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ingle形象代表,以信立爱), 信区: Green
标  题: 路易十四的克星--马尔巴勒公爵和欧根亲王(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an 30 13:14:37 2003) , 转信







----顾剑


4。 1708年奥登纳德(Oudenarde) 战役


1706年战局伊始,法国曾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拉米雷斯和都
灵两场战役下来,法国已经处於岌岌可危的境地,1707年,路易十四派出使节求和,但是
盟国的条件过於苛刻,和谈未成,法国只能振作精神,争取在战场上取得几次胜利,为谈
判争取有利条件。这一年,法国完全撤出意大利战场,在西班牙战场上,法国元帅柏威克
公爵连连获胜,处於优势地位。前面说过,柏威克是英国人,本名James Fitzejames,是
英国前国王詹姆斯二世的私生子,也是马尔巴勒的嫡亲外甥。当年英国光荣革命,詹姆斯
二世放权王位出逃,柏威克也跟着父亲到了法国。


在法国本土,东北方向的尼德兰战场由老将范多姆元帅指挥,面对胜利之后趾高气扬的马
尔巴勒,范多姆采取坚守各大要塞不出的正确方针,有效地阻止英军继续向法国本土进攻
,东南方向的莱茵河战场,仍然由维拉尔斯元帅指挥,联军的巴登亲王于1706年因脚伤恶
化而死,继任的莱茵军团总司令,是德意志诸侯中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路易,他后来于
1714年成为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开始英国的汉诺威王朝。1707年盟国没有什么进展,反而
是柏威克和维拉尔斯在西班牙和莱茵河上游获得了几次胜利,改善法国的战略态势。欧根
在哪里呢?同盟国议定,要用意大利战场腾出来的得胜之师,翻越阿尔卑斯山,入侵法国
南部。欧根受命指挥这次作战。欧根本人和奥地利军界都对这次远征不热心,一则奥地利
在意大利战场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二则,翻越阿尔卑斯山之后的后勤补给能力也是奥军
所不能承担的。但是英国和荷兰坚持这次行动的必要性,而且答应由英国舰队从海上补给
奥军,既然他们是出钱的,奥地利也只好答应。在法国南部远征中,欧根成功地攻占尼斯
,但是在土伦港久攻不克,英军答应的后勤补给也无法及时送到,结果只好以撤退告终,
这次作战的真正结果是,毁灭了停泊在土伦港内的法国舰队,从此英国地中海舰队牢牢掌
握地中海的制海权。


1707年就这样过去。1708年,欧根建议盟国选择尼德兰和莱茵河上游两个战场之间的摩泽
尔河流域,直接进军法国腹地,攻击巴黎本身,因此开始在莱茵河上的科布伦茨集结一支
新的军团,由他本人亲自指挥。法国方面,路易十四把柏威克从西班牙调来,保卫摩泽尔
河流域,连接北面范多姆的尼德兰军团和南边维拉尔斯的阿尔萨斯军团。同时,路易十四
把自己的孙子,26岁的布艮地公爵,派去尼德兰战场担任总司令,由范多姆辅佐,统领尼
德兰军团总共10万大军。马尔巴勒在荷兰有9万联军,屯兵于布鲁塞尔。前一年盟国无所作
为,马尔巴勒在国内的政治地位也开始动摇:他一贯亲执政的辉格党,而在野的托利党开
始对马尔巴勒进行人身攻击。更糟糕的是,马尔巴勒公爵夫人萨拉,跟安妮女王的关系开
始恶化,两人不停地吵架拌嘴。马尔巴勒本人对内对外都不胜其烦,常年军旅生涯紧张压
力导致的头疼症发作得更加频繁,所以在这一年开始的时候,有点一反常态地被动,判断
力迟钝。


