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谍海枭雄——勒鲁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an  6 17:12:47 2007), 转信


春秋战国

谍海枭雄 

——勒鲁瓦 

  法国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第七处处长勒鲁瓦,是西方谍报界公认的一位智勇双全、功勋
卓著的间谍大师。内部统计数字指出,法国90%的谍报战果归功于勒鲁瓦领导的第七处。回
顾自己30年的特工生涯,勒鲁瓦说道:"我立志全身心投入特工事业,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
生命。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工作着,为了弄到情报,我四处搜寻,总能得手。但哪里料到,
道路的尽头等着我的却是一场悲剧。" 

  1.1 特工生涯的序曲 

  勒鲁瓦是法国布列塔尼人,他生性倔强。他的特工生涯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 

  当时,勒鲁瓦还很年轻,觉得战争来临并非是件坏事,投身其中,兴许还能赢得欢乐。
至于饥寒交迫。亡国丧权,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能磨炼人的逆境吗?面对艰难时世,一些年纪
较大的人没有顶住,他们退缩了,但勒鲁瓦他们布列塔尼人,还有周围其它城镇的许多同胞
却不屈服。   德军占领布列塔尼不久,勒鲁瓦被任命为当地伪政府粮食管理局的稽查官
。他的职责是"督促检查,确保装载粮食的车队顺利驶抵德国"。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利用公
开身份作掩护。破坏德寇劫运粮食的布置。 

  活动初期,他们人数不多,其中有许多是勒鲁瓦终生难忘的伙伴。在这里不能不提到雷
蒙·阿迈尔。和勒鲁瓦一样,阿迈尔以后在法国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
置。1941年初,勒鲁瓦去北滨海省检查工作时和阿迈尔邂遇。当时,他和阿迈尔都只有20岁
,青春焕发,无所顾忌。他俩虽萍水相逢,却为了共同的事业结合在一起,情同手足,难分
难离,直到发生本·巴尔卡事件才终止。 

  后来,勒鲁瓦接替他的顶头上司,一跃而成为地区粮食局的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所有
的检查员和职工。这样,他就可以利用这一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整个布列塔尼乃至周围地区
建立一个真正的抵抗运动组织。在他的一生中,最初这段时间的经历对他日后从事特工活动
很有裨益。法国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的中坚力量第七处,就是按照他在布列塔尼组织的地下
活动网的模式建立起来的。 

  德国人经常抱怨运粮车队被劫,法国粮食总局稽查长马里埃纳决定以特派员身份进行实
地调查。 

  马里埃纳仪表堂堂,热情好客。他比勒鲁瓦大20岁,两鬓斑白。他为人持重,显然受过
上等教育。他还有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这提醒勒鲁瓦,必须对他格外警惕。 

  勒鲁瓦一直以为马里埃纳是个危险人物,没想到他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朋友。一天,他
突然郑重其事地对勒鲁瓦说:"年轻人,我觉得你我可以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我们需要像你
这样的爱国者,去从事一系列有计划的特工活动,譬如,破坏敌人的后勤补给线。渗入敌人
后方等等,但我们并不希望你去干轰动一时但又难以持续的鲁莽行动。" 

  勒鲁瓦内心世界的阵阵波澜没有逃脱马里埃纳的眼睛。"直到今天,他那次讲话的热忱
表情,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那说话的诚挚语调仍经常萦绕在我的耳旁。"勒鲁瓦回忆
说。 

  心目中的敌人突然成了朋友,如此戏剧性的奇遇实在令人吃惊。惊愕之余,勒鲁瓦了解
到马里埃纳原来是"西普里安"秘密活动网的大头头,化名叫做"莫尔旺"。为了掩人耳目,他
给勒鲁瓦取了个化名,叫作"菲维尔"。 

  从此以后,勒鲁瓦领导的地下活动遍及布列塔尼的每一个角落。刺探情报,监视德寇的
军事部署,拍摄军用机场港口设施和铁路干线的照片,组织和协助自由法兰西战士乘坐渔船
前往英国,总之什么都干。 

  盟军登陆前的最后几个月,一切都在加速进行。一天夜里,勒鲁瓦站在丛林之中的一块
草地上仰望着苍穹,像是等待着什么。一把降落伞像一朵反扣的白莲花朝他徐徐飘来。伞下
悬挂着的一位巨人刚一着地,两腿一伸直就站到勒鲁瓦跟前。他身高足有1.9米。勒鲁瓦正
欲开口,巨人却抢先一步,用地道的法语说:"你不是要求给你们派教官吗?我就是。我叫
勒布朗"。

自从来了勒布朗,布列塔尼地下支队的生存和活动能力大大增强了,顿时军威大振。勒布朗
教队员们如何使用最新式的武器,传授他们进行肉搏战的技巧。他制造的塑料炸弹,仅用几
两炸药就具有巨大的杀伤力。看他从容不迫。漫不经心的把左轮手枪拆了又装、装了又拆,
队员们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观察他的举止和为人,尤其使勒鲁瓦吃惊的是他那干脆利索、细致准确的动作,高度的
组织观念以及有条不紊、严肃认真的态度。相比之下,勒鲁瓦他们迄今为止所从事的游击斗
争大不正规了。如今,勒鲁瓦生平第一次遇上了一位行家里手。暗中摸索,盲目实践。鲁莽
冒险、无谓牺牲,一切都可以结束了。他现在才明白,过去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属于老式和过
时的战争范畴,而勒布朗却代表着投身"影子战争"的新一代,他所使用的方法既适用于当前
的战争,也适用于未来的秘密战争。 

  勒布朗来到小分队已有几个星期。他认为队员们现已掌握了本领,可以在最后的战役中
发挥应有的配合作用。 

  一天,他对勒鲁瓦说:"我今天就走。你别管我,我已另有任务。"如同来时一样,这位
美军特工专家神秘地消失了。勒鲁瓦后来知道,他的真名叫罗斯柴尔德,是加拿大法裔,曾
在巴黎学习,是一名职业特工。 

  20年后,在司法机关侦查本·巴尔卡一案过程中,当一位心理学家问勒鲁瓦为什么要投
身秘密特工活动时,勒鲁瓦毫不迟疑地回答:"是受了勒布朗的影响。"这位心理学家惊讶不
已,还以为他是在开玩笑。 

  其实,这是实话。美国教官勒布朗唤起了勒鲁瓦对特工工作和谍报活动的兴趣,使他深
深地爱上了这一行。 

  战争的高潮就要来临,一切都在酝酿之中。勒鲁瓦和他的战友们都已各就各位,准备用
行动谱写自己的历史。一条条无形的纽带把他们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从那时起,勒鲁瓦就立
志全身心地投入特工事业,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视风险如草芥,事必躬亲、身先士
卒,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即使他担任的职务可以使他超脱出来,他也恪守上述行动原则
。他的信条是:唯有真正建树的功绩、猎获的战利品、觅得的可靠实物、窃取或截获的机密
文件才有价值,才能使他们赢得胜利。 

  1945年5月,勒鲁瓦穿着法美联合别动队的军装,在布弗隆附近的一片开阔地接受德军
的投降。 

  战争结束了!多少年来,勒鲁瓦和他的伙伴们从事地下工作,出生入死、历尽艰险;为
了捍卫神圣的事业,他们不惜冲锋陷阵,不借充当无法无天的"歹徒"。现在,是否要幡然悔
悟,重当老百姓,恢复从前那种庸庸碌碌的平民生活? 

