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超级大国永不言败:美国战后军事战略9次调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17 17:41:50 2002) , 转信

  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和军事实力的急剧扩张,美国以超级大国的姿
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为此,美国历届政府不断修
订其军事战略,军事战略的发展日趋复杂化,变化速度也日趋加快。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
略的演变,大体上可以说10年一变,而冷战后的军事战略则为每两三年一变。当然,变中
也有不变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中,都有其继承性的根源。迄今为止,美国军
事战略已经历了9次大的调整。

遏制战略

  二战结束到1952年之前,杜鲁门政府一直推行“遏制战略”,或者称有限遏制战略。
有限遏制战略主要是针对苏联当时的军事威胁,它认为苏联可能会继续扩张,想把苏联遏
制在苏联的领土范围之内,包围、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夺取中间地带,把镇压
各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准备新的世界大战结合起来。这一战略的作战设想主要是把核垄断作
为讹诈的手段,奉行陆海空三军均衡发展的方针,准备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式的全面战争


大规模报复战略

  1953年到1960年间,美苏之间在核军事力量方面已经是势均力敌,形成了一种核力量
平衡。在这种核军事力量平衡的情况下,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进行了一些战略调整,开始
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也就是我们所称相互确保摧毁战。当时苏联已经很难遏制住,并且
苏联有可能对美国进行核打击、核报复。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依靠美国的核优势玩弄战争
边缘政策,企图以核战争威胁苏联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这一战略的设想是要么
不打,要么就打全面核大战。为此,美国改变过去三军均衡发展的方针,突出发展空军,
特别是战略空军和核武器。

灵活反应战略

  1961年到1968年间,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推行灵活反应战略。这一战略把战争样式分
为核大战、有限战争和特种战争3种,主要内容是以不同的方式应付不同的威胁,准备打各
种战争,特别是“有限战争”或“特种战争”,妄图以此来镇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与苏联争夺势力范围。1965年约翰逊政府提出“逐步升级”战略理论,把战争从危机到
全面核大战之间划为7个阶段、44个阶梯和6道门槛。其实质在于逐步提高战争等级,不断
增加压力,以达到不战而胜或以较小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目的。这一理论被视为灵活反应
战略的具体化。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美军的战备指标是要求具有打“两个半战争”的能
力,即在欧洲和亚洲各打一场大仗的同时,在其他地区再打一场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小仗


现实威慑战略

  1969年到1980年,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奉行的都是现实威慑战略。该战略的实质
是在美国日趋衰落的情况下,承认美苏之间的均势并与苏联展开争夺。其主要内容是在战
略做一些必要的收缩,调整军事部署,重点加强欧洲地区的力量,力图扭转被动局面。该
战略把战争样式分为战略核战争、战区核战争、战区常规战争和小于战区规模的局部战争
。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美军具体的战备指标降为“一个半”,即重点准备在欧洲与苏军
及华约军队打一场大仗,同时准备在其他地区特别是在中东地区打一场小仗。在力量使用
上,主张以核力量为盾,以常规部队为剑,主要由盟军打头阵,必要时出动美海、空军支
援。

新灵活反应战略

  1981年到1988年,里根政府奉行的是新灵活反应战略。由于该战略是对肯尼迪政府灵
活反应战略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被称为“新灵活反应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大幅度
增加军费,重振军备,谋求对苏军事优势,以针锋相对的强硬姿态和灵活多变的手法对付
苏联的扩张。里根政府对美国的核战略进行了重大修改,强调通过加强实战准备获取可靠
的核威慑力量;认为核战争可以打,而且可以打赢;打有限核战争是可能的;核战争也可
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建立攻防兼备的核战争体系,大力推行“战略防御计划”,同时
把军控谈判纳入核战略轨道。在常规战略方面,里根政府摒弃了过去规定的“两个半战争
”和“一个半战争”的战备指标,主张在多个战区、多条战线上对苏作战,把准备与苏联
打一场持久的常规战争作为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出发点。

地区防务战略

  1989年5月布什政府正式提出“超越遏制”的国家战略,1992年2月国防部长切尼正式
将布什政府的军事战略定名为“地区防务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战略核威慑与战略
防御、前沿存在、危机反应和部队重建,把美国防务计划重点从对付苏联全球性挑战转向
对付地区性冲突,其核心是全球威慑和危机反应。具体表现为:以地区性军事强国为主要
作战对象,重点准备打局部战争;建立侧重于对付有限的弹道导弹攻击的战略防御系统;
在军队建设上,缩小规模,提高质量,在维持战略威慑力量的同时,突出常规部队建设,
重点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在兵力部署上,缩减海外驻军和基地,在关键地区保持前沿存
在;在战争准备上,着重增强部队的随时动员、快速反应和重建能力。

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

  克林顿政府1995年3月提出了“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该战略围绕“打赢几乎同时发
生的两场大规模地区冲突”的方针,提出以海外军事存在和力量投送作为基本手段,以“
和平时期参与、威慑和防止冲突、战斗并获得胜利”作为美军的主要任务和军事行动样式
。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战备和现代化”等措施全面提高和加强美国的军事实力,从
而实现“促进稳定”、“阻止侵略”的国家军事战略目标,维护美国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
。营造-反应-准备战略1997年7月克林顿政府根据四年防务审查的结果,发表了《新世纪国
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了以“营造-反应-准备”为核心的跨世纪战略方针。该战略的主
要内容是以塑造、反应、准备为战略指导,以和平时期塑造有利的安全环境、对各种危机
做出反应、着手准备应付未来不确定的因素为3大战略任务,通过和平参与、危机反应和改
革军队编制体制、作战理论和武器装备,全面提高美军实力,从而实现“促进和平与稳定
”、“打败对手”的军事战略目标。

先发制人战略

  9·11事件彻底粉碎了美国“坚不可摧”的神话,它对美国的军事战略也产生了重大影
响。2002年9月20日小布什政府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正式提出了向恐怖分子和“敌
对国家”发动主动进攻的“先发制人”战略,彻底改变过去奉行的“威慑”和“遏制”战
略充分,暴露了美国新政府防务班底的“新冷战思维”本质,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扩张,
利用自己拥有的绝对优势力量,建立绝对霸权的单极世界。美国一改以往“轻国内,重国
外”的军事战略,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军事战略,将“不对称作战”提高到战略
层面上,强调继续保持在欧洲和亚太关键地区的军事投入,重视建立具有“全维攻防能力
”的“21世纪武装力量”,以对付恐怖组织或敌对国家的突然袭击。

  纵观美国各时期的军事战略,都要围绕未来战争的可能样式、爆发的地点、持续的时
间、作战的对象等基本问题作出回答,即美军所谓的作战设想是什么,这样才能在战争预
测的基础上,找出对策,制定相适应的战备方针及军事部署。从美国战略演变的轨迹看,
这些战略都只是过渡性战略。“遏制战略”也好,“先发制人”战略也好,不管各个时期
战备方针的重点放在哪里,准备打赢一切类型与规模的战争,乃是美军的根本立足点。美
国军事战略虽经多次调整,但以争霸世界、战略扩张、谋求全面优势、维护单极世界的指
导思想,都始终没有改变。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2.9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