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铁腕叶利钦如何统御军界?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Oct 29 19:27:58 1999), 转信


铁腕叶利钦如何统御军界?
——俄国防部上校日记如是说
巴拉涅茨上校曾先后在前苏联及俄罗斯国防部供职十几年,他与军队中的许多上层人士
有过密切接触。罗季奥诺夫任国防部长时,他曾是其新闻秘书。今年巴拉涅茨上校出版
了一本书,名为《叶利钦和其部将》,因此书披露了许多外界罕知的内情,上校被解职
离开军队。
车臣战事始末
在国防部的各个部门都传送着令人吃惊的消息:俄军出师不利,前往车臣平叛的俄军被
俘后遭到惨杀……但克里姆林宫内总统叶利钦的态度却渐趋和缓,与此同时正邀请车臣
地方势力首领杜达耶夫一同谈判,不再称其为匪徒,而任其自称“捍卫车臣独立”的英
雄。
此时,人们又回忆当初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的意见,正是他们明确反对出兵车臣

发动这场战争的主旨,当时被称为是为了“恢复宪法秩序”,尽管当时众口纷纭,但最
后的决策人正是总统自己,他应对几万人的死亡负完全责任。这些殒命者的数量相当于
6个陆军整编师。
当1995年冬,俄军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攻占格罗兹尼(车臣首府)时,人们开始思考这
些问题:杜达耶夫何以能组建成这支有着超凡战斗力的军队?这支军队的精良、雄厚的
武器装备来自何处?
这个问题多次涉及到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他曾是前苏联时期的国防部长,后来是独联体
国家武装力量司令。一些人认定是他没有保管好武器,并把大量武器转交给了杜达耶夫

1995年1月8日,沙波什尼科夫决定向公众澄清真相,他在题为《消息》的电视节目中肯
定地说:是格拉乔夫做出的把武器转交给杜达耶夫部队的最后决定。为了证实这一点,
他还拿出了1992年5月28日的俄罗斯国防部的一份密码电报。
沙波什尼科夫在《消息》节目中讲出此番话后不久,国防部总参谋部内的所有关于向车
臣转交俄罗斯武器的文件被很快统一查收。沙波什尼科夫家的工作电话被停用,俄联邦
反间谍组织中心向总参谋部惊魂未定的工作人员不断吹风:目前有关转交武器的问题并
不是重要的和首位的问题。
炮轰“白宫”决策过程
1993年10月,当总统与议会的矛盾已完全激化无法调解时,许多人都给国防部长格拉乔
夫打电话,大家一致“下达命令”,让他动武,最后格拉乔夫无法忍受,他忿忿地宣布
:能指挥我的只有一个人———总统!
叶利钦为国防部的犹豫不决而忿恨不已,他亲自前往国防部为格拉乔夫及最高军事层“
活动关节”,要求他们动用军队镇压。最后,在总统亲自参加的那次国防部会议上的关
键时刻,批准了攻打“白宫”(俄联邦议会大厦)的计划。可是,格拉乔夫却面容惨白
,他结结巴巴地问总统:“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您批准我在莫斯科使用坦克了?”
