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nowshuang's bub), 信区: Green
标  题: 书生误国与俄罗斯的悲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30 22:49:33 2002) , 转信



送交者: ranch 2002年10月28日13:55:46 于 [军事天地]http://www.cmilitary.com  
 
  
书生误国与俄罗斯的悲哀 
——苏联解体十年后的思考 


1991年12月21日,在这个年份的最后十天,世界发生了一件令许多人都始料不及的大 
事,由列宁创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近七十年的苏联解体了。曾经一度称霸全球的 
强大的苏联帝国,就象是一座高高垒起的积木,只是经人轻轻一点就在突然间轰然倒塌 
了。乍看起来,这是仿佛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并未过经战乱,自身又是如此地 
强大,怎么会一下子就解体了呢?我们再来看看当年举行苏联解体仪式的最后情景: 
“戈尔巴乔夫用整整12分钟读完了他那份《告苏联同胞书》。读到最后,他的眼睛湿 
润,嗓子嘶哑,心里就像被无数只手剧烈撕扯着,几乎读不下去了。19时20分,按事先 
安排的程序,戈尔巴乔夫要把决定世界末日的“核按钮”——一只装有发射原苏联2。7 
万枚核弹头密码的黑色公事包交给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再由沙波 
什尼科夫转给俄罗斯总统叶利欣。 

还是在实况转播的电视摄像机前,戈尔巴乔夫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西装口袋,但很不巧, 
竟然忘了带鉴字笔,他一时有些茫然。美国CNN电视广播公司总经理汤姆。约翰逊先生 
及时为戈尔巴乔夫救了驾,他眼疾手快,从自己口袋里马上摸出一支圆珠笔,迅速递给 
了这位几秒钟后就要成为平民的总统。 

戈尔巴乔夫说了声“谢谢!”,当即用这根圆珠笔在放弃他任总司令之职同时把核武器 
控制权交给叶利欣的政令上快速签上了他的名字。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感到听见了一声巨 
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矗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突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 
裂为15块碎片。” 

这是一个中国学者对当时情景的细致入微的描写。苏联的解体,对当时世界任何一个国 
家来说都点儿猝不及防。尤其对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性的大国来说,一时间竟有点 
茫然不知所措。谁也不知道分裂后的前苏联各国将会如何发展?对世界格局会产生什么 
影响。 

现在十年过去了,作为前苏联合法继承者的俄罗斯是个什么状况呢?俄罗斯继承了前苏 
联70%的国土面积和70%的经济基础,60%的人口,大约70%多一点的国家资源。1991年时 
前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3万多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60%多一点,居世界第二位。 
那时苏联是一个国力强大,科技发达,人民自信,在全世界都有自己利益的令人生畏的 
国家。现在的苏联继承者俄罗斯是个什么样子?据统计,苏联解体十年后的2001年,俄 
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3000亿美元,是1991年苏联的十分之一。外贸进出口总额大约 
为800亿美元,只相当中国的五分之一。黄金和外汇储备200亿美元,只相当于中国的十 
分之一。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就是说,俄罗斯已经从一个强大的国家变为一个在经济 
上无关紧要的世界二三流国家了。这个结局对于那位在前不久丧失了爱妻,现正凄惨地 
经营着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的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现正在 
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照顾下安享晚年的前俄罗斯总统叶利欣二人来说会是他们的本意 
吗?肯定不会是的。但他们怎么会一个人仅仅用了六年时间就把一个好端端的强大的苏 
联,带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另一个人用了八年时间就把一个继承了前苏联70%资产的 
俄罗斯带到如此破败的地步了呢?这难道对中国、对世界的所有政治家,没有一点教训
可言吗? 

