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ingle形象代表,以信立爱), 信区: Green
标  题: 路易十四的克星--马尔巴勒公爵和欧根亲王(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an 30 13:13:55 2003) , 转信


-----顾剑


第二部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 (1701--1713年)


1。 战争头两年的状况


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头两年的状况来看,很象上一场九年战争的情形,似乎双方都没有积
极的行动,又要打成一场静态战争。当时,法国一方有4支重兵集团,反法同盟国有3个集
团:东北部荷兰和西属尼德兰战场,由博福勒斯元帅(不久换成维勒洛依元帅)的6万法军,
面对英国马尔巴勒公爵指挥的6万联军,正东偏南莱茵河阿尔萨斯战场,有塔拉尔德元帅的
军团(原先是维拉尔斯元帅),防守法国莱茵河一线和阿尔萨斯,面对着奥地利军队总司令
,巴登亲王(就是欧根的表兄)指挥的德意志联军。再向东,

隔着莱茵河和黑森林,有一块法国盟友的飞地,那是处於南德意志的巴伐利亚,巴伐利亚
选帝侯(也是欧根和巴登亲王的表兄弟)这次决定在法国一方作战,他和法军马尔森元帅的
联军处於德意志腹心地区,可以直接威胁奥地利,而奥地利却没有军队能够对抗这个威胁
。第四个法国重兵集团,在南部的意大利战场,法军指挥官先是老元帅卡提尼特,没多久
卡提尼特病死,又先后换过维勒洛依元帅和范多姆公爵元帅。他们面对的,是奥地利的南
方战场总司令欧根亲王。除了这几个重兵集团以外,法国正东方,尼德兰战场和莱茵河战
场之间的摩泽尔河(Moselle)流域,法国还有一部分掩护兵力,封锁向巴黎的直接通道。另
外,就是在西班牙本土,因为西班牙政府承认法国的继承人为西班牙国王,因此路易十四
的王孙菲利普,就以西班牙国王的身份,领导法国西班牙军队,联合抵抗英国和葡萄牙。




战争头两年中,东北部尼德兰战场马尔巴勒的状况,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欧根在意大利战
场的形势,却更为复杂,在这里,军事行动受到国际关系的更多牵制。首先,当时意大利
是个分裂的半岛,法国和奥地利争夺北意大利的控制权,这里却有4方势力同时存在:首先
是法国驻军,开战时由卡提尼特老元帅指挥,其次是西班牙的势力,西班牙在北意大利拥
有米兰(Milan),在意大利中部拥有纳那不勒斯(Naples),在南部拥有西西里岛,尤其是在
米兰,有不少驻军。因为现在西班牙承认法国继承人,西班牙成了法国的盟军。第三方就
是独立的萨伏伊,欧根的祖国,由他的表兄阿马达斯统治。萨伏伊是个小国,一贯在列强
当中趋利避害,所谓弱国无外交,倒也怪不得。这次战争,阿马达斯站在法国一边,与奥
地利和欧根为敌。第四方,就是奥地利。但是奥地利在北意大利内部没有根据地,奥地利
南部的蒂罗尔州和意大利接壤,欧根所面临的情况,是如何面对这法国、西班牙、萨伏伊
三国联军以逸代劳的阵势,翻越阿尔卑斯山口,先打入北意大利站稳脚跟。从实质上说,
他所面临的课题,跟两千年前的汉尼拔,和一百年后的拿破仑,是一样的。


卡提尼特所指挥的5万法西萨联军,沿袭过去的定式思维,预料欧根一定会从正北方向蒂罗
尔州南下,於是向北布下阵势,严阵以待。欧根手下只有3万兵力,正面进攻优势敌军的既
设防线,毫无胜算。於是欧根出其不意地率领奥军从正东方向迂回,取道北意大利东边的
威尼斯,打入波河流域。这样一来,法军的防线毫无用处。但是这也是一招险棋,因为威
尼斯是中立国家,即便奥军可以无视其中立地位闯过,但是无法跟奥地利本土保持一条交
通补给线,这也是当初经验丰富的卡提尼特元帅不向东方设防的原因,他没有料到欧根如
此胆大妄为。欧根虽然闯进意大利,占得先机,却仍然面临着打通与本国交通线的问题,
现在法军最初的惊讶已过,向东调兵部署防线,而欧根故意选择模棱两可的进军路线,不
让法军判定奥军的最终目标是米兰或那不勒斯,从而分散兵力处处设防,在法军惊疑不定
中,欧根已经以出色的佯动,由东向西横渡明乔河(Mincio)与阿迪杰河(Adige)两处天险。



