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眼镜蛇), 信区: Green
标  题: “牛车”出笼和“黑盾”行动]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May 15 13:34:25 1999), 转信

“牛车”出笼和“黑盾”行动

                                                                            

A-12的间谍侦察活动

                1967年5月31日,在日本南部冲绳岛的卡德纳美国空军基地,
一架外形又长又薄的对外界高度保密的飞机已滑行到跑道上。尽管阵雨当空,
该机飞行员还是接到了起飞的命令。瞬间,飞机发出震天动地的巨大轰鸣,顷
刻便升人空中。几小时后,在相距2400公里之遥的空域,这架具有非凡高速性
能的奇特飞机在北越上空完成了两次贯通侦察飞行,麻利地掉转机头,神速地
返回了基地。

                这架飞机就是洛克希德公司的“臭鼬工厂”为美国中央情报
局秘密研制的A-12高空高速侦察机,其飞行性能之优异,可以说开创了美国空
中力量的新时代。这一天,A-12飞机是首次以3倍多的音速执行侦察任务。



“牛车”出笼

                1967年初春,华盛顿政府的首脑们非常担心北越可能会大量
部署具有可怕攻击力量的地对地导弹,因为这样北越就能有效地攻击美国在南
越的军事基地。如果北越出现这种动向,美国怎样才能及时发现呢?由于白宫
领导人怀疑现役美空军侦察机是否具有这种能力,所以便加剧了这种担忧。为
此,约翰逊总统要求有关部门就解决这个问题提出方案。

                中央情报局提议,采用其代号为“牛车”、尚处于保密阶段
的最新式侦察机A-12来执行任务,以获取北越军事部署的情报。

“牛车”这个代号加在A-12的头上,委实不公。因为A-12飞机外形别致新颖
,机体又扁又长,两台推力强大的发动机布置在两侧三角翼的半翼展处,又长
又薄的机头和前机身段宛如一把前伸的利剑,外形如此犀利逼人,简直与“牛
车”风马牛不相及。而且其实际性能也当刮目相看,A-12能以M3的速度飞行
,不空中加油的航程可达4800公里。在27400米的最大巡航高度,以高速巡航
航程可达5500公里。正因为它具有如此优异的高空高速性能,当时任何空中和
地面对手都奈何不了它,所以生存力极强,在大多数威胁条件下,均可安全执
行任务。

说到A-12优异的高速飞行性能,还应提到它以2735.3公里/小时的速度创造的
飞越美国的纪录。1966年12月21日,洛克希德公司试飞员比尔·帕克驾驶A-12
用6小时飞越了美国大陆,航程达16308.58公里,令人信服地展示了它非凡的高
速性能。因为它创造了其它任何飞机都无法达到的速度纪录。

另外,中央情报局指出,A-12所带空中侦察设备的技术性能,远远优于中央情
报局的无人驾驶侦察机或U-2高空侦察机所带设备的性能。在该机的驾驶舱前后
,各有一个大尺寸的设备舱,可安置较多先进航摄仪和各种信息搜集传感器,例
如,高分辨率的航摄仪和图像雷达、能探测无线电通信和雷达波特征的电子侦察
设备,以及能窥视边界对方一侧纵深达数百公里的侧视雷达。在执行侦察任务时
,该机可在24000多米的高空以3倍音速的速度飞越对方领空,每小时侦察面积达
15万平方公里。驾驶舱的各种设备仪表,在60年代也是很先进的。

1960年,飞行员弗朗西斯·格雷·鲍尔斯驾驶的U-2飞机在苏联境内被击落,飞
行员被俘,此后,U-2飞机便结束了在苏联上空的飞行,美国当局对部署在敌国
上空进行有人驾驶飞机的侦察行动也格外小心。但是,由于担心北越可能部署新

导弹,所以,以前曾反对用U-2飞机侦察苏联的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的官员们,
还是决定重新审议利用“牛车”侦察北越的提案。

在此,还应提及A-12曾准备用于侦察古巴的一段插曲。当初,美国要用A-12干
的第一件事就是侦察古巴。1964年初,中央情报局计划指挥部开始策划对古巴进
行侦察的可能性,行动计划代号为“云雀”。由于飞机意外事故,该行动计划曾
一度搁浅。但是,在1964年8月中央情报局却指示“云雀”计划要达到紧急战备
;计划是以M2.8的速度在24000米高空进行侦察。对“牛车”这种远程战略侦察
机来说,显然是大材小用了。

在对飞机设备进行较大改装后,侦察古巴的行动小分队进行了模拟训练,并向上
通报了该分队已具备紧急执行“云雀”行动的能力。对古巴进行侦察的通知,是
提前两周下达的,但行动规模稍有改变,参与行动的飞机和飞行员均有所减少。

