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ekai (切削仿真), 信区: Green
标  题: 普京两岁——俄罗斯韬光养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4月05日15:08:37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天下论坛

□郑羽

  两年前的3月26日,俄罗斯人正在投票选举自己的新总统。同时,有人在伊尔库茨克市一个垃圾堆旁发现一个弃婴,随后,孩子被送往医院。
  选举委员会紧张地统计着投票结果,而一家医院的医生们正在奋
力抢救昏迷不醒的小男孩。“如果能够救活的话,就给他起个和新任
总统一样的名字———弗拉基米尔·普京……”医生列昂诺夫说。
  小“普京”神奇般地被救活了。到今天,他两岁,而在那一天被
选举出来的俄罗斯新总统普京,也正好就任两周年。

普京上任两年来的外交作为
  普京上任两年,外交上可以说是相当出彩,但仔细观察,不难发
现,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中,普京的外交理念却有一个重大的“方向性
转折”。
  普京在上任的第一年,即2000年,在外交舞台上表现出了极为强
硬的铁腕作风,以至于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普京是要力图恢复俄罗斯的
“大国地位”。事实上,当时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是建立于这样一个认
识基础上的:认为当前的国际社会有理由、也有可能、更应该成为一
个多极的世界,俄罗斯应该努力促进这一多级世界的形成,以对抗美
国的单极力量体系,并在其中维护和恢复俄罗斯自己的利益。
  当然,上台伊始的普京,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都需要一个“铁
腕”形象;另一方面,国际形势的发展在当时也没有为俄罗斯的外交
战略调整提供足够的契机。
  但这个历史机会在2001年9月11日到来了。
  “9·11”事件后,俄在国际反恐怖领域采取了明确支持美国的
立场和一系列实际步骤,对北约即将进行的第二轮东扩进行了和颜悦
色的评论,在2001年11月中旬华盛顿最高级会晤期间与美方就NMD问
题进行了气氛缓和的对话,普京还作出了“俄美关系的性质已经发生
了改变”的乐观估计。显然,俄正在奉行与美国全面缓和的政策,力
图塑造俄是美国的伙伴,而非对手或战略竞争者的形象。
  显然,基于“9·11”事件提供的契机,普京在自己任内第二年
的后半年,对俄罗斯的外交谋略进行了重大的调整。
  这一调整包括如下重要内容:回避或至少是模糊关于多极世界的
提法,停止要求西方承认其平等大国地位的外交宣传,回避对西方特
别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批评,在与西方有重大利益差异的领域,采取
少说多做,或者只做不说的实际应对。
  在对美政策上,渲染俄美利益(在反恐怖、核裁军及防止核扩散
等领域)的一致性和俄罗斯是美国的伙伴的提法。一方面,在NMD等
无力回天的问题上,与美国进行心平气和的谈判;另一方面,在美国
正式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后,在舆论上淡化其对俄罗斯核安全利益
造成的损害,总体上外交反应相当平淡。其根本目标是要排除美国政
策对俄罗斯迅速振兴本国经济的干扰,并获得必要的外部条件,并力
图在俄美关系中获得经济利益。
  避免对北约东扩作出任何舆论上的激烈措词,通过发展与北约成
员国的良好双边关系,以及进一步推进与欧盟的经济合作关系,减弱
北约东扩的消极影响,避免自我孤立。
  对与俄国家利益没有直接关联、又与西方立场有矛盾的地区性问
题,或措词温和地表达不同立场,或“不明确表态”。
  在独联体问题上,特别注重发展双边关系,将多边外交作为补充。
“自上而下”地推进一体化。
  在对中国的政策上,继续保持与中国的协作关系,淡化针对西方
的色彩,突出两国在双边范围内及在周边安全上的合作,使两国的合
作关系直接有助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中
获益。
  