法国的卡提尼特元帅身体状况不佳,最终退休,不久病死,继任的是维勒洛依元帅。新任
总司令上任伊始,急于扭转被动的战略局面,迫不及待地集中主力迎战欧根,但是却落入
欧根事先精心挑选好的战场。欧根预料到法军的进攻,抢先占领一处三面环水的地形,使
得法军数量优势无从发挥,1701年9月1日,法军强攻一天,付出2千人伤亡的代价,一无所
获,只好撤退。1702年的战局开始之前,不安分的欧根又要想出一些新花样,来给他手下
那些长期欠饷几乎兵变的士兵鼓舞士气。1月31日深夜,欧根只带几千轻骑,深入法军冬季
营地所在的Cremona城,事先安排城中内应,派几十名士兵偷偷从一个修道院的地窖潜入城
中,打开城门,奇袭法军营地,竟然俘虏了正在睡觉的维勒洛依元帅。但是随后的巷战中
,法军恢复了秩序,天亮时分,欧根兵少,不敢恋战,遂带着俘虏来的法军总司令,撤出
战斗。


维勒洛依被俘,对法国方面其实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路易十四随后派来了非常能
干的范多姆公爵元帅指挥意大利战场,并增兵至8万人。范多姆是法国王族,路易十四的祖
父,法王亨利四世的另外一房孙子,但是是私生子,和路易十四算是表兄弟。此人脾气暴
躁,不善与人相处,而且常常穿一件沾满灰尘和食物油腻的大外套几个月不换。但是范多
姆在战场上却是一把好手,久历战阵,经验丰富,他跟维拉尔斯两位元帅,是路易十四朝
后期,最能干的法军将领。另一方面,欧根手下的奥军因为补给不足和长期欠饷,逃散了
不少,剩下的,军纪败坏到令指挥官不敢管束,害怕激成兵变的程度。8月份,法奥两军进
行了Luzzara战役,结果不分胜负,法军在机动上稍占上风。总的来说,两军在1702年战局
打成平手,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1702年底,欧根趁冬季休战的机会回到维也纳。这时,他在整个德意志的军事名望之高,
已经无人可比,不仅因为他是对土耳其战争的英雄,而且他年初奇袭法军,生俘总司令的
行为,虽然对战局没有什么影响,却也成了街谈巷议的资料。1703年,欧根被任命为帝国
战争会议主席,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军界的第一人。在这个中枢位子上,欧根尽自己
最大的努力,修补那些自己作为前线指挥官,曾亲身痛切体验过的奥军的弊端,例如军纪
、供应、和欠饷问题。但是这都是积重难返的事情,尤其象欠饷,根本就源于奥地利财政
收入不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欧根在战争期间,能做的也就有限。再加上那一年匈牙
利爆发大叛乱,奥军几乎弹压不住,不得不削弱前线的野战兵团,向匈牙利增兵。匈牙利
叛乱,在几乎整个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中,都是奥地利背后的一根芒刺。但是欧根也听到一
个好消息,就是在北意大利,他的表兄萨伏伊公爵阿马达斯,又一次倒戈,投向反法同盟
这一方来了。这使得奥军在意大利战场的态势,改善了不少。欧根作为战争会议主席,现
在需要做的,是考虑如何解决南德意志战场,巴伐利亚和法国联军直接威胁维也纳,这个
最迫切的危机。


2。1704年战局,布伦海姆大战


1703年底和1704年初,欧根亲王和马尔巴勒公爵,各自在不同的战场上,不约而同地意识
到,应该想一个出奇制胜的方法,来打破战争的僵局,尤其是解决巴伐利亚在德意志腹心
的威胁。马尔巴勒虽然是尼德兰战区的指挥官,但是作为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军队总司令和
全权大使,身兼外交和大战略的双重使命,不仅仅是战场指挥官而已。最初,他的设想,
是从荷兰南下到尼德兰和莱茵河上游两大战场之间的摩泽尔河流域(Moselle),实施中央突
破,直接进攻巴黎。但是后来,奥地利的危机使他的目光转而投向巴伐利亚战场。


马尔巴勒已经注意到,荷兰凭借要塞工事死守,法军尼德兰战场的总司令换成了维勒洛依
元帅(他前年被欧根在意大利俘虏之后,已经释放,调来指挥东北战场,接替博福勒斯元帅
),也没有积极进攻的意思,荷兰战场暂时可以无恙,而奥地利本土却正面临着一个空前的
危机。在法国正东和东南方向,法军阿尔萨斯军团,在塔拉尔德元帅指挥下,跟莱茵河流
域巴登亲王指挥的奥地利和德意志诸邦联军对峙,而莱茵河东岸德意志腹地,法国的盟友
巴伐利亚公爵,与穿越莱茵河和黑森林前来增援的法国马尔森元帅会合,实力大增,随时
可以威胁奥地利的维也纳。虽然巴伐利亚和法国联军隔绝于德意志腹心,跟法国本土塔拉
尔德元帅的阿尔萨斯军团隔着莱茵河和黑森林无法沟通,但是他们兵强马壮,不是奥地利
独自能够应付得了的。而且巴登侯爵跟巴伐利亚公爵是多年来战场上的老战友,并肩作战
,还是表亲,根本没有表现出积极作战的意思。


