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lg (灯塔), 信区: Green
标  题: 与中国结下深缘的美国将军——史迪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6月11日08:51:48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我可以在一个下士的手下打仗,只要他让我上战场就行。” ——美国陆军上将史
迪威
  在世界现代军事史上,美国涌现出不少举世闻名的将领,他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创
造出诸多骄人的战绩而名垂青史。其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美国将军曾参加中国战区的
战争指挥活动,与中国军民在共同的战争岁月里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深厚情缘;他就是美
国陆军上将约瑟夫·沃伦·史迪威。
  西 点 从 军
  1883年3月19日,在美国东海岸帕拉特卡附近的一座种植园里,传出一阵阵婴儿的啼
哭声,从纽约州扬克斯城迁来的本杰明博士一家喜得第一个儿子。博士给自己的儿子起
名为约瑟夫·沃伦·史迪威。约瑟夫家是1638年从英国迁到美国的,到1883年时,这个
家族的后裔在美国已繁衍出1600多人,并在美国的斯塔腾岛、长岛和曼哈顿等地置下了
可观的产业。这个家族中,有不少人参加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分别有人在独立战争中因
战功卓著而成为上校和将军。
  小史迪威在这个家庭中慢慢长大,在他6岁的时候,他随父母和姐姐乘船远渡大西洋
,到欧洲进行了一次有意的旅行,游历了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德国、奥地利和
意大利等国。此次欧洲之旅,使小史迪威的眼界大开,成为小同学们中间最会讲故事的
人。在史迪威的少年时代,美国的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为世界第一位,悬挂着星条旗的美
国军舰在太平洋上到处驰骋。他在心里暗自下决心将来要为“至高无上的美国国家利益
”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扬克斯中学读书期间,史迪威的体育运动天赋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他不仅擅长赛
跑,而且还是学校橄榄球队的主力 “四分卫”,被誉为“全队的灵魂和将军”。中学毕
业时,校长托马斯·贝克博士在结业报告中对史迪威大为赞赏,称赞他是 “各科学习成
绩优良,精力充沛,有办事能力,完全可以信赖的模范学生”。
  为了让时常淘气的史迪威受到更加严格的教育和管束,本杰明博士决心要把他送入
以严酷而著称的西点军校。西点军校的报考者,必须得到美国总统或参议员的亲自提名
举荐。由于史迪威家族中的祖先有人在独立战争中担任过将军,而史迪威在体育方面又
很有成绩,因此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接受了朋友的请求,决定推荐史迪威参加
西点军校的入学考试。结果,17岁的史迪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点军校,成为西点军
校1900级中年龄最小的新学员。
  1900年7月,史迪威被望子成龙的父亲送入离家不远的西点军校,他和同期的130名
新学员一道,向美国国旗宣誓:“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和生活方式,准备献出生命。”
在新学员的宣誓过程中,史迪威心里升腾起由衷的神圣感,他从内心里把美国看作是自
由和正义的象征,看作是世界的理想楷模,并从肺腑中发出一股要实现这种理想的强烈
使命感。
  在西点军校“责任、荣誉、国家”的校训下,史迪威开始了自己的军校生活。拥有
体育运动天赋的史迪威在西点军校里,感觉到如鱼得水。史迪威看到同学们都在发奋学
习。在高年级中,学习成绩最拔尖的是驻菲律宾美军总司令和军事总督阿瑟·麦克阿瑟
将军的儿子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另一位成绩出众的学员是美国第18届总统尤利塞斯·
格兰特(西点军校18 43年毕业生)的孙子尤利塞斯·格兰特。史迪威在心中暗暗发誓,
要向麦克阿瑟和格兰特两人学习,争取做一名优秀学员。
  在史迪威刚进入西点军校后,美国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大事:美国总统威廉·麦
金利(1896年当选;1901 年3月竞选获连任)于1901年9月6日在布法罗参观泛美博览会
时遇刺,8天后去世。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当天就宣誓继任美国总统,他发出扬言:“
我们的舰队要从这个大洋开到那个大洋,又从那个大洋回到这个大洋。总之,来去自如
,完全有权在大西洋、太平洋两个大洋上自由行动。”热衷于对外扩张政策的美国评论
界立即发表赞赏评论说:“老罗斯福接替麦金利一事,乃是上帝对大亨的恩典。”1902
年7月,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参加西点军校建校一百周年庆典活动,他称赞说: “在整
整一个世纪中,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美国最伟大的公民光荣册上,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名
