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ave (百年孤独), 信区: Green
标  题: 邓亮洪与李光耀较量(九)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ul  5 14:46:27 2003)

李光耀跪下了
......与李光耀较量(九)
 澳大利亚  大洋报 ( THE PACIFIC TIMES )   第 343 期 2000 年 10 月 26 日

专访邓亮洪律师

1997年3月10日的审讯,对邓亮洪来说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关键性的,它是正式审讯前的插入

(序幕)审讯。一来是要撤换有偏见的法官,二来是抗拒李光耀等人之申请要撤消邓亮洪一

切之申请审讯。如果被取消抗辩权,等于被取消和李光耀等人打官司的权利和资格,也等

于没有在法庭里详细盘问李光耀等人的权利与机会。

为了尽早得到第一手资料,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复杂局面,邓亮洪于97年3月9日离开香港

,飞回马来西亚抵达新山,象一位亲临前线坐阵指挥的指挥官。

邓亮洪在新山焦急地等待著,已经是晚上10:30了,他与女儿和秘书通电话时,仍不知道官

司的情况。不过,结果是可以预料的,邓亮洪已经做了全盘输掉的准备。

起诉邓亮洪诽谤的全是新加坡顶尖的政府领导人,原由也全是就新加坡政治争论而引起的

,新加坡以毁谤诉讼为手段摧毁反对党与异议人士,早已臭名昭彰,恶名远扬了。李光耀

等人起诉邓亮洪的繁多的大型诽谤案,早已在新加坡国内外闹得沸沸扬扬。这次,为了防

止女皇御用律师的大驾光临,新加坡法庭更来个“半夜摸黑,赶紧审讯”,使得这些案子

蒙上了浓浓的色彩,更加引起世界媒体的注意与兴趣!

当吴允 法官夜半拍板取消邓亮洪的辩护权后,隔天,新加坡电台,电视台及各报馆又大

吹大擂,因为李主子及其喽罗,又战胜了“反国家领袖,反人民的邪恶势力代表人物邓亮

洪”。民间并没放鞭炮庆贺,反而是在暗地里诅咒他们,但是这些新闻又轰动了国内外。



当记者们知道邓亮洪人在新山时,他们都急著要和邓亮洪取得联络。当然,邓亮洪也不放

过这个批评李光耀横行霸道和“司法恶棍”行为难得的大好机会。

由于这场官司牵涉到的案子繁多,而行动党人又故意把案子复杂化,使第三者不易捉摸清

楚来龙去脉。要使媒体明了个中内情,非要花一番唇舌解释不可。由于有兴趣的各国媒体

又多,不易个别应付。邓亮洪决定在97年3月13日早上在好友阿都拉查大律师的事务所,召

开记者会议。

当天,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BBC、澳大利亚等各国电台、电视台的几十位记者,摄

影员,录象及录音技术人员,把阿都拉查的办事处挤得水泄不通,澳洲电视台著名访员Ge

orge Negus更约邓亮洪另作专访广播。

  记者招待会上,邓亮洪明确指出假如不是,他的生命与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他是不会

轻易把家人及事业放下,逃离新加坡去避难的。邓亮洪的人身安全及人身自由的威胁是来

自不知名的自称为“基督教徒及回教徒”和新加坡政府。因邓亮洪逃离新加坡而指控邓亮

洪转移资产到国外是毫无根据的猜测与指控,在诽谤案件里根据这种猜测与臆想而发出审

判前产业禁止令是荒唐的,而又是史无前例的。

要求邓亮洪回新加坡去和警察谈谈他的人身安全问题,就好比是笑剧卡通片里那样,要一

只在逃命的兔子,去找狐狸警察求保护那么荒唐可笑。而因为邓亮洪没有照这禁止令苛刻

的条件行事而取消他的一切辩护权更加可笑。

当在场的阿都拉查大律师把李光耀申请禁止令的宣誓书第22段第12分段念给在场的记者听

时,全场为之哗然,特别是马来西亚的记者采访员,个个脸色铁青。

在该段宣誓书里,李光耀宣称:“我感到困惑,他(邓亮洪)说他的生命受到威胁。全世界那

么多地方,他却偏偏跑到新山去。新山是个由于“枪杀、拦路抢劫和骑劫汽车事件”而臭

名远扬的地方。一个人说他担心他的生命安全而又跑到像新山那样的地方去是令人费解的

。”

当马来西亚人从电台、电视台及各家报纸听到或读到李光耀这段话时,无不怒发冲冠,全

国上下抗议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巫统(马来西亚执政党)青年部团员更冲到新加坡与马

来西亚边境长堤关卡抗议。新加坡政府大为紧张,海陆空军也全面处于戒备状态。局面很

使世人特别是东南亚人民与政府担忧。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会因为李光耀几句敏感又会刺伤人的语言,闹到两国关系紧张是有它

的历史渊源的。

因李光耀和巫统的关系闹得非常不愉快,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而宣布独立

。之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本来同是英国殖民地,新加坡更是英殖民地政府的行政枢纽,

行政、交通、贸易发达。新加坡是个深水港,地理位置重要,是当时东南亚货物集散地。

新加坡的司法行政、经济、教育系统(包括民办的华文教育体系和以华语为媒介的南洋大学

)已经建立起来,1965年8月9日时,新加坡早已不是什么“小鱼港罢了”。邓亮洪在1962年

与1963年就读南洋大学现代语文系,1963年转入英文的新加坡大学法律系先修班,1967年

毕业。

60年代前后,东南亚周边国家,如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发生排华事故。更因为新加