一、书生气十足的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一步步从前苏联南部边疆的一小地方爬到了苏联 
最高领导人的位子上的?下面是戈尔巴乔夫个人简历: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于苏联南 
部边疆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俄罗斯族。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苏联国立莫斯科大 
学法律系和斯塔夫罗波尔农学院毕业。1955年任斯塔夫罗波尔市团市委第一书记,共青 
团边疆区区委某部部长,第二书记,第一书记,1962年起任斯塔夫罗波尔地区农庄农场 
生产管理局党的负责人。1966年9月当选为斯塔夫罗波尔市党委第一书记,1968年起任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第一书记,1971年起为苏共中央委员。苏共“二十二大”、“二 
十四大”、“二十五大”、“二十六大”代表。1978年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1979年当 
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80年10月被选为政治局委员。1985年3月当选为苏共 
中央总书记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仕途来看,可谓是一帆风顺。除了在边疆区党委第一书
记的位子上呆的时间稍长一点以外,几乎是每隔两三年就是一个新起点。戈尔巴乔夫的
书倒是读了不少,有着全苏联最有名望的名牌大学法学学历和农学院的技术学历。但是
通观他在就任苏共总书记之前的整个政治经历,可以说基本没有碰到过什么艰难困苦,
在他的整个工作历史中同样也几乎没有什么显著的政绩。他充其量只是一个循规蹈矩的
人。戈氏虽说在政绩上没有什么值得眩耀的地方,可是他与其他任何醉心于权力的人一
样,对苏共中央总书记这个令人羡? 闹拔豢梢运凳窍蛲跃昧恕8甓颓欠蛉巫苁榧鞘
钡拿厥椴? 尔金在他所著的《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中这样描述道:在戈氏一当选苏共中
央总书记之后,“立即迫不及待地搬进了党中央办公大楼主楼第五层被称为6号的办公室
,一点儿时间也没耽搁。就如同过去俄国沙皇迷恋王位王权和王冠一样,这个新办公室
也一直吸引着他,几乎在一夜之间勤务人员就把一切都收拾好了,把楼梯上的长地毯也
换了,把地板也磨光了。会客室里还有一些事没做完,但戈尔巴乔夫已经等不及了,开
始在他的新办公室里接待来访者。”从博尔金的描述当中我们看到的仿佛是一个尚未成
年的年轻人,突然间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信任,并交给了一项足以体现信任的十分重
要工作一样,他迫不及待地要去完成这项工作来体现自己的才干。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
突击提拔了一大批他认为具有改革思想的人物,其中有后来成为他政治上死敌的叶利欣
、有后来被他冷落了的利加乔夫,有“改革外长,和平外长”之称的谢瓦尔德那泽、有
把苏联人的思想导向灾难的主管党的思想和宣传工作中央书记雅科夫列夫。 

最能体现戈尔巴乔夫个性的还是他的那本被戏称为二十世纪“最臭”理论的叫做《改革 
与新思维》的书。本来“改革”这个词汇在俄语中有多种表示方法:而戈氏却用了一个 
“改建,改造”这样的词汇。在俄文词典里对这个词汇的解释是“推荐倒重建”。有人 
据此说戈氏从一开始就居心要把苏联这座大厦推怪亟ǎ虢⒁桓鏊约豪硐胫械? 
国家。这种说法现在看来肯定存有几分怨气,但戈氏确实想用苏联这样一个大国,用苏 
联全国人民的利益为自己做一次有意思的改革实验,而且他想从这个国家最敏感、也是 
最致命的政治体制上动手。戈尔巴乔夫与全苏联大多数人一样,他也看到了国家的弊端 
所在,但他却同样象一个不太成熟的年轻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迫不及待的要把他的想 
法在这本书的标题上明显地表达出来。为了表达他思想的开放性,作为苏联这样的大国 
领导人,他竟把这本书交给了一家美国出版商去出版。也就是说在那个冷战正酣的世界 
上,作为一个大国的领导人,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思想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这 
种行为是何等的幼稚!在推进改革的同时,他还大力提倡所谓的“民主化”与“公开 
性”。试图以此来吸引群众参加到这场改革中来。我不知是听到哪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 
句话:“最能隐瞒自己思想的人是最聪明人”。平常人估且如此,何况一个苏共中央的
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显然也看到了苏联国家在经济上的困境,1986年在苏联党的“二十七大”上 
他主持制定了《苏联1986年至1990年及200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1987年他又 
制定了《关于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企业法》。他的基本思路是给企业放 
权,使企业实现“三自一全”就是完全自主经营。这种思路作为一个有着莫斯科大学学 
位的戈尔巴乔夫来说并不算高明,因为这种改革的方法在中国已经实行好几年了。到 
1988年末,苏联总的经济形势并没有好转,而且更加失调,1986——1988年苏联的国民 
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号称“停滞时代”的1981——1985年。 