於是马尔巴勒大胆决定,要施展瞒天过海之计,撇下荷兰盟友,骗过法国敌人,率领本部
人马,从荷兰千里跃进到南德意志,突然打击在巴伐利亚和马尔森元帅的身上,开辟一个
全新的战局。这个战略计划构思之大胆,足以令任何当时的将领认为是疯狂之举。它的难
度在於,首先要绝对秘密,不能惊动当面的法军,也不能让荷兰人知道。然后,还要由北
向南穿越整个法国东部边境,把自己的后尾和侧翼,暴露给两到三个法国重兵集团。这种
战略机动,一般的将领连想都不敢想,而马尔巴勒惊异地发现,奥地利的欧根亲王在第一
轮通信中,就不但理解这个计划,而且成为热心支持者。事实上,欧根亲王在1703年就已
经着手,建立一个新的奥地利军团,准备对巴伐利亚作战了。马尔巴勒於是向英国和奥地
利政府强烈要求,一旦他到达南德意志战场,不愿意与奥军莱茵战场总司令巴登亲王合作
,而点名要皇帝将欧根外派,与自己搭档。


1704年5月,马尔巴勒带领1万9千英国和德意志诸邦联军秘密出发长征,临走前,才通知荷
兰方面。马尔巴勒上溯莱茵河南下,一路上都有事先安排好的补给站和休息地点,还安排
了各股联军沿途与马尔巴勒会合,最后兵力达4万人。法军发现英军的行踪之后,惊疑不定
,搞不懂英军的目的是阿尔萨斯,摩泽尔河,还是要虚晃一枪调开尼德兰战场的法军主力
,因为英军始终都沿着莱茵河行军,随时可以把部队装船,顺流而下杀回尼德兰战场。维
勒洛依元帅率法军,只敢慢慢地尾随马尔巴勒,塔拉尔德元帅的阿尔萨斯军团也不敢出动
迎击,怕英军是为了入侵阿尔萨斯。马尔巴勒几乎走到莱茵河上游尽头,突然向东一转,
消失在黑森林后面,完成了向巴伐利亚战场进军的战略转移,6月10日,马尔巴勒跟巴登亲
王指挥的奥地利莱茵军团会合,也跟从维也纳赶到的欧根见了第一面。


两位名将的第一次会面非常愉快,丝毫也没有伟大人物那种强烈的个性冲撞,相反,两个
天才的军事家头脑几乎立刻就在对方身上找到了共鸣。本来,因为巴登亲王作战消极,欧
根从维也纳赶来时,口袋里已经装着利奥波德皇帝的亲笔信,授权他可以在必要的时候,
解除路易斯亲王的职位。但是欧根不愿意对路易斯,这位昔日的保护人和导师运用这把尚
方宝剑,仅仅把这件事告诉了马尔巴勒。按照三人达成的协议,马尔巴勒和路易斯亲王联
手,进攻巴伐利亚公爵和法国元帅马尔森的联军,欧根单独带一小部分兵力,尽量迟滞西
正面法军阿尔萨斯军团主力,因为当时尾随马尔巴勒南下的维勒洛依元帅已经和塔拉尔德
元帅会合,按照路易十四的指令,维勒洛依留下来防守阿尔萨斯,塔拉尔德则领军向东,
穿越莱茵河黑森林,赶来增援巴伐利亚选帝侯和马尔森元帅。


欧根和马尔巴勒分兵以后,马尔巴勒和巴登亲王的联合兵力6万人,向坚守多瑙河一线的巴
伐利亚公爵4万人快速进逼。敌对双方的眼睛,现在都盯在多瑙河边的战略要塞,多瑙斯华
兹(Denubesworth)上面,马尔巴勒希望占领它,就可以打开多瑙河上的交通线,而巴伐利
亚公爵要卡住这个咽喉,阻止英军渡河进入巴伐利亚本土。双方的第一场战役,谢伦堡(S
chellenberg)攻坚战,由此展开。


谢伦堡是多瑙河北岸多瑙斯华兹旁边的一座小山城堡,背向大河,地形险要,属於典型的
“守城必守山”的地形。马尔巴勒和巴伐利亚军双方离谢伦堡都有大约1天行军的距离,但
是巴伐利亚公爵已经预先派遣手下大将德阿尔科(D’Arco)伯爵元帅,带1万2千巴伐利亚最
精锐的部队在此掘壕固守,大队人马将随后赶来。本来,马尔巴勒在多瑙河北面,比巴伐
利亚军主力离谢伦堡仅仅近10英里,但是他为了争取时间,命令大军在7月2日整天急行军
,又多抢到半天作战时间。他所面对的,是德阿尔科布置在谢伦堡山坡上精心设计的三道
防线,山坡的西面不远就是多瑙斯华兹城墙,城上与山上的火力可以互相呼应。巴伐利亚
军在山上每一道防线的工事背后,都堆积了数车手榴弹,作战中可以居高临下投弹,杀伤
力极强。


