色的小五角亭。据介绍,冷战期间,这个五角亭一直是
苏联洲际导弹的瞄准目标。我们走近一看,这座小亭子只是一个咖啡厅。五角大楼内不允
许抽烟,工作人员休息时可来咖啡厅放松一下。

  在长达数十年的冷战期间,五角大楼的这个几何中心一直处在苏联的核攻击阴影之下
,真不知当时的美国军人来到这里抽烟、喝咖啡时是怎样一种心情?冷战结束已经十几年
了,令美国军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五角大楼重又回到了遭受袭击的阴影之下,不过这一次
笼罩五角大楼的是恐怖袭击的阴影。据说,“9·11”之后,来这个五角亭休息的人明显地
比以前少了,不知道他们是因为忙于反恐战争或准备攻打伊拉克的军事计划而没有时间,
还是没有了放松的心情?

地球上的每一点都牵动着它的神经

  五角大楼大得惊人,据说里面通常有2.3万人上班,最多可同时容纳4万人,其中非军
人占多数,军人大约有七八千。在五角大楼工作,在美国军人中是被羡慕的事,但美方陪
同人员笑着小声对记者说:大楼里感觉最差的是将军们,因为将军太多了,没人把他们当
回事。

  作战室和“坦克”是五角大楼里两个重要的地方。它们都位于大楼的国家军事指挥中
心内。作战室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国防部长和总统提供来自全球各地有关军事与政治动向
的最新情报以及有关的军事行动。“坦克”是国防部长召见各军种部长和参谋长讨论日常
工作的地方。没有人能确切地告诉你为什么那间屋子叫“坦克”,总之进那间屋子的人感
觉像是钻进一辆坦克,既让人感到安全,又感到压抑。

  记者问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哪儿办公,美方陪同回答说:估计他会挑一间面向河
流风景好的房子。拉姆斯菲尔德这位国防部长被称为“鹰派旗帜”,是不是因为面向河流
、风景优美有助于缓解他的忧虑和压力呢?五角大楼的这位关键人物的办公桌上有4部不同
颜色的电话机:粉红色的可以直接通到他的家里,白色的直通白宫总统椭圆形办公室,蓝
色的供国防部长和他的助手们进行联系时使用,红色的直通所有指挥岗位——飞行中的飞
机、航行中的舰艇、13艘航空母舰、几十艘潜在洋底的战略核潜艇,还有全部导弹发射场


  “按钮室”是五角大楼最核心的地方之一。据说这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战场指挥中心
,它分秒不停地跟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保持着联系,其中的“全球监控室”拥有世界上最
大的广播电视网。“全球作战中心”设置有几十个荧光屏,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处在全
天候的监控之下,似乎这个广袤星球上的每一个点都在牵动着五角大楼敏感的神经。

  站在五角大楼里,记者忽然觉得,五角大楼就像是一头巨兽,在竭力向全球扩张着自
己的影响,尽管它看起来很强大,但同时也有虚弱的一面,因为它似乎永远无法排除内心
深处的焦虑。这根绷得太紧的神经,会不会在某一天突然断裂呢?(胡锡进)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