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奔涌的星空), 信区: Green
标  题: 也曾为舞娘争风吃醋 从富家子到大魔头的拉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9月17日19:31:17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也曾为舞娘争风吃醋 从富家子到大魔头的拉登


  ●长大成人的拉登在兄弟中间无论是才学或是相貌都很一般,未受到父亲的器重,
逐渐形成沉默寡言甚至带有几分腼腆的性格。
  ●拉登也曾年少轻狂,他曾在灯红酒绿的贝鲁特流连酒吧舞场,为吧女或肚皮舞娘
争风吃醋,大打出手。
  ●拉登现在隐身阿富汗深山,通过电传、卫星电话和国际互联网向阿拉伯世界、欧
洲、美国和加拿大的素未谋面的追随者发号施令。
  来自富豪之家的拉登,曾是沙特阿拉伯建筑业巨子,名下资产达数亿美元之多,但
他隐身深山,扬言要把美国人装进棺材里送回老家!
  美国政府的通缉资料显示,拉登身高在193厘米到198厘米之间、体重约73公斤,身
材修长,棕眼,走路时拄着拐杖。他一把长须,笑容腼腆,不过打起仗来却是一副不怕
死的样子。在西方记者眼里,拉登是一个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害羞的恐怖分子,平时总
爱穿一件白色的长袍,讲起话来轻言轻语,极有礼貌。
  建筑大亨富甲沙特子承父业腰缠万贯
  奥萨马·本·拉登1955年出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父亲是沙特最富有的建筑业大
亨阿瓦得·本·拉登。他的父亲以建筑业聚积了50亿美元家财,拉登继承了3·5亿美元
,并将之变成他资助恐怖活动的本钱。他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17。拉登的母亲据说是
他父亲的第十房妻子,同时也是他父亲10个妻子中最不得宠的女人。
  老拉登早在幼年时期,即率整个家庭从也门移居沙特阿拉伯从事建筑业,由于得到
了沙特国王的信任,本·拉登家族的事业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发展神速,赢得了如今的万
贯家财,拉登家族的大多数财富来自于建筑行业。如今,本·拉登家族的财产据估计有
50亿美元,属于奥萨马·本·拉登名下的约有3亿美元。 
  拉登是这个大家庭的20个儿子之一,长大成人的拉登在兄弟中间无论是才学或是相
貌都很一般,未受到父亲的器重,逐渐形成沉默寡言甚至带有几分腼腆的性格。拉登在
吉达接受了中小学教育,之后进入在吉达的阿布都尔·阿济兹国王大学经济管理系学习
,并获得学位。
  拉登也曾年少轻狂,1973年念中学时经常走堂,在灯红酒绿的贝鲁特市流连酒吧舞
场,为吧女或肚皮舞娘争风吃醋,大打出手。他一共娶了三房妻子,据说有16到18个孩
子。
  他自己当过工程师,从石油及建筑业赚取了庞大的家产。本·拉登在沙特阿拉伯和
西方国家拥有几家公司,涉及建筑、石油、制造和宝石等诸多行业,传说还有贩毒、偷
运核材料、化学武器和军火买卖等。这些五花八门的行当为他带来了滚滚财源,其个人
财产估计达数十亿美元。
  据另一种说法,上世纪70年代,本·拉登曾赴英国学习工程学,完成学业后他回国
一度接手了家族的生意,并获得相当的成功。
  弃商从戎小试牛刀恐怖魔头显露天才
  拉登注意到,阿拉伯国家要么成为美苏争霸的一张牌,要么成为美国压制的目标。
拉登对此极为反感,决定凭自己的巨额财产,讨回公道。他很推崇暴力恐怖手段,对此
进行了精心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狂热的原教旨主义者。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年轻的拉登离开自己在沙特阿拉伯舒适的家庭,辗转
进入兴都库什山脉,并聚众树旗,展开了反对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斗争。
  本·拉登过去的一位盟友哈立德·福阿瓦兹说:“本·拉登带去了巨型推土机。由
于害怕前苏军武装直升机的攻击而找不到驾驶员,他就亲自上阵,并因此而负了伤。后
来,本·拉登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干脆亲自率领一支阿拉伯志愿军与前苏军作战,并且
在1986年的一场关键性战役中取得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拉登显露了他的战略天才。他意识到,阿富汗既缺乏设备,又没有
人力来应付这场持久的战争,于是他立即行动起来,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80年代上半叶,拉登与一名巴基斯坦兄弟会成员阿布达拉·阿扎姆共同创办了一个
名为马克太布·阿尔—基达迈特的组织(或称服务办公室),为阿富汗抵抗组织提供兵源
和资金。该组织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埃及、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等)建立了征兵中
心,最终从约50个国家征募、输送了数万名战士参加抵抗前苏联的战争。该组织也在阿
富汗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准军事训练营地。
  组建新军事大本营集训三万恐怖分子
  阿富汗战争结束后,本·拉登回到了老家。他认为任何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存在
都是威胁。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沙特怕自己成为伊拉克的囊中之物,便邀
请美国军队驻扎在这个王国。本·拉登闻讯后,请求与沙特阿拉伯国防部长会面,为保
卫沙特的国家安全献计献策,表示可以不用美国人的帮助击败伊拉克。他在国防部长面
前摊开地图,讲述如何不靠美国人帮助打败伊拉克的计划。当国防部长问他如何对付伊
