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anhai (<闭上眼睛>), 信区: Green
标  题: 罗 斯 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ul 30 18:58:31 2000) , 转信

罗 斯 福
 
美国政治家,战略家。出生于纽约州海德帕克镇一富豪之家。
 1900~190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后在纽约当律师。
 1910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1913~1920年任助理海军部长。192
1年 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1928~1933年任纽约州长。任期内,
美国 发生严重经济危机,他采取措施,建立救济机构,深得人心。
1932年 11月以压倒多数票当选总统。 1933年 3月罗斯福入主白宫后,
对内积极推行以救济、改革和复 兴为主要内容的“新政”,对缓解经
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起了一定 作用。在对外关系上,改善与拉丁美
洲各国的关系,并与苏联建交。 在 1936、 1940和 1944年的大选中,
罗斯福又连续三次当选,成为 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30年
代中期,在世界面临德、意、 日发动战争威胁的情况下,罗斯福反对
国内孤立主义倾向。1937年日 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不久,罗斯福发表
“防疫演说”,指出战争是 会“传染”的,摆脱战祸的办法不是“孤立
”和“中立”,而是积极 备战,设法“防疫”。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罗斯福敦促国会通过《中立法修正案》, 允许交战国以“现款自运”方
式从美国购买军火。他的政府对向日本 出售军品和物资也不加限制。1940
年 6月法国投降后,罗斯福开始重 视加强防务,任命以“强硬派”著称的
共和党人诺克斯为海军部长, 史汀生为陆军部长,加强战备,同时在财政
上和武器装备上援助英国, 支援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 1941年 6月24日,
即德国闪击苏联的第三天,罗斯福宣布美国准 备援助苏联。 8月与英国首
相丘吉尔会晤,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 声明必须摧毁希特勒法西斯暴
政,解除侵略国的武装。9月,美英苏 三国在莫斯科会谈,签订了美英以
武器和军用物资供应苏联的第一个 议定书,宣告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
取联合行动,促进了国际反法 西斯联合战线的建立。12月 8日,即日本海
军突然袭击美国太平洋舰 队基地珍珠港的第二天,罗斯福在国会发表咨文
并对日宣战。同月下 旬,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华盛顿会晤,确认“先欧后亚”
的战略方针, 并决定成立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以便协调两国的作战行动
和战略 物资的分配。 1942年元旦,在罗斯福倡议下,中、美、英、苏等26国
代表在华 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1943年
 1 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会晤,决定盟军 1943年的作战方 针,
宣布轴心国无条件投降原则。8月同丘吉尔在魁北克举行会议, 讨论盟军在法
国开辟第二战场的“霸王”计划。罗斯福积极支持中国 的抗日战争,给中国
提供物资援助,派遣军事人员协助中国军队对日 作战。1943年 11月,他与
蒋介石、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签署《开 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强占中国的领土,其中包括东 北诸省、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应在战后归
还中国,战后朝鲜应当独立 等。随后,罗斯福与丘吉尔、斯大林在德黑兰举
行会议,决定盟军于 1944年 5月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
45年 2月,罗斯福前往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与斯大林、丘吉 尔再次会晤,
就分区占领德国、对德实施管制、波兰边界划分和政府 组成、联合国安理会
的表决程序等问题达成协议。同时与斯大林达成 秘密协议,同意苏联对日作
战条件,确认苏联在中国东北和旅顺、大 连享有一些特权。1945年 4月 12
日,即在德国投降前夕,罗斯福因 患脑溢血逝世。著有《向前看》、《论我
们的道路》等。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