欧根和马尔巴勒一直保持通信联系,他们约定马尔巴勒将向南运动,与向北移动的欧根的
新军团会师,再与莱茵军团汉诺威选侯乔治的一部会合,然后争取再打一仗。但是欧根集
结新兵和训练的时间拖得比预料要长,马尔巴勒开始向南移动之初,范多姆的法国大军突
然从法国北部城市芒斯(Mons)出动,两军对峙于鲁文和布鲁塞尔之间。看到法军积极求战
,出现了进行决定性会战的时机,马尔巴勒立即派出信使,催促欧根带领尚未完成集结的
摩泽尔军团北上会师。欧根连夜行军赶来,但是当面的法军柏威克元帅也跟踪而至,牵制
欧根。欧根的军团实力未足,只有2万人左右,为了赶时间,欧根索性离开大队,只身星夜
北上,跟马尔巴勒回合于海牙(Hague)。两人会面之后,密商作战计划,然后又会合了也是
仅带少量士兵赶来参战的莱茵军团司令乔治亲王。现在,三位总司令齐聚马尔巴勒军中,
但是所指挥的部队,仍然只是马尔巴勒的军团。


在盟国的总司令们努力会合之际,范多姆指挥法军,虚晃一枪,与马尔巴勒脱离接触,向
北方横扫荷兰海岸地区,拿下根特(Ghent)要塞,意图一举切断马尔巴勒与海岸线,和英国
的联系。马尔巴勒吃了一惊,但是欧根在侧,立即正确判断出,法军下一步的目标,一定
是要塞城市奥登纳德,因为占领此地,就可以彻底切断联军退向海岸的后路。欧根建议联
军正好回身北上,寻机与法军决战。马尔巴勒看到打大仗的机会,被欧根的乐观情绪所鼓
舞,顿时恢复了往日充沛的精力,连头疼也好了。


法军扑向奥登纳德,准备进行一场围城战,但是马尔巴勒和欧根指挥联军行动迅速,先于
法军赶到奥登纳德附近,抢占要地,威胁法军侧背,使得法军无法专心围城。法军稍向后
撤,渡过谢尔德运河,准备换一个方向向奥登纳德前进,重新占领围城战阵地,凭藉运河
掩护,摆脱联军野战兵团的威胁。但是这一次,范多姆面对的,是两个欧洲最聪明的军事
头脑的合力,他的行动,又一次被对手料敌机先,而且马尔巴勒的拿手好戏是快速行军,
法军刚刚渡过谢尔德运河,英军前锋接踵而至。1608年7月11日,军需总监卡多甘率领联军
骑兵搭起浮桥渡河,然后从行进间对法军后卫发起攻击,法军大出意料,双方打了一场前
哨战,法军7个营瑞士步兵和20中队骑兵,面对16个营联军步兵,被击败。随即,联军前锋
碰到法军主力,不敢作战,稍稍停顿,与此同时,联军主力还在源源不断地从浮桥渡河,
进入阵地。


在刚刚发现联军渡河的时候,范多姆公爵向总司令、王孙布艮地公爵建议,乘联军尚弱之
际立即发动反击,但是法军措手不及,尚来不及部署。等到法军主力占领河边阵地,联军
很大一部分已经过河,正在忙着列成阵势,范多姆认为进攻时机已失,建议后撤,但是布
艮地公爵认为时机仍然有利,否决了范多姆的提议。於是,下午3点半,法军列阵发动总攻
。范多姆公爵指挥法军右翼,布艮地公爵的总司令部指挥法军左翼。范多姆亲自带领右翼
主力部队冲锋,但是在左翼,布艮地公爵听信部下参谋的错误信息,以为面前是一片无法
通过的沼泽地,所以此处的3万法军按兵不动。


联军方面,已经过河的部队,有右翼的28个普鲁士、汉诺威骑兵中队,和左翼卡多甘的步
兵,大队人马仍然在源源不断地过河。欧根、马尔巴勒、汉诺威乔治亲王都已经渡河。因
为欧根没有带自己的部队,马尔巴勒把联军右翼交给欧根指挥,自己指挥左翼,承受范多
姆公爵的主要打击力量。范多姆意图包围联军左翼,但是数次攻击不克,联军的过河部队
逐次投入防御,渐渐拉近数量上的劣势。范多姆发现法军战线另一翼竟然颇为平静,暴跳
如雷,亲自从战场上奔至布艮地公爵司令部,责问原因。但是司令部的法国将军言之凿凿
地指称前面有沼泽地,因为那位将军早些时候率部经过这片地方,而范多姆本人没有第一
手的经验,所以也只好闭嘴。