正当小分队作好一切准备等待起飞之日时,行动又发生了变化。后来证实,因为
U-2飞机完全能够胜任这项任务,所以A-12小分队便被转为执行更艰巨的任务。

                                                                            

“黑盾”行动

                1965年,美国打算用“牛车”来侦察中国的军事动态,其行动
计划代号为“黑盾”。此后,美国一直在精心策划在亚洲部署A-12飞机。行动要
求,A-12从日本冲绳的卡德纳基地出发。在整个计划的第一阶段,3架A-12飞机
每年将两次进驻冲绳,每次为期60天,参与行动的工作人员为225名。此后行动再
走上正轨;由1个固定的小分队驻扎在卡德纳基地专门执行“黑盾”计划。但后来
侦察目标有了变化。

                1967年,美国对北越部署导弹的担心,导致中央情报局局长理
查德·赫尔姆斯在5月初提出了部署“牛车”的另一项提案,并交国务院和国防部
审议。5月16日,在总统与最高级安全顾问的“星期二午餐会”上;他谈到了这项
提案,并得到总统的认可。这个提案就是把A-12部署到冲绳,以执行对北越进行
空中侦察的任务。第二天,总统顾问沃尔特·罗斯托,便正式传达了总统关于实
施“黑盾”行动计划的决定,

                5月18日,向卡德纳基地的空运工作开始进行。按行动计划,3
架A-12将长驻冲绳。5月22日,第一架A-12(编号第131号)从美国大陆起飞,
经6小时零6分长途转场飞行,直抵日本冲绳的卡德纳空军基地。5月24日,第二架
A-12(第127号)转场飞行5小时55分,也顺利飞抵卡德纳基地。5月26日,第三
架A-12(第129号)虽然按计划开始了转场飞行,不料中途在威克岛附近上空,
其惯导系统和通信系统发生了故障。为保证飞行安全,预防意外,飞行员将飞机
降落在威克岛上。预先设置在该岛的紧急救援分队迅速排除了飞机故障,第二天
这架飞机才安全飞低卡德纳。

一切安排就序后,美国将该计划的部署通告了驻菲律宾、台湾、泰国、南越和日
本的大使,以及中央情报局在这些地方的分站站长和情报站站长,还有日本首相
和冲绳的高级官员、泰国总理和空军司令、台湾首脑及军界要人等。对此计划,
这些人无不拍手叫好。

虽然A-12归属中央情报局,但在机体表面的机徽,则是美国空军的标志。目的是
为隐蔽其执行“黑盾”计划的特殊秘密使命。

                                                                            

准备出动

1967年5月29日,卡德纳基地的部队作好了出动准备。遵照空军上校休·C·斯莱
特的命令,共260人被配备到“黑盾”计划的各机构中。除了机库得推迟一个月
才能完工之外,全部设施都可供连续飞行时使用。第二天,行动小分队便完全处
于准备出动状态,而实际上飞机要在31日才出动。

首次执行“黑盾”任务要飞两条航线,一条是经北越空域,另一条是经将南北越
南隔开来的非军事区上空。两条航线的飞行时间均为3小时39分,飞机巡航速度为
M3.1,巡航高度为24300米。

侦察飞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北越全部地对空导弹发射阵地共190个,A-12
侦察拍摄了其中的70个,并拍摄了另外9个重要军事目标。这次飞行没有被对方地
面雷达跟踪,显然对方没有察觉。通过A-12的侦察飞行,到7月中旬,完全可以
确认北越尚未部署地对地导弹。

在1967年5月31日到8月15日期间,A-12为执行“黑盾”任务,共有15次处于待命
状态,但实际出动只有7次,其中发现被对方地面雷达跟踪有4次,但未受到攻击。

华盛顿的中央情报局计划指挥部,统一计划、指挥了A-12的全部侦察行动。而且
还对目标地区的天气情况进行持续不断的监视。在华盛顿时间每天下午4点钟,都
要召开A-12出动准备情况的碰头会。如果天气情况好,驻卡德纳基地的部队就会
处于待命状态,并得到侦察飞行路线指示。

执行任务的部队,通常要提前28至30小时进入待命状态。在飞机起飞前12小时,
要第二次审查目标区空域的天气状况。如果天气好,则继续进行执行任务的各项
准备。在起飞前两小时,才作出动或不出动的决定,并通告机场。最终的出动决
定也不完全取决于目标区空域的天气状况,还取决于空中加油区和出发时基地上
空与返回时基地上空的天气情况。

卡德纳基地从接到待命通知开始,就要选定执行任务的主力飞机和主力飞行员,
备用飞机和预备飞行员。还要对飞机进行全面检修,对各机载系统进行检测,并
把照相机装上飞机。