叶利钦站在门口,既尴尬又恼怒,他字斟句酌地说道:“巴威尔·谢尔盖耶维奇,我将
下达给您一个书面命令。”接着格拉乔夫又向叶利钦索要“使用重武器”的书面命令,
国防部长的用心良苦,他不想承担最后的重责,这使他将来有可能从中解脱。
当天夜里,叶利钦从国防部回到克里姆林宫后,立即吩咐助手们草拟给格拉乔夫的书面
命令。可是,由这些人最终拟就的下达给国防部长的命令中,却根本没有可以使用坦克
和炮火的字眼,甚至根本没有可以使用轻武器的字句。
这是一件十分微妙的事情,假如有一天需要走上法庭,甚至有人控告叶利钦下令炮打“
白宫”,那时总统完全可以这样说:“在我的命令中,没有一个字表明我是赞成使用武
力的,没有这样的字句。至于国防部长命令使用坦克炮火进行射击———这应该由他负
责。
为了赢得选举而“换马”
第一轮总统选举结果公布后,叶利钦已经看明白,他是否能赢得战胜久加诺夫的足够选
票还不十分托底。而要想在第二轮选举中战胜对手,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列别德。于是
,总统突然与“黑马”列别德将军搞起合作来。这段时间里,他已是第三次在克里姆林
宫召见列别德,他开诚布公地告诉列别德:为了俄罗斯,我需要您的支持。1996年6月1
7日那天晚上,总统对列别德说了许多人们从未听过的赞扬之辞。
当谈话进行到军队必须改革这个话题时,列别德提到了许多格拉乔夫的问题,叶利钦此
时已是心照不宣,表情严肃地说:“我完全明白,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有关格拉乔
夫的命令文件我已经准备发出了,让我们一起干吧,别再迟疑了。我请您明天再到克里
姆林宫来,我要把您介绍给人民。”
列别德离开克里姆林宫几分钟后,总统的助手们立即通知格拉乔夫:最高统帅现在召见
您。格拉乔夫怀着忐忑不安到来,似乎早已有预感。叶利钦先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还询
问了格拉乔夫的身体状况。然后叶利钦话题一转:“还记得您上次的许诺吗?”格拉乔
夫想起他曾对总统说过:为了总统大选的胜利,我愿激流勇退。听到这里,格拉乔夫面
色铁青,他说:“我全明白了。”叶利钦接着说:“今后列别德将是我的安全事务助理
,你怎样看待这件事?”格拉乔夫立即回答:“我不能在列别德手下工作。”
第二天克里姆林宫来了新任的国防部长,前任格拉乔夫不辞而别。此时,总统办公桌上
罢免格拉乔夫大将俄联邦国防部长职务的命令已签就,同时,叶利钦又像签署1992年5月
对格拉乔夫任职命令一样,签署了对列别德的任命。
国防部黑幕
杜达耶夫在丧命前不久曾接受过外国记者的采访。记者问道: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吗
?杜达耶夫给了否定的回答并补充说,如果叶利钦非常想要和平的话,我们是可以事先
达成协议的。当记者问到在莫斯科派来的代表团中他最希望见到谁时,他在回答中提到
了格罗莫夫。
格罗莫夫还不知道,当总统把他纳入自己圈子之后,各种人争先恐后地编造有关他的谗
言,这些有的流传到克宫并传到总统耳中,有些情况叶利钦相信,有些不相信。
在莫斯科人们早就传说,说格罗莫夫与科博壮在阿富汗战争时就结下了莫逆之交。有个
时期,实力雄厚的科博壮的“莫斯科维特”公司触犯了布尔拉科夫中将的利益。其时俄
罗斯西部军团和许多外国公司正在为争到利润丰厚的食品产销合同而角逐。据说,西部
军团的领导层选择商业伙伴,要看是否能给他们“油水”。有时签订的合同对西部军团
非常不合适,但由于军团方面的洽谈代表能谋取私利这样的合同一签再签。科博壮得知
这一情况后非常气愤,因为他的供货人可以更优惠的价格向西部军团提供质量更佳的食
品。据西部军团司令部的人说,科博壮在与西部军团首长的一次“食品大战”结束之后
,甚至跑到格拉乔夫那里去告状,提请将布尔拉科夫撤职,让格罗莫夫接替。而当时格
