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在疯子和正常人之间 戴高乐鲜为人知一面(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Sep 25 13:18:18 2002) , 转信

http://mil.21dnn.com/5051/2002-9-24/51@438733.htm

    编者按 法国作家埃里克·鲁塞尔撰写的新书《戴高乐》,展示了这位军人、作家、政
治家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缔造者的传奇人生。法刊节选刊登该书的部分章节,让读者有机
会了解——

不光彩的家庭秘密

    戴高乐将军的祖父朱利安·戴高乐1801年生于梅尼尔蒙唐。当时生活的不稳定促使朱
利安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谋生。米歇尔·马克是这样写的,“他的薪水并不是很多,可能正
因为如此,这位住在贝蒂讷大街的古文字学者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档案馆里,在1833至18
34年间,他把不属于自己的档案材料卖给他人”。由于那些被卖的材料包括圣女贞德的一
些信件,这一事件就更显得令人难以容忍!没人知道这类事件在司法方面产生了什么结果
,但这使人们想到,正是为了摆脱传闻,朱利安在1835年移居瓦朗谢纳。

十四岁的戴高乐拯救法国

    作为一个作家,戴高乐将军最初的作品非常独特,甚至令人不可思议。他在1905年写
了剧本《德国战役》,该剧假设法国和德国在1930年突然发生冲突,而且更主要的是,剧
中还出现了把处于危难之中的祖国拯救出来的“戴高乐将军”。该剧是这样描述的:“法
国当时很快就组织起来了。戴高乐将军手下有20万人和618门大炮……戴高尔很快就制定了
计划……消灭德国人。”从历史上来看,大概很少有某位伟人能够如此自信地预测自己的
未来。

“陆军统帅”

    戴高乐在军队中很快因自己的行为和难以掩饰的天赋而出类拔萃。他是一个好同志,
乐于参加各种庆祝活动,他厌恶拥挤、执勤,以及军营生活中那种令人绝望的刻板,这为
他赢得了“陆军统帅”的绰号,而后来他还真就成了大将军。此外,他的文化修养给人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他的品行让人看到了他有什么样的抱负。他的上司蒂尼上尉发表意
见说:“为什么你们想让我把一个一心要当大元帅的男孩任命为中士呢?”穆瓦朗上校的
评价是:“他是聪明的军官,很有天赋,有教养且认真,有才干和能力,还有优秀的品质
。不幸的是,他的种种无可争议的品质是通过过分的自信和流亡国王的姿态表现出来的。


    戴高乐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有着“流亡国王”的绰号,没有人料到,这个绰号终于有一
天与他身在外国首都的境况相符。

1928年的预言

    戴高乐有过多次令人吃惊的预言。例如,在希特勒占领奥地利的十年前,他就曾给他
的朋友纳金写信说:“形势所迫打破了欧洲已形成的宝贵屏障。必须相信,吞并临近了,
然后,不管愿不愿意,德国都要重新得到它所失去的给波兰带来好处的东西。此后,它就
要向我们要阿尔萨斯。我觉得这好像是天意。”他还给纳金写信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一
切痛苦就是穿军装当兵。然而,却需要这样。几年后,会有人追随我们去拯救祖国。”

两次惨痛经历

    1940年9月,戴高乐率领一支英法舰队来到达喀尔,由于准备不足,此次行动惨遭失败
。很久以后,戴高尔与参加此次行动的菲利普·德沙尔特提到了这一痛苦的经历。

    1968年5月9日(法国学生和工人于1968年5月发动反对政府的运动——注)这一天,戴
高尔再次跌入低谷。第二天上午11点,戴高乐以非同寻常的方式接见了时任公共工程国务
秘书的菲利普。他对菲利普说:“不,我们谈谈高乃依。你认为高乃依的哪个剧本写得最
好?”“很难说,将军。我偏爱他些不那么著名、也没有被广泛介绍的作品,其中之一就
是《苏莱拿》。要知道这是最终导致自杀的责任与感情之间的冲突。”“你知道我能理解
这样的反应吗?在达喀尔,失败后,当我独自一人重新回到船上的时候,我也闪过自杀的
念头。”