直到出动前一天傍晚,执行任务的飞行员才能接到任务航线情况的指示。飞行前
的最后指示,到起飞那天上午才能下达,内容包括飞机及各系统的状态信息、最
新天气预报、飞行计划的修改变动,以及其它有关情报。

飞越北越上空执行“黑盾”任务的典型过程是:飞机从卡德纳基地起飞后,在冲
绳南部上空进行一次空中加油,按计划进行穿越北越的侦察拍摄飞行或作重复穿
越拍摄飞行,撤退到泰国上空进行第二次空中加油,然后再返回冲绳卡德纳基地。

“牛车”的飞行速度极快,仅用12分钟就能完成两次穿越北越的侦察飞行。但是
,美国人明白,由于A-12的转弯半径竟长达138公里,所以在执行某些任务时,
飞机一转弯,肯定会闯入中国领空。

                                                                            

众失之的

1967年8月16日到12月31日,A-12进入任务出动待命状态共26次,其中实际飞行
有15次。在9月17日那天,北越的一个地对空导弹发射阵地的搜索雷达跟踪了A-
12飞机,但该阵地的制导雷达却未能发挥作用。在10月的一次飞行中,北越的地
对空导弹阵地发射了一枚导弹,但未能击中A-12飞机。这是“牛车”首次遭受
导弹攻击。该机的侦察照相机拍摄到了阵地上空发射导弹时的烟气、导弹本身和
导弹飞行排气凝结的尾迹。看来,A-12飞机的电子对抗设备有效地干扰了对方
导弹的攻击。

在10月的另一次飞行中,飞行员丹尼斯·沙利文在第一次穿越北越上空时,发现
自己被北越地面雷达跟踪,受到将被两个地对空导弹阵地攻击的威胁,结果对方
并未发射导弹。但在他第二次穿越北越时,却遭到了至少6枚导弹的攻击。飞机
的侦察照相机也柏摄到了每枚导弹飞行排气凝结的尾迹,他本人还目睹了其中3
枚导弹在空中爆炸的情景。在返回基地后检查时发现,该机有机翼下部的整流带
,已被一金属碎片穿透,并扎进了机翼油箱的支撑构件。所以北越的导弹对
A-12飞机是有直接威胁的。

                                                                            

窥视朝鲜

1968年,“牛车”进入任务出动待命状态共15次,实际出动6次。除4次飞越北越
上空外,有两次飞越北朝鲜上空。1968年1月23日,北朝鲜海军俘获了美国海军
的“普韦布洛”号船,两国关系顿时紧张起来。为探察在此事件后,北朝鲜会采
取什么军事行动,1月26日,A-12飞机对其进行了首次侦察。中国人跟踪了执行
这次任务的A-12飞机,但并未向飞机发射导弹。

然而,美国国务院却担心,如果继续对北朝鲜进行侦察,一旦出事掉到敌国境内
,就会造成无法挽教的外交影响,所以对再次侦察不予批准。于是,负责具体指
挥侦察的保罗·巴卡利斯准将,便向国务卿迪安·拉斯科扼要介绍了任务实施的
细节,并保证飞机飞越北朝鲜的时间不会超过7分钟,所以即使飞机出了事,也不
至于掉到北朝鲜或中国境内。国务卿拉斯科仍不放心,提出了种种修改飞行计划
的意见。所以他也是“黑盾”行动飞行计划最高级别的制订者。

在1968年4月1日以后,虽然A-12飞机曾两次进入飞北朝鲜执行侦察任务的出动待
命状态,但是被批准的只有一次。这次行动是在5月8日进行的,是对北朝鲜的第
二次侦察飞行,实际上也是“牛车”执行“黑盾”计划的告别飞行。终止A-12执
行“黑盾”计划的根本原因是所需飞行费用太高。

                                                                            

穷途末路

面对A-12及其双座的空军型SR-71飞机,多年来实际消耗的巨额资金和日益增
长的计划费用,美国预算局一直忧心忡忡。预算局怀疑,在由中央情报局的A-
12和空军的SR-71组成的联合机队中,是否有必要配备那么多A-l2飞机,也怀
疑单独建立一个中央情报局的A-12机队的必要性。尽管有人提出过几种能大幅
度削减预算的解决方案,但总的意见仍是取消A-12发展计划。

在“牛车”执行“黑盾”行动的整个计划中,美国空军给予了极大帮助。除财政
支援外,提供了空中加油和卡德纳基地的飞行设施,向冲绳空运了所需的工作人
员和补给品。空军自己还向洛克希德公司订购了一个小机队的A-11。所谓A-11
,就是取名为SR-71的双座侦察机的原型机。

SR-71的规定任务是进行“突击后的空中侦察”,也就是在对敌进行核打击以后
,再用它对敌方动态进行空中侦察。显然,执行这种任务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所
以该机也用于执行一般空中侦察任务。