与此同时,马尔巴勒在激战当中,冷静默察形势,已经定下了作战决心。联军过河的部队
越来越多,马尔巴勒的左翼已经变为中段,在他的左手,荷兰军总司令欧弗柯克从后方赶
了上来。马尔巴勒决心把主攻方向放在两翼,尤其是欧根的右翼。马尔巴勒用新上来的18
个营普鲁士、汉诺威步兵,替换了原先在他身边作战的普鲁士Lottum中将的20个营精锐步
兵,让这20营普军增援欧根,於是联军已经过河的主力集中于欧根麾下,有步兵50营,而
马尔巴勒的中左翼只有18营。夜里7点,欧根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法军右翼发动总攻,同时,
马尔巴勒又命令联军极左翼的欧弗柯克,率领16营步兵12中队骑兵,包抄法军左翼。联军
两翼齐飞,一举击溃法军,布艮地公爵和范多姆公爵在乱兵之中险些被俘,幸运地逃出战
场。是役,法军损失1万3千至1万4千人,25门大炮。联军损失3千人。虽然总兵力上联军占
优势,但是直到天黑战役结束,联军仍然还有三分之一的兵力正在过河,没有参加会战,
所以事实上是以少胜多。法军的败笔,在於整个左翼3万人按兵不动,而实际上,欧根反攻
所经过的地形,正是法军以为是沼泽,无法通过的地方。所以战后,范多姆公爵怒气冲天
,接连向凡尔塞宫的路易十四写信,指责“当我在浴血奋战的时候,却有陛下的3万大军在
战场上野营休闲,岂非咄咄怪事。”


战后,法军退往根特,整个荷兰和尼德兰地区又一次敞开在联军面前。范多姆和布艮地两
公爵被解职,博福勒斯元帅暂时接替指挥尼德兰战场。博福勒斯在战争开始时,曾经是这
个战场的指挥官,三十多年前的1674-1675年,跟马尔巴勒、维勒洛依一样,都曾经在法军
名将杜伦尼麾下作战。事实上,范多姆公爵在当时跟他们也是同事,并且还是欧根亲王的
表兄。


马尔巴勒和欧根计议下一步行动方案。马尔巴勒大胜之下,尽复往日的敏捷和大胆,建议
带10万大军,索性绕开当年由沃邦设计建造的一系列边境堡垒线,直接向巴黎进军,一击
结束战争,如果法军边境守军和野战兵团拊联军侧背,那么只能在联军背后尾追,那样,
马尔巴勒就可以回身,在自己选择的战场,以野战歼灭他们。这个建议过於大胆,连欧根
也摇头,特别是这样做,要在身后留下数万法军,与陆上交通线完全隔绝,冒险太大,而
一旦决定要回身对追兵作战,那么屯兵坚城之下,四面皆敌,胜算太小。对於马尔巴勒建
议的由英国海军从海上补给,欧根去年刚刚经历过土伦远征的失利,尤其不能信服。笔者
的评价,由今天的观点看来,马尔巴勒的建议风险虽大,但是却有很大成功希望。这是悬
军之势:孤注一掷的赌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若败则退无死所,就象李自成攻山海关那
样,所以只有象凯撒、拿破仑那样的天才,才能一试。以马尔巴勒和欧根联手的军事才华
,未尝不可一试。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联军处於胜势,值不值得冒这个风险,这就象围棋
一样,盘面占优势的时候,简单收官就行了,还有没有必要放出胜负手?另一方面,把决
策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背景下来看,不去攻城已经是离经叛道,还要完全无后方作战更是
闻所未闻,而当时海上补给、两栖登陆还根本没有实验过,马尔巴勒超出时代实在太远,
以致于连欧根亲王都感觉跟不上了。欧根提出建议,老老实实地围攻法国要塞线上重要的
支撑点利里城(Lille),马尔巴勒大概自己对自己的建议也不十分信服,欣然同意欧根的方
案。