  正当他们彷徨的时刻,怂恿和诱惑的能手莫尔旺又出现了。 

  过去,是他把勒鲁瓦从一个"小头头"培养成为一名遵守纪律的抵抗战士。在他的启发之
下,勒鲁瓦心甘情愿地在"一台完整的大型机器"中充当"一个部件"。如今,他在粮食局的这
位上司又向他发出了召唤:"脱离粮农部门,到巴黎来找我吧!我给你安排一个有意思的工
作。" 

  采用新的形式把抵抗运动和秘密战争继续下去,仍然当一名地下工作者,这就是他的上
司向他推荐的有意思的工作。经过各项考核,勒鲁瓦被录用了。不久,阿迈尔也前来相会,
紧接着,布列塔尼支队的其他队员也陆续到来了。 

  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勒鲁瓦又毅然迈出了新的一步,作出了投身格斗和搏击的抉择。"
我真喜欢这项工作,它代表我的理想。 

  我的希望,我一直梦想成为一名英勇的狩猎战士,在自己的人生乐谱中添加几篇悦耳的
乐章。"勒鲁瓦说。他哪能料到,道路尽头等待着他的却是一场悲剧。 

  1.2 独树一帜 

  法国国外情报和反间谋局的建立一开始就陷入政府派别的斗争。筹备处军人和文职人员
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分歧,他们为争夺领导权而发生着激烈的冲突。不管怎样,国外情报和反
间谍局终于成立,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侦察来自国外的威胁,收集外国情报。勒鲁瓦在这新
组建的机构里任组织处副处长的职务。 

  1951年元旦,新局长皮埃尔·布尔西科即将上任,他准备在宽敞的局长办公室里召见各
处的处长和副处长。处长和副处长们在办公室里排成三行,等待着新局长的到来。 

  布尔西科身材矮胖,脸庞光滑红润。他是一个态度严峻的官员,起初是在税务部门工作
,是一个坚定的工会领袖,一个有号召力的好斗的人。前不久,他在担任国家保安总局局长
和马赛特别警察局局长期间,曾有力地打击了马赛地区盗匪集团的活动,这使他赢得了很高
的声望。 

  新局长来了,显得温和和充满自信。他准备和大家一一握手。突然,他看到站在第二排
的勒鲁瓦,于是停下脚步,用手指着勒鲁瓦大声说:"噢,想起来了,我们在克拉马斯顿频
耐琴街的别墅里见过面!" 

  勒鲁瓦点了点头,意思是说他没记错。勒鲁瓦也认出了他。 

  那是在一次抵抗运动各特工组织负责人会议上。布尔西科始终站在会议主持人的身边,
很引人注目。当时他的身材就很壮实,现在一点也没变。而勒鲁瓦也没变,仍就像冬天的狼
那样精瘦。 

  布尔西科冷冰冰地拨开第一排军官,急急忙忙地走到勒鲁瓦身边。他张开双臂拥抱勒鲁
瓦,并情不自禁地用"你"来称呼他。而实际上,在地下斗争结束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
面。 

  他对勒鲁瓦说:"见到你真高兴!你在这里干什么工作?以后把你的情况告诉我吧,反
正我们有的是见面机会。" 

  这一不同寻常的重逢场面使那些军官们万分惊愕,从来还没有见到过一个局长如此热情
地拥抱一名30来岁的下级工作人员。 

  那个周末,勒鲁瓦同新局长一起到乡村玩滚球。如果不是布尔西科来当局长的话,勒鲁
瓦的第七处可能永远建立不起来,而且肯定不会在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里占据那么重要的位
置。人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开始注意起他的工作。毫无疑问,从那天起,勒鲁瓦开始走运
了。 

  布尔西科对现代化的系统的间谍活动的作用深信不疑。他同意勒鲁瓦建立自己一套独特
班子的计划。勒鲁瓦曾向他的前任上司提出过这个计划,但他对此待怀疑态度。 

  这样,在新局长布尔西科的支持下,使用现代技术和秘密手段获取对方机密文件的第七
处成立,勒鲁瓦任处长。 

  勒鲁瓦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他先从布列塔尼开始,用了两年的功夫建立起一个遍及全法
国的秘密情报网。他开始招聘人手,除布列塔尼的一些战友外,还吸收了不少杰出的青年。
他办起了真正的学校和专门的培训班,传授秘密获取情报的技艺。他对所有的成员,从撬保
险柜到截取外交邮件、从跟踪术到投特效毒药、从强健的体魄到顽强的毅力。从心理测试到
严明的纪律,要求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通过训练后,他们都成了出类拔萃的家伙,当然
也都各有所长。在他的队员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出色的保险柜专家,有高明的伪造能手
,有杀人如麻的职业杀手,也有伟大的天才发明家。 

  他的技师们曾发明过一种叫"窥探器"的新式工具,用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到锁内簧
片和卡糟刻下的痕迹、制造钥匙。 

  这是一种空心管,上面插满了钢针,使用时可以朝各个方向推动,看起来仿佛是一个奇
形怪状的插满毛衣针的小毛线团。使用时先将空心管插进锁孔,慢慢地转动,然后将卡住锁
内两个横杆的四个簧片的部位逐个弄清楚。 

  开始,窥探器在锁孔里转动时没有声音,碰到簧片时,勉强可以听到一种金属的响声。
借助于一种非常灵敏的听诊器,这种响声可以非常清楚地辨别出来。听到这种响声时,说明
已过簧片的位置,所以还要像专家那样巧妙地将窥探器慢慢往回转。重新找到发出响声的地
方,直到准确地找到簧片的位置为止。这时便将窥探器停在簧片的位置上,把窥探器上牙签
粗细的一根钢针往里推,很准确地卡在簧片上,用螺丝固定好。然后,再转动空心管寻找另
外的三个簧片,每找到一个簧片的位置,就用同样的方法固定下来。等四根钢丝针都在簧片
上固定好以后,只要转动空心管就行了——锁内横头被打开,保险柜门就开了。 