7月2日晚6点,经过15英里急行军之后,马尔巴勒把攻坚部队分为左右两个纵队,毫不停顿
,立即向山上仰攻。左纵队是由英军45个步兵营中,每个营抽出130名精兵组成的敢死队,
共5850人,悬出重赏,拼死冲锋。右纵队是巴登亲王指挥的德意志诸侯联军,马尔巴勒故
意让右路暂缓攻击。英军左纵队虽然是精兵,但对手也是巴伐利亚军队中的精锐,况且占
据有利地形,作过充分防御准备。山坡很陡峭,左路英军和巴伐利亚军短兵相接,两次冲
锋都不成功,前锋指挥官阵亡了两任,牺牲惨重。但是,也已经向敌人阵地施加了最大的
压力,逼迫德阿尔科元帅把前沿所有可用的兵力,都集中到英左纵队的正面上。晚7点,马
尔巴勒看到时机成熟,命令右纵队的3个德意志掷弹兵营从城墙和小山之间突然发起进攻。
这时天色已经昏暗,城上的守军看不清敌人的运动,而山上的守军大部分调离,还以为夜
色中新出现的这支部队是城中派来的增援,结果一举从薄弱环节攻上山顶,这场战役短促
而激烈,一共只持续了不到两个小时,巴伐利亚军队背后是多瑙河,大部分无处可逃,1万
5千巴伐利亚精锐部队,除了2千被俘,3千在德阿尔科带领下撤回之外,将近1万人或死或
伤或者逃散。英军方面,死伤5千人,大部分是左纵队的敢死队士兵,另有17名上校以上军
官阵亡,连巴登亲王本人,也在脚上受了伤,这个伤口后来一直没有治好,最终在两年多
以后,要了他的性命。


谢伦堡战役,巴伐利亚选帝侯的主力只差几英里之遥没有赶上。得到战败的消息之后,选
帝侯和马尔森元帅不敢与优势敌军交锋,退守内卡河(Lech)凭险坚守,等待法军元帅塔拉
尔德侯爵的援兵。这样,马尔巴勒不但打通了交通线,而且在整个巴伐利亚地区取得了绝
对的行动自由。为了逼迫选帝侯在不利条件下出来接受会战,马尔巴勒纵兵大掠巴伐利亚
国土全境,但选帝侯并不关心他的人民,仍然坚守不出。


巴伐利亚虽然丧胆,但是希望犹存,因为他们终於等到了法军元帅塔拉尔德。8月6日,塔
拉尔德的3万4千法军与选帝侯、马尔森元帅的军团会合,总兵力5万6千人。欧根本来尽力
迟滞法军,但是他只有2万人马,不但要对付塔拉尔德,还要对付在阿尔萨斯取守势的维勒
洛依军团,忙不过来。现在,欧根也甩掉了维勒洛依,于8月11日与马尔巴勒和路易斯亲王
会师。


会师之后,马尔巴勒和欧根的共同主张,是积极寻求与法军主力举行决定性的会战,但是
他们两人都对巴登亲王的被动指挥风格感到不满。正好,路易斯本人自告奋勇,带领1万5
千人,前去围攻多瑙河上的英戈尔施塔特要塞(Ingolstadt)。虽然临战分兵是兵家大忌,
但是欧根和马尔巴勒还是充满信心,愿意主动放弃兵力优势,宁可用剩下来的5万2千人,
去进攻法军5万6千人,也不愿意路易斯亲王在眼前碍手碍脚。


1704年8月13日,爆发布伦海姆会战,这是决定整个西班牙王位继承战命运的著名战役,也
使得马尔巴勒和欧根两个人的名字,永久地载入欧洲最伟大名将的史册。


布伦海姆战役伊始,法军在南英军在北。法军的5万6千人基本上分为两个部分:右翼塔拉
尔德元帅指挥2万6千人,左翼巴伐利亚公爵和马尔森元帅指挥3万人。法军虽然占据数量优
势,但是没有料到马尔巴勒会主动发起进攻,因此是进行防御作战。法军战线右翼顶点是
多瑙河,左翼有山丘和森林掩护,不可能被敌方迂回。在整段战线上,有三个村镇作为防
御支撑点:右翼顶端的河边,有布伦海姆村(Blenheim),塔拉尔德的司令部设在村子后面
,中段有上格劳村(Ober Glau),马尔森的司令部设在这里,左翼有鲁特青根村(Lutzinge
n),巴伐利亚选帝侯的司令部在此。另外,右翼塔拉尔德防线的正面,有一条平行的小溪
,尼贝尔河(Nebel),英军要发动进攻,首先不得不横渡这条小河。在尼贝尔河南面,塔拉
尔德有一条步兵防线,在这道防线背后,是一大片缓缓隆起的青草坡,塔拉尔德把法军骑
兵主力集结在这片开阔地上。这是相当有利的防御地形。


