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战略预警系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7月18日09:17:33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战略预警系统
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人类利用太空的时代开始了。在
40多年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争夺空间的竞赛极大地推动了空间军事系统的发展,其
中,建立以卫星侦察、导弹预警为核心的战略预警系统成为美国军事当局最重要的目标
和成果之一。目前,美国的战略预警系统正孕育着新的技术飞跃,其中,融入“C4I-SR
”这样的集成系统并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景值得密切关注。
航天战争思想的产物
苏联发射人造卫星后,美国于当年与加拿大联合建立了“北美防空司令部”,即1981年
改称的“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美国空军于1959年出台了AFM1—1号《美国空军航空航
天基本概则》,首次提出了发展“航空航天力量”的计划,标志着美国航天战争思想的
诞生。空间侦察预警系统的概念产生于AFM1—1号,美国的战略预警系统由此而传世。美
国的军事空间实践恰恰就是从导弹预警系统开始的,即导弹防御警报系统。这是一个地
球同步轨道卫星预警系统,正式名称被定为“国防支援计划”(DSP)。从1970年11月到1
989年6月,该系统历经三代,先后发射各种卫星36颗。空军AFM1—1号先后修订了近10个
版本,其航天作战从思想到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导弹预警系统成为战略预警系统概念
的起源与核心。
战略预警系统是指某个国家或国家集团为早期发现、跟踪、识别和报知来袭的战略武器
而建立的系统,是国家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备突然袭击的第一道防线。
战略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指挥控制中心、空间预警卫星系统、地面侦察监视系统(包括预
警雷达网、深空光电监视系统和信号情报侦察系统)、空中飞机预警系统(包括预警机、
侦察机、无人侦察机和侦察气球等)以及预警通信系统等组成。其关系主要是攻、防两套
系统的衔接与融合。从指挥控制角度讲,预警系统具有前端侦察监视的性质,防御系统
是后端反击系统,两个系统与指挥控制系统通过通信线路连为一体。
战略预警系统的技术功能包括侦察与监视能力、跟踪与定位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此类
系统普遍采用了现代探测、光电子、红外线、照相、精密机械、计算机和声控等技术手
段。
该系统主要用于:侦察和监视对象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导弹、潜艇和轰炸机的动向;实施
对空监视,实时发现和判定敌方战略导弹发射和战略轰炸机起飞的时间和地点,发出早
期战略预警信息;实时跟踪监测敌方战略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的飞行轨迹,并将各种参数
送入信息处理与显示设备,解算出将要袭击的地域,判明其来袭目的;及时识别来袭战
略武器的种类,并鉴别导弹弹头中的假弹头,判定真弹头的数量,以便采取相应的反击
措施;监视有关国家和地区进行导弹或空间飞行器发射试验的飞行动态情况。其中,侦
察和监视具有战略意义的弹道导弹部队的部署和戒备状态、战略潜艇动向、战略轰炸机
的飞行和转场意图,提前发现战略攻击前的征候、位置和动向,为挫败敌方可能发起的
战略攻击,可向国家最高指挥当局提供宝贵的决策时间,也可在短以秒计的时间内发现
、识别、跟踪敌之进攻兵器,弄清敌作战意图,为作战指挥中心提供可靠的早期情报,
向地面防空导弹和防空机、舰指示目标并引导攻击。
应当说,美国今天的战略预警系统就是定义战略预警系统概念的基本依据。这是一个立
体、全面、集成的先进技术系统,也是一个十足的战争系统,它为美国开辟新的“高边
疆战场”,实施未来的“天战计划”,保障美国的霸主地位具有奠基石的意义。
在高技术支持下飞速发展
美国的战略预警系统是从北美防空司令部任务的不断转化演变中发展起来的。为了对付