拉克的飞机、坦克和生化武器的时候,本·拉登一本正经地说:“我们用信仰来打败他
们。”沙特政府自然拒绝了他的极为荒唐的建议。拉登对此很是恼火,一气之下移居也
门,在那里过了大约一年的流亡生活。
  1988年,本·拉登在阿富汗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名为“阿尔·伊达”(意为
“基地”)的军事大本营。“阿尔·伊达”的目的就是推翻几乎所有的在拉登眼中看来是
“腐败无能”的政府,驱逐这些国家的西方势力,最终废除国家的疆界。
  据国际反恐怖专家估计,从80年代上半叶到1995年之间,在阿富汗拉登大本营接受
过训练的人有3万之众。这些人分别来自埃及、沙特阿拉伯、黎巴嫩、也门、阿尔及利亚
、利比亚、突尼斯、苏丹和巴基斯坦等国家。
  那些年间,每一个月就有80人到拉登的营地受训。在这些受训者中,有各式各样的
危险人物,例如被埃及政府于1983年判处死刑的埃及极端组织头目穆罕默德·绍基等。
这些“英雄豪杰”时常与拉登会面密谈。
  事实上,“阿尔·伊达”已成为一些阿拉伯国家里那些鼓吹原教旨主义的极端组织
的领导中心。
  美国援助抗苏斗士拉登军队鸟枪换炮
  阿富汗的战争并不只是种族的仇恨,它是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前苏联的长
期对抗和全球争霸的一个部分。当时,美国人和本·拉登的游击队员怀着共同的目的:
把前苏联军队从阿富汗赶出去。
  因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的本·拉登不仅得到了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大力支
持,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盟友,甚至还有人将其称为“英雄”。而拉登的许多阴谋诡计
和暴力手法就是从美国中央情报局人员那里学来的。
  从80年代初至1985、1986年间,美国给了这些抗苏斗士们大量的援助,其中包括专
门对付直升机的“毒刺”便携式导弹等尖端武器。
  在那时被吹捧为最成功的秘密行动中,美国中央情报局每年拨出5亿美元的军费来武
装和训练贫穷且手无寸铁的游击队员,那些当时最有前途的领袖就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
看中并予以扶持的。
  本·拉登的组织是当时7个主要游击队派别中的一派。美国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
产品,包括防空导弹等,都陆续进入了拉登的兵器库。现在大部分武器仍在那里。据估
计,拉登的组织在阿富汗战争期间获得的美国军事援助高达2·5亿美元之巨。
  当然,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计划也是成功的。经过10年的残酷战争,游击队员战胜了
前苏联军队。当初军容不整的游击队变成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军队,他们甚
至打败了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这场战争使拉登成为阿富汗家喻户晓的人物。
  狂人被逐流亡苏丹建基地集训雇佣军
  1989年前苏联撤军后,阿富汗陷入派别之战。拉登似乎无意于这种权力之争,带着
他的“弟兄们”重返沙特阿拉伯,从事建筑业务。
  阿富汗战争后,拉登发表声明,对沙特王族进行了严厉批评,他指出,沙特王族允
许美国军队驻扎在沙特的基地,是一种犯罪行为。
  拉登频频发出号召,使用暴力手段将美国军队赶出去,将沙特王室推翻。他领导的
游击队也屡屡发起攻击政府和美军的活动。
  拉登的极端主义倾向,引起了亲西方沙特王室的不满。沙特政府不能忍受他过分的
要求,很快作出反应。1994年4月,拉登的沙特国籍因为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而被取消
,沙特政府将拉登驱逐出境,并冻结了拉登在沙特的财产。
  拉登先是流亡到也门,后来带着他的家人和一大帮的追随者,迁入了苏丹的喀土穆
。据说,拉登与苏丹领导人过从甚密。拉登还安排了许多阿富汗退役兵迁入苏丹。
  在那些阿富汗退役兵中,有些已经回到了他们的国家,并重新开始了他们的生活。
而另一些人回国后,则投入了原教旨主义活动。他们用自己在阿富汗战争中学到的知识
,建立了游击队和恐怖基地。在埃及和阿尔及利亚,被称为“阿富汗退役兵”的人士帮
助极端分子对付政府。
  在阿富汗的大多数游击队员的训练营地仍在运作,它们为许多正在进行战争的国家
提供雇佣军。阿富汗还和从前一样被看成是游击队员的心脏,从那里受过训练的战士被
派至任何需要他们的地方。游击队员退役兵开始出现在如索马里、波斯尼亚、科索沃和
车臣的战斗中。
  大魔头隐居阿富汗借互联网发号施令
  1996年5月,拉登辗转返回阿富汗,寻求在那里“避难”。直到目前,拉登一直在阿
富汗定居。在此期间,他依靠卫星电话和国际互联网与外界保持联系。
  拉登在选择阿富汗为最后落脚点之前,常在阿拉伯国家来往。他娶了一个菲律宾女
人,在菲律宾有3家大公司。迁入阿富汗后,身后留下了阿富汗退役兵的巨大网络和数家
工厂及公司。
  在阿富汗,本·拉登拥有一套房子,并由目前控制着整个阿富汗局势的塔利班士兵
保护。他很快把自己隐入了靠近坎大哈市的山区。在那里,他受到了追随者的崇拜。
  在阿富汗巩固了他的基地后,拉登很快就让他庞大的国际网络投入工作。通过高科
技手段,例如电传、卫星电话和国际互联网,他得以同分布在阿拉伯世界、欧洲、美国
和加拿大的素未谋面的追随者进行联系。
  这期间,拉登曾经发布过3次命令,号召手下拿起武器对付美国人,包括1996年8月
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的针对美国的“战争宣言”。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伊曼努尔·康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3.3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