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alan (光荫),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新墓落成仪式访问团访朝见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2日09:58:38 星期二), 转信

    51年过去了,但仍然令多少中国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朝鲜。在那里有长眠着的
中华好儿女和他们血染过的山河、生死与共的人民……
    5月8日,受中央军委的派遣,带着前志愿军老战士、烈士亲属的嘱托,中国人民志
愿军烈士新墓落成仪式访问团一行6人踏上了朝鲜这片热土。
    青山处处埋忠骨
    到朝鲜的第二天,访问团出平壤,驱车东南行130余公里,来到江原道法洞郡乾子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山怀抱中的新坟茔和刻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之墓”的墓碑。

    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根本无法与温井、云山、黄草岭、三所里、上甘岭等当年著
名战场相比的山谷里,也安葬着225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这些烈士的墓地,是乾子里群众修建水电站时发现的。为了防止水电站建成后,烈
士的墓地被江水浸泡,当地群众在松柏茂密的山坡向阳处开辟出一块平坦的墓园,修建
了新墓,把志愿军烈士的遗骨移葬到了这里,并举行了隆重的新墓落成仪式。
    陪同访问团的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宣传鼓动部高级指导员金洙鹤大校不无感慨地说
,当年,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11万余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献出了生命,青山绿水间
到处掩埋着他们的忠骨啊。
    在平安南道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访问团一行缓步登上高高的240级
台阶,穿过上悬“浩气长存”横匾的牌楼以及刻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烈士永垂不朽”
的石碑,向志愿军铜像敬献了花圈。步入墓地,只见一座座圆形墓冢排列得整整齐齐,
每座墓前的石碑上都镌刻着烈士的英名,有133位烈士安葬在这里。墓冢默默无语,但哪
一座不是一个壮怀激烈流芳百世的故事,哪一座不是一段血与火的历史!
    在毛岸英烈士的3尺大理石墓碑前,访问团的全体同志手捧鲜花肃立敬礼,驻足良久
。毛岸英,这位志愿军战士,毛泽东主席的长子,为了和平,永远地长眠在异国他乡。
毛岸英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曾致电毛泽东主席:是否运回祖国安葬?毛泽东回
电: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
    金石铭文励后人
    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但英雄精神不朽。
    访问团来到富有永久纪念意义的朝中友谊塔。塔正面的整块花岗石上是鎏金大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们!你们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同我们一起在这块
土地上打败了共同的敌人。你们不朽的功勋和朝中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国际主义友谊
,将在这片繁荣的国土上永放光芒。”塔左右两侧镶嵌着反映朝中友谊和中国人民志愿
军战斗风貌的群像浮雕。
    讲解员告诉我们,友谊塔1959年10月25日建成,1984年改建。塔高30米,占地面积
12万平方米。全塔由1025块花岗石和大理石砌成,象征“10.25”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的日子。塔顶上有一颗以月桂枝环绕、象征胜利和光荣的大金星。底层是一个巨大的方
形塔座,雄伟壮丽,庄严肃穆。推开塔背面1吨多重的紫铜大门,里面是一个面积约100
平方米的圆形石室,室内正中大理石台柜上的铜盒内,整整齐齐地存放着8卷记载烈士姓
名、籍贯、战斗经历、牺牲时间地点的手抄名册,每一卷都如同《辞海》般大小。三面
墙壁上分别绘有反映志愿军入朝参战、浴血战斗和战后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场景的大
型壁画。
    凡到过平壤的人,无不被宏伟的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所吸引,这里参观者
络绎不绝。“中国人民志愿军馆”在其中占重要位置,通过大量照片、文件、实物和沙
盘,全面反映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光辉历程。
    不论是在平壤参观,还是踏访当年战场,我们访问团经常看到歌颂中国人民志愿军
丰功伟绩的大理石纪念碑和紫铜塑像。面对碑文凝思:昨天不应忘记,今天来之不易!

    战地黄花分外香
    都说时间可以磨灭许多事情,可51年过去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却代代相
传,历久弥坚。
    访问团祭扫的是志愿军烈士陵墓,传播的是友谊。5月8日,我们访问团一下飞机,
就直奔万寿台向金日成铜像敬献了鲜花。
    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副局长池永春中将亲切接见并宴请了访问团一行。他说,巩固
和发展朝中友谊,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待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陵墓,是像对待自己的祖坟一样。
    访问团所到的每一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无不是四周苍松翠柏环绕,山间小
溪缓流;园内,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树枝、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烈士墓碑和各种造
型的志愿军塑像擦拭得干干净净,整个陵园清雅幽静,肃穆庄严。
    访问团在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金日成巨幅画像前敬赠纪念品时,中朝同志
的感情再次激动起来。出访前,访问团的同志将当年志愿军撤出朝鲜时,朝鲜人民军和
群众手捧鲜花将志愿军官兵高高托起,依依不舍地送进平壤火车站的老照片,精心放大
装裱后,带到了纪念馆。一见照片,馆领导和工作人员就鼓起掌来,纷纷抚摸着这张老
照片拍照留影。一位亲身参加过当年送别的将军讲解员睹物怀旧,回忆了当年那激动人
心的送别场景。他真诚地说:“这是纪念馆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新墓落成仪式访问团访朝见闻
祝寿清
    51年过去了,但仍然令多少中国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朝鲜。在那里有长眠着的
中华好儿女和他们血染过的山河、生死与共的人民……
    5月8日,受中央军委的派遣,带着前志愿军老战士、烈士亲属的嘱托,中国人民志
愿军烈士新墓落成仪式访问团一行6人踏上了朝鲜这片热土。
    青山处处埋忠骨
    到朝鲜的第二天,访问团出平壤,驱车东南行130余公里,来到江原道法洞郡乾子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山怀抱中的新坟茔和刻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之墓”的墓碑。