利里城的要塞工事是由法国(也许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军事工程大师,沃邦元帅,在1668至
1674年设计并督建的新堡垒,1万6千法军凭险固守,总司令博福勒斯元帅亲自坐镇于此。
马尔巴勒和欧根分工,欧根率3万5千人围城,马尔巴勒率其余主力组成野战兵团,迎击任
何可能的干扰,尤其是,当时马尔巴勒的外甥法军柏威克元帅已经赶到,曾经试图解围,
但是兵力不济而未敢乱动。8月欧根开始攻城,动用了1万6千匹马,来拉3000辆弹药车,供
应18门巨型攻城炮和20门迫击炮。9月22日外城投降,博福勒斯元帅退到中心城堡继续抵抗
,直到这一年12月,经过120天围攻,博福勒斯才率法军投降。法国人是昂着头出城的,他
们保留了所有随身武器和军人荣誉。围城战中,荷兰军总司令欧弗柯克阵亡,欧根本人也
受伤。没过多久,博福勒斯元帅就被释放回国。


5。 1709年马尔普拉奎特(Malplaquet) 战役


1708年的奥登纳德战役,使路易十四对战事完全绝了望,他准备接受反法同盟提出的任何
条件。那年冬天,大概是最接近和平的时刻。同盟国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不但要求法
国吐出三十年战争以后占领的全部领土,而且要法国放弃西班牙王位。最过分的是最后一
条,如果法国的安茹公爵菲利普(西班牙王位继承人,路易十四的孙子)拒绝接受,法国要
站在盟国一边,强迫他接受。而安茹公爵这时在西班牙半岛的战事一帆风顺,怎能接受这
样的和平?他早已放出话来,即使法国投降了,他自己也要坚持战斗下去。路易十四这时
只想和平,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但是要他向自己的亲孙子开战,却是这个骄傲的老人所
不能容忍的,毕竟,他曾经自命“朕即国家”,这样自命不凡的一个人,怎么能忍受如此
的屈辱?


事实上,路易十四当时的绝望程度如此之深,以致于他已经在犹豫,要不要答应盟国的全
部条件了。最终还是他的儿子,法国王太子,在朝中的廷议上,对着大臣们大声疾呼:要
让国王陛下与自己的亲孙子开战,你们把法国的骄傲置于何地?最终,路易十四因为孙子
的问题,拒绝了盟国的和平条件,甚至没有提出任何反建议,连“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这一套都免了。消息传出,包括马尔巴勒和欧根在内的各盟国高层一齐震惊,奥地利和英
国的谈判代表难以置信地反复追问:真的连反建议都没有么?


因为谈判,1709年的战局开始得较晚,直到夏天双方才走上战场。法国的元帅,未被击败
的,只有维拉尔斯和柏威克了。柏威克被派回西班牙,维拉尔斯接手了法国东北战场,抵
挡马尔巴勒和欧根这个棘手的任务。维拉尔斯在法国诸元帅中,算是比较年轻的,1653年
生,比马尔巴勒稍小,比欧根大10岁,1703年才第一次独立指挥一个军团,在莱茵战场对
巴登亲王作战,但是他却是诸元帅中相当能干的一个。法国国库空虚,兵员枯竭,从各地
的机动兵力中搜罗集中了9万能战之兵,全部交给维拉尔斯的关键战场。马尔巴勒和欧根则
拥兵11万。维拉尔斯开战时,深知手边这是法国最后一点家当,而对手的份量他也清楚,
没有把握时,他尽量避免交战。马尔巴勒也并不指望维拉尔斯会主动出来接受会战,因此
一面警戒,一面有条不紊地逐个攻占尼德兰境内和法国交界处的布拉班特防线上的各个要
塞,冷静却是无情地,拔除法国国境的掩护。当联军进攻芒斯(Mons)时,法军终於无法坐
视,维拉尔斯此时不能不战,否则法国边境屏障全失。当马尔巴勒向东行军,兵锋直指芒
斯时,维拉尔斯也沿着一条平行的行军路线,在联军南面进军,准备抓机会侧击联军。双
方都想会战,1709年9月11日,双方在马尔普拉奎特平原摆开战场,法军防御,联军进攻。