经济改革受挫以后,戈氏片面地把经济改革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归结于现行政治体制。 
1988年6月召开的苏共十九次代表会议标志着把改革的重点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 
戈尔巴乔夫以一个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身分,却是以一种苏联普通平民的心态和语言,把 
苏联原有的政治体制称为“官僚专制制度”和“极权主义制度”。他在各种公开的场合 
猛烈评击苏联的政治体制。使得苏共和苏联国家在人民心目中的政治形象受到严重损 
害。他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与公开性的推行,造成苏联社会的极度混乱,一些加盟 
共和国的民主派开始与苏共争夺权力。1989年波罗的海三国共产党公开与苏共分裂。共 
和国的权力落到了民主分子的手上。整个苏联社会严重动荡。经济形势更加恶化。1989 
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率下降到2。4%,日常必需品供应更加紧张。军队也开始出现不 
稳的现象,苏联的改革进程开始失控。 

书生气十足的戈尔巴乔夫在坚定地打碎了苏联旧的政治体制以后,却并没有给苏联国家 
的改革开出更具体的建立新体制的药方。随后不久,那个由他一手提拔起来又被他亲手 
打下去,一度被称为“最勇敢”的改革家的叶利欣,就在戈氏的眼皮底下用戈氏极力提 
倡的公开选举的方法夺取了苏联最重要也是最大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的最高领导 
权。 

改革和国家的失控并没有使戈氏有所清醒,他所读的那么多的书也没有在这个国家多难 
的时刻为这位国家领导人带来一点智慧的作用。情急之中,他竟天真地想到了“总统” 
这个称呼的实用性。他认为“总书记”这个职务并不适合领导一个国家,只有总统才是 
名正言顺的国家领导人应有的称呼。他试图以“总统”这个职务来实现他对整个苏联国 
家的重新控制。于是在1990年他又“跌跌闯?场钡嘏郎狭恕八樟芡场闭飧鑫蛔印K? 
道,1990年6月,苏联的几个主要加盟共和国先后颁布了主权宣言。苏联的解体已经初 
露端倪。 

本来在这个时候如果在苏联全国采取强制措施也许苏联还有一线期望。但可悲的是在这 
个时候这位苏联最高领导人还有闲心去海滨渡假,他仿佛还在尽情地享受着一个世界 
大国领导人在生活上无限的快乐。1991年8月19日,留在莫斯科的以付总统亚那耶夫为 
首的苏共其他领导人采取了断然措施。实行“紧急状态”,控制了在黑海之滨渡假的戈 
尔巴乔夫。但令这些企图最后挽救苏联免于崩溃的人们始料不及的是,经戈尔巴乔夫几 
年的“改革”和对苏联及苏共的猛烈评击,苏联军队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苏联党和国家的 
信任,他们也认为没有必要为挽救现存的这个国家去做任何事情。而且不知怎么的,政 
变仿佛从一开始就并不顺利。政变中要控制的两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的叶利欣竟提前离 
开了莫斯科,去往遥远的阿拉木图“访问”去了。“紧急状态”仅进行了三天就失败 
了。 

但更为可笑的是,这个一路顺风爬上苏联最高领导人位子的充满学者气味的戈尔巴乔 
夫,在被勇敢的叶利欣从休假地解救回来以后,竟还继续天真地想从已经掌握了俄罗斯 
国家命运的叶利欣的饭碗里去分一点残羹。还在与叶利欣等原苏联境内新成立的“主权 
国家”的领导人不厌其烦地讨论所谓“联盟”问题,为了他的“联盟”,他在叶利欣的 
要求下宣布了解散苏共的命令,进而又宣布停止苏共在苏联全境的活动,并责成苏联检 
查机关对苏共领导机关进行审查。进而又同意与叶利欣在非常时刻二人可以互相“代行 
职务”。戈尔巴乔夫所做的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一心只想保住他的那个已经一钱 
不值的所谓“中央”不被取消。保住他的一钱不值的苏联总统的位子不被取消。他在这 
个时候甚至还在说他之所以在9。18事件中差一点失去权利是由于苏共对他的背叛。他 
还不知道他仅有的一点象征性的权力马上就要被他的合作伙伴彻底取消了。由此可以看 
到,戈氏是一个政治敏感性多么迟顿,多么醉心于权力的人。象这样一个毫无血性、毫 
无理智、毫无判断力的书生真是苏联人民的悲哀。再以后就出现了本文开头那极富戏剧 
性的一幕。 

