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lg (灯塔), 信区: Green
标  题: 与中国结下深缘的美国将军——史迪威(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6月11日08:53:40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2年1月,史迪威中尉从菲律宾返回美国,被分派到驻扎在加利福尼亚的第12步兵
团工作了一年。此时的欧洲却是风云变幻。1912年3月,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签订了《军
事同盟条约》;随后希腊和门的内哥罗(黑山)也宣布加入该条约,形成了巴尔干四国
同盟。10月,门的哥罗首先向土耳其宣战,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随即进攻土耳其
,引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6月,在奥匈帝国的怂恿下,保加利亚向塞尔维亚和
希腊发动进攻,开始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于是,巴尔干半岛各国之间从此陷入了混战
局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库。
  美国由于与欧洲大陆被大西洋隔开,相对成为平静的一潭死水。美国陆军在国内得
不到应有的重视,军人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在第12步兵团任职的史迪威曾经竭力谋求
出任驻圣多明各的武官,但未能如愿。1913年8月,他奉命再次回自己的母校西点军校,
在英语和历史系任教。
  1914年夏初,在西点军校现代语系教授西班牙语的史迪威获准赴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进修西班牙语。在西班牙的史迪威闻到了欧洲大陆的火药味。这年的6月28日,奥匈帝国
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遇刺身亡;史迪威在第二天听到这
个消息时,没有想到此事竟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直到7月底当史迪威获悉奥匈
帝国的军队开始用大炮轰击贝尔格莱德时,他才预感到欧洲即将步入战争的深渊。果然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不久后便真正爆发了。史迪威只得匆忙结束了自己在西班牙的进修
学业,返回美国。在谋求赴法国军队出任美国军事观察员的努力失败后,史迪威只好回
到西点军校再执教鞭。1916年夏初,欧洲大战已进行了两年;33岁的史迪威只是西点军
校的一名按部就班的中尉教官,他很是感到心灰意冷。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在欧洲爆发时,美国政府采取的是“隔岸观火”的政
策,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声明说:“美国人必须在道义上和感情上首先想到美国和美国
的利益;美国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必须在事实上保持中立。”美国因此大发了一笔战争
横财,从1914年到1916年,美国工业总产值由242亿美元骤增至624亿美元。但随着欧洲
大战的进展和日本在亚洲及中国大陆的日益扩张,美国国内公众的心理和舆论也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1916年5月,德国和英国的海军舰队在日德兰海域进行了著名的日德兰大海
战,此战表明德国海军仍有力量拦阻美国和协约国的海上通道。美国总统威尔逊力主国
会通过法案,使陆军常规部队扩大一倍(总兵力达到88000人),并加速经济军事化的进
程。
  于是,培训足够数量的军官成为美国陆军首当其冲的任务。在这样的情形下,已经
具有10年教龄的史迪威被选调到纽约的普提茨堡后备役军官训练营地担任教官;1916年
9月,他在普提茨堡被晋升为陆军上尉。此时,美国到处充斥着进行战争动员的言论,史
迪威在普提茨堡后备军官训练营地干得十分带劲;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法语特长,为陆军
部和训练营地翻译了法军的大量作战资料,对改革教学和训练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17
年1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作战”,几乎封锁了协约国的海上供应通道,使英国
军民即将断炊。英国海务大臣向美国人呼救说:“如果照这样损失下去,我们将无法继
续作战。”随着美国多艘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和数百名美国公民葬身鱼腹,美国金融寡
头和政府部长们纷纷主张美国参战,威尔逊总统急忙发表演讲称:德国胜利将对美国产
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他阐明“这场战争是德国人强加到我们身上来的”,并要求国会承
认战争状态的存在。4月初,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5票对50票,通过了美
国对德国宣战的决议。随即,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潘兴将军被任命为美国欧洲远征军总
司令。
  参战就意味着迅速扩招军队,也就意味着陆军军官的急切需求。于是,陆军原有的
军官,特别是西点军校毕业的陆军军官,立即身价倍增。史迪威上尉马上就被晋升为战
时陆军少校,并且很快就有三个职位摆在他面前任他选择:一是到一个很大的训练营地
担任教官;二是到第80师的一个旅去担任副官;三是担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的武官。

  史迪威立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战斗部队的副官职位,很快就在这个新岗位上干了起
来。当他所在的战斗部队尚在进行参战准备时,他于1917年12月接到一项命令:立即赴
法国向美国赴欧洲远征军司令部总司令潘兴将军报到。兴奋不已的史迪威马上就挤上一
艘横渡大西洋的运兵船,前往法国的圣钠泽尔军港。
  比史迪威年长20岁的潘兴将军是西点军校1886年的毕业生,是史迪威的前辈学长。
人称“黑桃杰克”的潘兴将军知道史迪威在驻菲律宾的美军部队任职时有着杰出的表现
,所以点名将史迪威这样的年轻有为的军官调入自己的麾下。于是,担任美国远征军第
4军首席情报员的史迪威,得以在潘兴将军手下亲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战役行动:一是粉
碎德军五次大进攻的防御战;二是收复德军占领的三个突出地带的反击战;三是以钳形
攻势占领两个交通枢纽的进攻战。
  1918年8月10日,美军和法军联合组建总兵力达50万的第1集团军;潘兴将军和法军
元帅福煦计划在9月7 日开始实施夺取圣米耶尔突出地带的进攻行动。潘兴将军的助手马
歇尔中校为此次战役行动拟订了主要计划,史迪威则为该计划提供了精确翔实的情报资
料。讲得一口流利法语的史迪威被派往法第17军工作,成为第一个与法第17军共同作战
的美国人。法第17军的情报处长阿尔芒·贝洛姆少校很欣赏这个法语十分流利的美国军
官,为他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甚至还安排史迪威乘飞机进行了一次飞行侦察
活动;史迪威因此也荣幸地成为美国赴欧洲远征军第一个遨游蓝天的人。在191 8年9月
上旬圣米耶尔战役打响前夕,史迪威被晋升为陆军中校。由于在圣米耶尔战役中的出色
表现,史迪威于1918年1 0月又被晋升为战时陆军上校,并荣获为非战斗人员新设立的“
优异服务勋章”。美第4军参谋长韦尔斯将军称赞史迪威有“ 非凡的天才”,是“在战
争中成长起来的最能干的情报官之一”。
  在美国远征军部队里,史迪威结识了在远征军中担任军法官的亨利·史汀生。史汀
生曾是1911至1913年塔夫脱总统任期的美国陆军部长;后于30年代出任美国国务卿,40
年代又重任陆军部长,对史迪威的军中前途产生过重要影响。1918年11月大战停战后,
史迪威上校被派到德国的科布伦茨地区执行了半年多的占领任务。在总共不到两年的时
间里,史迪威充分领略了潘兴将军指挥百万大军克敌制胜的雄才大略,学到了不少领兵
打仗的方法;这对他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率领部队作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致一
些人称史迪威是“潘兴式的将军”。
  1918年11月11日清晨5时,德国人在法国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通车站的法国福熙元帅的
专列上,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在这次大战中,到达欧
洲的二百万美国远征军有50280人战死,205690人受伤。1919年5月,美第4军的建制被撤
销;在一次弹药库爆炸中眼部受伤的史迪威也随远征军凯旋回国。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4.13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