英军方面,连日来马尔巴勒和欧根都是轮流行使大军的指挥权,一人指挥一天。这一天正
好是马尔巴勒指挥。其实无论是谁轮值,作战的指导思想都在事先取得了共识,所以并不
重要。联军也分为两部分,右翼欧根指挥18个步兵营和79个骑兵中队,共2万人,进攻巴伐
利亚公爵和马尔森的3万敌军,左翼马尔巴勒指挥主力44个步兵营和84个骑兵中队,共3万
2千人,进攻塔拉尔德的2万6千人。战斗于下午1点半打响,塔拉尔德犯了一个错误,没有
在马尔巴勒渡过尼贝尔河的时候袭击英军,白白把对手放过河流障碍。联军的攻击一直集
中在布伦海姆和上格劳、鲁特青根三个防御支撑点上。马尔巴勒一开始就用Rowe和Fergus
on两个步兵旅对布伦海姆村发动猛烈冲击,曾经一度占领村子外围,但是塔拉尔德及时调
来援军稳住阵脚,双方激战正酣之时,突然由精锐的瑞士骑兵团发动反冲锋,几乎击溃了
英军的第一波进攻部队,夺下一面团旗,Rowe将军阵亡,马尔巴勒派出威尔克斯(Wilkes)
将军的步兵旅顶住。下午2点以后,布伦海姆村争夺战陷入胶着状态,英军保持强大的进攻
压力,法军不断向村子增兵,原先布伦海姆守军是6个步兵营,到3点左右,已经增加到27
个营,外加12个下马作战的龙骑兵中队,总共1万2千步兵,猥集在一个小小的村落之中,
而塔拉尔德防线的中央相对平静,步兵防守力量几乎全都抽到布伦海姆村,只剩下9营步兵
和全部骑兵主力,静静地与英军对峙。


在法军战线左翼,欧根以2万人进攻3万守军,战况更加激烈。欧根两次进攻鲁特青根均告
失败,反而在巴伐利亚军的反攻中,被夺去10面团旗。战线中段,上格劳守将法国布兰维
尔(Blanville)侯爵,是前财政大臣柯贝尔(Colbert)的公子,柯贝尔系路易十四朝名臣,
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财政体系,使法国国库空前充实,同时还创建一支强大的海军,让法
国第一次跻身于海军强国之列。布兰维尔以3个爱尔兰步兵团,打退了10个荷兰营的冲锋,
带领突击集团的德意志诸侯,荷尔斯泰因-贝克(Holstein-Beck)亲王身受重伤被俘,后来
释放回国之后因伤不治而死。马尔森元帅乘机发动骑兵反攻,打击联军的接合部,旋即遭
到欧根和马尔巴勒的两支预备队夹击,布兰维尔侯爵阵亡。下午4点,欧根再对上格劳发动
一次进攻,但还是以失败告终。


整个战线围绕法军防御支撑点的战斗,全部陷入胶着状态,看似对联军不利,其实早已落
入马尔巴勒的算计之中,一切按照欧根和马尔巴勒事先计划的步调发展:两位名将根本就
不指望能够依靠强攻来击败优势敌军,但是战场形势又不得不发动正面攻击,於是他们设
计了一个调动对手的方案:对全线的三个支撑点保持强大压力,把尽可能多的敌军吸引到
这里钉死,然后由马尔巴勒在战线中央发动致命的打击。也正因此,欧根尽管明知以2万人
的兵力,不可能突破敌方防线,还是拼命地一再对坚固阵地发动猛攻,就是为了配合马尔
巴勒,钉死法军有生力量。


下午5点,马尔巴勒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命令弟弟查理。丘吉尔率领预备队18个步兵营、7
2个骑兵中队前进,总共8千骑兵和1万4千步兵,逼近布伦海姆和上格劳之间,法军骑兵主
力集结的开阔地。这里是塔拉尔德元帅防线的中段,只剩下9个新兵组成的步兵营,与60个
法军骑兵中队配合作战。塔拉尔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法军官兵的素质,确实优于联
军。法军骑兵反复发动反冲锋,居然与优势的联军骑兵打个平手,甚至一度占到上风。但
是一将无谋,累死千军,部队素质的差别,更能突显主帅谋略的高下:马尔巴勒的打击,
是事先早就算计好的,不但形成了战场局部的兵力数量优势,而且兵种搭配平衡,骑兵步
兵配合作战,骑兵不利的时候,可以退到步兵方阵背后寻求保护,等步兵以一阵密集的火
力击退法国骑兵,再从方阵背后杀出。而法军塔拉尔德的步兵主力全被钉死在布伦海姆村
拉锯战上面,仅有的步兵不足以支援骑兵,全凭士兵的英勇在那里支撑。终於,联军的局
部优势发挥了作用,塔拉尔德战线中段被贯穿,5点半钟,塔拉尔德元帅本人被俘,其子阵
亡,骑兵全线崩溃,步兵9个新兵营视死如归,保持方阵队形全部阵亡在战场上,至死未退
却半步。布伦海姆村的法国精锐步兵被团团包围,1万法军投降,大多数团旗在投降之前被
烧毁。但是法军左翼的马尔森元帅和巴伐利亚公爵,还可以保持一定实力,比较有秩序地
撤出战场。