  这样,空心管子就成了一把钥匙,而且是一把很好的钥匙。 

  因为最后还可以用它锁住保险柜而不会留下任何机械造成的痕迹。更妙的是,回到锁工
房后,就可以根据窥探器上钢针的位置配制一把真正的钥匙,以后再开这个保险柜就不用摸
索了。 

  他们给这些使用窥探器的人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做管子工。 

  没过多久,他们的实验室就用这种方法配制了外国使馆和外国机构的钥匙50多把。他们
有了可以打开苏联、波兰和捷克三家航空公司保险柜的钥匙。 

  事情看起来很简单,实际做起来很难。它需要灵活、老炼和沉着。撬保险柜同拆封信件
、跟踪术及其它技术一样,都需要通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只有老手才能干得了。 

  他们的活动范围是在所谓的边界地区,即外国人投宿、商谈、生活、居住或过境的地方
。大使馆就是他们在边界地区经常注意的目标,他们总想潜入大使馆,窃取里面的信件、电
码和秘密。在边界地区里,也有巴黎和外省那些豪华的宾馆饭店,外国贵宾、政治家、科学
家、工业家和工会工作者都在那里下榻。当然还有一些人,在他们的手提箱和公文包里,或
者在他们自己身上,就有法国政府感兴趣的秘密。后来,他们的边界地区还扩大到国际民用
航空线和国外民航机场。他们的足迹遍及巴黎、柏林、莫斯科乃至整个欧洲。 

  勒鲁瓦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朴实无华地工作。他说:"我是搞情报的,唯有搞到的情报真
实可靠,最终能成为法国当局所能依据的确切资料,我才具有价值。"为了搞到情报,他以
自己的特有方式四处搜寻,往往都能得手。 

  一次,在西柏林出差期间,勒鲁瓦了解到在东德的各个政府部门、机关,军营、警察局
等单位,由于缺少人们俗称的"手纸",民主德国的部长、将军、军官、高级要员就拿正式报
告和文件的副本当手纸。副本纸轻薄适度、略带光泽,用过之后即被水冲进便池坑内。因此
,勒鲁瓦交给手下人的任务,就是要确定粪便最终排往何处,然后,派特工小组在那里捞取
这成千上万张污纸团,把它们装进一个特制的小口袋,再按照严格的规定时间,通过一套当
时不为人知的运输方式运往西方。 

  那时,勒鲁瓦对雷尔和杜布瓦两人在战后不久共同设计的一种滑翔机即HD式飞机发生了
强烈的兴趣。这种飞机机翼高大,装有两台发动机。它能够以极漫的速度飞行,飞行中几乎
没有声音,可以在一块几百米长的跑道上着陆。 

  勒鲁瓦搞到两架HD式飞机,决定把它们派往铁幕的那边去大显身手。毫无疑问,这种飞
机成功地为他们取回了装满手纸的宝贝口袋,没有出任何故障。那些手纸经过洗净,字迹完
全可以辨认,从而使他们得以复制出民主德国的重要文献。当时,任何其它盟国的谍报组织
都无法打入极其封闭的东德政府机关,而勒鲁瓦不用进入警备森严的单位就可以"开发"这一
意想不到的"宝库",确实令他的西方同行惊叹不已。 

  1.3 东方快车历险记 

  这一回,勒鲁瓦想直接对苏联外交邮件开刀了。他的愿望无疑是发疯,因为在世界各国
中,苏联的邮件是防范最严的。苏联人为把他们的信件和报告安全送回国内,设想了一套极
其简单然而非常有效的办法。 

  每天,两名苏联信使乘东方快车离开巴黎。著名的东方快车经过斯特拉斯堡、斯图加特
、慕尼黑和维也纳,驶向巴尔干,直达瓦尔纳和伊斯坦布尔。苏联信使都是些行家里手,是
久经锻炼的身手非凡的特工,能够应付公开的或隐蔽的各种形式的进攻。 

  在巴黎东站一上车两名俄国人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随身带着的公文包活像古代囚犯脚
镣上拖带着的大铁球。他们饿了就吃鸡蛋和三明治。从不离开房间。列车在沿途各站停靠时
,别的苏联人登上这节舒适的车厢,按照规定的暗号敲门。信使把门打开一会儿,收下信件
后,又立即把自己紧锁在里面。 

  这种收取信件的办法一直实行到布加勒斯特,然后从那儿再把全部信件装上飞机运往莫
斯科。 

  怎样使这两个护送信件的彪形大汉失去抵抗能力,从而得到他们携带的文件呢?把他们
杀死或者打昏显然是简便的办法。但对勒鲁瓦来说,这种办法是禁止采用的,因为按照惯例
,他们必须绝对谨慎从事,绝对不能使用暴力,以免造成任何事件,而且应当尽可能地不要
留下丝毫的破坏痕迹。总之,人们要求他们的,确切地说就是要有耍把戏那样的本领,表演
魔术那样的技艺。 

  渐渐地,一项颇具迷惑力的简单计划在勒鲁瓦的头脑里形成了。首先,要订下东方快车
上与苏联信使紧邻的包房,使他们在整个旅途中跟他们仅有一板之隔。这样,他们就可以"
现场作业"了。然后,趁列车通过巴伐利亚州与奥地利之间一条长长的遂道时,用一架小型
钻孔机在隔板上钻一个小孔。小钻孔机的响声将被火车的巨大声响所掩没。接着,把一个注
射器插进钻好的小孔里,向苏联信使的房间里喷射麻醉剂。 

  一旦两位彪形大汉陷入沉睡之中,他们就可以行动了。打开信使房间的板门,拉开装满
文件的公文包,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易如反掌。如今,他们已经成为懂得打开最难开的锁的艺
术大师。 