苏联核武器和远程轰炸机的威胁,美国于50年代建立起反飞机预警线。随着弹道导弹的
发展,从60年代开始,战略预警的重点由防轰炸机转到预警弹道导弹,为此美国又建立
了“北方弹道导弹预警系统”、“潜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发展了相控阵雷达和预警
卫星,同时改进和完善了对轰炸机的预警。
美国的战略预警系统是当今世界最庞大、最先进、预警程序最复杂的系统。以空间监视
和跟踪系统为例。它在功能上可兼顾战略、战术预警,在手段上被动与主动相结合、地
基与天基相结合,天地一体,协同联网,网站配置遍及全球,总体监测能力极高,系统
不仅能跟踪、支援各类卫星,而且还可以用于监测导弹活动及空间垃圾。该系统的工作
流程为:导弹发射初期,以DSP卫星进行探测,其后由地面雷达网跟踪确认,二者的数据
经核对中心传送到导弹预警中心,导弹预警中心对探测数据与已知情报进行融合处理和
目标识别、弹道参数、弹着点预测、攻击效果评估测算(受损预测)等处理。其中,用于
识别、评估目标、威胁的数据平时储存在数据库内。航天部队指挥中心根据这些数据和
威胁数据库、国际形势等数据,推测侵略威胁种类、发生地点、攻击目标,通报给国家
指挥当局联合通信局(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北美防空司令部和航天司令部。其主要特点
是:手段多样——地面系统有多个雷达系统、光电跟踪监视系统、光学观测站,空中系
统有预警机、侦察机,空间系统有预警卫星;系统集成——在其它信息系统的支援下,
三层系统联为一体;功能强大——能迅速发现目标,提供较长的预警时间;
美国战略预警系统采用两套不同的预警配系来分别预警战略轰炸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
弹。
两套预警系统是天基预警系统和地基空间目标监视与跟踪系统。前者由国防支援计划(D
SP)导弹预警卫星系统和今后的替代系统——天基红外探测系统组成;后者主要由美空、
海军航天司令部分别领导的7大部分组成。
高高在上的天基预警系统
天基系统。由国防支援计划构成。目前DSP卫星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共发射4颗,第
二代发射9颗,从1989年6月开始陆续发射第三代DSP(block—14)卫星,现已发射到bloc
k—18卫星。DSP卫星由设在美国的本土地面站和设在澳大利亚的海外地面站以及设在德
国的欧洲地面站控制。受海湾战争的启发,美国研制了专供战术指挥官使用的称为联合
战术地面站的战术监视地面站,可直接接收和处理两颗或更多颗卫星数据,缩短数据传
输时间,为战区反导提供较充足的预警。第一个联合战术地面站于1993年开始工作。美
国陆军计划采购建立6个联合战术地面站。由于DSP不能有效预警战术弹道导弹、过分依
赖地面站、虚警率高、对火灾也报警等缺陷,故1995年美国国防部最终决定用“天基红
外预警系统”(SBIRS)逐步取代DSP系统。
天基红外预警系统是美国正在研制的探测与跟踪导弹发射的新一代卫星监视网,其目的
是为满足对4个红外任务领域(导弹预警、导弹防御、技术情报和作战空间特征)空间监视
数据不断增长的需求。该系统由高轨道和低轨道两个部分组成。高轨道部分包括4颗地球
同步轨道卫星和2颗大椭圆轨道卫星。低轨道部分包括若干个近地轨道卫星。低轨道分系
统的研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该系统的关键设备“目标捕获传感器”已研制成功并装配
完毕。
复杂的地基空间目标监视与跟踪系统
地基空间目标监视与跟踪系统主要由美空、海军航天司令部指挥的7大部分组成:
一是空军空间跟踪系统。它是美空军的一个全球性系统,主要用来探测、跟踪和识别各
种空间目标。该系统由一个传感器网——有源空间监视系统(PASS)、两个光学观测站、
三个雷达跟踪站和五个光电观测站组成。三个雷达站是:设在美本土弗罗里达州的埃格
林空军基地站,装备AN/FPS—85大型相控阵雷达,可同时跟踪200多个空间目标,每天要
对空间数千个目标进行1万次以上的空间观测;每天可处理一次从各空间跟踪系统探测器
传送来的数据,并将空间目标新轨道参数提供给各跟踪系统;设在北达科他的大福克斯
空军基地站,采用边境截获雷达目标特征测量系统,雷达型号为AN/FPQ—6(AN/FPS—16
的改进型)。平时该雷达执行空间跟踪任务,当发现目标后,自动转为执行监视和攻击判
定任务,可从2000个空间目标的运行数据中判明导弹、卫星或空间“杂物”,计算出目
标轨道,推定出导弹弹着点。空间监视中心每天收到的卫星观测数据,有三分之一来自
上述两个雷达站;第三个设在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采用AN/FPS—108大型相控阵雷达