布伦海姆战役,法军元气大伤,5万6千人中,损失3万4千,其中包括1万4千俘虏。联军死
伤1万4千人,缴获100门大炮和129面团旗,战利品中,甚至还包括34马车的随营法国妇女
,她们并非随营家眷,是做什么的,双方心里都清楚,相信联军士兵一定都羡慕法国军队
的浪漫。英国安妮女王8天以后接到军中信使马不停蹄送来的消息,马尔巴勒在一张便条上
潦草地写道“塔拉尔德元帅现在在我的马车里”。被俘的塔拉尔德受到马尔巴勒的殷勤款
待。在一次宴会中,塔拉尔德当着马尔巴勒和英军诸将的面,感叹法国士兵是世界上最优
秀的军人,马尔巴勒顿了一下,然后礼貌地回答:“我想,阁下所指,是除了能有幸击败
这些勇士的军人之外的人吧?”年底,塔拉尔德元帅和马尔巴勒同车回到英国,然后在诺
丁汉城堡里关了8年,在这段做战俘的期间,他还教会了他的看守如何制作法式面包和刺绣
花边。1713年他被释放回法国,路易十四仍然不失礼貌地欢迎他,但是塔拉尔德此后再也
没有带兵。


这场会战,集中体现马尔巴勒的作战风格,在看似蛮干的正面强攻中打出节奏,调动对手
,然后看准时机,一击奏效。欧根和马尔巴勒配合默契,第一次合作,就奠定了整个战争
的胜局。巴伐利亚全境被占领,选帝侯成了流亡者,法国宫廷也彻底放弃了胜利的希望。
尽管此战之后,战争又进行了8年多,其间颇多起起落落,但是路易十四战斗的唯一目的,
其实只是争取一个比较有利的和平条件而已。可以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是整个欧洲势力
均衡的关键,而布伦海姆会战,则是决定这场战争结局的枢纽。


3。 1706年战局 拉米雷斯战役和都灵战役


1704年布伦海姆战役之后,巴登亲王也顺利地攻下了英戈尔施塔特要塞,但是恐怕他一直
也没有能原谅欧根和马尔巴勒在布伦海姆战前把自己打发走的行为,始终对错过胜利的荣
耀耿耿于怀。此后不久,各国军队进入冬季营地,作战季节结束。


1705年战局没有重大事件发生。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病死,皇太子约瑟夫即位。马尔巴勒
和欧根分手,欧根回到维也纳,又被派去指挥意大利战场,但是仍然兼任战争会议主席,
所以不得不前线首都两边跑。这时法军意大利战场的总司令是能干的范多姆公爵元帅,跟
欧根差不多可以棋逢对手,欧根还是面对军饷的老问题,不胜其烦。马尔巴勒一直和欧根
保持通信,甚至还出使柏林,用英国的战争经费招募8千普鲁士军队,送去北意大利战场增
援,并且筹划了一笔款项,专门援助意大利战场的奥地利军团。英国和荷兰的金钱,使奥
地利的战争努力得以继续下去,不至於破产。到1706年,欧根的北意大利军团中,一大半
(2万8千人) 都是由英国付饷的。


1705年的马尔巴勒,最初是和巴登亲王进攻法国的摩泽尔河流域,但是巴登的作战比以前
更加消极,可能因为仍然心存怨恨,也可能因为谢伦堡战役中的脚伤久治不愈,使得心情
不好。事实上,“侯爵的脚趾头” Margrave’s toe,后来在英语中成了一个谚语,最终
要了他的命。


