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Green
标  题: 拉登简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04日21:16:40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发信人: junyi(回忆骤然散落一如繁星的碎片), 信区: US_JP_Research. 本篇人气: 24
标  题: 拉灯简历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un Mar  2 14:30:32 2003)

下面是拉灯简历,拉灯抗苏当年只是数千阿拉伯青年之一
某位大叫别人弱智无知的来说说你从哪里看到
“美国和拉灯很好”这个论断了?

=============================

富豪之子

本拉登出生于富裕之家,他是沙特阿拉伯一名建筑界大亨的18个儿子之一,曾经在家族
企业中工作了一阵子,但这份工作并未能令这个年轻的穆斯林理想主义者感到愉快。
80年代初,本拉登加入了数以千计阿拉伯青年的行列,前往阿富汗,对抗1979年以来占
领阿富汗的苏联入侵者。

一开始,他参与为圣战者兴建军火库、医院、和道路的工作,但他也参与战斗。
一直在调查研究本拉登的势力网的作家福登说: " 后来,他开始领导一批士兵,并且亲
身参与了许多军事行动,包括一次围攻贾拉拉巴德的著名战役。这是一次对抗苏联占领
的重要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他虏获了著名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枪,自此之后,他到哪儿
都带著它。"

除了带给他幸运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枪之外,他在阿富汗的时间也为他提供了联系全球各
地的伊斯兰激进人士的机会,包括来自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来西亚、甚至美国的人


转折点

1989年,当苏联部队撤出阿富汗之际,本拉登返回沙特的家乡。然而这时候所发生的事
,令他感到震惊。
1990年当伊拉克部队入侵科威特时,沙特国王法赫德拒绝了本拉登所提的军事援助,转
而向美国求援。
沙特反对派领导人阿勒法基表示,本拉登无法接受50万美国士兵踏上沙特的神圣土地这
一事实。
阿勒法基说: " 这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当时他的想法是,这是对伊斯兰使命的重
大背叛,是沙特政权的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背叛。"

提供后勤
本拉登于是前往苏丹,支持其他穆斯林战士,像是那些对抗埃及和阿尔及利亚政府的人

埃及记者达尔维希表示,本拉登在此扮演了后勤的角色。
达尔维希说:" 本拉登并未提供任何意识形态上的鼓舞。他实际上所提供的,是一个财
务和补给网,通过一个非常复杂的银行和投资系统,从也门一直延伸到阿尔巴尼亚。"
1996年,苏丹要求本拉登离境。当时被极端伊斯兰组织塔利班刚刚控制的阿富汗,就成
为他的最后一个避难所。
卡伊达
在阿富汗,本拉登的地下势力网卡伊达开始扩张。
调查本拉登势力的作家福登说,这个组织的成员多达五千人,分布在大约25个国家。
福登说:" 卡伊达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联络网,由士兵、受过训练的爆破专家以及各种支
援者组成,包括一些财务提供者。他们接受本拉登的指示。尽管这个网络似乎有许多层
级的指挥,以及一个架构,但是情报机构很难破获它。"
这个网络使本拉登得以置身于任何暴力活动之外。但他一直是一个挂名的首脑,将生命
和金钱贡献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斗争。
美国悬赏捉拿
这使本拉登被美国列入它的主要通缉犯名单,美国还悬赏五百万美元捉拿他。
美国指称本拉登参与策划了1998年的使馆爆炸案和去年袭击美国科尔号驱逐舰事件。
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遭到炸弹袭击,造成二百多人死亡;去年,美
国科尔号驱逐舰在也门受到袭击,造成17名美国士兵死亡。
本拉登现年44岁,仍然在招募战士,进行他的圣战。
他最近在一盘招募战士的宣传录相带上出现,录相带的背景显示,一批蒙面男子在阿富
汗沙漠的一处训练营接受训练。
本拉登在录相带中这么说: " 这项训练的成果,是为唯一的真主所进行的圣战。你在巴
勒斯坦的兄弟们,正期待你们,以便摧毁美国和以色列。"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bbs.nju.edu.cn.[FROM: 66.57.251.53]

--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
,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
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
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汉书 陈汤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6.162]
※ 修改:·ersy 於 03月05日14:28:20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