  勒鲁瓦计算着,从德奥边界到维也纳,火车大约要运行30分钟。在这段路程内,用缩微
法拍摄大部分文件,合上公文包,离开房间并拴好板门,看来时间是足够的。当苏联人从沉
睡中苏醒过来时,他们对自己的昏然入睡可能会感到吃惊,甚至疑团满腹。但是,他们由于
对自己未能自始至终保持警惕感到羞愧,并且害怕受到处分,因而可能不敢向上级汇报他们
的奇怪遭遇。再说,他们带回的信件完整无损,又何必去……在这种情况下,勒鲁瓦他们就
可以继续干下去。"但是,万一时间不够,不能在现场按既定程序完成窃秘任务,就从车窗
把信袋扔到野地里。这时,奇妙的HD式飞机将介入行动。"勒鲁瓦从不放弃对最坏情况的考
虑。因此,沿铁路线拣取苏联信袋就成了他的飞行员刻苦训练的一个项目。机上作业人员凭
几条长长的钩索,趁飞机下降贴近地面飞行的时候,拾取信袋,但不着陆。在一个电线纵横
、高压铁塔林立的地域,这样做风险很大。 

  他们在自己的一个秘密机地,把口袋放在两根杆子之间,练习拣包的动作,反复训练了
几百次。届时,他们的飞机将从基地起飞,按照极其精确的时间表,跟随东方快车。 

  勒鲁瓦对行动全过程的每一秒钟都进行了研究。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们还在几种车厢
的隔板墙上连续进行钻孔试验。 

  他们的小钻孔机用起来得心应手,打开一节卧铺车厢内各个房间的板门也没什么奥秘可
言。现在剩下的只有一个问题:需要配制一种相当厉害的麻醉剂,用以解除苏联人的反射功
能和运动中枢的机能,让他们立即陷入持久的酣睡之中。不仅如此,他们需要的麻醉剂还必
须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喷射后能立即扩散消失,当他们的特工人员进入苏联人房间时自己不
致受它影响。 

  他的天才的化验室主任泰斯老头,用一只可怜的猫作试验,在它身上反复试验,终于为
他们试制出一种理想的麻醉剂。药剂真是"太好了",勒鲁瓦自己很快就体验到了这一点。 


  南上征途,大家十分乐观。因为是首次行动,勒鲁瓦没要飞机跟随他们。他仅仅组织了
一个车上行动小组。他亲自在苏联人隔壁的房间里安顿下来,同时还破例地带着一位贵客,
这就是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的精神病权威莫拉里博士。 

  长久以来,好心的莫拉里博士希望能亲自目睹第七处的行动,以便直接研究人被化学制
剂制服以后的反应。对他来说,除了学术方面的兴趣以外,还有一种好奇心。像他这样的科
学家无不为"亲临险境一睹为快"的心情所驱使。可是,完全出乎意外,莫拉里博士首次"观
光",就大吃苦头。 

  之所以答应莫拉里去现场观光,是因为勒鲁瓦觉得这次战斗不会有危险。平时,他总是
拒绝第七处以外的任何人参加他们的行动。这一回,莫拉里再三要求,局领导也点了头,他
只好让步。他心想:"好吧,就让他去散散心吧!" 

  东方快车带着隆隆巨响驶进了预定采取行动的隧道。勒鲁瓦钻透隔板,然后接过助手递
过来的注射器,开始喷射麻醉剂。他们等了一小会儿,为的是让药性发挥作用并挥发掉。当
然,他手下"管子工"的头儿、精力充沛的阿迈尔也参加了这次"远征"。 

  下一步打开苏联信使包房的门,就要看他的了! 

  奇怪!一种难以忍受的麻木感向他们袭来。勒鲁瓦使劲抖动似乎就要僵化的四肢。莫拉
里也神色异常,他看着勒鲁瓦,吃力地说:"怎么搞的?我觉得头重脚轻!" 

  阿迈尔也难以支撑,他竭力控制自己不合上眼。 

  勒鲁瓦跳了起来,大吼一声:"毒气!" 

  阿迈尔凭着一股超人的劲头,终于打开了车窗。但是,火车还没有驶出遂道,一股巨大
的气流冲进他们的房间,浓烟呛得他们直咳嗽。勒鲁瓦攒足力气打开了房间的门。他们三人
瘫倒在地,头晕脑胀,根本不可能采取预定的行动了。 

  当勒鲁瓦清醒过来以后,开始怀疑是不是中了苏联人的圈套! 

  原来,岔子出在那节车厢上,苏联人和勒鲁瓦他们之间的隔板不是一层,而是双层。各
个包房之间的隔板颇为特殊,结构呈"U"形,两层隔板之间是空的。因此,他们的钻孔机只
钻透了他们这边的隔板,没有触及另一层,无形中保护了苏联人房间。 

  那一管毒剂,勒鲁瓦并未能把它喷射到隔壁房间,而只是喷进了中间的夹心层。毒剂挥
发极其迅速,很快就充满了夹心层,然后由钻透的小孔向他们这边冒出来。他们终于明白,
这节车厢与他们用作反复模拟行动训练的那些车厢样式不同。可惜,现在才发现,已经太晚
了。 

  1.4 诡谲的神情 

  那次险情过后,实验室曾建议为勒鲁瓦制造一架钻杆更长的钻孔机,可以钻透两层隔板
,再配上一个合适的注射器。但是,他没有心思再进行这种不祥的尝试。 

  "我不能为一时的失败所羁绊,而必须另有作为,从别的方面去下手。"勒鲁瓦说。但从
哪一方面下手呢?苏联人厉害得很,料事如神。不过,在他们的安排中,总会有空子可钻。
勒鲁瓦发现,苏联人的信件并非全部由身强力壮的信使带回,有一部分是通过邮局寄出的,
由巴黎——莫斯科的夜班火车运走。 

  勒鲁瓦让人绘制了一张列车邮政车厢的平面图。车厢门口是信件分拣室,在旅途中完成
分拣工作。紧挨着分拣室的是邮车主任的小小办公室,他就在那里准备报告。苏联人的邮包
和邮件,堆放在过道尽头的小隔间里。小隔间的门在火车开动后即被铅封关闭,沿途不再打
开,到达目的地以后才将邮包和邮件卸下车。 

  问题在于:如何悄悄地进入这节严禁一切非邮政人员入内的邮车,并穿越长长的过道接
近邮件室?如何取掉铅封进入那个窄小的隔间,启开封得牢牢的苏联信件,把内容拍入缩微
胶卷,再把信件封好,盖上同样的印章?问题还在于:要按此步骤处理数百份信件。邮包和
邮件,然后从屋里溜出来,小心不要撞上邮政人员,再把同样的铅封打在封门的钢丝上。最
后,还应该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邮车。 

  这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诚然,搞到邮政机关使用的钢丝是容易的,制造一把能够钳断一切封门铅条的特殊老虎
钳也不难。但是,火车的颠簸就是一个问题,勒鲁瓦手下的特工人员无法象在工作间的桌子
上干活那样顺手。邮包室在车厢的末端,恰好位于火车的转向架上面,因此,当特工人员在
启封信件而又不能留下痕迹的关键时刻,将会遇到摇晃、颠簸的麻烦。通过反反复复的练习
,勒鲁瓦明白摇晃是无法避免的,应该设法为实地操作的特工人员提供一块稳定的地方。 


  勒鲁瓦为每个人配备一个小托盘,用带子固定在他们的特制服装上,就像个随身携带的
小小工作台一样。 

  勒鲁瓦负责全局,他派阿迈尔负责列车上的具体行动。但是,阿迈尔一想到又可能失败
,就忧心忡忡。他对勒鲁瓦说:"到了现场,万一发现完不成计划呢?" 