莱茵河、摩泽尔河流域打不出什么名堂,北方尼德兰战场荷兰军总司令欧弗柯克(Overkir
k)又向马尔巴勒求援,马尔巴勒6月回兵荷兰战场。曾经有一次,马尔巴勒让欧弗柯克成功
地引开法军司令维勒洛依元帅,突破法国的布拉班特(Brabant)防线,并击败1万巴伐利亚
和法国联军,但是荷兰基本上还是不愿意积极作战,因此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到1706年作战季节开始的时候,路易十四看到去年一年反法同盟国在战场上无所作为,命
令各战场法军统帅积极进攻,想用几场胜利来积累筹码,换取有利的和平条件。这一年,
法军有4个集团,东北部尼德兰战场6万人由维勒洛依元帅指挥,正东方摩泽尔河军团司令
维拉尔斯元帅率领6万法军,再向南马尔森元帅指挥3万法军守卫阿尔萨斯,在意大利战场
则是范多姆元帅统领全局。1706年路易十四的开场不错,4月间范多姆乘欧根亲王在维也纳
,还没有返回战场的机会,发动并取得Calcinato战役的胜利,欧根赶回意大利稳定局势。
5月,维拉尔斯元帅又击败了巴登亲王的莱茵河军团。受这两次胜利的鼓舞,路易十四命令
维勒洛依的尼德兰军团6万人从鲁文(比利时历史文化名城)进攻,向马尔巴勒挑战。马尔巴
勒正拥兵6万2千人,对一贯消极防御的维勒洛依来攻颇感意外,但是非常高兴,因为这样
,就给他提供了一个在战场上压倒敌人的机会。


1706年5月22日,相向行军的英军和法军不期而遇,当日天晚,没有作战。翌日,在清晨的
薄雾中,拉开了拉米雷斯会战的帷幕。一清早,两军各自拉出营地,开始占领防线,法军
在西,仍然是采取防御姿态,战线南北展开,两个顶点有沼泽地保护,不至于被英军迂回
。法国阵线右翼是塔维尔村(Tavier),中央是拉米雷斯村(Ramilies),北部左翼顶点是Au
tre-Eglise村,总共有60门大炮,整个战线呈两端突出,中央凹陷的弧形。因为维勒洛依
观察到英国精锐近卫军醒目的红色军服大量出现在战线北端,因此也把步兵防御主力集中
于此,而骑兵主要部署在地形比较平坦的南段,法军左翼只部署50个骑兵中队,由巴伐利
亚公爵率领,而右翼集中了82个骑兵中队。马尔巴勒的联军人数比法军稍多2千人,还有9
0门大炮的火力支援,另一个主要优势是战地侦察。清晨法军刚刚开始布阵的时候,马尔巴
勒的军需总监卡多甘(Cadogan)伯爵就亲率600轻骑,将法军的态势侦察得一情二楚,为马
尔巴勒定下作战决心提供坚实的基础。当时欧洲军队还没有建立正规的参谋部制度,军需
总监实际上就是履行参谋长的职责。卡多甘当时只有30多岁,是爱尔兰人,在整个战争期
间都是马尔巴勒最得力的助手和大将。


马尔巴勒根据卡多甘提供的法军情报,判断出己方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因为法军阵线呈内
凹的弧形,英军虽然是攻方,却享有内线优势:英军如果想在战场上把兵力从一个侧翼机
动到另一个侧翼,不必沿交战的正面运动,可以走弓弦路捷径,而法军要机动兵力就要走
弓背路。据此,马尔巴勒定下佯攻一翼,然后突然变幻主攻方向的作战计划。下午1点,双
方大炮开始轰鸣,战幕拉开。2点,战线南端,联军左翼由荷兰军总司令欧弗柯克率领,向
法军右翼,由瑞士雇佣兵守卫的塔维尔村发起冲锋,经过激战夺下村子,法国吉斯卡德(G
uiscard)将军指挥龙骑兵下马反攻,遭到失败,英军左翼态势有利。右翼,在战线北方,
英将奥克内(Orkney)于2点半指挥英国近卫军对法军步兵主力据守的村落发动冲锋,但是进
展甚微,经过死战,也慢慢开始取得进展。


一个多小时以后,马尔巴勒看准了左翼进展顺利的战机,果断命令右翼奥克内将军暂停进
攻,把右翼预备队和联军里的瑞士步兵旅抽调出来,加强左翼,突然变换了主攻方向,奥
克内将军好不容易经过激战,开始有了进展,起初拒绝执行暂停的命令,马尔巴勒派军需
总监卡多甘亲自去向奥克内将军说明情况,并把援军领来,同时自己从战线中央来到左翼
,督率荷兰元帅欧弗柯克的骑兵大队冲锋。法军的抵抗仍然非常顽强,因为骑兵是法军中
的精锐军种,马尔巴勒本人的坐骑被打死,副官就在身边被法军炮弹击毙,他本人竟然在
战场的混乱之中,闯入了法军的瑞士步兵营,幸亏敌人没有认出他是英军主帅,才得以脱
身。但是英军的后续部队陆续赶到,整个战线南端,联军骑兵由69个中队,增加到108个中
队,面对法军缺少步兵支援的68个骑兵中队(法军步兵集中在北段的英军右翼正面)。下午
6点,联军终於击溃法军整个右翼,维勒洛依元帅大败,马尔巴勒更加得理不饶人,命令德
意志的符腾堡(Wurttemburg)亲王,领丹麦骑兵乘胜突进,猛追法军败兵。这是一百年来,
在几代欧洲名将的重大战役中,第一次出现坚决的战役追击,联军直追出12英里,到凌晨
2点才罢休。这次战役,联军代价仅1066人死,2567人伤,法军损失1万3千人,外加所有的
大炮和辎重。而且战役之后,马尔巴勒毫不留情地积极发展胜利成果,维勒洛依没有喘息
之机来收拢溃散的残部,整个尼德兰方向上的法国战略军团几乎土崩瓦解。维勒洛依所能
做的,就是在撤退沿线各个要塞布下守卫兵力,尽量限制联军的行动自由。西属尼德兰全
境大部被马尔巴勒占领,维勒洛依退守谢尔德(Sheldt)运河以南。维勒洛依尽管仍然受到
路易十四的礼遇,但是他的军事生涯已经告终,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带兵。