。该雷达有3种功能:空间跟踪;战略预警;监视俄罗斯弹道导弹试验、搜集情报。五个
光电跟踪站另外组成地面深空光电监视系统。
二是海军空间监视系统。海军空间监视系统是海军航天司令部空间监视中心负责操纵的
设在达尔格伦的空间监视系统。该系统由3座大功率发射站和6座接收站组成,沿北纬33
度线建立在美国南部,全长4800公里,从海岸线向外延伸1600公里,向空间深入24100米
。中央发射机在得克萨斯州的基卡普湖,发射功率766KW,阵列长3269米。另外两个小的
发射机分别设在亚利桑那州的希拉河和阿拉巴马州的约旦湖。此外,还有6个接收站和6
座其他传感雷达站。
三是弹道导弹预警系统。该系统始建于1962年,是美国最早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该系
统设有三个预警站。每个预警站通常部署3—5部雷达,并配有综合自动检测和监视设备
。所用雷达有3种型号:一种是AN/FPS—50型三坐标多普勒超远程警戒雷达,最大探测距
离4800公里。第二种是AN/FPS—49超远程扫描跟踪雷达,最大作用距离3200—4800公里
,可自动跟踪目标,算出目标发射点、命中点及命中时间;第三种是AN/FPS—92远程跟
踪雷达。此外,为解决多弹头分导式弹道导弹所释放的很多小的和近距飞行的弹头识别
问题,美军将旋转转盘式雷达更换为固定式相控阵天线结构。上述各雷达预警站与NORA
D之间建有独立的通信线路,信息传递到导弹预警中心只需10秒。
四是潜射弹道导弹探测系统。该系统1971年投入现役,主要用于探测来自两洋的潜艇发
射的弹道导弹。该系统原由7部AN/FSS—7抛物盘式雷达组成,东西海岸各3部,德克萨斯
州1部。1972年,美、加又增加了一部AN/FPS—85雷达和一部海军的PAR(AN/FPS—16)环
形搜索雷达。80年代,SLBM探测系统进行全面改进,安装了4部AN/FPS—115“铺路爪”
大型相控阵雷达。90年代,美空军又在加勒比海地区实施了一项超视距监视计划,并在
弗拉迪角的埃格林空军基地部署了一部AN/FPS—85雷达。SLBM预警网与超视距雷达和空
中预警机结合起来,可以提供6—15分钟预警时间。它也能为空间司令部显示卫星目标位
置和速率数据,可靠度达到99%。
五是联合监视系统。根据美国空军968H计划,联合监视系统是作为“赛其/布克”的后继
者——旨在保卫美国和加拿大领空的航空警戒监视系统而问世的。联合监视系统共有9个
地区作战控制中心,其中,1988年在冰岛建成有一个临时中心。该系统监视传感网共有
85个雷达站,其中美国本土47个。该雷达网在美本土及其周围形成一个宽度达320公里的
监视雷达覆盖区。一个监视雷达站通常有3部雷达,其中一部远程监视雷达,一部远程航
路监视雷达,一部测高雷达。该系统雷达昼夜监视本防区的空情,探测、跟踪和识别前
来空袭的敌机和巡航导弹,并指挥、引导防空武器拦截。同时各个ROCC还要快速将所获
得的并经过处理的空情数据传递给NORAD的作战指挥所和相邻的ROCC、联邦航空局有关航
管单位,以便做到情报资源共享。
六是北部预警系统。北部预警系统是由远程预警线发展而来的。远程预警线主要用于防
御从北极方向来袭的轰炸机和巡航导弹。由于采取了向北推前部署,可在其到达美国本
土前2个半小时发出警报。与此相应,还有一个远程预警线,又称“松树线”。沿北纬4
9度配置在美国最北部,横贯加拿大东西海岸。该预警线拥有24个雷达站,配备各种用途
的雷达100部,平均每个站装备4部雷达,它们的测距较远,可发现800公里外的目标。
七是地面深空光电监视系统。它是一个被动跟踪系统,是美空军空间监视和跟踪系统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监视高轨道卫星而开发的,因为对高轨卫星,陆基雷达站和
贝达朗恩光学观测站均无法探测。1974年,当时的美空军武器系统部电子系统部制定了
发展地面光电深空监视系统的计划。1975年8月,林肯实验室完成系统试验,其原型系统
逐渐发展成今天完整的GEODSS。该系统在地球纬度相近的地区建立5个光电观测站以组成
一个全球光电空间监视网,这5个工作站分别设在白沙(新墨西哥)、毛伊(夏威夷)、大邱
(韩国)、迪戈加西亚岛(印度洋)、葡萄牙南部地区。该系统主要装备主望远镜、电子视
频图形放大器、4台PDP11/70小型计算机。地面光电深空监视系统采用电子扫描技术,将
望远镜观测到的图像转变成电信号,经计算机处理,滤掉目标周围的星体,在电视监视
器上以光纹线形式显示目标。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bs.ndc.neu.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