俄罗斯的全面战略收缩理论
  其实,早在“9·11”事件发生前,俄罗斯就已经在为自己的全
面战略收缩进行理论准备了。
  2000年2月,俄罗斯最著名的半官方政策咨询机构———外交与
国防政策委员会,完成并发表了关于21世纪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的长
篇报告,其中第二章题为《俄罗斯对外政策面临21世纪的挑战》,全
面阐述了在新的世纪应该“制定符合俄罗斯利益和力量的外交战略”
的重大问题,制定了“有选择地参与”国际事务的新战略构想。
  报告主张冷静地评估俄目前的国力,认为俄目前面临的主要危险
不在于是否会失去全球性的大国地位,而是可能日益陷入国际孤立。
  “在制定今后(至少20年)的政策时,需要从这样的观点出发,
我们未必能够大大改变国际关系的现有结构,未必能够动摇美国的霸
权。美国正在拉开同发达国家的距离,更不用说俄罗斯了。”因此,
“必须修改俄美关系构想,‘平等伙伴关系’的构想一开始就是不现
实的”。
  俄如果继续奉行以“反西方”为核心内容的“全球性大国政策”,
只能使自己在外部孤立和自我孤立中“越陷越深”,促使西方“采取
明确的政策,围绕俄建立起防区,切断俄外部的增长潜力”。
  所以,必须认清俄现在只是一个衰弱的地区性大国,要避免主动
卷入与美国和西方的对抗。
  报告否定了关于未来俄罗斯外交的几种政策主张:其一是针对北
约东扩和轰炸南斯拉夫进行“报复”,执行一个反西方的全球政策;
其二是走向孤立主义;其三是重新回到对西方“一边倒”的政策。
  该报告强调指出,基于多极世界构想的外交政策,目前在俄罗斯
相当流行,但这种政策存在着“严重缺陷”:它虽然符合传统的地缘
战略思想,却不符合21世纪地缘经济条件的新现实;它需要俄继续奉
行全球性的大国政策,而令自己经济紧张;它会“使俄罗斯主动卷入
不仅与美国的对抗,而且多多少少也是与整个西方的对抗之中”,并
使俄介入棘手的中美关系。
  基于上面的分析,报告主张俄学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经验,
将21世纪的外交构想定位为“有选择的参与”。
  “中国先后放弃了与美国和苏联的对抗,着手进行国内建设。同
时,中国始终极其强硬地在小范围内坚持原则性的对外政策立场。”
而现在,轮到俄罗斯来走这条路了。
  为此,报告给出了详细的政策建议:重整国家政权,实现经济的
稳定和高速增长,奉行使俄罗斯顺理成章地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方针,
这无疑应成为俄罗斯的重中之重。
  因此,首先就要放弃重回“超级大国”的幻想,并最大限度地避
免卷入冲突,特别是同那些俄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国家和地区发生冲突。
要放弃强硬的措词———威胁会激怒并妨碍那些想同俄罗斯保持伙伴
关系的人,如果需要抵制,则应当强硬地以行动来抵制,口头上则应
最大限度地给出建设性意见。
  其次,在应对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的同时,外交政策应该为国家
寻求经济利益,维护本国在国外的商业利益,服务于吸引外国投资的
任务。
  报告指出,俄罗斯应该“面向未来,而不应该去尽力维护那些已
经永远失去的定位,更不应该以昂贵的代价去追求某种其实毫无用处
的地位”。
  “9·11”事件后,普京的外交工作,正是依照这一报告的内容
进行调整的。
  
俄罗斯战略调整的效果
  俄罗斯的战略调整并不意味着对本国国家利益内容的重新界定,
更不是试图重新回到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实质上是一种韬光养
晦的谋略。
  就目前的情况看,俄罗斯的上述战略调整在一系列问题上有得有
失:“9·11”事件之后,俄罗斯允许美国军事力量进入中亚,借美
国之手重创了俄罗斯在中亚的心腹之患———塔利班政权和本·拉丹
的“基地”组织,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阿富汗战事完全结束之后,美国会否将军事力量撤出中亚?俄
罗斯对此显然并无把握。而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必然会成为俄美中
亚之争的重要筹码———这里有相当重要的石油输出管线,使俄罗斯
在中亚的影响力下降。
  应该指出,即便普京不在2001年9月24日的电视讲话中表示允许
美军进驻中亚,俄也难以阻止乌兹别克斯坦邀请美军进驻该国,因为
乌兹别克斯坦既不是《塔什干集体安全条约》成员,也不是欧亚经济
共同体的成员国。
  俄罗斯在反恐战争中与美国的合作,没有换得美国对俄罗斯政府
对车臣政策的明确支持,但美国也停止了对车臣战争的批评,并停止
了类似2001年3月公开接见车臣反叛势力“外长”的接触。
  俄罗斯与北约在反恐问题上的积极合作态度,没能使北约放弃它
的第二轮东扩计划,但与北约西欧成员国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俄罗斯改善俄美关系的举动,没能阻止美国最终正式宣布退出《
反导条约》,也没有改变美国仍将其纳入核瞄准的名单。但科索沃战
争之后冻结的俄美经济合作有所启动,美国埃科森石油公司在2001年
10月末宣布在俄罗斯的“萨哈林-2”项目先期投资120亿美元,总投
资将达到300亿-400亿美元。
  在俄罗斯小心翼翼地试图缓和俄美关系,至少使咄咄逼人的布什
政府不以俄为敌的政策背景下,在美国的中亚军事存在客观上阻止了
“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发挥功能的现实条件下,中俄两国协作关系
的重心不可避免地会向双边合作领域转移,但中俄关系的稳定将是毫
无疑义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研究室主任、教
授、博士生导师)

图: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弃婴小“普京”共度美好时光。(南京周光晨
供图)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pe6.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0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