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jack (江湖夜雨十年灯), 信区: Green
标  题: 他们的民族英雄 (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Oct  4 13:59:09 2002) , 转信

面临秦国的纵横中原、大举入侵,各国也不乏奋起反抗、救国救亡的民族英雄。屈原力图
挽救楚国,壮志未酬,投江而死。荆轲受燕太子丹重托,只身入秦,谋刺秦王于大殿之上
,虽不得逞,其壮烈不下于安重根、汪精卫。张良为复国以石狙击秦王不中,投身反秦大
军,成为汉朝开国名相。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率楚军击溃秦军主力,实现了"亡秦必楚"
的民族梦想。这些英雄人物,在史家司马迁的笔下,都得到生动的再现。


秦始皇与屈原、荆轲、张良、项羽,谁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谁是"他们的"民族英雄?这
就有点说不清楚了。说不清楚的原因,在于秦始皇的"文化统一"做得如此彻底,乃至于秦
王朝崩溃后,恢复原主要国家及其文化传承已无可能。各国旧贵族们只能报仇,不能复国
,就连重新分封也不能持久,只能走一个中国的道路。这样一个无可更改的结局,使得英
雄们都没法定位,就算是没有对错正邪之分,所谓"春秋无义战",连他们各自原本十分强
烈的民族性都被渐渐淡化、抹杀,最终都只说是英雄,而不再说是民族英雄了。


将相失和的悲剧

说起"我们的"民族英雄,首先就得提到宋代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如果要评中国历史上的
民族英雄,岳飞大概会以第一高票当选。他几乎成了"民族英雄"的代名词,就像他的政治
对手秦桧几乎是"汉奸"的代名词一样。岳飞享有如此高的地位,除了他的英雄业绩,主要
还是因为秦桧。秦桧为人所唾骂千年,主要也因为岳飞。岳飞秦桧,忠奸分明,大忠巨奸
,经过民间文学作品的不断提炼、塑造,完全合乎中国传统的道德尺度及民众心目中的历
史观,而形成今日之难以改变的形象。不过,我们平常所说的岳飞、秦桧,毕竟与真正的
历史人物不是一回事。正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曹操,并不等同于《三国志》中的
诸葛亮、曹操,更不是真正的诸葛亮、曹操。


照道理,民族英雄的主要敌人,应该是敌对民族及其代表人物,而非本民族的内奸。秦桧
是否内奸--汉奸,还可以讨论。他杀害岳飞,并首创"莫须有"罪名,是非常恶劣卑鄙的政
治谋杀。但他与岳飞的分歧,即与金国的和战之议,仍属政治方策之争。如果说一个人当
了民族英雄,为民族立过大功,他的政治理念就一定正确,谁反对谁就是汉奸、恶魔,罪
该万死,那么这逻辑与秦桧杀岳飞又有什么两样呢?秦桧能当上南宋权相,很大一部分原
因在于,他也是一位民族英雄。他本为北宋王朝的著名主战派,反对和议,官至御史中丞
。靖康之耻时,金兵立张邦昌为伪帝,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只有秦桧挺身而出,领头坚决
反对,终于为金放所忌恨,执之随徽钦二帝北上。其身处险境表现出的大义凛然、民族气
节,较之以大臣身份使秦而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如何?本来大敌当前将相失和,如果也能像
蔺相如与廉颇那样处理得当,不至于闹出这样的悲剧。秦桧既杀岳飞,他头上民族英雄的
桂冠即被换成汉奸帽子,一跪千年。秦桧之罪,罪在冤杀岳飞以阻主战之议,而非与金和
议的政治主张。和议本身不能成为汉奸的罪名。


作为民族英雄代表的岳飞,其主要英雄业绩,应是对金抗战,绝非被"汉奸"冤杀。正如率
领八百勇士坚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团附,其主要英雄业绩是孤军抗日,而非被三个手下败
类谋杀。顺便说一句,这三个败类也都是八百勇士之一。究到底,秦桧是对金战略的主要
策划者和制订者,是岳飞的同僚、上级,是同一阵营里的政治对手而非敌对阵营的敌人。
岳飞的主要敌人应该是,--读过小说《说岳全传》或听过这一段评书的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 是金兀术。


