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巴兹尔·亨利·利德尔·哈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21 19:03:31 2006), 转信
来源:战争研究
阿修比 [战争研究]
1895年,利德尔·哈特出生于法国巴黎,童年时即随家人回到英国定居。他自幼体弱多病,但是却喜欢参加各种带有战术趣味的竞争性活动,并有志加入海军。他从小对新鲜事物也很感兴趣,在1910-1914年期间写了不少有关飞机及其军事运用的笔记,并与《飞机》杂志的一位编辑保持着经常的通信联系,其中有几封信还被作为重要稿件发表在杂志上。
1913年秋天,刚满18岁的利德尔·哈特进入剑桥大学攻读近代史。次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利德尔·哈特不顾父母反对报名参加了英国陆军,短暂的大学生活随之结束。1915年冬,利德尔·哈特随部队两次赴西线战场执行任务。1916年7月1日,他又参加了以规模浩大、伤亡惨重而著名的索姆河会战,在这场会战中,利德尔·哈特三次负轻伤,后随部队撤离前线,不久便返回英国养伤。利德尔·哈特在索姆河会战前线虽然仅仅经历了18天,严酷的战争场面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1916年9月,利德尔·哈特在养病期间撰写了一本名为《英军进攻索姆印象记》的小册子,对当时的英军将领和索姆河会战倍加颂扬。这本充满英雄崇拜色彩的小册子尽管还不能算作真正的军事著作,但标志着利德尔·哈特著述生涯的开端。此外,这一次的伤病,尤其是毒气中毒对他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成为他后来不得不退役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两年中,利德尔·哈特在英国本土担任一支志愿部队的副官。在此期间,他撰写了几本关于步兵训练的小册子,同时还对步兵战术,尤其是连以下分队战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这时的利德尔·哈特虽然也主张各兵种的战斗配合,但是还没有摆脱以步兵为主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正当利德尔·哈特热衷于步兵战术的时候,倡导以坦克作为主要进攻力量的“机械化战争学派”在英国军事理论界崭露头角,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比他大17岁的J·F·C·富勒。
1920年夏天,利德尔·哈特受命参加编修《步兵训练手册》,他从战术训练的角度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战斗经验,提出了一个着眼于突破阵地防御的战术方案。同时由于这个工作,他结识了富勒并开始了长达一年的书信上的辩论。最后两人成为莫逆之交而利德尔·哈特也完全接受了机械化战争学派的主张,成为这个主张的积极倡导者。
富勒和利德尔·哈特有着不同的个性。富勒思想敏锐,言语尖刻;而利德尔·哈特更为机智老练,更懂人情世故,更具有政治判断力。所以在所以在富勒由于和国防部官员关系恶劣,难以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利德尔·哈特为机械化战争理论的推广做了相当大的贡献。
1924年是利德尔·哈特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年,利德尔·哈特由于健康原因不得不退出现役,此时他只是一个上尉军官,而且没有学位。但是他以自己军事理论上的出众才华战胜了包括几位声名显赫的将军在内的竞争者,被录用为英国《每日电讯报》军事记者,由此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记者生涯。与此同时,利德尔·哈特的军事思想也发生着转变,对机械化部队作战理论的热衷逐渐取代了往日对步兵战术的兴趣。而且在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多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步兵教程》中提出的脱胎于渗透战术的“泄洪”攻击法,在德国的反响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德国主张装甲战的将领采用了他的理论,以至于以古德里安为首的一批装甲将领自认为是哈特的弟子。
更重要的是,哈特开始以批判的态度审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指导。他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打成灾难性的消耗战,是由于战争双方都错误地把克劳塞维茨关于在战争中必须彻底摧毁敌人军队的战略原则奉为金科玉律。在这个观点的支配下,利德尔·哈特开始悉心钻研战争史,以创制一个新的战略理论,抵消克劳塞维茨的影响。通过对历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思想逐步形成。1925年,他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帕里斯,或未来战争》的小册子,发表了战略研究成果。帕里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王子,他发现了战无不胜的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致命弱点,借阿波罗神之助轻而易举地一箭射杀了阿喀琉斯。利德尔·哈特引用这个典故说明自己的基本战略主张,即战争的目的在于以尽可能小的代价瓦解敌人的斗争意志,而战略的任务则在于发现和利用敌人的致命弱点并施以打击。1926年和1927年哈特又相继出版了《比拿破仑更伟大的人》和《名将揭秘》两部研究军事历史人物的著作,继续从历史中寻找根据,并借历史人物的事迹宣扬自己的主张。历史研究的积累使利德尔·哈特的战略思想渐趋丰满。1929年,他出版了战略理论名著《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即《战略论》的蓝本),这标志着他的“间接路线”思想业已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观点。