坡是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它就自然地成了华人资金避难所。1967年的越战及被1966 - 197

8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所波及的地区,如台湾及香港等地也有资金及华人企业流入新加坡,

使它得益不浅。70年代起,由于新加坡以华人为主,没有排华事件出现,局面相当稳定,

欧美投资及资金也流入新加坡,这种历史的偶然因素,加上新加坡人民(以操华语的华人为

主流,受英语教育的青年要在80年代中期后才出现)的勤奋,使新加坡出现空前的繁荣。外

来投资,已占据了新加坡企业资产总值的75%比率。这是个大隐忧。李光耀把新加坡的这一

切的成就,都说成是他个人所创造出来的奇迹。当社会稳定以后,一步一步地,有计划地

,李光耀把所有非英语出身的马来人,印度人与华人政界人物,一个个地排挤掉,然后大

量地安插他的亲友朋党进入各主要部门,全面控制新加坡。李光耀这些朋党,是属於他们

各自族群里的少数分子。所以在民间,有这样的流言:以前新加坡是属于李光耀及同僚,现

在是属于李光耀及家人。国家就是李家,李光耀夫妇的亲戚朋友,甥甥子子侄侄们,个个

都是“大贵大富”,这已不是什么秘密的事了。这和印尼前总统苏哈托家族及朋党没有什

么不同。不同的是世人公开指责苏哈托贪污,但是没有人指责李光耀贪污。邓亮洪说,以

他们的做法,如果明天他做总理,他的子女和亲友“做大官赚大钱”的天分或智商,后天

即可自动增加几百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这道理。在现代社会里,猫、狗和金

丝鸟等宠物,也都和主人同坐飞机一等舱位升上天空了。据报道,本月7日,新加坡一位华

人名陈亚烈者,37岁因向李显龙副总理大声打招呼说:“喂,你好!”而被新加坡法庭以

“行为不捡”罪名判坐牢七天。连大声打个招呼也要坐牢,如果有人得罪了他这人,在新

加坡是李家之天下,还想活吗?

由于李光耀自大成性,喜欢吹牛,每年国庆,或在重要会场,总把新加坡的成就吹捧一番

,显耀自己的威风,接著把邻近诸国说得一文不值。尤其是指责马来西亚及印尼各国贪污

和落后。李光耀父子也曾在好几个场合里,公然并公开表示对马来人不信任。因而时不时

把新马关系弄得很僵,李光耀就是利用这种种族对抗与敌意,和利用被制造出来的「新加

坡被马来回教徒包围」的危机感把大多数的华人团结在由少数人组成的政府周围。

这是行动党控制华社的一个重要手段。李光耀不怕因抢枪走火而敢这样做,是因为他依靠

西方的政治及军事势力。

新加坡的经济策略和国防政策是相辅相承的。让西方的投资占了新加坡经济的主流位置。

这么一来对新加坡的进攻就等于对西方国家利益的攻击,尤其是美国的利益。所以李光耀

向来就有恃无恐!

但是,这次新马对抗局面不同的是,在邓亮洪诽谤案事件中,西方媒体并不认同李光耀等

人的所作所为,而且错是在李光耀这边。在国内,李光耀等人也得不到国人的同情与支持

。李光耀无望将今日个人的困境转为国家的困境。是因为他得不到人民支援。但是媒体的

叫嚣,并不代表民意,行动党政府对这局面是心知肚明的。向来不可一世的副总理兼金融

局长李显龙准将在这个关键时刻却跑到新西兰访问去了。

今日的马来西亚,和二三十年前已大不一样了,她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由于马来

西亚人与政府不再忍气吞声,并一致要李光耀道歉!

在这紧张时刻,李光耀终于脚软了。

李吩咐他的秘书向报界发表书面道歉,企图草草了事。在李光耀来说,这是第一次公开向

别人道歉!但马来西亚人民与政府这时却更为光火了。这样的道歉方式简直是不把道歉当一

回事,更不把马来西亚人民与政府放在眼里,狂妄至极得很,一点诚意都没有。

在人民的抗议声浪中,马来西亚内阁正式讨论此事,坚决要求李光耀亲自正式道歉,并撤

回有损马来西亚声誉的宣誓书部分。李光耀不再犹豫,即时亲自道歉,并答应向新加坡法

庭正式提出申请撤消,宣誓书里全部有关诋毁到马来西亚新山的言论。

李光耀再次向马来西亚人民与政府道歉的新闻,再次轰动世界,也大快许多人的心。没料

到李光耀也有这么一天。同时,这也意味著,审判前查封邓亮洪夫妇资产这的理由也消失

了。那么,那个资产禁止令还能生效吗?而法庭又用什么方法替李光耀解困呢?到了这时

,李光耀的光环和光辉也消失殆尽。

本是对准逃离在外的邓亮洪而放出的“老李飞刀”,却绕了一个圈子飞回来,不歪不斜地

插在老李本身的屁股上! 呜呼哀哉!

每每把儒家思想和儒家价值观挂在嘴边而头戴“国际儒家思想学会荣誉会长”的大帽子的

李光耀,不知是否听过“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儒家名言否?

 

(  待续 )



--
http://bbs1.nju.edu.cn/file/2002101523432420817.jpg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45.20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