法军占领的防御阵地面向北,两侧依托森林。在那个时代打仗,一般来说逢林莫入,因为
不便於发扬火力,但是这次战役双方打破常规,在战线两端的森林边缘展开了恶战。在两
片森林中间的缺口,是一片平地,法军在这里构筑坚强的野战工事,并精心安排,使两翼
森林中的炮火可以交叉扫射中央,构成一个火力陷阱。法军第一线是各步兵营,第二线骑
兵260个中队列队集结在中央防线背后,总兵力8万5千人,80门大炮。在战前,去年在利里
围攻战中被俘的博福勒斯元帅被释放,刚刚回到巴黎,听说维拉尔斯准备与联军开战,马
不停蹄地星夜赶上前线,自告奋勇来助维拉尔斯一臂之力。维拉尔斯要把全军总司令的职
位让给博福勒斯,博福勒斯执意推脱,最后去了法军右翼的森林阵地指挥防御。在如此有
利的防御地形上,法军兵力数量上的劣势可以得到弥补,但是维拉尔斯忽略了一点:他左
侧森林的远端,战场以外,是有空隙的,英军可以出奇兵,深远迂回法军左翼。


联军方面,马尔巴勒和欧根一反以前的作风,没有在前一天刚刚与法军接触时就发起进攻
,他们等待的这一天,法军得以大大加固防御工事。马尔巴勒在等什么呢?原来,联军刚
刚结束了Tournai要塞围攻战,现在是正在前往芒斯的途中遭遇法军,联军的重型炮火还在
队伍后面。而且,马尔巴勒紧急调遣英国Withers将军指挥的后卫1万人从Tournai赶来,他
不仅要集中兵力作战,而且要让Withers这1万人赶到战场之后,不与主力会合,径直穿插
法军左翼之外森林的空缺。因为法军事先不知道有这支部队,所以没有从阵前调兵会被法
军侦察到的危险。


9月11日,经过一天的休整,联军主力9万人向法军阵地发动攻击。马尔巴勒坐镇中央,按
兵不动,新任荷兰军总司令奥兰治亲王John Friso指挥左翼,进攻法军右翼博福勒斯元帅
据守的森林阵地。欧根亲王名义上是联军左翼总指挥,实际上,在作战中指挥联军右翼,
攻击另一端的森林。马尔巴勒的计划与布伦海姆战役一样:先用两翼的猛烈进攻把法军中
央兵力吸引过去并牢牢钉死,然后中央突破。除此之外,他还多了一招Withers将军在右翼
的深远迂回。清晨7点半两军交火,大炮的轰鸣惊天动地。将近9点,联军两翼开始进攻。
欧根的右翼遭遇法军顽强抵抗,整个上午接连发动3次冲击,占领了法军两道防线,双方反
复冲杀,伤亡惨重。一次法军反冲锋的时候,欧根本人的右耳根处中了一枪,血流如注,
但是欧根拒绝包扎,大声斥责身边退却的士兵,说我就是死,也要和前边的勇士死在一起
,然后率领亲兵反向前冲。英军大将阿盖尔(Argyll)公爵一身大红军装,在森林里非常醒
目,混战中身中三弹,但是子弹不是打在斗篷上,就是未中要害,附近的法军和联军惊讶
不已,以为他穿了护身胸甲。阿盖尔听后大怒,干脆当场脱下军装外套和马甲,只穿一件
敞胸衬衫撕杀,几乎是赤膊上阵,仅仅为了证明自己与普通士兵一样,也没有胸甲的额外
保护。前面提到拉米雷斯会战中受伤,被认出女扮男装的那位英国“花木兰”戴维斯夫人
,现在还在军中,她的丈夫上前线作战,戴维斯夫人听到前边撕杀声如此激烈,放心不下
,独自跑上前线找丈夫,结果在森林中找到了她丈夫的尸体。