对于中国--时称大宋帝国--而言,这金兀术乃是侵华元凶,相当于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
次(应当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冈村做总司令不足一年)。事实上,八百年后的抗日战争,
岳飞抗金的故事仍然被当作激励民族精神、反抗外敌入侵的范本。抗金与抗日,本质上并
无区别。今日中国的领土已经收揽了女真人原住地的大部,中华民族也几乎囊括了女真人
的后裔,例如完颜氏都汉化成了姓王的,仍然没有几个中国人会对金兀术有什么好印象。
大概总与凶神恶煞的魔鬼差不多吧:


"脸如火炭,发似乌云。虬眉长髯,阔口圆睛。身长一丈,膀阔三停。分明是狠金刚下降,
却错认开路神狰狞。""好像开山力士,浑如混世魔王。" 

比较一下岳飞的形象:


"头戴着烂银盔,身披着锁子甲。银鬃马,正拟白龙戏水;沥泉枪,犹如凤舞梨花。浑身雪
白,遍体银装。马似掀天狮子,人如立地金刚。"(清.钱彩《说岳全传》,上同)

在各种各样的文章、书籍、作品中,我们已经习惯由浑身雪白、遍体银装的立地金刚当主
角,却很少从那些脸如火炭、发似乌云的混世魔王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这回咱们讨论的
民族英雄是"他们的",所以笔墨要多落在混世魔王而不是立地金刚身上。咱们重点谈"他大
金"而非我大宋,重点谈金兀术而非岳飞。


兼秦桧与岳飞于一身的金兀术

金兀术是民间习称,意指"金国的兀术",或"金人兀术",并不姓金。金人叫岳飞,是否也
叫他宋岳飞,或干脆叫"宋飞",因后世没有《说兀全传》不得而知。金兀术是金朝开国皇
帝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又叫四太子,正式姓名为完颜宗弼,--史籍中他以此名传世。金
朝立国,干了两件大事,一是灭契丹,一是灭北宋。女真族曾先后臣服于高丽、渤海、契
丹,终于公元十二世纪初叶建立了自己的强大王朝,先后战胜辽、宋两个大国,入主中原
一百余年。灭掉别的国家,扩张自己的版图,建立疆域辽阔的王朝,为本民族开拓尽可能
大的生存空间,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民族英雄之所为。汉击匈奴,唐征突厥,都是如此。从
女真人的立场看,完颜氏父子是他们的民族英雄。没有完颜阿骨打,女真人不可能摆脱异
族附庸的地位,取代辽朝成为北方强国。没有完颜兀术,金朝不可能以压倒优势横扫宋军
,将汉人政权逐出中原。


《金史》中的完颜宗弼,未经民间的妖魔化加工,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宗王,也是一位极为
难得的军事统帅与重要宰执。战场上,他身先士卒,用兵神速,胆略过人,连连大破宋朝
名将宗泽、韩世忠,平定中原,追击宋朝皇帝赵构,迫使宋朝上表称臣,确立金朝不可撼
动的超级政治大国地位。在朝中开国元老或死或叛、政局不稳之时,他独撑危局,使王朝
顺利度过难关。金朝的第五位君王、以"小尧舜"美名著称于史的金世宗对他赞誉有加。《
金史.宗弼传》赞曰:"宗弼蹙宋主于海岛,卒定画淮之约。熙宗举河南、陕西以与宋人,
矫而正之者,宗弼也。宗翰死,宗磐、宗隽、挞懒湛溺富贵,人人有自为之心,宗干独立
,不能如之何,时无宗弼,金之国势亦曰殆哉。世宗尝有言曰:‘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
。’非虚言也。" 

相对于同时代的南宋王朝,金兀术出而帅入为相,集秦桧与岳飞于一身。设若我们从金朝
而非南宋的角度,检讨他施政方略上的主要失误,居然就是允许南宋议和,没有打过长江
去,"将革命进行到底",征服全中国。以区区一纸甘愿俯首称臣的不平等条约,岁贡银、
绢二十五万两、匹,便放过这个既已结下深仇大恨的死敌,使之守住江南的半壁江山,埋
下百年之后腹背受敌而终至亡国的祸根。事实是,战略上金兀术赢了曾大破其拐子马战术
、千古流芳的民族英雄岳飞;政治上却输给了做过其俘虏、遗臭万年的古代首席汉奸秦桧