如果用A-12来执行这些任务,就更具优越性。因为A-12只载一名乘员,所以它
能装载SR-71无法装载的尺寸更大、性能更好的航摄仪和信息搜集设备。同时它
是由文职人员管理的,这就有利于秘密使用,至少不会象空军使用那样需要那么
多人员和飞机。毫无疑问,A-12是当时世界上使用效能最高的高空高速侦察机)
也是未来若干年内最好的战略侦察机。

本来美国空军采购SR-71,会拓宽“牛车”的发展道路,因为这意味着空军可负
担一部分财政费用,而且每架飞机的成本也将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是,也正
是由于SR-71的存在,才使“牛车”走上了绝路。财政上有较大困难,总得采取
措施,A-12为此被迫退役。

实际上,A-12退役也经过了一番周折。因为在它第一次执行侦察北越任务之后
的几个月中;确实表现出了凡的性能,取得了显赫的成绩,证明它完全能够胜任
所担负的重任。所以当它行将退役的消息一传出,就受到一些高级官员的严重关
注。显要的国会议员、总统的外部情报参谋部官员,以及总统的科学参谋委员会
成员等,都感到不安。于是该机退役一事暂且推迟。1968年春,对“牛车”继续
服役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又对预算成本重新作了研究,然后提出了4项能使该机
继续服役的解决方案。然而这种种努力,却未能挽救“牛车”退伍的命运。1968
年5月,国防部长克拉克·克利福德重申了终止“牛车”执行“黑盾”计划,并封
存“牛车”的决定。约翰逊总统随即便证实了国防部长的决定。

1968年3月初,美国空军的SR-71开始陆续到达卡德纳基地,来接管“黑盾”计
划的使命。从此,A-12便逐渐降到从属地位,仅作为SR-71的补充。5月8日
“牛车”在完成了最后一次任务后,驻卡德纳基地的小分队就接到了准备返回
国内基地的通知。

中央情报局计划指挥部选定在6月8日起飞,经转场飞行回国。在返回前,A-12
飞机仅作有限的必要飞行目的是为保持飞行员驾驶技术的熟练程度,以保证返回
飞行的安全。这些飞机飞回美国后就将被入库封存,原已在国内的那些A-12飞
机,已在6月7日提前人库封存。

                                                                            

翻车坠海

从“牛车”执行“黑盾”计划以来,几乎在实施每一重大步骤时,开始总是不
顺。从国内转场到冲绳,第三架飞机途中就发生了故障;在第一次出动起飞时
,又偏偏遇上下大雨;虽然对越南和朝鲜侦察的次数并不多,却被对方地面雷
达发现,并遭到了导弹的攻击。尽管飞机无一损失,但“牛车”最终却未能逃
脱厄运。

那是在驻海外的最后几天,突如其来的打击,既莫明其妙又令人胆寒。1968年
7月4日,杰克·W·威克斯驾驶129号飞机从卡德纳基地起飞,作更换发动机后
必须进行的检验飞行。当他飞到马尼拉以东836公里上空时,基地上还能听到他
的声音,然而此后他就失踪了。

有关方面,当即全力以赴,进行了仔细搜索,渴望能够救援,但却毫无收获。
这架飞机失事的原因的一直未查明,至今仍然是个谜。官方在新闻报道中说,
失事的飞机是SR-71,其目的是为了隐瞒中央情报局的A-12执行“黑盾”计划
的真相。几天以后,剩下的两架“牛车”便小心翼翼地从冲绳返回美国,被打
入“冷宫”封存了起来。

1968年7月16日,在美国本土秘密执行“黑盾”计划的内华达空军基地,中央情
报局为实施此计划举行了一次颁奖仪式。浴克希德公司A-12飞机的总设计师克
拉伦斯·伦纳德·约翰逊对终止哗车”发展计划深感惋惜,因为这毕竟是他最杰
出的设计。这项设计,曾使他在1964年获得了“总统自由勋章”,1966年获得了
“国家科学勋章”。

在这次仪式上,还表彰了执行此项计划的有功人员。中央情报局副局长海军中将
鲁弗斯·L·泰勒,向有突出表现的飞行员肯尼思·s·科林斯、罗纳德·L·莱
顿等颁发了中央情报局星形勋章。在飞行中失踪的飞行员杰克·W·威克斯的妻
子也为丈夫领了奖。驻冲绳基地负责实施“黑盾”计划的指挥官斯莱特上校和他
的代理人梅纳德·N·阿蒙德森,也被授予美国空军勋章。“牛车”小分队
(第1129特别行动中队第一支队)和美国空军支援保障部队得到了美国空军优
秀部队奖。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6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