利德尔·哈特孜孜不倦地研究军事并非完全出自纯粹的理论兴趣。事实上,他的研究工作始终同英国的军队建设和战争实践密切相关,他提出种种理论主张的目的在于为英国军政当局制订军事政策和战略战术提供依据。因此,一经在某个问题上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见解,利德尔·哈特总要运用它们去考察和分析英国的现实军事问题,进而提出政策性建议。1932年出版的《英国式战争》一书就是这样的一部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利德尔·哈特针对英国的情况具体地发挥了“间接路线”思想,认为英国在未来战争中应当坚持传统的以海上斗争为主的战略路线,扬长避短,确保打赢战争的“最后一仗”。1935年,利德尔·哈特离开任职十年的《每日电讯报》,转入久负盛名的《泰晤士报》任军事记者。在此前后,他与英军的一些资深将领建立了密切的私人关系,甚至在1937年成为英国陆军大臣霍尔-贝利沙的私人军事顾问,这使其得以更广泛地了解英国的军事情况,并对军事决策施加一定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几年中,利德尔·哈特倡导的一些军队建设和作战理论的改革主张在英军得以实现,他的声望也随之达到了一个高峰。而二战开始后德国装甲部队的显赫战绩,也让哈特这位闪击战的倡导者声誉鹊起。
战后的最初十五年,即1945-1960年,是利德尔·哈特理论研究活动的又一个高峰期。在战争历史方面,他广泛地走访参战的各个层面,甚至直入战俘营和古德里安交流坦克战术的心得,而且还把隆美尔留下的第一手资料编辑整理,于1953年出版了《隆美尔文件》;这些工作都为他后来写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战争理论方面,利德尔·哈特发表了许多文章,数次修订了《战略论》,并出版了《战争的变革》(1946年)、《西方的防务》(1950年)和《威慑或防御》(1960年)等三部论文集,就核战争、有限战争、核时代的防务政策和战略等西方国家最为关注的军事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他对这些问题的见解在西方国家很有影响。
在整个60年代,利德尔·哈特虽然也发表了一些有关现实问题的文章,但是他的主要精力几乎全部倾注于撰写回忆录和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65年,他出版了两卷本《回忆录》,记述了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走过的人生历程。1970年辞世之前,他又完成了历时20余年才得以问世的历史名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这本书被公认为从军事方面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权威的著作。
60年代是利德尔·哈特一生中享有最高荣誉的10年。1963年,他与富勒同被授予奖给对军事历史作出卓越贡献者的“切斯尼纪念奖章”。1965年利德尔·哈特70岁寿辰之际,按照英国的传统,英国著名军事历史学者米歇尔·霍华德为之主编出版了纪念文集《战争的理论与实践》,撰稿人都是西方著名军事理论家,如法国的安德烈·博福尔、美国的亨利·基辛格以及伦敦战略研究所首任所长阿拉斯戴尔·布甘等。同年,利德尔·哈特还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特聘为客座教授。次年又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勋位。使利德尔·哈特感到最为欣慰的是获得牛津大学名誉博士和剑桥大学荣誉校友的称号,因为当年由于战争的原因,他没有读完剑桥大学的课程,也没有获得过任何学位。
如果说战前欧洲将领只是从“间接路线”理论中吸取了一些新颖作战思想的话,那么战后以色列将领则是将其作为一整套符合以色列需要的战略纲领加以具体运用的。在以色列,“间接路线”思想起初仅被用于解决一些战术问题。曾历任以色列国防军作战部长、总参谋长的伊格尔·扬丁将军则注意到这个思想的战略方面具有更大的价值,认为“间接路线战略是一种唯一健全合理的战略”,它提供了以军可以依靠的战略指南。这样,扬丁不仅有意识地运用“间接路线”思想解决以军的建军和作战问题,而且将《战略论》的部分重要章节译为希伯莱文供军官们学习,并向其他军政要人进行宣传,从而使这些人也成为“间接路线”的信奉者。以色列前总理伊扎克·拉宾认为,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原则适合以色列国情,对于解决以色列的战略问题具有理论指导作用。伊加尔·沙龙等以军高级将领,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利德尔·哈特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利德尔·哈特是以色列的战略理论导师。1960年,利德尔·哈特作为政府的客人访问了以色列。受到热烈欢迎和赞扬,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军事专家”、“20世纪的克劳塞维茨”、“理论教皇”等。
哈特基于“间接路线”思想提出的关于核时代战略问题的见解,在西方国家也很有影响。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核武器的出现使利德尔·哈特深信,在核时代继续奉行总体战略将比以往更为荒谬,因为战争双方都将在战争中彻底毁灭。因此核时代的安全政策和军事战略将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是防止战争;另一方面则是在防止战争的措施失效后,以有限战争迅速地恢复和平。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利德尔·哈特认为西方国家应当实行更为灵活、反应迅速的有限战争战略,并按照这个战略的要求建设军队。据此,利德尔·哈特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性建议,对西方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事战略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他也因此被誉为核时代军事理论的先驱者。美国总统肯尼迪1960年在为利德尔·哈特《威慑或防御》一书撰写的书评中写道:“没有比利德尔哈特更值得尊敬的军事问题专家了。在过去20年里,表明他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很富有预见性。他的预言和警告都是正确的。”美国著名的核战略专家伯纳德·布罗迪则直截了当地自称是利德尔·哈特的追随者。
在他于1970年去世之前,利德尔·哈特在75年的生活中勤于笔耕,著作30余部,还有大量文章发表于报刊杂志、他能够广泛地观察现实提供的新鲜材料,敏锐地从中捕捉重要的理论课题,并总是力求把对现实的体验与对历史的了解贯通起来从而提出了具有一定价值的军事思想,成为当代西方军事理论先驱者之一。利德尔·哈特没有上完大学,没有学位却有很高的军事理论造诣,位卑言轻,却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终生获得的最高军衔只是上尉,却被许多统率大军征战四方的军中武将尊为导师。这样的军事学家,在历史上屈指可数。
投笔从戎 [校对制作]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