二、莽汉与书生两种品质共存的叶利欣 

叶利欣:1931年生于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克区的农村,俄罗斯族。1955年 
毕业于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乌拉尔重工业管道建筑公司工作。 
1959年任总工程师。1961年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建设局长。1968年起叶利欣先后担任 
州建设部长,和州委书记。1976年,44岁的叶利欣经苏共中央的直接任命,成为斯维尔 
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并成为苏共中央委员。他是当时苏联最年轻的地方领导之 
一。 

叶利欣的个性在许多方面与戈尔巴乔夫有相似之处,首先他对国家的前途和发展有着强 
烈的责任感。他不是那种小富即安,稳妥求全的人。他在地方上担任了多年党的领导职 
务,当然也看到了苏联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外交等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困难。叶利欣与 
戈尔巴乔夫一样,也是一个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望,和书生习气的人。但与戈尔巴乔夫不 
同的是,叶利欣的性格急燥,敢做敢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甚至敢于破釜沉舟。 
这种书生与莽汉的双重性格也造成他后来在治理俄罗斯国家的过程中在决策、用人、和 
治国方针上一再出现失误。可以说叶利欣是在戈尔巴乔夫这片土壤中产生出来的一个人 
物,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也许叶利欣就在乌拉尔山以东的斯维尔德若夫斯克州那个遥 
远的地方心安理得地当他的第一书记了。并且在他到莫斯科来之前,已经在那个位子上 
干了九年。苏共中央的前几任总书记之所以没有象戈尔巴乔夫那样突击提拔叶利欣,可 
能正是认为叶利欣就只是一个州委书记的料子。可是历史偏偏叫他碰上了与他有着某种 
相同性格的新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1985年,刚刚上任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叶利欣的管辖范围内的苏联石油工业 
重地秋明视察时,叶利欣理所当然是全程陪同者,叶利欣的这次经历给戈尔巴乔夫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戈尔巴乔夫觉得在他即将开始的改革进程中,十分需要具有叶利欣这种 
性格和思想的人。于是1985年4月,就在戈尔巴乔夫刚刚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个月, 
叶利欣奉调进入莫斯科任苏联建设部长。他在这个位子上呆了不到5个月。1985年12月 
又被提拔为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候补委员,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政 
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担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后,叶利欣竭力执行戈尔巴乔夫的战略部署,在莫斯科大刀阔 
斧地推行改革路线,尤其是在提倡社会民主,反对官僚主义和政治腐败上狠下了一番功 
夫。据统计,叶利欣到任的最初几个月里,莫斯科的33个区委书记中,被他因各种罪名 
换掉了23个,叶利欣不仅在政治上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革,在生活上同样也是体察民情。 
他经常深入基层,微报私?茫榭闯鞘惺称饭┯η榭觯私饫习傩斩愿芟窒蟮牟宦? 
他不仅下令取消了在苏联存在了多年的高干特供商店,还叫他的妻子像普通市民一样排 
队买东西。一时间叶利欣在莫斯科名声大振。从这些现象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叶利欣具有 
与戈尔巴乔夫十分相似的思想观念和工作风格。 