  成功地潜入现场却不下手,那是十足的傻瓜。邮件室有一扇从里面关闭的窗子,于是,
勒鲁瓦对阿迈尔说:"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打开窗子,把信件扔出来。如果火车开得不太快
,你们俩随后跳出来!" 

  阿迈尔看着勒鲁瓦,感到吃惊。但勒鲁瓦不过是重提那个在东方快车上窃秘的流产计划
而已,所不同的是,他要的不是一架普通飞机,而是一架能在夜间追随火车的直升飞机。 


  当时,天高气爽,夜色明亮,万里无云。但在决定首次上邮车搞文件的那天晚上,阵阵
暴风雨降临了,天上乌云密布。空中配合行动的负责人通知勒鲁瓦说:"直升飞机无法出航
!" 

  勒鲁瓦告诉阿迈尔,尽管天公不作美,计划照常进行。他对阿迈尔说:"你别无选择,
必须当场处理完信件!" 

  几个星期以来,他们观察了邮车工作人员的生活习惯,记下了工作人员来来往往和吃饭
睡觉的时间。他们掌握了什么时间邮车里没人,什么时间邮政人员回来继续分拣信件。他们
对可以从容作业的时间,作了最精确的计算。 

  勒鲁瓦安排了一些人潜伏在列车上望风,以便随时提供支援。在他们的掩护下,阿迈尔
和另一特工人员按预定时间接近了邮车。这时,邮政人员都去吃饭了,车厢内空无一人。俩
人直奔目标——邮车室。阿迈尔像往常一样,动作迅速,情绪高涨。俩人没有受到任何干扰
就完成了任务。他们封好最后一个邮包,带着装有微型照相机和全部胶卷的手提公文箱走出
了小隔间。 

  俩人仔细地把门关好,重新接好为保护邮件室而安置的钢丝。他们用钳子压扣上新的铅
封,完全做成原来的样子。阿迈尔把钳子放进衣袋。他们最后检查了一遍全部铅封,看看是
否妥当。然后,他们转过身来准备走开,没想到却与邮车主任撞了个面对面。他们未曾听见
这位主任走回来的声音。 

  邮车主任惊讶地说:"你们来这儿干什么?你们是什么人?" 

  他难道发现他们俩人关门作假了吗?阿迈尔亲热地挽住他的胳膊,竭力蒙骗他:"我们
来这里执行一项特殊的巡查任务。有人报告车上失盗,我们正在采取防备措施。" 

  "你们瞎说些什么呀?"邮车主任一边说一边挣脱阿迈尔,"据我所知,从未发生过什么
盗窃事件。只要看看铅封就……"被一阵突然的不安所驱使,他猛地推开两个特工人员,俯
身察看小隔间门上的铅封,然后胜利地直起身来说:"来,你们亲自看看,铅封完好无损嘛
!" 

  "是,是,我们看到了!"阿迈尔答应着,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就在一分钟以前,阿迈尔伪造了门上的印章和铅封。两位特工人员真侥幸!只要邮车主
任早来几秒钟,就会发现他们俩人正在重新拴门呢!但即使现在,主任也表现出明显的怀疑
,对于这一次未预先通知他的巡查感到惊讶,因为无论如何,主任在邮车上就像船长在船上
一样,是除了上帝以外主宰一切的人物! 

  阿迈尔平心静气地让邮车主任懂得,把他们来过这里的事声张出去对他没有一点儿好处
:"我们是奉命而来,对这件事你要保守秘密。否则,等你回到巴黎,我们的头头会找你算
账的!" 

  听见阿迈尔的汇报,勒鲁瓦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他们要好好关照一下那
位邮差头头。 

  巴黎东站派出所所长科隆巴尼与勒鲁瓦的关系很好,好久以来他就想调到奥利机场去,
为此曾找过勒鲁瓦为他走后门。若勒鲁瓦向他提个要求,他是不会拒绝的。但是,勒鲁瓦认
为不好对他说明自己的意图,因此,他决定去找所长的上司、航空警察和边防警察的局长、
勒鲁瓦的老朋友布库瓦朗。 

  他对老朋友说:"是这样的,我需要借用一下你的东站派出所。得把它让给我一段时间
。" 

  老朋友迅速而知趣地回答说:"悉听尊命,我并不想知道为什么!" 

  局长亲自打电话给科隆巴尼:"方便一下,把你的派出所让给老朋友菲维尔用用!" 

  当莫斯科开来的列车进入东站的时候,派出所的原班人马已经腾出了他们的办公室,代
替他们充当车站警察的是第七处的人。列车一停稳,阿迈尔就登上邮车车厢,直接去见邮车
主任。 

  主任一看见阿迈尔。不由倒退了两步:"还要我干什么呀?" 

  "去车站派出所。我的上司要见见你,好消除一切误会?" 

上贴: 龙种子 发布日期: 2007-1-02 

邮车主任显出不高兴的样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得先办完回来的全部手续呀!" 

  阿迈尔说:"那就办吧,我陪你。" 

  阿迈尔寸步不离地跟着这个"宝贝",最后把他带到了派出所。他们演了一场戏,给这位
邮差留下了难忘的印像。 

  阿迈尔带着主任一进门,就有人对阿迈尔大声说:"你好,检查员,今儿你又带什么来
了?" 

  "没什么。头头要见见这个人!"阿迈尔说。 

  他敲了一下一扇装有玻璃的门,毕恭毕敬地等待勒鲁瓦响亮的问话:"什么事?"然后,
阿迈尔伸进头来报告:"所长先生,邮车负责人来了!" 