     这是很不寻常的一幕。为什么戴高乐要向他说这番知心话呢?心理学家们很清楚,这
类表露往往都是向一个自己不太熟悉的对话者说起。至于他在此刻说出了令人吃惊的内心
秘密,这也并非偶然,因为5月29日这一天重新触动了旧伤。    

靠拢莫斯科

    被英国人惹怒、对他们感到失望的戴高乐多次向克里姆林宫发出种种信号。1942年6月
6日,他在伦敦与苏联大使博戈莫洛夫会面时谈到了自己的担心。据他掌握的情报,英国人
和美国人准备共同分割法国的殖民帝国。他对这位苏联外交官说:“你看到了,我在与英
国进行斗争,它想让我成为它手中驯服的对象,而我却希望看到独立的法国和一个伟大的
国家。如果英国人最终要占有法国的殖民地,我会拒绝与英国的一切合作。”正是在这次
会面结束时,将军提出了可能将自由法兰西武装力量转移到莫斯科去,他说:“一旦我与
英国人或美国人的关系完全恶化,苏联政府会接受我和我手下的人吗?”这是试探,还是
虚张声势?据苏联方面的报告说,戴高乐明确表示:“你们作为大国,有权谨慎行事,而
我处于这样一种情况下,不能等。”

除掉达尔朗

    戴高乐是最先获悉达尔朗(法国海军上将,1942年任维希法国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
—注)惨死消息的人之一。根据法国战区大本营提供的含糊不清的解释说,戴高乐得知这
—消息时正坐在从苏格兰返回伦敦的火车上,他从随身携带的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
然而,那天晚上公布这一事件的唯一电台就是阿尔及尔电台。在英国的火车上收听到阿尔
及尔的广播,这是很难让人相信的事情。

    人们可能会得出结论说,戴高乐将军直接参与了谋杀事件、正如克洛德·于昂和埃尔
韦·库托—贝加里所指出的那样,尽管政治谋杀无疑与戴高乐的行为准则是背道而驰的,
但处决一个叛徒却与此并不相悖。而在他看来,达尔朗就是一个叛徒,因为他与德国人缔
约,并且后来还想让法国追随美国。戴高乐曾在一封信中直言不讳地表示,“达尔朗是一
个应该被清除的叛徒”。尽管他后来向海军元帅巴泰表示。他没有下令谋杀,但克洛德·
于昂和埃尔韦·库托—贝加里还是注意到,当克雷蒂安将军向他谈到达尔朗被谋杀的情况
时,他纠正说,“不是谋杀,是处决”。完全是在给这一行动定性。

介于疯子与正常人之间

    美国总统肯尼迪不会忽视任何有关法国总统的消息。他通过自己的顾问、历史学家阿
瑟·施莱辛格从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曾任法国总理)那里听到了一些奇怪的评论:
“请不要忘记戴高乐家族有精神病史。他曾对我说:“我有两个兄弟。一个是疯子,人们
把他关了起来,另一个是正常人。我介于他们两者之间。”

巴登——巴登之行

    在1968年5月的叛乱事件之后,戴高乐及家人前往德国的巴登—巴登。显然,戴高乐好
像不仅想要休息、后退,而且还想躲开爱丽舍可能出现的权力之争。戴高乐夫人5月28日受
到伤害的那个事件(一驾车人当街羞辱了她)似乎也让他对此有所考虑。戴高乐当时去巴
登—巴登本想求助于法国驻德部队司令雅克·马叙。他当时想到了19世纪的那些革命者,
想到了查理十世和路易—菲力普的逃亡。

    在戴高乐返回法国后不久,他对乔治·蓬皮杜说:“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无能为力
,我感到很羞愧。”接下来,他还两次感谢雅克·马叙拒绝向巴黎出动军队的果敢行动,
同时向他的妻子致意说:“夫人,是上帝的旨意要我去巴登—巴登,到了巴登—巴登,也
是上帝让我找到了你的丈夫,他依然是敢作敢为。他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说服我留下来,
从此,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原载法国《问题》周刊)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