为了加快改革的进程,身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叶利欣,利用莫斯科的新闻舆论工具 
大反特反官僚主义和腐败特权,提出“批评无禁区,公开无界线”的口号,他甚至还在 
外国人面前公开指责党内有人反对改革。把党内的矛盾毫无顾忌地向外界公开。叶利欣 
的所做所为与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一样赢得了苏联人民的喝彩。正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欣 
这两个人,一个在苏共中央,一个在莫斯科市委,他们大胆而超越常规的改革行为在苏 
联的政治界引起了很大的混乱。苏联现存的政治机体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 
混乱,信仰丧失,各种形形色色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在苏联的土地上迅速漫延开来。叶利 
欣的行为理所当然地在苏共中央和莫斯科市委内部受到了强烈的谴责,甚至连苏共中央 
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也感到有些吃惊,因为叶氏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觉得在这 
场由他发起的改革浪潮中,叶利欣大有喧宾夺主之势。于是戈尔巴乔夫与叶利欣的冲突 
终于暴发了。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987年6月,在苏共政治局内部讨论戈尔巴乔夫纪念十月革命70 
周年的讲话稿时,其他政治局委员对这份也许是戈尔巴乔夫花了些心血,而且令他非常 
满意的文稿都表示原则同意,有的也只就个别细节提了一点意见。但这时心态良好的叶 
利欣却对讲话稿旁若无人地横加指责,并提出了二十多条修改意见,这其中包括对苏联 
过去70年历史的基本评价和党的现行改革政策的措施等原则性问题。在叶利欣的眼 
里,这分文稿几乎应该推倒重来。通过这件事,一个在政治上不太成熟的热血青年的形 
象在叶利欣的身上跃然而出。戈尔巴乔夫的脸终于挂不住了。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向戈 
氏提出过,说叶利欣是个危险的野心家,而且因他在工作上许多方面的过火行为,造成 
了他在中央和莫斯科市委内部也不得人心。于是在1987年底,叶利欣被免去莫斯科市委 
第一书记和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去当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国家建委副主席。 
叶利欣的下台虽然表明他的仕途在苏共中央内部已经走到了尽头,但由于他在莫斯科两 
年的工作经历,在莫斯科市民和整个苏联人民的心目中却建立了良好的印象,认为他就 
是一个改革家,是一个比戈尔巴乔夫更大胆更优秀的改革家。这也为他日后东山再起埋 
下了伏笔。 

有意思的是戈尔巴乔夫反对的并不是叶利欣对待改革的思想和做法,他是讨厌叶利欣过 
于张狂的性格和喧宾夺主的气势。因为在撤销叶利欣职务的理由中并没有提到他对待改 
革性质的认识上有什么不对之处,戈尔巴乔夫只是与叶利欣在对待改革的进度和莫斯科 
市委在改革中的领导权方面出现了分歧,叶利欣认为改革还要再快一些,再大胆一些, 
而且莫斯科市委在对改革的领导权上应有更大的独立性。这好象让人感觉到两位第一书 
记是在改革果实的归属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你看这是多么的有意思,改革才刚刚开始, 
而且是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这两个人就为日后改革成果的归属反目成仇。 

经过了撤职这次沉重的打击,叶利欣的思想也许已经悄悄地发生了某些变化,改革是否 
成功,民主是否重要已经不在他的思考范围之内了。于是,1990年,在戈尔巴乔夫本人 
大力提倡的民主选举过程中,叶利欣参加了俄罗斯第一届人代会选举,并如愿以尝地当 
选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不久又当选为第一任俄罗斯总统。这又是一个极有意思的 
事情:在由戈尔巴乔夫一手导演的全国性主权大分裂中,已经成了他政治上敌人的叶利 
欣,竟然出乎意料地夺取了苏联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的领导权。叶利欣 
已经完全摆脱了戈尔巴乔夫的控制,反而在许多方面可以控制戈氏的行为了。当叶利欣 
夺得了俄罗斯的领导权之后,共产党员这个东西已成为他身上的一个累赘,于是叶利欣 
毅然退出了苏共。当时的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间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社会经济秩 
序面临崩溃的边缘,物价暴涨,生活必须品奇缺。各加盟共和国均已发表主权宣言,对 
于这种局面,由戈尔巴乔夫领导的中央已经基本处于失控状态。这个结果的出现,大大 
地出乎了满腹经伦,书生气十足的戈尔巴乔夫的预料。 

8。19事件以后,苏联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叶利欣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他与乌克兰总 
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三人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宣 
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无奈地宣布辞职,叶利欣顺理成章地入主戈尔巴 
乔夫的办公室,成为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叶利欣终于在这一场混乱的改革闹剧之中获 
得了自己丰厚的利益。 

