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psh (怀念kiss), 信区: Green
标  题: 从历史看朝鲜和中国的边界争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09日11:07:40 星期二),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ppsh 所发表 】
作者:天涯共痴时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与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同属于
当时的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随后而来的激烈的朝鲜战争又加深了中国与朝鲜的
关系,双方结成了亲密的盟国(所谓的“同志加兄弟”嘛),两国领导人之间建立了极
为友好的私人关系。
鉴于朝鲜在诸多国际问题上对中国的配合,以及朝鲜与中国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中国
在政治、军事、经济、能源等各方面对朝鲜进行了大量的无偿援助。基于这种大的国际
环境和两国之间的友好的盟国关系的政治环境,中国东北地区古代民族归属问题、中朝
边界历史沿革和界务交涉等等长期被视为禁区,中国学者们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的研究
侧重于中朝友好方面,一般不触及两国有争议的“敏感点”,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破坏两国关系。一些较有深度的论文也仅限于内部交流探讨,同时对与朝鲜、韩国方
面的许多歪曲中朝边界及民族属性的谬说也缺少正面辩驳。
所以,这就似的一般的中国人对于朝鲜人长期以来对于中国东北地区保有的领土野心缺
乏清醒的认识,基于上述的各种原因,中国的相关问题研究专家和学者对于这一点也没
有进行大规模的揭露和批驳。
从历史上和战略形势上看,一九五○年爆发的朝鲜战争最终结果是促成了朝鲜半岛的分
裂,同样予中国以地缘上、战略上以及重大国家利益上的积极态势。正是由于朝鲜的分
裂,目前的分裂双方都有求于中国,希望与中国搞好关系,希望借中国向对方施压,而
中国则可稳坐钓鱼台,自信地寻求自己的国家利益。
朝鲜南北地区五十多年的分裂和仇视、敌对,消耗了各自大量的国家资源,严重地延缓
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科技进步和经济成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水准的提高

中国则通过积极地参加朝鲜战争、打击美军和维持北朝鲜政权的存在,得到了较为和平
的东北边境,为自己的东北地区争取了缓冲,震慑了美国,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和民
族自信心。朝鲜战争结束后,我们又可通过维持与北朝鲜的关系,给他们一定的好处来
稳定北朝鲜的缓冲地位以及争取北朝鲜在一些国际事务上对中国的支持和配合。
目前,朝鲜半岛上的这两个国家就这样不死不活地耗着对我们最好。朝鲜半岛是我国周
边局面呈现最不稳定的地区。在金正日的生前身后,北朝鲜发生政变或者接近于阿尔巴
尼亚的那种政治结构突变,并非不可能。而一旦北朝鲜发生内乱,韩国极可能在中国最
大的潜在敌人的美国和日本的支持或给以军、政、经依托的情况下,对北方进行政治、
经济甚至军事的直接介入和干预,这将置中国一种相当尴尬的境地,而美国、日本恰恰
就是中国国家统一的最大和最危险的潜在干预势力。
目前,韩国已经在不厌其烦地煽动对中国的领土野心,为其在将来国土统一后挑起中朝
边界争端作准备。朝鲜半岛局面的骤变,也就是说,或者由韩国和美国为主导实现统一
,或者国际形势发生突变、美国基于其它事件,北朝鲜发动突然袭击打击韩国而实现统
一,都将对中国东北地区和整个中国的国家安全形成重大的政治及民族的压力与威胁、
并且将成为整个东北亚地区战略形势巨变的枢纽,将严重地危害中国的自身利益。
北朝鲜与韩国一向都对中国有领土野心:一是对中国长白山天池的野心;二是对中国延
边州(即所谓的“间岛”)的野心;三是对中国黄海中国侧大陆架与经济区的野心;四
是对鸭绿江和图们江中一些岛屿的野心;五是利用一些历史问题和古代民族问题向中国
施压和攫取利益。
有关高句丽的归属问题,是我们中国学者与朝鲜、韩国学者争论激烈的问题之一。如果
这个争论仅仅是个纯学术问题,学者们意见相左,争论激烈,脱离不了学术界的范畴,
倒也罢了。可是,目前朝鲜和韩国有相当多的历史学者和政界人士,站在极端的狭隘的
民族主义的立场,在中朝边界问题和高句丽民族归属问题上大作文章。他们肆意宣传历
史上的高句丽与现在朝鲜半岛的承继关系,叫嚷什么“高句丽曾经生活过的地区是他们
的故土”,极力否认中国对东北地区的历史主权,胡搅蛮缠什么“满洲自古以来就是我
们祖先的土地”,“白头山是我们的祖宗圣山、民族灵山”,甚至还公然提出要收复“
北方领土”,使这个学术问题明显地带有向政治问题演化的倾向。
所以,中国应该制定一项成熟的朝鲜半岛政策以虞不测,尽力延缓朝韩的统一,与其他
大国达成一项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采取积极有效的步骤,分化利用北朝鲜与韩国,积
极地推动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向固定化方向发展,为中国自己谋取最大的现实利益!
中国历史上的秦、汉、隋、唐、明、清等重要的强盛的统一王朝对中国东北地区边疆的
开拓建设和经营设治,对于中国辽阔疆域的最终形成、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
巨大贡献是应该被永远歌颂和传扬的,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弥时愈久而愈为彰
显。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疆域和边疆的开拓、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
和民族尊严而英勇献身和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自古至今的帝王、将士官吏和仁人志士们,
他们的筚路褴褛、开拓进取之功将永垂青史、永不磨灭!
贞观十九年(公元六四五年),唐太宗亲率大军征讨高句丽,克辽阳城。得胜之余,李
世民于城头做“辽城望月”诗以贺胜利。
诗云:
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
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
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
驻跸俯丸都,伫观妖氛灭。
全诗慷慨激昂,格调积极愉快,借望月表达了作者攻占辽东城后的兴奋心情,抒发了作
者收复辽东的博大胸怀。诗人登上辽城,明月初辉,月色明净,光照辽碣。浮云遮月光
暂隐,月光隔树花如缀。微光渐明满桂枝,圆月亏时镜彩缺。影散晕重笔下传神,烘云
托月细致入微。雄才大略的诗人驻跸辽城,借望月抒怀,表达了“伫观妖氛灭”的愉快
心情。
唐太宗亲征辽东,虽然没有收复全部辽东土地,但也取得了很大胜利。史书载:“凡征
高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
盖岩三州户口中国者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战士死者几千
人,战马死者什七八。”从此,高句丽的势力被大大削弱。后来的唐高宗李治继承父亲
未竟的事业,调遣精兵强将,果断利用高句丽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大胆进击,终于在
公元六六八年,灭掉了高句丽。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126]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12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