    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根本无法与温井、云山、黄草岭、三所里、上甘岭等当年著
名战场相比的山谷里,也安葬着225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这些烈士的墓地,是乾子里群众修建水电站时发现的。为了防止水电站建成后,烈
士的墓地被江水浸泡,当地群众在松柏茂密的山坡向阳处开辟出一块平坦的墓园,修建
了新墓,把志愿军烈士的遗骨移葬到了这里,并举行了隆重的新墓落成仪式。
    陪同访问团的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宣传鼓动部高级指导员金洙鹤大校不无感慨地说
,当年,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11万余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献出了生命,青山绿水间
到处掩埋着他们的忠骨啊。
    在平安南道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访问团一行缓步登上高高的240级
台阶,穿过上悬“浩气长存”横匾的牌楼以及刻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烈士永垂不朽”
的石碑,向志愿军铜像敬献了花圈。步入墓地,只见一座座圆形墓冢排列得整整齐齐,
每座墓前的石碑上都镌刻着烈士的英名,有133位烈士安葬在这里。墓冢默默无语,但哪
一座不是一个壮怀激烈流芳百世的故事,哪一座不是一段血与火的历史!
    在毛岸英烈士的3尺大理石墓碑前,访问团的全体同志手捧鲜花肃立敬礼,驻足良久
。毛岸英,这位志愿军战士,毛泽东主席的长子,为了和平,永远地长眠在异国他乡。
毛岸英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曾致电毛泽东主席:是否运回祖国安葬?毛泽东回
电: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
    金石铭文励后人
    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但英雄精神不朽。
    访问团来到富有永久纪念意义的朝中友谊塔。塔正面的整块花岗石上是鎏金大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们!你们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同我们一起在这块
土地上打败了共同的敌人。你们不朽的功勋和朝中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国际主义友谊
,将在这片繁荣的国土上永放光芒。”塔左右两侧镶嵌着反映朝中友谊和中国人民志愿
军战斗风貌的群像浮雕。
    讲解员告诉我们,友谊塔1959年10月25日建成,1984年改建。塔高30米,占地面积
12万平方米。全塔由1025块花岗石和大理石砌成,象征“10.25”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的日子。塔顶上有一颗以月桂枝环绕、象征胜利和光荣的大金星。底层是一个巨大的方
形塔座,雄伟壮丽,庄严肃穆。推开塔背面1吨多重的紫铜大门,里面是一个面积约100
平方米的圆形石室,室内正中大理石台柜上的铜盒内,整整齐齐地存放着8卷记载烈士姓
名、籍贯、战斗经历、牺牲时间地点的手抄名册,每一卷都如同《辞海》般大小。三面
墙壁上分别绘有反映志愿军入朝参战、浴血战斗和战后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场景的大
型壁画。
    凡到过平壤的人,无不被宏伟的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所吸引,这里参观者
络绎不绝。“中国人民志愿军馆”在其中占重要位置,通过大量照片、文件、实物和沙
盘,全面反映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光辉历程。
    不论是在平壤参观,还是踏访当年战场,我们访问团经常看到歌颂中国人民志愿军
丰功伟绩的大理石纪念碑和紫铜塑像。面对碑文凝思:昨天不应忘记,今天来之不易!

    战地黄花分外香
    都说时间可以磨灭许多事情,可51年过去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却代代相
传,历久弥坚。
    访问团祭扫的是志愿军烈士陵墓,传播的是友谊。5月8日,我们访问团一下飞机,
就直奔万寿台向金日成铜像敬献了鲜花。
    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副局长池永春中将亲切接见并宴请了访问团一行。他说,巩固
和发展朝中友谊,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待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陵墓,是像对待自己的祖坟一样。
    访问团所到的每一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无不是四周苍松翠柏环绕,山间小
溪缓流;园内,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树枝、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烈士墓碑和各种造
型的志愿军塑像擦拭得干干净净,整个陵园清雅幽静,肃穆庄严。
    访问团在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金日成巨幅画像前敬赠纪念品时,中朝同志
的感情再次激动起来。出访前,访问团的同志将当年志愿军撤出朝鲜时,朝鲜人民军和
群众手捧鲜花将志愿军官兵高高托起,依依不舍地送进平壤火车站的老照片,精心放大
装裱后,带到了纪念馆。一见照片,馆领导和工作人员就鼓起掌来,纷纷抚摸着这张老
照片拍照留影。一位亲身参加过当年送别的将军讲解员睹物怀旧,回忆了当年那激动人
心的送别场景。他真诚地说:“这是纪念馆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解放军报》 2001年6月11日
《解放军报》 2001年6月11日

--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ol.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