  勒鲁瓦悠然自得地坐在科隆巴尼所长的扶手椅上接待来客。 

  邮车主任心理猜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勒鲁瓦对主任说:"我召你立即到这里来,为的是同你谈谈我们在列车上进行检查的问
题。放心吧,我们什么也没有发现,看来你的判断是对的。不过……"说到这里,勒鲁瓦把
身体俯向前面,用一种最知己的口吻说:"不过今后,我们将采取更加全面的监护措施。请
别生气,你在每趟车的旅途中都将受到检查,而且常常在背着你的情况下进行……"邮差更
加惊讶了,始终不明白他们要干什么。他咕咕哝哝地说:"我对你们有什么用呀?" 

  这时,勒鲁瓦目光阴沉。声音威严,狠狠地敲打他说:"这与你关系重大!我要你对这
件事守口如瓶,从今以后,你与国防机密连在一起了。只要你稍加透露,就得承担责任!"
 

  邮差吓疯了,连声说:"不,不,我什么也不说,请相信我,所长先生!" 

  不过,勒鲁瓦只放心了一半。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派人监视他:跟踪他的行动,偷听
他的谈话,检查他的信件。果然,他言而有信,一次也没有对别人谈起过他的奇怪遭遇。 


  科隆巴尼调到了奥利机场,他兴高采烈。然而每次和勒鲁瓦碰面的时候,他总禁不住用
一种诡谲神情盯着勒鲁瓦问道:"亲爱的菲维尔,告诉我,那天你在我的派出所到底搞了什
么名堂?" 

  每一次,勒鲁瓦都支支吾吾搪塞过去,原因很简单,他不能对他说明真相。 

  1.5 寻找导弹基地 

  当时,法国与美国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时期,局长布尔西科要勒鲁瓦大力协助美国侦查苏
联的火箭发射常火箭发射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人。苏联人的导弹发射基地到底隐蔽在什
么地方呢?华盛顿当时还没有著名的U-2飞机,也没有可以对整个苏联领土实行分区监视的
间谍卫星。关于俄国核导弹的情况,美国人"一无所知"。 

  当时,法国是唯一与东方通航的西方国家。因此,美国人要求第七处利用法国飞机飞越
苏联国土的机会,把地面状况用摄影机拍摄下来。这就是说,勒鲁瓦必须把法国的某些民航
飞行员变成名符其实的间谍。这是一件相当冒险的事情,因为苏联人对当场抓获的西方人是
毫不客气的。 

  在作出最后的答复以前,勒鲁瓦希望从技术角度审视一下,看看是否可以冒险。对于飞
越苏联领土的法国快帆式飞机,苏联人划出了十分狭窄的空中走廊,并由强制性的协定精确
标明。法国飞行员无权离开空中走廊,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于是,勒鲁瓦把法国飞机
航行的空中走廊平面图交给美国人,并附了下面这个问题:"需要监测哪些区域?" 

  为了使工作更有成效,将目标拍得更清晰,勒鲁瓦要求得到美国最先进的摄影器材和法
国所没有的特殊彩色胶卷。他拿到摄影机后,立即乘一架飞机亲自进行了首次检验,从高空
拍摄了一系列巴黎大平原的照片。 

  一开始,就有一个具体问题使勒鲁瓦惊诧不已:他无法在他们局的实验室里冲洗胶卷,
因为美国人没有向他提供冲洗这些感光度极高的胶片的显影剂。根据布尔西科和中央情报局
达成的协议,胶卷拍好后应由首班飞机送住美国,在美国的洗印间里冲洗。作为交换条件,
美国人保证向法国提供一整套完整的底片。 

  "想一想我国的飞行员将要冒的风险,我觉得美国伙伴们的态度不那么够朋友。"勒鲁瓦
说。他是不喜欢完全受人摆布的。 

  这一次,勒鲁瓦交给机长两架摄影机,并向他下达了新的命令:"别在航道上定点拍摄
了,飞机一接近目标,你就果断越出走廊。你和副驾驶员用两驾机器同时拍摄。机械师守在
驾驶舱门口负责了望。" 

  任务完成得非常顺利。他们一回来,勒鲁瓦就按照规定把两部相同胶片中的一部给美国
人,自己留下了另一部,并送往柯达公司冲洗。原则上说,美国中央情况局根据以往的协议
理应送给他们一套冲好的完整的底片。勒鲁瓦把这次从美国人那里得到的影片与自己冲洗的
影片进行对照放映。 

  勒鲁瓦发现美国人对影片进行了裁剪,最令人感兴趣的镜头没有了。对此,他并不十分
惊奇,因为他多多少少料到他们是会来这一手。只是到了这个时候,他方向布尔西科局长公
开了他的小小的计谋。局长开始时还有些怀疑:"你真能断定缺了什么吗?" 

  "这不难核实,只要把两部片子对照放映一遍就是了!" 

  放映一遍的时间不长。看完影片后,布尔西科满脸通红,因受到愚弄而愤怒;他派人把
美国同伴找来,向他们展示了两部影片。中央情报局的负责人惊恐不安地一再道歉,保证下
一次决不再扣留情况。 

  勒鲁瓦寸步不让,主动出击。他指出:"再也不会有下一次了,今后全部胶片将由我负
责在巴黎冲洗。" 

  美国人有气无力地争辩着:"但这需要一种专门技术,眼下只有我们才有呀!" 

  勒鲁瓦回答说:"不对,你们可以看到,我们今后有能力自行处理你们的胶卷。那种显
影剂不再是美国所垄断的了。" 

  美国人竭力要挟,企图使勒鲁瓦屈服:"你们这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和责任,影片会弄坏
的!" 

  但是,布尔西科局长顶住了。要么如此,要么散伙!他们要自己冲洗自己拍摄的东西,
然后把结果提供给美国人。这一仗使他们不仅取得了技术上的独立,而且推动和发展了摄影
方面的研究工作。 

  美国人让步了。他们之所以乐意答应,更主要的是因为从事这一危险而卑鄙的勾当的不
是他们的飞行员,而是法国的飞行员。每次出勤,机长都同意在冒险的道路上再升一级。有
一次,机长佯称无线电罗盘失灵,让飞机偏离规定航线50公里之远。 

  这时,苏联的米格飞机出现了,它把法国的快帆式飞机重又撵回空中走廊,并且迫降了
法国的飞机。事态演变成一起严重的外交事件。莫斯科向法国外交部递交了一份措词激烈的
抗议照会,要求惩办驾驶员,宣称如果再发生类似事件,米格飞机将奉命开火射击。法国航
空公司的领导接受了严惩罪犯的命令,吊销了机长的驾驶执照。面对机长的厄运,第七处甚
至无法进行干预,因为披露出他执行那次谍报任务的高度爱国主义的动机,会造成更大的丑
闻。况且,他们的解释不但救不了他,反而会连累他们在航空公司的所有内线。无论如何,
他们的行动属于国防机密,他们只能默不作声。 