从叶利欣于1985年底自斯维尔德若夫斯克州进入莫斯科,到1991年入主克里姆林宫的这 
五年多时?涞木纯矗鸪跻独涝诙源母锏乃枷肷嫌胧樯甓颓欠蚣负趺挥惺? 
么区别,只是比戈氏更具有挑战性和冒险性,其在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任上所做的一 
些事,几乎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思想的最佳实践。只不过叶利欣做得更大胆,更直接一些 
而已。正是因为有了书生戈尔巴乔夫,首先让苏联处于混乱之中,同时又有了莽汉式的 
书生叶利欣在混乱之中勇夺俄罗斯的领导权,这才造成了苏联的大崩溃,大分裂。在整 
个这个过程中,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至始至终操纵着这场闹剧。而剧中的两个主要演 
员戈尔巴乔夫与叶利欣又是那么认真而出色地演绎了这个闹剧的全过程。这看上去多 
么的完美,多么地环环相扣,几乎缺少哪一环这出闹剧都不可能取得这么完美的结局。 
这真是苏联国家的悲剧,是整个苏联人民的悲剧。 

入主克里姆林宫以后,1992年1月,踌躇满志的叶利欣的书生气再一次强烈地暴露出 
来。他一心想把俄罗斯尽快建设成为象美国那样的高度民主而又高度富强的国家,他在 
全国推行他的灵丹妙药“休克疗法”时向国人保证:“咬紧牙捱过痛苦和艰难的过渡, 
在未来不算长的日子里要让俄罗斯在政治上形成议会民主制为基础的联邦体制;在经济 
上建立一个高度发达的自由市场体系,在军事上仍然保持一个核大国在世界上的地 
位。”他带着这些美好的幻想一头扎进了西方的怀抱,并大胆地任用了一批具有西方意 
识的年崛恕?墒侵钊绺谴锒⑶鸢菟拐馀つ克畎菸鞣降哪昵岬摹熬醚Ъ摇贝游鞣? 
照搬过来的,医治俄罗斯经济的良方——“休克疗法”,却把本来已经千窗百孔的国家 
推向了更大的混乱,国家经济急速下滑,人民迅速贫困化,而且西方国家原来答应给予 
的经济援助却并没有兑现,同时,曾一度是叶氏死党的俄罗斯议会主席哈斯布拉托夫和 
付总统鲁茨科依也因权利分配不均而与叶利欣闹翻了。事情发展到此,这个夹在东西方 
之间的伟大国家的改革进程已经完全走出了改革发起者预想的轨道,变成了即得利益者 
之间权力争夺的另一场闹剧,真是祸不单行! 

接下来的是总统与议会之间的无休止地争吵,最后发展到流血冲突。然后是曾经一度天 
下无敌的俄罗斯军队在小小的车臣平叛战争中惨遭败绩,然后是以民主派和改革家的形 
象赢利俄罗斯人民信任的叶利欣为了保住总统的位子而不择手段,然后是叶利欣在两年 
之内五易总理,创下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欣敢做敢为 
的性格又让世界大吃一惊,他突然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并宣布由刚刚当上总理不到三个 
月的前苏联秘密警察,年仅45岁的普京任代总统。 

普京:1952年出生在列宁格勒市(圣彼得堡),俄罗斯族。1975年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 
系毕业后被分配到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外情报局工作,长年在当时的民主德国从事对 
西方的情报收集。1990年苏联解体后,有着上校军衔的普京回到了列宁格勒。1994年由 
他大学时代的老师——当时的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任命为该市第一付市长,1997年 
任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总统办公厅监察总局局长,1998年5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付主 
任,1998年7月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1999年3月起任俄政府第一付总理,即而接任总 
理。 

普京的经历,尤其是他在苏联秘密警察部门的工作经历一直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普京 
头脑冷静,处事精强干,有一手不俗的柔道功夫,而且能独立驾驶苏联最先进的苏-27 
战斗机,普京在苏联秘密警察部门受到的全面而严格的训练以及在原东德这个东西方结 
合部多年的情报工作历练,给他的思维方式和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清醒认识打下 
了极为良好的基础。也为他就任俄罗斯总统后的工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国际政治方面的 
经验。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两年多来,经济方面一改过去多年来的颓势,在连续两年经 
济回升的基础上,2002年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在普京的身上,俄罗斯人民终于 
看到复兴的希望。 

在前苏联和俄罗斯国内发生的这场由书生戈尔巴乔夫发起的,以改革和发展为最初也是 
最良好目的的二十世纪最大的内乱,终于在毁灭了一个世界性的强大国家以后走到了结 
束的边缘。回想起这个让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内乱的全过程,留给人们的深思和教训太 
多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70.8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0.8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