如果说一般中国人心目中,始终把只灭掉一半中国的金兀术认准为侵略者,那么后来将整
个中国都灭掉的忽必烈却被大多数中国人当成了"咱们的"民族英雄,甚至包括他爷爷成吉
思汗,--"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看来干一件事,不管是好是坏,是正义是邪恶,都得干彻
底,干不彻底不如不干。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必须彻底征服,或赶尽杀绝,或人分
四等地进行统治和奴役,这样人家才真心服你,千秋万代地歌颂你的雄才大略。你要是还
留一半给人家,或竟扶植一个什么伪政权之类,嘿嘿,你等着人家的子子孙孙劈棺鞭尸吧
。这就是所谓"成则英雄败则寇"的著名的历史学原理。


清乾隆皇帝征准噶尔汗国,用的就是赶尽杀绝这一招,结果大获成功,使中国--时称大清
帝国--的版图达到空前绝后的辽阔。准噶尔部在反抗征服的过程中,那些浴血奋战、不屈
不挠的民族英雄,没有人还记得他们。都死了,只剩下一个地理名词。柏杨在《中国人史
纲》中认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应有智慧和勇气接受屈辱,瓦全还有复兴之日,玉碎
便永无希望了。准噶尔人的遭遇,使我们惊悸。" 

谁是"我们"和我们的对手

准噶尔部被"咱们中国"彻底消灭,变成了新疆的一个盆地,我们庆幸还来不及,干嘛反倒
"惊悸"呢?原来,"咱们中国"与那关外的满清,正如《红灯记》李奶奶痛说的家史那样,
"本不是一家人呐",咱们也是被人家征服过来的。想当初多尔衮入关,八旗军铁蹄所到之
处,烧杀抢掠,强奸妇女,跑马圈地,驱赶汉人出京城,有比南京大屠杀更为惨烈的扬州
十日、嘉定三屠,这些都大量见诸史料文字的记载,不容抹杀和篡改。倘若"我们"没有接
受屈辱的智慧和勇气,以剃发易服求得"瓦全",说不定也早变成一个地理名词了。

中央电视台曾拍过一部电视片《努尔哈赤》,在解说词的结束语中总结:"努尔哈赤不但是
满族的民族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其实,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不
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而只是满族的民族英雄。对于当时的中国--时称大明帝国,--他们都
是侵略者。抗清与抗金,本质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当时中国的民族英雄是抗清的袁崇焕、
史可法、郑成功,而绝非宣布"七大恨"的努尔哈赤。


满清爱新觉罗氏皇族,虽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一支皇族,却一直要到康熙才能说是中
国的民族英雄。且不说他为中国创造了最为长久的盛世,就连中国的领土至有今日之庞大
,民族至有今日之众多,也都由他的文治武功所奠定。不能因为其祖辈是侵略者,就否定
康熙的辉煌成就;也不能因为康熙的英雄业绩,便反过来否定其祖辈是侵略者这一史实。



满清立国近三百年,前二百多年向外扩张、征服异族,几乎没遇到过真正的对手。只有最
后几十年,才遭遇西方列强沉重打击。这时候,扩张、征服的民族英雄换成了保家卫国、
守土抗敌的民族英雄。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读者,一定记得那位蒙古将领、科尔沁
亲王僧格林沁,怎样用一面被打得百孔千疮的令旗,指挥他的骑兵不畏枪林弹雨一次又一
次冲向来犯的英法联军。此次京津保卫战,昭乌达盟骑兵一千人仅剩一百余人生还。蒙古
骑兵的英勇与惨痛失败,激动得我们热血沸腾,只恨"咱们的"铁蹄不够凶狠,竟不能踏平
"匈奴",扬我大"汉"之威。此刻谁又会想到,当初蒙古铁蹄横扫欧亚大陆,灭国四十余个
,动辄屠城,是怎样教西方人震惊,惊叹"上帝之鞭"降临。那时的蒙古人,是我们与西方
人共同的敌人,是把中国的君臣逼得跳海、将"我们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绑赴燕市、扬言要
杀尽汉人"张王刘李赵"五大姓的征服者,是把"我们"列到比西方人还要低一到二等、小命
仅抵一头毛驴儿价钱的奴役者。经过数百年的离合融汇,蒙古人成了"我们"--时称"我大清
"--中的一员,而僧格林沁也成了"我大清"抵抗西方列强的民族英雄。