  尽管遭受了严重打击,其他驾驶员仍然同意继续执行这种危险的使命,最后致使机上乘
客的生命陷入异常危险的境地。 

  秘密摄影机总共在苏联领空使用了100来次。成绩显著:5个完全新式的导弹基地,即玛
格丽特导弹发射场连同其周围花瓣形的4个发射基地,都被辨认出来,标记在北大西洋公约
组织的战略地图上。 

  在飞巴黎-莫斯科航线的快帆式飞机上,驾驶员还安装了空气清滤器,可以分析苏联上
空的大气层,发现从核试验基地飘来的散落物。这是一种探测苏联秘密核试验的方法。每当
快帆式飞机一回到巴黎,第七处的特工人员就把空气清滤器加上铅封、印章,然后立即用美
国军用飞机送往设在西德的一个特殊化验室。 

  在这方面,美国人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没有企图搞鬼,他们把全部结果及时通报给第七
处。 

  1.6 未尽的使命 

  勒鲁瓦在谍报活动中继续大显身手。他和他领导的第七处顺利地窃取了苏联图式喷气发
动机的图纸,成功地破坏了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购买军火的活动,有效地阻止了几内亚
等法属殖民地非殖民化的进程,……总之,勒鲁瓦和第七处在法国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中已
处于显赫的位置上,其势力越来越大,触须伸得越来越长了。 


  与此同时,法国政治团体对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的干涉越来越大,局内军人和文职人员
的冲突日趋激烈。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已几易其主,第七处被安插了不少"新人"。勒鲁瓦和
第七处已置入危机四伏的境地。当勒鲁瓦正准备去实现一项秘密计划时,灾难终于降临了。
 

  当时,法国和美国的关系已出现裂痕。戴高乐指责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同美国的谍报机
构勾得太紧。他认为法美情报机构之间的长期合作应该到此结束。在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内
部,勒鲁瓦被怀疑为亲美分子,由于他的出色表现,许多人已把他视为肉中刺目中叮他的上
司就是这样考虑的:"既然他那样顶事,不正好可以让他去执行针对美国人的任务吗?" 

  应当承认,当研究室主任博蒙让他接受这项任务时,勒鲁瓦的心情是很矛盾的:"难道
我应该对那些在战争后期曾和我并肩作战的人、对曾帮助我去执行解放使命的部队搞间谍活
动吗?" 

  明知这是一杯苦酒,他却不得不喝下去,因为这是他的职责。他必须服从法国政府,而
不能有别的什么考虑。 

  "任务是这样的,"博蒙对他说,"我们要对法兰克福附近的美国军营采取一项重大行动
。我们本来可以让那些由我们常驻法兰克福的情报人员控制的德国间谍来干,但事情一旦败
露,这种作法会在外交上招致极其严重的麻烦。于是我就想到了你,因为我们必须做到万无
一失……"通常,在采取这类重大行动前,局长本来都要召开一个小范围的会议进行讨论研
究,有关处还要在会上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可是,这次行动却只在博蒙和他之间进行讨论,这是前所未有的。 

  开始时,博蒙没有向他明确说明任务的性质。"这只是为了谨慎起见呢?还是想要考验
我,看我是否会立即把计划透露给美国人呢?"勒鲁瓦疑惑着。 

  不管怎么说,从1965年4月起,博蒙开始象挤牙膏似的一点一点地告诉勒鲁瓦某些有关
情况:军营的规模、营房的位置、驻扎在那里的部队人数、军营的保护措施和警戒系统等。
 

  这个军营是美国在西德的主要军事基地之一。所有入口处都有宪兵把守,因此只能从别
处潜入,也就是说,只能从军营四周的栅栏或铁丝网的某处钻进去。幸好在4米高的围墙上
并没有电网。 

  他们研究了类似的栅栏和铁丝网,并做了试验,从而找到了理想的解决办法:在栅栏上
开一个对角线的口子,这比打开一个垂直的口子难以察觉。夜间,可以在尽可能远离哨兵和
探照灯的地方剪出一个三角形的口子。白天,用肉眼是发现不了这个切口的。待到采取行动
的时候,只需轻轻推动栅栏,就可以开出一个入口。 

  "但我必须了解要弄出来的那件东西的体积和重量。以便研究用什么车子来运。"勒鲁瓦
对博蒙说。博蒙的态度依然那样神密,他指了指办公室的一个卡片箱说道:"差不多就那么
大,估计有50公斤。" 

  "他根本不提那件东西究竟是什么。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勒鲁瓦心里纳闷
。 

  他曾设想骑自行车潜入军营,因为自行车是不会发出响声、也不易被发觉的运输工具。
但是,用自行车来运送这么重的东西是不可能的。用小汽车吧。这在一个设有巡逻哨的军营
里肯定是太显眼了。他们很快就会被发现并受到追踪。 

  勒鲁瓦立刻想到一个好办法:"用摩托车。"这个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当他对一位当建
筑师的朋友说他想去兜兜风时,他很痛快地把他那辆漂亮的〕BMW牌摩托车借给了他。 

  在他的班子中,只有一个人能胜任用摩托车运输的任务,这就是雷蒙·阿迈尔。他不但
是一个溜门撬锁的能手,而且摩托车骑得很漂亮。当勒鲁瓦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正象新
约中一名骑在冒火的铁马上的骑士那样,架着他那辆屁股后直放炮的摩托车全速飞驰着。 


  他的这个老伙伴办事极为能干,所以外交部把他从第七处"借"走了。几年来,阿迈尔率
领着他的安全小组走遍法国驻外使馆。这位超级"管子工"熟谙侦探、窃听、偷开保险柜和外
交邮袋的技术,因为他一切都亲自干过。没有任何人能象阿迈尔那样出色地保护法国大使馆
不受间谍的侵犯。 

  勒鲁瓦对博蒙说:"为了很好地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我得把阿迈尔调回来。" 

  "没问题,"他回答说,"他将回到你的身边。" 

  就这样,阿迈尔和勒鲁瓦再次合作,共同执行他们干这行以来所承担的最富有冒险性的
使命。 

  博蒙终于透露了某些实情。这才勒鲁瓦明白究竟要他们从法兰克福搞回什么东西。 

  布置在德国的美国导弹并没有装上弹头,因为人们始终担心由于某些人鲁莽从事,或由
于发生偶然事故,或由于某位极右派将军一时头脑发热对苏联人采取挑衅行动而酿成一场灾
难。不过,只要华盛顿一发出警报,就可以给导弹装上弹头。法国政府对美国人的弹头非常
感兴趣,同时他们还怀疑;美国人的弹头是核弹头吗?因此,勒鲁瓦的任务是搞到一个美国
人的弹头。 