到中午11点左右,欧根不顾重大伤亡,已经几乎攻下法军最后一道防线,维拉尔斯被迫把
中央第一线步兵的大部,逐次调到左翼,稳定岌岌可危的防线。与此同时,联军左翼荷兰
军队进攻博福勒斯元帅的阵地,他们没有这么幸运,荷兰军进攻前,忽略了一处隐藏在密
林中的法军炮兵阵地,结果两次进攻,遭到法军炮火出其不意的轰击,在一片混乱中退却
,联军左翼参与进攻的各师,所有旅长、团长全部阵亡,但是博福勒斯也未作反攻。马尔
巴勒本人接近中午时分驰入荷兰军中,下令暂停进攻,只是作出时刻会发动进攻的态势,
把右翼法军也钉在阵地上。此时,法军在左右两翼都感到巨大压力,尤其左翼危险,中央
的步兵几乎全部调到欧根的对面加强防线。11点半,联军Withers将军的1万人闯过森林障
碍,突然出现在法军左翼。维拉尔斯的反应也是够快,从中央调兵,紧急组成一条垂直主
阵地的防线,挡住这个新的威胁,然后亲自赶到左翼欧根的当面,组织反攻。中午1点半,
马尔巴勒下令中央骑兵主力,在奥克内将军指挥下,发动总攻,2万6千名骑兵,跟在步兵
后面逼近法军中央防线。法军中央步兵实力几乎被抽空,工事很快被突破,然后法军中央
第二线列阵的260个骑兵中队,共1万8千骑上前迎战。马尔普拉奎特这片平原上,顿时出现
了4万多人参加的一场骑兵大战,这在欧洲近代军事史,还是从未有过的奇观。


双方激战中,法军主帅维拉尔斯身受重伤,左膝盖被打穿,但是维拉尔斯坚持坐在椅子上
指挥战斗,不久失血过多昏厥过去,法军幕僚紧急前往右翼,请博福勒斯元帅来接替指挥
。此战过后,维拉尔斯尽管还能带兵,但已成终身残废。博福勒斯赶来后,迅速估价形势
,法军左翼被迂回,中央处於劣势,已经无法站稳脚跟,於是下令全线总退却。但是法军
是昂着头撤出战场的,保持了良好的退却秩序。联军没有过多追击,因为也已经疲惫不堪
。是役,联军伤亡2万人(一说2万5千人),法军伤亡1万2千人。根据当时汉诺威将领的回忆
录,从此之后10年,马尔普拉奎特平原的农田都不用施肥。按照当时的标准,联军突破法
军战线,而且占领了战场,所以算联军获胜,但是联军死伤人数远远超过法军,其实应该
算是平局。维拉尔斯在后来给路易十四的信中说,如果我方再遭受两次象这样的失败,那
么联军本身也将毁灭。会战之后,法军退却,联军终於还是攻陷芒斯要塞。10月,双方进
入冬季营地休战。