走到穷途末路的我大清,首先遇到的西方强敌是英国,它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这场战
争的结果和意义,不用我细说。为什么打成那样?因为"我们"--从皇上、钦差、督抚、守
将,直至士兵与平民,太不了解对手了。英国是个怎样的国家,欧洲又是怎么回事,有谁
知道?魏源的《海国图志》还得两年以后才出版呢。而魏源写作出版该书的直接动因,正
是打败了鸦片战争,深恨我们没能预先知己知彼。事情过去了一百六十多年,"我们"对当
时英国的了解增加了多少呢?难说。关于鸦片战争的电影、电视剧拍了不知多少部,历史
教科书更出了不知多少版本,请想想看,对"我们"当时的对手,究竟有过几笔象样、真实
的描写。我们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英国鸦片贩子及侵略者,与当年我大清的钦差大臣
林则徐、琦善、裕谦眼中的英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反正是一伙蛮横无理、恃强凌弱、
虚伪狡诈的强盗和骗子,用民间俗语叫做:鬼子。而只要做了鬼子,那就不是人,是人面
兽心、披着人皮的狼了,尽可以妖魔化、脸谱化。英国鬼子和法国鬼子,美国鬼子和德国
鬼子,俄国鬼子和日本鬼子……有什么两样,都差不多,连性格语言思维逻辑都一样。


即以我们最为熟悉的日本鬼子形象为例,满脸横肉,敞露着胸毛,两眼眯成一条缝,额头
上流着油汗,络腮胡子刮得铁青,眼睛瞪得像铜铃,鹰视狼顾,讲一口怪腔怪调令人反感
的汉语,一拳砸破一大块玻璃,把正在附庸风雅的琴猛地摔成碎片。他们一定都喜怒无常
,笑是狰狞的笑,凄厉的笑,皮笑肉不笑,骨子里不怀好意的笑,总之要笑得你心里发毛
、发怵。--这些都还是鬼子军官,如果是鬼子兵,则形同白痴厉鬼,除了杀人放火抢花姑
娘翻得到处鸡飞狗跳抽一个大耳光什么都不会。《红高粱》里的日本鬼子,与《小兵张嘎
》、《红灯记》、《三进山城》里的日本鬼子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以这些文学、银幕塑
造的形象来研究历史,恰如以《说岳全传》的四太子金兀术代替《金史》中的完颜宗弼,
固然可以获取听说书、读演义的快感,却无助于了解我们曾经历过的对手,无法从史实真
相中得到教益。

来自西方的殖民统治

鸦片战争时的英国国王,是一个即位才三年的二十一岁女子:维多利亚女王。她在位六十
四年,统治英国一直到二十世纪,比我大清在位六十一年的康熙皇帝还长,与乾隆当皇帝
与当太上皇的两职任期之和相当。她本人远不及康熙、乾隆那样雄才大略、天纵英明、文
武双全、精通好几门语言。她天资平平,到死连本国的一口英语都说不地道,带着她母亲
祖籍的浓重德语腔。却非常幸运地,在良臣辅弼下成就了一番大业。维多利亚时代,英国
的工业、科学、文学、艺术皆空前地繁荣发达,较康乾盛世有过之而无不及,连影响人类
下一个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都出自此时此地。文治如此,武功更令人眩目。击败泱泱大国、
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我大清,打赢了克里米亚战争、布尔战争,兼并香港、缅甸、马来西
亚、苏丹,将印度划为女王的直辖领地,占领和控制埃及、苏伊士运河、苏丹、尼日利亚
、东非、罗得西亚,……再加上原有的殖民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帝国系统及
影响力大大超出蕞尔岛国本土的范围,遍及五大洲,号称日不落,使英语成为现代国际社
会的世界语言。女王去世后,"维多利亚时代"仍然继续,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样一个人物,算不算他们--英国人的民族英雄?当然要算,除非我们修改民族英雄的定
义,包括咱们的民族英雄。世界各地以维多利亚命名的地名不计其数,留下了英国殖民时
代的辉煌印记。维多利亚女王有个外号叫"欧洲的祖母"。1876年,她兼任了印度女皇。印
度这个比中国还要古老的"国家"在维多利亚以前,从来都没有过"统一"的国家及元首。

