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haoxl (小刀), 信区: Green
标 题: 第三章、从汉江到浩瀚的太平洋(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May 20 21:29:49 2003) , 转信
二、窗口听涛:出口=“自由”
强烈的出口意识和占据国际市场的观念把韩国从汉江推向了太平洋,韩
国政府和企业打起了陆海空协同的歼灭战,拉开了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
韩国的经济特区主要有两类:出口工业区和出口自由贸易区,其核心就
是出口。1964 年9 月,韩国政府颁布了《出口产业基地开发建设法》,根据
保税加工贸易所规定的条件,在交通运输方便的沿海地区大量建立出口工业
区。
韩国的出口工业区有以下特点。
第一,数量大。
从建设法颁布之日起截止到1987 年6 月,在韩国不到10 万平方公里的
国上上共诞生了40 个出口工业区,区内进驻企业3700 余家,40 个工业区的
出口额约占韩国制造业出口总额的50%左右。
第二,集约化、专业化经营。
韩国的每一个工业区就是一个工业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产品基本按区生
产经营,不存在地区间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的“诸侯经济”模式。例
如,浦项是钢铁出口基地,钢铁出口占全国的60%左右;昌源工业区是综合
机械产品的出口基地,区内有企业120 多家,雇员100 万人,投资额逾百亿
美元,全区机械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的50%以上;温山工业区是有
色金属产品的出口基地,1979 年温山铜冶炼厂的年产铜量为8 万吨,占全国
铜产量的57%;丽川工业区是化工产品的出口基地,1979 年该区的石油化工
产品的生产能力(以乙烯为标准)为35 万吨,占全国生产能力的70%。
第三,规模大,竞争力强。
韩国政府和企业界认识到,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
规模,因而韩国的出口工业区主要是大企业的聚集地,垄断性强,竞争力高。
例如,蔚山工业区内依靠日本设备和技术建设起来的拥有100 万吨位造船能
力的造船厂,建成后却成为日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国标投标中,多次以
比日本厂商低得多的价格与买方达成交易。目前,韩国在世界造船业中的地
位仅次于日本。1987 年,韩国得到的造船订单为149 艘,总吨位416 万吨,
占当年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30.2%。
在大力建设出口工业区的同时,韩国政府又于1970 年1 月颁布了《出口
自由区设置法》,在出口自由区内实行特殊优惠政策,保障投资环境,产品
全部出口,吸引外商投资建厂。韩国先后建立了马山和里里两个出口自由贸
易区。在这两个自由区内,政府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政策倾斜——财政拨款兴
建公共设施、没有标准厂房、仓库供投资者租用,金融、服务配套设施一应
俱全:“栽下梧桐树,招来金凤凰”,出口自由贸易区在短短五年的发展进
程中,就吸引近1 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
资。
韩国出口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基于两个基本目的,一是以出口带动企业发
展和经济腾飞;二是引进外资的同时,能吸收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带动本国的制度创新。从出口自由贸易区的经营实质看,两个目标都基本达
到。首先,两大出口自由区在1970 年建区时的出口额仅有1.5 亿美元,1975
年就增至11 亿美元,到1985 年进一步提高到59.6 亿美元,成为韩国出口导
向型经济的一支生力军。但是,出口自由贸易区更为深远的意义并不在于此。
韩国把自由区更多地当作制度创新的窗口,在整个七十年代,韩国的企业家、
普通职工都在这一窗口中看到了世界的运行现状,学到了从经营管理到国际
惯例、从规模生产到技术工艺的一系列新东西。正如韩国产业研究院的一位
高级研究人员所指出的,出口自由区所给予外商的优惠政策可以看作是韩国
对外学习所缴的学费,而真正受惠的是韩国本身。
我们从韩国出口工业区和出口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可以看到,无
论是产业发展还是自由贸易,都离不开“出口”二字。即使在马山出口自由
区,政策优惠也是有一个基本前提的,即产品必须百分之百外销,所以,“自
由”不是无条件的。韩国政府此举即在于告诉内外厂商:要想获得自由,那
么就请出口。
窗口已经打开,汉江的滚滚波涛汇入了浩瀚的太平洋。也许,面对海洋
宽广无垠的胸怀,汉江会感到自己的渺小;然而,经历了近百年苦难的朝鲜
人深深地意识到,只有融入这个世界,才能不被世界抛弃,于是,他们义无
反顾地选择了世界,而结果呢,是世界选择了韩国。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20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