6。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结束


马尔普拉奎特战役还有一个间接的结果,那就是英国和荷兰越来越厌倦战争。当国内公众
听到马尔普拉奎特战役可怕的伤亡人数时,反战情绪高涨,1710年,英国内阁主战的辉格
党下台,反对战争和马尔巴勒本人的托利党执政,而马尔巴勒公爵夫人与安妮女王的争吵
也越发激烈。1710年和1711年,法王路易十四仍然希望停战,但是盟国方面出了一个变故
:4月份奥地利皇帝约瑟夫突然患天花死去,继任的皇帝是他的弟弟,查理(Charles,德文
是卡尔Carl)六世,也就是被宣布为西班牙王位继承人的那位。查理上台以后,对西班牙王
位恋恋不舍,偏离了奥地利最初的战争目的,非要将法国彻底压倒,夺回西班牙王位不可
,而且这一年,困扰奥地利长达8年的匈牙利大叛乱终於平定,因此奥地利希望战争继续下
去。1711年,欧根与马尔巴勒分手,前往莱茵河战场。马尔巴勒在和维拉尔斯比赛机动的
技巧,维拉尔斯虽然终身残废,但是抵抗的意志仍然坚强。马尔巴勒曾经骗过维拉尔斯一
次,顺利地攻占了法国边境防线的最后一座要塞,Bouchain。但是这一年的收获,也仅此
而已。


1712年,本来马尔巴勒历经3年,终於清除了法国边境要塞线的障碍,可以长驱直入进攻巴
黎,就在这个时候,英国政府开始单独与法国和谈,将马尔巴勒解职,并且命令新任联军
总司令,不得与法军作战,同年,英军开始陆续撤出欧洲大陆。欧根获知马尔巴勒的政治
处境困难,曾经试图在1712年初访问英国,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加强马尔巴勒的国内
地位。托利党政府非常害怕他访英,表面上欢迎,实际上甚至以不提供横渡海峡的船只来
暗中阻挠。欧根坚持要去,终於成行。在英国,欧根作为战神级的人物,到处受到欢迎和
追捧,但是托利党政府撤换马尔巴勒的决心已定,一直避免和欧根谈到这件事。


1713年4月,英国荷兰与法国正式停战。奥地利方面,欧根也不赞成打下去,但是查理六世
皇帝一意孤行,又拖了1年。其实,没有了英国和荷兰的金钱支持,奥地利根本无法负担庞
大的军费,这一点,欧根早就看得一清二楚。1713年11月,欧根作为奥地利的谈判代表,
跟法国谈判代表维拉尔斯元帅会于Rastadt城堡,商谈和平条件。两位老对手在战场上杀得
你死我活,维拉尔斯甚至还终身残废,但是相见之下,却非常友好。那个时代所谓的骑士
风度,尤其在大贵族之间,大抵都是如此。据说欧根和维拉尔斯两个人在城堡谈判期间天
天打牌,一开始欧根输得一塌糊涂,维拉尔斯还客气但是委婉地建议,大家玩一种赌注比
较小的纸牌游戏,好让欧根少输一点钱。但是在谈判桌上,欧根却比维拉尔斯精明,因为
欧根在奥地利的宫廷中说一不二,地位非常稳固,没有后顾之忧,而维拉尔斯则受到来自
凡尔塞宫的强大压力,路易十四急于结束这场战争。所以欧根从维拉尔斯那里取得了比预
期大得多的收获。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正式结束。


这次战争,实为路易十四王朝的一个总关键,法国几十年的扩张,至此终结,欧洲政治均
势由此建立。法国最终获得的和平条件,比1709年的要好得多,它虽然交出不少以前征服
的领土,但是至少保留了莱茵河左岸的地方,而且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利普,也如愿成为了
西班牙国王。不过西班牙的遗产被瓜分:奥地利获得了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米兰,直到现
代意大利独立为止,还有尼德兰地区,从此称奥属尼德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比利时),荷
兰分得一些边境要塞,萨伏伊升格为王国,获得今天法国的尼斯和意大利的西西里。收获
最大的还是英国,英国获得了北美大片领地,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西班牙的直布罗陀,从此
英国控制地中海,直到现代的二战期间。


路易十四本人死于战争正式结束后仅仅1年。1715年,在统治法兰西72个年头,威震欧洲半
个世纪之后,路易十四终於于78岁的高龄(那个时代算长寿了)走入了历史。在他死前短短
的数年之中,他的儿子、孙子,相继死于麻疹。路易十四后继无人,幸好他的儿孙都有子
嗣,於是传位与幼年的重孙路易,这就是法王路易十五。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24.1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99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