拉乔夫听完后慢腾腾地答道:“你现在不是我的干部总局局长。”
科列斯尼科夫将军在总参谋长职务上离任后,留下了不良的名声。后来查明,科列斯尼
科夫在任期间,仅1994年至1996年3年间,俄罗斯就曾向亚美尼亚提供过价值将近150万
美元的武器装备,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因为科列斯尼科夫历来谨慎有余,不会做出轨
之举。然而,那些他以总参谋长名义亲自签发的命令、指示不胜枚举,证据确凿。这时
报界也有人鼓噪,似乎所有这些武器生意并未经大员之手批准。可是在总参谋长316号命
令中,还有其他这类命令中全都有着白纸黑字:“据俄联邦政府总理的批示……”看来
,在科列斯尼科夫和切尔诺梅尔金头上随时会爆发霹雳,也许这只是时间问题。况且,
根据总统的指示,已经开始了对这一事件的调查工作。
后来,从最高军事检察院传出的消息说,此事已正式列入刑事案件。在俄罗斯,任何事
情只要列入刑事案件就非同小可。然而许多人认为:即使有比这些更严重的事实,科列
斯尼科夫也如履平地。
不过,这桩案子毕竟做了个交代。1997年底克宫发言人宣布,总统已经惩治了那些与此
有关的将军,具体是哪些人则没有交代。连国防部最后也没能得知这些“按政府总理指
示”去掉犯罪的“将军”们的名字。
国防部长罗季奥诺夫其人
这段小插曲发生在1996年秋天罗氏视察远东部队之时,罗氏也曾是该部队的最高首长。
据回忆,当时已经是下午4时,而大家从清晨起还未曾打过牙祭,这时有人在军官食堂张
罗好了一桌酒菜。
当人们饥肠辘辘地步入食堂,立刻被惊呆了:巨大的餐桌上矗立着一排排“玻璃手榴弹
”,盘子里是一条条一米多长的大马哈鱼,还有许多张牙舞爪的大螃蟹、一盆盆的黑鱼
子酱和红鱼子酱……
罗季奥诺夫怒不可遏,而远东军区司令官切切瓦诺夫几分钟前还为自己这一“杰作”窃
喜,现在却脸色变得像死人一样地白,集团军司令莫罗佐夫将军像只胆怯的狗一样不敢
正视罗季奥诺夫,似乎自己刚从生人桌上偷叼了什么东西。
罗季奥诺夫怒吼起来:“你们是在发疯吗?我知道你们这里军官的孩子都只能啃面包干
,可你们……我不需要这样的晚餐,免得我走后人们说三道四!”他转身走出了食堂。

路上,罗季奥诺夫对大胡子将军说:“师长,今天晚上就用这桌酒席为你手下的军官,
也就是我白天为他们授军衔的那些军官设宴吧!我拿钱。”
在这个已经半年多没开门的军官食堂里,为新晋升的大尉、少校们举行了庆祝晚宴,要
知道,他们因囊中羞涩已吃不起食堂了。一同来赴席的他们的太太们,偷偷地往小皮包
里装三明治,孩子还在家里等着呢。
罗季奥诺夫是军队中真正的栋梁,他是一位精通军事的专家,但他的“缺点”显而易见
:过分“呆板”,死守“教条”。
到了1997年5月,已经是很长一段时间他无法与总统通电话了,根据前任的经验,他知道
自己已经“失宠”了。这个月的中旬当他人还在美国时,克宫里已经签署了对他的“判
决书”,只待公布了。
罗季奥诺夫被打发到冷清的别墅里去靠养老金生活,然而可以预言,他的继任“工龄”
也不会长。
人们对此类走马灯式的现象已习以为常,不论是在克宫还是在议会甚至在国防部都没人
发表看法,而在几个月之前人们还在为第一位文职国防部长就任而热烈欢呼。后任谢尔
盖耶夫将军卸职后肩章仍在,但这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历史给每位国防部长分配了一段时间,但他们去职后给历史留下的是什么,这完全取决
于他们个人。人们只知道,罗季奥诺夫最注意的是不使自己日后留下坏名声给人唾骂,
在他被撤职的那天——5月22日,他意味深长地说:“自始至终我不知道,到底是谁在管
理俄罗斯?”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97.230.18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