拉米雷斯战役还有一个小插曲,英国有一位年轻妇女,名叫克莉斯汀。戴维斯(Christian
 Davis),丈夫从军当兵,在马尔巴勒的军团里。戴维斯夫人为了寻找丈夫,就女扮男装,
参加英军的龙骑兵部队,而且在马尔巴勒的几乎所有重大战役中参战,直到拉米雷斯战役
,她受伤才被认出是女性。她后来找到丈夫,继续留在军中干些洗衣做饭的活计,后来战
争临近结束时回英国,写了一部回忆录,非常详尽,至今还被许多历史研究专著引用。


1706年5月拉米雷斯战役后不久,欧根亲王在北意大利战场也传出捷报,取得都灵战役大捷
,而且从战略上说,这次胜利比拉米雷斯战役更具有决定性。


1706年北意大利战局开始时,对法国颇为有利,4月份欧根还在维也纳处理中枢政务,范多
姆公爵就抢先出击,在Calcinato战役中击败奥军。但是接着,5月底法军在尼德兰战场大
败,路易十四不得不紧急从各个战场抽调兵力,填补战线上的空隙,其中包括马尔森元帅
的整个阿尔萨斯军团大部被调到尼德兰战场,由马尔森暂时接替维勒洛依元帅的职务。没
过多久,路易十四又把范多姆公爵调去当尼德兰战场总司令,马尔森元帅和他对调,前来
指挥意大利战场。但是法军意大利战场名义上的总司令是法国国王的侄子,年轻的奥尔良
公爵。当时欧根所面对的战场形势,比前一年有很大好转。首先,表兄萨伏伊大公已经倒
戈到反法联盟一方作战,奥地利的道恩(Daun,几十年后他将要作为奥军总司令,与普鲁士
腓特烈大帝在战场上较量)将军正率领一支军队,坚守萨伏伊首都都灵城(Turin),除此之
外,萨伏伊全境几乎被法军占领。法军的野战军团,由奥尔良公爵和马尔森元帅指挥,在
都灵以东展开防御,阻止欧根西进。但是奥尔良公爵是个年轻没有经验的王子,而马尔森
元帅两年前就是布伦海姆战役中欧根和马尔巴勒的手下败将,没有必胜的信心,只敢消极
组织防御。欧根这方面,人数仅是法军的一半,而且新败不久,不得不花一段时间整顿军
纪和士气,所以欧根直到7月份,才西渡阿迪杰(Adige)河开始进攻。与以往不同的是,奥
军现在有英国和荷兰的金钱资助,欠饷问题得到缓解,欧根这次总算可以专心致志地打一
仗,不必受这些因素干扰。


欧根没有按照常理直接向西进攻法军,而是向南,从波河流域迂回法军的右翼。这是个相
当大胆,违反当时作战常规的行动,因为奥地利的补给基地蒂罗尔在正北,欧根迂回南方
,就等於自动与补给线切断了联系,法军摸不着头脑,判断不出欧根的目标是都灵还是其
他地方,迟迟没有集中兵力,甚至没有来得及在欧根横渡波河天险之时阻击奥军。欧根亲
王不但机动出色,而且以善打恶仗出名,他的奥军人数仅及法军一半,仍然在都灵城附近
抓住法军主力,看准法军部署的弱点加以攻击。此战欧根本人落马受伤,身边两名仆人阵
亡,奥军战场伤亡人数3倍于法军,但是最后终於压倒对手,法军撤围而逃,被俘5千人,
法军司令马尔森元帅战死。此战下来,法国数百年在北意大利建立起的势力范围被彻底瓦
解。又因为法国整个东部战场,从尼德兰到阿尔萨斯,全线吃紧,於是1707年,法国从意
大利撤出全部军队,欧根占领了一直属於西班牙的意大利名城米兰,又派道恩将军南下,
占领西班牙属地那不勒斯。奥地利在战争中的目的,其实不在於和法国争夺西班牙王位,
而在於抢夺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遗产,至此,奥地利最初的战争目的完全达到。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24.1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6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