字,全美国没有别的学校能比得上。”史迪威站在学员队列中,亲耳聆听了总统的此番
演讲,心中倍感自豪,决心将来一定要努力使自己名列“美国最伟大的公民光荣册”上

  在西点军校,史迪威很快就成为名人。这是由于他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天赋得到了充
分的显示。他不仅成为1英里赛跑的冠军,而且还组织了西点军校的第一支篮球队并自任
教练兼队员。在军用地图的绘制课上,史迪威更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至在毕业后,
史迪威被美国政府选中担负了前往危地马拉考察地形的秘密使命,向美国政府交上了一
部翔实、准确的危地马拉军事、政治、经济地形图,受到政府的好评。另外,史迪威在
射击方面也显露出独到的风采,毕业后又成为美国陆军射击队的队员,被一家报纸誉为
“美国20世纪最优秀的神枪手”。史迪威还在四年级最后的一门阵地工事构筑课中,取
得了特别优异的成绩;这对他后来在中国的军事生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04年6月15日,刚刚年满21岁的史迪威完成了在西点军校的学习,在同届124名学
员中,他的成绩名列第32位;同时,他还被授予美国陆军少尉军衔。美国陆军部长塔夫
托亲自向1904届学员颁发了毕业文凭。此时的史迪威经过四年的军校生涯,已经变成一
个身高5英尺9英寸,体重145磅的年轻而英俊的少尉军官了。
  从亚洲开始职业军事生涯
  在史迪威从西点军校毕业之前,美国陆军的编制只有区区的2000名军官和28000名士
兵。在赢得了美西战争之后,美军在菲律宾站稳了脚跟。于是,陆军部长伊莱休·鲁特
说服国会授权建立了一支近10万人的陆军部队。这些部队共被编为31个步兵团和15个骑
兵团及为数不多的炮兵、工兵部队;每个步兵团下辖3个营,每营800人分编为4个连。美
国陆军的这些部队分别驻扎在美国国内和海外的45个地点。在远东地区,除第12步兵团
驻扎在菲律宾之外,第15步兵团驻扎在中国的天津租界里。
  按照西点军校的毕业分配规定,成绩在前10名的学员可以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兵种
;而当时美国陆军中被广泛看好的兵种是工兵而非步兵。但西点军校1903届第一名毕业
学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却来到了远在菲律宾的第12步兵团这个美国陆军唯一尚在进行
作战的部队。从来没有到过亚洲的史迪威出于对遥远而神秘的东方的好奇心,来到驻扎
在菲律宾的美国陆军第12步兵团,开始自己最初的职业军事生涯。经过一番必要的准备
,史迪威和他的16位西点军校同学一起登上了美国陆军的“谢里登”号运兵船,启程驶
往他们最初的服役地点——菲律宾的马尼拉。
  菲律宾原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898年5月1日,美国亚洲舰队在杜威将军的率领下,
在马尼拉湾一举歼灭了西班牙舰队;三个月后,包括第12步兵团在内的10700名美国陆军
官兵陆续抵达菲律宾。杜威将军在香港曾与菲律宾的起义领袖阿奎那多进行谈判,他表
示让菲律宾人民在西班牙势力被驱逐后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1899年1月,菲律宾共和国
正式建立,阿奎那多出任菲律宾共和国总统。但在1898年12月,美国和西班牙签订了《
巴黎和约》,美国正式将菲律宾据为己有;美国军队大举开进马尼拉,于是在1899年2月
引发了美菲战争。不久,阿奎那多被美军俘获,宣誓效忠美国;但菲律宾人民仍长期坚
持进行反对美军的民族解放游击战。
  在经历了太平洋上的颠簸之后,史迪威与同伴们安全抵达美国陆军驻菲律宾的第12
步兵团;他被安排在1营4连。刚刚到达菲律宾的史迪威很快就与他的部队一起不断受到
菲律宾人的袭击,他在日记中记述自己在抵达菲律宾的头三个月里,仅宿务省就有803个
摩洛族人被美军击毙。初来乍到的史迪威对此大为吃惊,但他仍然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
军旅生活。第4 连的连长福尔斯上尉在对史迪威的鉴定报告中指出:史迪威“特别聪明
、刻苦,办事成效显著”。
  1905年8月,具有语言才能的史迪威接受了美国陆军部下达的两个任务:翻译一本日
俄战争中日军围攻旅顺口的法文小册子;翻译一部西班牙文的《智利军事地理》。特别
是在翻译前者的过程中,史迪威第一次在书本上见到如此大规模的战争惨景(日俄双方
在旅顺口战役中共投入了50万兵力),并通过此书对日军进攻作战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由于出色地完成了陆军部交付的这两项任务,史迪威于1906年被调回西点军校担
任现代语系的教官,他因而成为西点军校1904 届毕业生中第一个从菲律宾回国的人。
  但是,根据美国陆军部的规定,史迪威还必须在第12步兵团再服役一年。因此,在
西点军校的执教期满后,史迪威于1911年1月再次乘坐“谢尔登”号运兵船重返菲律宾。
此次他被安排在马尼拉近郊的麦金利堡兵营,并被晋升为陆军中尉。同年11月下旬,史
迪威中尉利用假期,前往自己心驰已久的中国进行了第一次游历。此时,中国刚刚发生
了推翻满清王朝的武昌起义,孙中山先生尚未回国,革命军和清朝军队仍在进行作战;
史迪威在17天里,先后急匆匆地游历了上海、厦门、香港、广州、梧州等地,对中国有
了最初的大致印象和初步认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4.13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