严格地讲,在英国人入侵之前,印度只能叫"次大陆"而非一个完整的国家。其历史上最大
、最强盛的三个王朝: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卧儿帝国,全部加起来不到七百年,其中
莫卧儿帝国由入侵的蒙古-突厥人所建,国祚三百多年。它们全都没能囊括整个印度,尤其
是南印度。这片土地上小王国林立,什么种族都有,民族更多达一百余个,语言、宗教、
习俗皆不相同。维多利亚出任"印度女皇",第一次使次大陆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尽管它
是英帝国的殖民地附庸国。英国人走后,英语成了印度跨越各民族语言障碍、联结和凝聚
各邦的" 普通话"。


如此看来,英国人的侵略及殖民统治,似乎还有功和有理了?我没这么说,印度人当然更
不会这么认为。二战结束后的1947年,印度终于脱离主要战胜国英国,获得独立。在独立
运动中居功之首的甘地,不但是他们的民族英雄,还成了二十世纪世界反殖民主义、反种
族歧视、和平与非暴力,以及宽容、节俭、忍让、苦行、素食的象征,称为圣雄。甘地与
其大弟子,同甘地并称印度独立之父的尼赫鲁,都到英国本土受过良好的教育,但都反对
英国人的统治,二战期间率他们所领导的印度国民大会党不支持盟国对轴心国作战。1942
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特意顶着英国政府的压力与甘地、尼赫鲁会谈,劝说他们先放下
民族情结,共同抗日,遭到拒绝。尼赫鲁对蒋说:"英人统治印度迄今约160年,在这个时
期之内,种种行为与现在日、德的侵略行动相比较,并没有什么差别。80多年前,印度国
民曾作武力的革命,英国人对付我们的手段,其残酷同今日希特勒所用者并没有什么两样
……" 

印度国民大会党还有一位曾两任主席的领导人鲍斯,因主张流血斗争革命最终与甘地派分
道扬镳。他从印英政府的监禁中化装逃到纳粹德国,在那里招募印度志愿人员,企图组织
军队与英国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他搭乘德国潜艇,航行三个月到达日本占领的槟榔屿
,又飞到日本,在日本扶植下成立以他为首的自由印度临时政府,于1943年11月出席东条
英机主持的大东亚会议。他将英军俘虏中的印度籍士兵组成印度国民军,共三个师约九万
人,协同日军从东面进攻印度的科希马和英帕尔平原,遭英军击溃。1945年日本投降后,
他乘日机从香港逃往台湾,据说机毁人伤,于8月19日死于日本医院。这么一个汪精卫式的
人物,竟然也被印度人尊为争取独立的民族英雄。战后印英政府以"参加反对国王-皇帝罪
"审判他的追随者,没想到民众情绪激烈,把他们当作爱国者欢迎,以至于审判难以为继。
就连与之观点相左的甘地,也为他辩护,说他是为印度的独立,而非为日本作战。如此说
来,同鲍斯一道攻打英军的日本驻缅军非但不是侵略者,还成了帮助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
治的义军。出任战后东京国际法庭首席法官的印度大律师拉德哈比纳德.帕尔,即因此反
对对日本战犯的宣判,主张将他们全部无罪开释。既然印度人可以罔顾"我们"的民族感情
为日本侵略者评功摆好,"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罔顾印度的民族感情,为英国人也评评功摆
摆好?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15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427毫秒