  在通常情况下,这些弹头都被锁在法兰克福基地中心的一座营房底层的一些非常坚固的
仓库里。因此,从栅栏的缺口进去后,首先必须穿过到处是美国军人、警卫以及吉普车日夜
川流不息的营地。抵达仓库后,就要打开用秘码锁锁着的大门,然后进去撬开保险柜,偷出
一个弹头。最后,再把仓库的门重新锁好,带着弹头向栅栏的缺口冲去。 

  "你看,"勒鲁瓦对阿迈尔说,"我在摩托车尾部给你安了一个特别的装置,可以承受70
公斤,这就绰绰有余了。还装了一个扣钩,可以自动钩住放在车上的东西。不过,你还得防
止这玩意儿翻落下来,谁知道到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给多少时间跑完这段倒霉的路?"阿迈尔没好气地问。 

  "3分钟" 

  "胡扯!" 

  "很遗憾,这是我精密计算的结果。"勒鲁瓦心平气和地回答说。他还打算安排一个小分
队去掩护他。在阿迈尔到达现场前,小分队就得站在那里等候。他们负责保护阿迈尔,必要
时还要制服美国的哨兵。小分队由一些英语和德语讲得非常流利的小伙子组成。他们穿上军
装后会被误认为美国兵。 

  勒鲁瓦甚至在巴黎附近的奥利机场找到了一个旧军营,与法兰克福的美国军营一模一样
。这是戴高乐宣布退出北大西洋公约之后,美国撤离法国时留下来的。白天,有些航空公司
在这个军营里办公。但到了晚上,他们就用自己的钥匙开门进去,一遍又一遍地演习他们将
在德国采取的行动。 

  在第一次演习中,阿迈尔花了10分钟。他确实已是够敏捷的了。 

  从那一次起,他们每天晚上都要进行几个小时的演习,1秒1秒地缩短行动时间。他们还
努力压低摩托车发动机的声音。勒鲁瓦在每幢房子里都安排了人,让他们用秒表计算阿迈尔
经过的时间,并将摩托车发动机发动以及加速和减速时的噪音分贝记录下来。 

  他们尽量地压低摩托车的声音,以免引起美国人的警觉。每次试验后,勒鲁瓦和阿迈尔
总是象准备参加大奖赛的摩托车运动员那样,对取得的进步进行仔细的研究。 

  与此同时,其它各组的成员也紧张训练,以便更好地协调行动。勒鲁瓦决定在美国军营
内不使用步话机联络,因为步话机易受干扰,而且很可能被人发觉。他们将使用他们实验室
发明的袖珍轻微发声器。因此他们制定了一套精确的秘码在关键时刻使用。 

  此外,为了实施这项极为危险的行动,勒鲁瓦只挑选一些布列塔尼人作助手,他感到自
己仿佛又重新组织起了他曾领导过的抵抗运动。他这样做首先因为他们是老相识,是生死之
交。而且还因为在情况严重时,他们之间可以用方言交谈,而窥视他们的人绝对听不懂他们
的话。 

  每天晚上,阿迈尔都比前一天缩短了行动时间.从而赢得了珍贵的几秒钟。急不可待的
博蒙每天都打电话在:"到什么程度了?6分钟!好,不过还要缩短!" 

  他们已把行动时间缩短为5分钟。这就是说,再经过几星期艰苦努力,他们就可以进行
冒险了。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任务却一下子被取消了。博蒙甚至没有设法去挽救他曾执意要执
行的这个计划,阿迈尔则又回到外交部去了。不仅去法兰克福的使命被取消,而且连第七处
也自身难保。 

  本·巴尔卡事件爆发了! 

  1965年10月29日中午,摩洛哥反对派领袖、人民力量全国联盟书记处书记本·巴尔卡在
巴黎圣日尔曼林荫大道上被秘密绑架,在这个世界上神秘地消失了。他的死至今一直是个谜
。 

  本·巴尔卡在他领导的反政府运动失败以后被迫流亡国外,长期住在巴黎,从事国际政
治活动。本·巴尔卡在法国受到戴高乐政府的保护,但他一到巴黎,就成了法国谍报机关的
工作对象。 

  勒鲁瓦的一位手下涉嫌与这起绑架有牵连。当勒鲁瓦和阿迈尔正紧张地准备法兰克福的
计划时,这位自命不凡、野心勃勃的家伙曾闪烁其词地向勒鲁瓦透露过一点消息。为此,勒
鲁瓦曾用书面报告向他的上司反映过两次,但这批官僚们竟未引起丝毫反应。 

  这起绑架事件震撼法国朝野,受到舆论的猛烈抨击,造成很坏的国际影响,使法国政府
陷入十分难堪的境地。法国政府准备大开杀戳,严惩造事者,勒鲁瓦首当其冲地成了替罪羊
。他们开始对勒鲁瓦进行严密的监视,但考虑到他在第七处中的威望以及由此可能造成的一
些非常的行动,最后把他投进了拉桑泰监狱,严格地监禁起来。 

  他们不是指控他犯了罪、参与了绑架本·巴尔卡的活动,而是指控他虽然掌握了情报却
没有及时向有关当局报告。他们声称,如果不是这样,这起事件本来是可以阻止的。 

  对此,勒鲁瓦据理反驳。但司法机关却以涉及国家机密为由不让他的律师对他上交的两
份报告取证,也不让第七处的人出庭。 

  勒鲁瓦在拉桑泰监狱被囚禁了117天,经过一系列马拉松式的审理之后,最后被陪审团
宣判无罪释放。就在勒鲁瓦受审的同时,他所经营的第七处也被彻底瓦解,他要求重返法国
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工作是不可能的了。"这是一次事故,更是一次阴谋。 

  不仅我被搞掉,而且我所经营的第七处也被瓦解,或许这才是他们的真正的目的。"勒
鲁瓦气愤地说。毫无疑问,勒鲁瓦成了这场灾难的牺牲品。 

  在勒鲁瓦被宣布无罪释放两天后,他买了一张去地中海海滨的城市科达尔祖尔的飞机票
,他手下的一位工作人员把自己在那里的一幢别墅让给了他。他决定远离总部。远离巴黎,
忘掉一切,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修改:·trigger 于 Jan  6 17:12:56 修改本文·[FROM: 219.217.251.153]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9.5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