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skor (askor), 信区: Green
标  题: 美国的生产能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4月28日08:11:57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美国的生产能力 
.贺文. 

看到前朝和当代的国人作文常常有这样的题目,叫做《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题目十
分醒目,伴随的内容又大多激愤、亢扬,令爱国之情陡涨。但这个问题问了几十年,也有
不少青年以实际行动来做回答,更有真的为此献身者。然而这个问题仍然不断地被后来者
提出,可见答案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至少下一代人并不欣然接受上一代人的解答。 

在提出《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之前,仿佛更需要明了中国现在是在哪里。因为也只
有明白了解中国过去和目下的位置,才有可能切实地看到中国先进与落后的程度。如果领
先了可加剖析以保持;如果有差距可以设法缩短;如果愈拉愈远则要改一种方法了。 

国人常常为如何建国而争论不休;常常争论《中国向何处去?》与《中国应向何处去?》
这两个大题目;也还常常有因对方与自己意见不合,而怀疑甚至指责对方“不爱国”者。
但甚少有对国情的了解,甚少有交换《中国目下在何处?》这个最为原始,或许是更为基
本,更为重要的问题。我们常常发现一旦这个小题目得到了谅解,那两个大题目的歧见反
而自然地消去了。即使没有完全消除,歧见的根源也仿佛不再繁杂模糊了。 

这或者是分析的第一步,即材料的搜集。现在我们仅以钢铁制品为例,来看看大老美以前
干过的活儿。 

今年是1992年,离开二次大战结束的1945年已经有47年了。然而二次大战的一些数字到今
天仍是触目惊心。 在二次大战的高峰时期,英国、德国和苏联的飞机产量均为每月两千
架左右,即每年大约生产两万四千架飞机。而在50年前珍珠港事件后的第六天,美国战时
总统小罗斯福便向国会提出美国年生产五万架飞机的要求。当时的世人都认为这个瘸子吃
错了药,肯定是疯了。然而在1944年的最后几个月里,美国各种军用飞机的产量就达到每
个月一万两千架之多。是苏、英、德三国飞机生产总量的两倍。如果这个生产能力继续保
持下去,则年产量就将是十四万多架,远高于总统提出的年产五万架的指标。但这个生产
势头并未持续。原因是到了1945年之初,美国就已经看到二次大战的胜局已定,飞机存货
已经足够应付战场消耗,于是提前决定停止军用飞机的生产。 

五月德军投降,八月日军投降。当复员的美国军人乘飞机飞返芝加哥时,一冲破云层,芝
加哥机场尚看不到,只见地面上密麻麻排满一片片的军用飞机,一望无际。美国从1941年
底到1944年底的三年里共生产了二十三万多架各种型号的军用飞机。当然飞机的产量是逐
月增加的。即使这样,平均算来,美国军用飞机的产量也已经大大超过了总统提出的年产
五万架,即三年十五万架这个当时看来近乎疯狂的指标。

当时美国的钢产量为四千万吨,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产量是六千万吨。但是中国能否
每月生产六千架飞机呢?显然是不能。中国目前在役的军用飞机总数只有这么多。也就是
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飞机生产能力达不到美国48年前的一半。 

日本的海军名将山本五十六虽然最后还是屈服于爱国主义和军部的压力而参加了制定偷袭
珍珠港的战斗部属。但他的本意却是反对向美国开战的,理由很简单∶美国的烟囱比我们
的树还多。怎么个打法?! 

当太平洋战场上美国航空母舰的飞机维修工仅仅因为一块板子或者是几个螺丝的配件不够
,就把整架飞机从甲板上推下海去时,令旁观的澳大利亚人惊得目瞪口呆∶你们美国人到
底有多富?! 

美国看中地中海上一个英属岛屿,打算建一个前进机场。英国人答应了,并问需要多少时
间建成。美国人回答∶一个星期吧。把那个英国人吓了一大跳。他根本就不相信,非要留
下来看看美国人怎么个干法。于是美国人运来全套施工设备。一周之后,飞机就从跑道上
起飞了。 

孙中山先生在七、八十年前写的《建国大纲》中做出了详尽的计划。中国要造十六万公里
铁路。美国的铁路总长在二次大战刚结束达到颠峰时是六十万公里。今天根据中国官方公
布的数字,中国铁路总长不到六万公里。 

如果只学会了炼钢,但没学会怎样把钢铁变成飞机大炮。或者说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学费是
交出去了,但却得了个考试不及格,根本就没学会。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120]
※ 修改:·ersy 於 04月28日13:28:48 修改本文·[FROM: sparkle.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